甘肃省发展年鉴2011-

发布时间: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基本情况】2010年,全省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努力克服干旱、特大暴洪、沙尘暴、强降温降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着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广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全省夏粮面1580万亩,比上年减少87万亩;粮产量330万吨,减少11.3万吨。秋粮面积2615万亩,增加172万亩;秋粮产量630万吨,增加65万吨。全年粮食总产达958.3万吨,比上年增加52.1万吨。在较高基数上实现连续增产。
养殖业生产持续发展。全省肉类产国民经济
89万吨,比上年增长6.2%;禽蛋产10.9万吨,增长3.2%;奶类产量40万吨,增长4.5%。全省人工种草留床面积1807万亩,天然草原围栏面积9530万亩。全省水产养殖面积18.4亩,水产品产量1.23万吨,增长2.5%渔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
农机化发展态势良好。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95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34%上,玉米、马铃薯收获机械和设施农业机械有了较快发展。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亿元,补贴各类机具11.4万台(套),受益农户8.8万户。
农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明显提升了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同时,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和工资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达14.9%
【强农惠农政策】全省落实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青稞、马铃薯良种补贴资金3.44亿元,补贴面积3036亩。其中小麦良种补贴资金1.62亿元,补贴面积1620万亩;玉米补贴资金1.14亿元,补贴面积1140万亩;棉花补贴资金1711万元,补贴面积114万亩;水稻补贴资金162万元,补贴面积10.8万亩;青稞补贴资金412万元,补贴面41.2万亩;马铃薯良种补贴资金4500万元,补贴面积110万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资金3560万元,推广面积3650万亩,覆盖全省所有农业县区。落实国家畜牧业投入7310万元,其中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资3700万元,畜禽良种工程资金1600万元,畜牧业良种补贴资金1960万元。省级整合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重- 109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点技术推广资金6.8亿元。各地也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全省用于农业生产的投入超过20亿元。
【旱作农业和农田节水】紧紧依靠科技兴农增收,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高效节水农业示范、高产创建和农民培训等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实现新突破。旱作农业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增加物资投入,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宣传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全省10个市州的51个旱作农业项目县区完成推广面积1048万亩,比上年增加356万亩,增产粮食超过30亿斤。二是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超额完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扶持办法》《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三年规划》,省上整合筹措补助资金2080元,重点扶持6个市、18个县市区和省农垦部分农场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 110 -
术,落实推广面积226.4万亩,超计划任务26.4万亩,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三是粮油高产创建规模明显扩大。全省创建粮棉油高产万亩示范片131个,其中国家级111个、省级20个,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50多万亩。全省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727.3公斤,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3058.4公斤,均高出全省大田亩1倍以上。四是农业科技创新切实加强。积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落实国家投资2600万元,建设了1个研发中心、21个科学家岗位和27个综合试验站。注重技术集成创新,展了灌区农田节水技术等7大综合技术的配套集成示范和高产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工作。加强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工作。五是农机化技术推广和服务扎实深入。落实农机化技术推广资金3372万元,新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370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资金2700万元,完成示范推广面积111万亩。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农机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农机安全事故比上年下降一半。六是农民培训多层次推进。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关键技术推广,扎实推进了科技培训工作,年内培训农民88人(次)。围绕农机使用维修、沼气建设、乡村旅游、村镇建筑工匠、农产品加工等12个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年内完成阳光工程培训8.5万人。按照“培训促创业、帮扶助创业、创业带产业、产业促增收”的思路,2200名农民开展了创业培训、创业引导和创业帮扶,进了农民创业。
【特色优势产业】全省共计整合资金近4亿元,进一步加大了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面积发展到270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一是大力扶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整合1亿元资金重点支持马铃薯原种网棚生产和贮藏库建设,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省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25万亩,一级种薯扩繁面积达到11.5亩,二级种薯扩繁面积达到100万亩,脱毒种薯推广面积达到410万亩,新增160万亩;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鲜薯总产量1200万吨。二是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整合50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优良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向优生区和适生区集中,全省中药材面积达到250万亩,新增1.6万亩。三是大力扶持苹果产业发展。报请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整合5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良种苗木繁育、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保鲜贮藏加工能力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创建苹果标准园12个,全省苹果面积达到430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吨。四是大力扶持蔬菜产业发展。报请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整4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高原夏菜标准化和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藏保鲜及市场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创建蔬菜标准园12个,全省蔬菜面积达到580万亩,新增23万亩。
【草食畜牧业】全省整合1.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牛羊产业大县加强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报请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草食畜牧业现场会议,推进了任务落实。49个牛羊产业大县畜牧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已成为全省畜牧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增长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全省牛、羊出栏分别达到164万头和1150万只,分别增8.1%10.9%;牛羊肉产量达到35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提高了1百分点。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052个,累计达到4504个。全年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到900万吨,占资源总量的45%
【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农产品质量监管重点环节,着力提升农业安全发展水平。一是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工作机构建设,建了省农牧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组织在全省开展了种植业产品、饲料、生鲜乳、兽药及兽药残留、水产品、农业“三品”和农资等7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派出5个督查组,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促进了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重点加强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订了上海世博会甘肃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监管办法,对24家供沪农产品经营企业100%纳入质量安全追溯范围,全省30个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达到“有标准、有检测、有标识”世博期间累计供应上海各类农产品20多万吨。三是切实加强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完成了14个市州及部分县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的4次例行监测,共抽检农产品3400多个品种,畜禽产- 111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品和水产品平均合格率为100%,蔬菜平均合格率98.1%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9个,累计达到465个。累计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18个,省级60多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时应对了国内出现的几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农村民生工程】以农村沼气、退牧还草等民生工程为重点,积极争取落实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一是积极推进了农村沼气建设。继续推行目标管理,强化技术培训,报请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现场会议,强化了项目的组织落实,年内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累计达到100万户。二是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加大了工程检查和督查力度,新建草场围栏945亩,补播改良283万亩。进一步加强了对建设资金和饲料粮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强化了工程建后管护和后续产业开发。三是稳步推进了农村清洁工- 112 -
程建设。组织在20个村、1150个农户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强化工作指导,落实工作方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四是切实加大了农业项目争取落实力度。紧抓政策机遇,组织申报了农村沼气、动物防疫、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养殖小区、农产品质监体系、灾区恢复重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大批项目,落实中央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资金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报请农业部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工方案》,部省联合开展了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专题调研。加强在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对46个农业项目进行了重点督查,强化了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和竣工验收,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
【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农产品促销,提升了农业发展质量。一是加强了农业产业化组织建设。举办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研讨培训班和外向型农业企业对外贸易培训班,促进了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3440个,增长4%各类龙头企业达到1736个,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41个,增长17.1%全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197万户,户均增收1982元。已建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02个,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1250万吨,加工率达到38%二是加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落实扶持资金920万元,持合作社示范社116个,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达到1000多个。全省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800多个,比上年翻了一番;组织销售农产90亿元,增长78%。三是推进了“农超对接”试点。报请省政府办公厅批转《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鼓励支持376个合作社与500家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了合作关系,有30多个品种、122吨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无偿为168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了销售网络平台。四是开展了农产品产销衔接。协调组织定西市17家马铃薯良种生产、加工企业参加了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促进了薯业贸易交流。协调组织庆阳市参加了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获得5个综合奖12个单项奖。承办了甘肃兰州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签订供销合同26份,签约金额6亿多元。组织省内11个市州的30多家企业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展示展销了10大类、1000多种特色农产品,有8个农产品获得农交会“金奖”甘肃展团获得“突出贸易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签约农业项目资金2.2亿元,涉及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精深加工、制种业等多个领域。举办了第一届甘肃农业博览会,搭建了农产品贸易合作平台,全面推动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与贸易交流合作。加强了生猪、马铃薯、蔬菜、苹果等大宗农产品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监测,强化市场引导,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五是推进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完成了甘肃农业信息网的改造升级,网站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金农工程”进展顺利,建成23个县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和一批农业数据库。12316三农”服务热线运行良好,全年安排专家坐席2555人次,接听热线电话近8万个;制作广播直播节目360期,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1.4万条;组织热线专家出现场200多次,制作“12316金色通道”专题直播节目120期。
【动植物疫病防控】面对全省干旱、冻害、沙尘暴、暴洪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坚持把防灾减灾作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全力推进。是强化了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与气象等有关部门的协作,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灾情预报,制订抗灾减灾预案,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减轻了灾害损失。下达农业抗旱救灾补助资金3376万元、小麦弱苗补助资金4000元、省长预备金15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各地抗灾减灾。特别是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和天水、陇南暴洪灾害发生后,省农牧厅快速反应,紧急行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了解农牧业受灾情况,慰问农牧部门干部职工,加强应急信息报送,指导开展消毒灭源、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组织干部职工为灾区捐款18.3万元,筹措安排救灾资金100万元,取农业部救灾资金500万元,先后4向灾区调运农产品200多吨。灾区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持平稳,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二是推进了动物疫病防控。以猪病防控和规模养殖防疫管理为主要抓手,全面加强了动物防疫。针对2010年以来严峻的疫情形势,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制订工作方案,按照分片包干、专人包场负责的办法,将防疫责任具体落实到县、及村防疫员,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连续6年保持无疫,猪瘟、新城疫等动- 113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物疫病趋于平稳,局部地区发生的动物疫情得到迅速扑灭,没有发生扩散和蔓延。顺利完成了全省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招考了500名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兽医站工作,稳步开展基层兽医实验室考核认证工作,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切实加强。三是开展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进一步加大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及时下拨了1200万元防治经费,防治小麦病虫害1781万亩次、马铃薯病虫害544万亩次、玉米病虫害624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约6万吨。集中采购400万元的防控药械,支持疫区开展了苹果蠹蛾的防治工作,防治面积121万亩次。四是加强了草原防火防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草原防火办法》,加强宣传培训,监测报告并处置草原火警30起,比上年减少11起,无重特大草原火灾发生。切实加强草原鼠虫害防治,完成草原鼠害防治710万亩、草原虫害防治- 114 -
458万亩。
(王 勤)



【基本情况】2010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279.9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98%;粮食总产量达到958.3万吨,增产5.8%人均粮食占有量375公斤。其中:夏粮总产330.8万吨,减产3.1%秋粮总产627.5万吨,增产11.1%。棉花种植面积4.79万公顷,减少0.7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4.57万公顷,减0.6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0.51公顷,增加0.06万公顷;蔬菜种植面39.5万公顷,增加2.33万公顷。全年全省从生产者直接收购粮食274.3吨,增长2.3%,其中从省外收购79.5万吨;收购食用5.9吨,增长35.6%其中托市收购菜籽油3.6万吨。销售粮食294.7万吨,下降2.8%销售食用油6.0万吨,增长27.5%
2010年末,全省粮食综合库存184.9万吨,比上年末增长14.7%,其中省级储备粮50.0万吨,市县储备粮48.1万吨,企业周转库存86.8万吨;全省食用油综合库存4.1万吨、增长18.9%,其中省级储备油1.0万吨,市县储备油0.3万吨,企业周转库存2.8万吨。
2010年末,全省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总额87.7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88%全年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统算实现盈利1480万元,比上年增加530万元。其中,13个市州、74个县区统算盈利,2个县盈亏持平,企业盈利面达85%
【价格调控】2010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粮油价格上涨影响,全省粮油价格出现逐渐上涨态势。在粮油价格温和上涨阶段,全省粮食部门密切监测粮油市场,大力开展省内外粮油收购,保了全省粮油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和品种结构基本平衡。特别是9月份以来省内粮油价格迅速上涨,国家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控制通胀、保供稳价的政策措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施,全省粮食部门迅速贯彻落实,通过积极组织优惠面粉直销、加大政策性粮油投放力度等得力措施,有效抑制了粮油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进入11月,粮油价格连续小幅回落。
一是粮油购销有序开展。各级粮食部门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切实把粮油收购作为做好粮食工作、保障粮油消费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1切实抓好省内粮油收购。省粮食局在认真分析预测全省粮食生产、供需状况的基础上,达了分市州粮油收购指导计划,并在夏粮、秋粮集中上市期间,深入基层检查指导,督促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省上粮油收购政策,积极协调解决收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千方百计掌握粮源。2充分利用全国粮食流通大市场补充粮源。针对省内主食品种不足的实际,通过落实省际间粮油购销协议、组团采购东北大米、争取国家跨省移库粮等方式,努力“引粮入甘”弥补省内缺口。3认真贯彻国家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积极与省财政厅、农发行甘肃分行沟通衔接,确定了6户油脂加工企业,报经省政府审核、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备案后,承担油菜籽临时收储任务。4指导企业适时投放适销对路的粮油,有序增加节假日粮油供应花色品种,积极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有效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对粮油的多种需求。
2010年,全省各类市场主体仅从粮食生产者收购粮食274.3万吨(其中从省外购进79.5万吨)增长2.3%品种看,收购小麦160.0万吨,大米25.5万吨,玉米56.0万吨,其他32.8万吨;收购食用油5.9万吨(其中托市收购菜籽油3.6万吨)增长35.6%分品种看,收购菜籽油4.8万吨,亚麻油0.2万吨,豆油0.2万吨,其他0.4万吨。销售粮294.5万吨,下降2.8%,分品种看,销售小麦200.5万吨,大米27.5万吨,玉米39.5万吨,其他27.0万吨;销售食用油6.0万吨,增长27.5%,分品种看,销售菜籽油4.7万吨,亚麻油0.3万吨,豆油0.2万吨,其他0.8万吨。
二是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性粮源。保障市场粮食供应、稳定市场粮价,粮食局多次向国家粮食局汇报衔接,极争取国家政策性粮食销售指标。全年国家粮食局在兰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以竞卖的方式,定向安排甘肃政策性粮食销售指标102.5万吨(其中小麦35.0万吨,玉米67.5万吨)成交66.0万吨(其中小麦28.5万吨,玉米37.5万吨)通过批量向省内市场定向投放国家政策性粮食,有效增加了市场粮食供应量,保证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调控粮价措施的落实。
三是积极组织优惠面粉直销。为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稳定市场价格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和1126日省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精神,省粮食局认真研究,把组织优惠面粉直销作为平抑粮油价格的一个重要手段积极推进,采取政府补贴、面粉加工企业和- 115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零售网点让利的办法,在省会兰州先行试点、再视粮食市场形势在全省推开。先期投放兰州市场的面粉选定为国有控股的景泰金源面业公司、新红梅粮油工贸公司生产的“甘粮”“红梅”牌特一面粉;统一价格为每袋(25公斤,下同)79元,比原有价格每袋82元低3元;选择80个周边居民群众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放心粮店”进行零售直销,并统一制作悬挂了黄底红字的“甘肃省粮食局、兰州市粮食局优惠面粉直销点”牌子;零售直销的对象主要为兰州市居民群众及大中专院校。1129日开始,80个“放心粮店”开始统一销售优惠面粉,到12月底的一个月时间里,共销售优惠面粉0.1万吨。通过组织优惠面粉直销市场,有效平抑了兰州市场面粉价格。优惠面粉直销市场当天,兰州市场销售的山东“军嫂情”牌特一面粉每袋从83元降到了79元。随后,优惠面粉直销活动的效应不断放大,带动兰州市场主销的大品牌面粉主动降价,武威- 116 -
红太阳面业公司的“甘青”牌各等级面粉批发、零售价格每袋统一下调了2元,在省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河北“五得利”牌、新疆“天山”牌特一面粉每袋批发价分别下降了12元。据省粮食局粮油价格监测显示,从20101129日到2011115日,兰州市场面粉价格已连续六周环比下降。
四是加强市县粮油储备建设。各级粮食部门坚持“既要依托省级储备、同时也要落实市县储备”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省政府批准下达的粮油储备规模指导计划,积极争取各级党政支持,大力推进市县粮油储备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14个市州全部建立了市县级粮油储备,实际到位储备粮48.0万吨、储备油0.3万吨,分别比年初增35.7%7%。兰州、天水、嘉峪关、平凉、临夏等5市州建立了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其中兰州、嘉峪关2市成品粮油储备可以有效保证城市人口10天的消费量。
【舟曲受灾群众口粮供应】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全省粮食部门快速反应,全力以赴投入了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所需的口粮供应。
一是建立机构,加强领导。灾害发生当天,省粮食局立即成立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启动了《甘肃省粮食监测预警和保障应急预案》,动员兰州、定西等地的定点粮油加工应急企业备足面粉等应急粮源,确保救灾粮在关键时刻调得动、用得上。同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甘南州及邻近市州粮食局,切实加强粮油安全保管,服务灾区群众生活。粮食系统抢险救灾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明确指示;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任正晓副局长在灾害发生当天,立即了解舟曲灾情和粮食储备、市场供应和军粮保障情况,并派出工作组与省粮食局一起现场指导粮油供应工作。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二是靠前指挥,迅速行动。鉴于舟曲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甘南州和舟曲县粮食局工作人员力量不足的实际,尽快掌握灾区的粮油供应情况,提前做好救灾粮供应准备工作,省粮食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于灾害发生第二天到达舟曲县城,与甘南州和舟曲县政府领导沟通,了解受灾人员和必需口粮短缺等情况。同时,考虑到灾害发生初期灾区急需方便食品的情况,紧急采购了2080箱桶装方便面运往灾区。
三是精心组织,全力做好灾区群众生活救助。省政府《关于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受灾群众生活安置有关问题的意见》下发后,借鉴抗击“512”特大地震保障灾区群众口粮供给的成功经验,经报请省政府批准,动用省级储备粮供应舟曲受灾群众。照应急需要,安排新红梅粮油工贸公司自筹粮源,提前加工生产了首批运往舟曲灾区的240.0吨救灾面粉。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确定由兰州小西坪粮油储备库承担省级储备小麦出库任务,由地处同一库区的新红梅公司承担面粉加工任务,避免大运大调,节省人力物力。分别与原粮出库企业和面粉加工企业签订责任书,对出库小麦、救灾面粉质量数量等做出严格规定,确保救灾粮的足量优质。鉴于舟曲灾区房屋受损严重、面粉安全保管难度大的实际,根据口粮供应情况,随时需要随时调运。12月底,共出库省级储备小麦1630.5吨、加工面粉1125.0吨,供应给了2.5万受灾群众,圆满完成了“每人每天0.5公斤粮、时限3个月”的供应任务。
另外,省粮食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踊跃捐款81855元;从办公经费中挤出10万元支持舟曲县粮食局开展自救;筹措4万元慰问金,到抢险救灾前线慰问了武警甘南支队和武警水电部队官兵。
【军粮供应】全省粮食部门牢固树立“以兵为本”的服务宗旨,认真贯彻国家军粮“平战结合”的供应政策,有效保证了驻甘部队日常供应、重大活动和应急用粮需要。
一是认真做好玉树地震抢险救灾部队军粮保障。4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驻扎在甘肃河西等地的部队奉命赴玉树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为做好赴灾区部队的军粮供应,粮食局第一时间安排省军粮配送服务中心向武威、金昌、张掖等市州紧急调运军供大米600.0吨,保证了甘肃赴玉树地震灾区抢险救灾部队的军粮供应及时到位。
二是切实保障舟曲抢险救灾部队军粮供应。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省军粮配送服务中心和相关市州粮食局立即启动军粮应急保障机制,极与抢险救灾部队保持密切联系,为参加抢险救灾的部队备足了自带军粮和副食品,并配备了一辆军粮应急保障车。仅在抢险救灾前10天的紧急救援阶段,共为抢险救灾部队应急供应大- 117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米、面粉219.1吨,食用油7.7吨,挂3.5吨,绿豆0.3吨,方便面、矿泉水、午餐肉450箱,为部队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
【粮食行业发展情况】2010年,全省以粮食物流项目、灾后重建项目为重点,开展了仓储物流、粮油加工、饲料养殖、跨行业经营等方面的92个建设项目,其中竣工47个,在建37个,立项8个。概算总投资10.0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01亿元。
【粮食保管】各级粮食部门以国有粮食企业储粮安全为重点,继续实行粮食安全保管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度,不断靠实权责统一、监管并重的责任机制,粮食整体库存质量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保粮措施。深入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省有58户粮油仓储企业达到了规范化管理标准,其中6户企业被国家粮食局授予“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 118 -
业”称号。继续坚持开展春、秋两季粮油安全大普查,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的原则,组织4076次对181个储粮单位进行了普查,检查100%,并对查出的储粮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处理。
二是不断加强储备粮油监管。各级粮食部门以储备粮油储存安全为重点,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和管理制度,各级储备粮都存放在了设施优、条件好的粮库。突出抓好省级储备粮油管理,继续实行承储资格年审制度、质量档案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省储粮油的储存安全。
三是积极开展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针对甘肃农户储粮技术落后、后损失较大的实际,积极探索为农户储粮提供科学技术服务的新路子,研究制定了《甘肃省20102012年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粮食局支持,2010年安排甘肃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资金750万元,为庆阳、天水、临夏、张掖、酒泉、武威、金昌、白银8个市(州)22个县(市、区)20399户农户配备了彩钢板组合仓。
【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2010年,各级粮食部门坚持把巩固扭亏增盈成果、提高企业效益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省国有粮食企业在2009年首次实现整体扭亏为盈的基础上,实现盈利1480万元,比2009年增加530万元。14个市州中13个统算实现盈利,86县市区中74个盈利、2个盈亏持平。
【粮食流通监管】各级粮食部门从努力营造粮油安全消费环境、不断加强粮食流通执法体系建设入手,积极探索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有效模式,全年共开展各类监督检查2821次,出动人数10899人次,查处违法违规案1357例,有效维护了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陈加乐)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基本情况】甘肃省是一个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生态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全省现有林业用地1.47亿21.82%,居全国第11位。其中有林地3487.5023.69%,居全国第20位。活立木总蓄2.17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5位。经济林总面积1729.2万亩(不含沙棘和文冠果面积)。森林覆盖率13.42%,居全国第26位。
全省共分布有野生植物7大类400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46种;陆栖脊椎动物82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1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种,二级保护动物75种。还有79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特别是白水江林区的大熊猫、金丝猴和祁连山林区的雪豹、白唇鹿等为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现有中药材9500多个品种(包括野生),居全国第2位。
全省共有288个国有林场、站和128个国有苗圃,82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21处、省级61处)49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35处、县级1处),总面积达1.44亿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1%,居全国前列。省、地、县、乡四级均设有专门的林业管理和服务机构,2009年末全省在册林业职工人数达41987人。
【主要工作】一是国务院支持甘肃发展《意见》得到全力落实。迅速行动,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国家林业局汇报衔接,目前,国家林业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已签署了贯彻落实国办发29号部省联建协议。向国家有关部委报送了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等规划和方案,积极配合中咨公司完成了《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现场评估论证工作。
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全省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都已制定出台了林改工作方案,有20县(市、区)的工作处在调查摸底、制定方案阶段,有59个县(市、区)的工作进入勘界确权阶段。全省已完成勘界确权面积3925.74万亩,占应改面积70.02%。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689.4793.98%全省已颁发林权证58.83万本,发证面积1211.2万亩,占已勘界确权面积的30.85%53万多农户拿到了林权证。全省排查林权纠纷4883起,调处4355起,调处面积98.2万亩,调处率89.2%。全省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共投入林改工作补助经费1.5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8442万元,省级财政下达经费2921.64万元,市县两级财政拨付3354.03万元,乡村自筹825.9万元,有力保障了全省林改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灾后
- 119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20091400户棚户区改造试点任务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基本实现入住,20108200户已全部完成前期工作,正在建设之中。落实灾后重建资金5.29亿元,已到位4.2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37亿元,已建设项目303个,占计划项目的99.3%,其中在建147项,竣工156项。四个项目实施单位目前项目工程形象进度平均达87%23个国有林场的人饮工程列入2010年全省建设计划,共落实中央和省级投资986万元,已全部拨付项目实施单位,各单位正在抓紧开展相关工作。
四是重点工程建设稳步实施。截止12月底,已全面完成营造林任务356.14万亩。供应各类苗木14亿株。已完成天保工程二期工程建设规划、退耕工程正实施巩固成果专项规划和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义务植树7733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515个。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已达5166.3- 120 -
亩,年补偿资金达2.59亿元。完成森林抚育试点任务20万亩。争取国家将甘肃省列为造林补贴试点省份之一,实试点资金3150万元。继续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步伐。
五是林业投入持续增加。争取国家安排甘肃2010年营造林任务244.3亩,比2009年度增长16%,其中天然林保护工程80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70.5万亩,三北四期93.8万亩。目前,上述三个工程省上投资计划已经下达。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共下达甘肃省各类林业建设投资23.08亿元,较上年增加2.3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2.03亿元,省级投资1.05亿元。对外合作交流有了新进展,15个正在执行的林业外资项目进展良好,利用外2286万美元。
六是林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省经济林果种植总面积达到1729.2万亩(不含沙棘和文冠果面积),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大了以苹果高效栽培技术和核桃丰产栽培技术为主的林业推广工作。织编制了《甘肃省100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规划(2010-2012年),已上报省政府审定,争取批转各地实施。取国家林业局安排碳汇林建设任务8万亩,落实补助资金2800万元,正在庆阳市华池、合水和宁县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七是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甘肃省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已经省政府通过,于2010111日起正式施行。建立了重大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专家评审等三项制度,完成了全省“十二五”征占用林地定额和编限工作。制定了《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实施意见》,保障农村集体和个人最大限度地获得经营森林收益。二类调查工作有序展开,河西5市和兰州、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等市州和单位已完成外业调查工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作,其它市州和单位正在开展外业调查。查处林政案件1301起,查处率97.45%,认真开展了“春季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加大林区禁种铲毒工作力度,实现了省直重点林区禁种铲毒工作“零产量”的目标。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织祁连山、太子山、洮河等自然保护区晋升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等工作,协调国家林业局批建张掖湿地为甘肃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八是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甘肃省林业厅行政议事规则》23项制度,强化了机关规范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厅机关机构改革,积极开展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工作。不断充实和强化省政府政务大厅林业窗口工作,林业业务办结率100%。林业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健全规范,与国家林业局办公网实现了并网。建议提案办结率达到100%,受到了代表、委员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林业应急和救灾工作快速有效,特别是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和天水等地暴雨灾害发生后,省厅迅速反应,及时派出工作组赴一线指导抗灾救灾,争取和自筹救灾资金200万元,组织厅系统踊跃捐款,募捐资金4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
【生态建设】2010年,全省营造林总面积237429公顷(356.14万亩)2009年相比,增加22174公顷33.26万亩)增长10.30%完成四旁(零星)植树5489.49万株,比2009年增长5.27%
在完成的356.14万亩造林面积中,重点工程造林229.99万亩(人工造林97.70125.29万亩,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7.00万亩),社会造林126.15万亩(人工造林125.15万亩,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1.00万亩)
全省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个数4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5个,县级自然保护1个。2010年末自然保护区面积13450.52万亩,比2009年的13422.64万亩增加27.88万亩,201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9472.95万亩,比2009年的9473.39万亩减少0.44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10个别省级自然保护区对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进行调整。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2010国家下达甘肃省公益林建设任务80亩,其中:人工造林20万亩,封山育60万亩。2010年公益林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工程质量达标。
完成天保工程省级核查和国家核查。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督促工程建设进度。20103月至6月,林业厅- 121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天保办委托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抽调业务人员30人,对全省天保工程区10个市州的90个县局级工程实施单位进行全面核查。从省级核查情况看,2010年天保工程实施得到了较好的成效,五项保险参保率逐年提高,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并稳步增长,森林覆盖有所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修复,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效益逐年显现。
20106月,国家林业局对甘肃2009年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核查。共抽查了九个单位,即皋兰县、兴隆山管理局、和政县、临洮县、卓尼县、华亭县、泾川县、环县。
针对国家和省级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下发了整改通报,要求各单位限期整改,各单位按照要求上报了整改报告。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编制完成三北五期工程规划。为认真贯彻国家- 122 -
三北局关于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编制的有关精神,集中力量,认真扎实地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严格审核把关,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认真评审,经多次修改完善后,现已上报国家林业局。完成对2009年度三北四期的核查。为确保新增任务如期完成,到国家投资拉动内需的目的,提高年度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成立了四个工程核查验收小组,分赴全省12个市(州)2009年度三北四期工程进行全面的核查验收。组织完成了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国家三北局2009年下达由“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结合项目示范区的实际,在管理和技术上以科技为支撑,重效益,讲质量,规范施工,严格管理,现已完成合同规定造林任务2250亩,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为周边县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了建设样板,积累了建设经验。加强了沙尘暴应急管理。为加强对沙尘暴应急管理,省应急办根据2010年天气异常情况及时向沙区各市和省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春季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甘沙应急办字[2010]1号),要求沙区各市(州)制定和完善当地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应急值守,坚持好沙尘暴信息上报与交流制度。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完毕,相应机构及制度都得到了建立和完善。



【基本情况】2010年,全省共落实各类水利投资计划61.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0.7亿元,省级水利投入及配套8.6亿元,地方配套12.5亿元,创历史新高。解决了130.3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修梯田10.79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1万公顷,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21万公顷,治理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水土流失面积2015平方公里,新增小水电装机20万千瓦,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
【水政】一是《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经省政府颁布,71日起实施。二是开展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甘肃省实施防汛条例细则》的修订工作。三是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政监察工作的意见》《甘肃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和《甘肃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水政监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四是开展了以“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宣传活动。五是查处了湟水河福川电站等水事纠纷。
【水资源】一是制定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初步方案,完成了用水定额修订工作,初步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框架。二是启动了取水许可资料整编和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了基础资料的汇总、核查和录入。对18个新、改、扩建取水项目开展了水资源论证,为张掖电厂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创造了立项条件。三是按照水利部和黄委会下达的黄河水量调度用水指标,完成了甘肃省黄河水量调度工作。黑河年度水量调度工作圆满结束,2010年度黑河莺落峡来水17.45亿立方米,正义峡下泄9.57亿立方米。四是按照国务院第460号令和省政府第67号令,加大了省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全年共征收水资源7545万元,水资源费征收数额有较大幅度增长。五是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武威市和敦煌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庆阳市列入新一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对第一批9个省级试点县区进行了检查验收。六是城乡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省编办发文将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水行政管理机构统一规范为水务局,部分县区水务管理职能调整到位。
【水利规划】一是开展了“十二五”水利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完成了20专项规划、8个专题研究以及规划总报告的编制,完成了重点项目筛选并及时与水利部、流域机构进行汇总衔接,步匡算规划总投资约300亿元。二是完成了甘肃省黄河、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9个支流规划编制工作,配合流域机构开展了黑河、湟水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三是完成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的修改完善和报批工作。四是靖远双永供水工程、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人饮供水工程、引洮济合、引洮入潭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五是完成了全省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分)、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利部分)3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基本建设】专项规划内75座病- 123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提前完成。2010年甘肃省倒排工期,强化建设管理,格工程验收,提前两个月全面完成了专项规划内7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消除了75座水库存在的坝体不稳定、坝基渗漏、防洪调度及管理设施不完善等安全隐患,有效保护了下游32座县级以上城市、175万人、11.79公顷耕地及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实现。通过严格落实水权、格水资源配置和强化调度管理、狠抓灌区节水改造、稳步推进关井压田等措施,到2010年底民勤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2.62亿立方米,石羊河中游及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由2005年的11.04亿立方米削减到4.94亿立方米,如期实现了规划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干涸了半个世纪的青土湖形成了3平方公里的水面。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 124 -

2010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完成总干渠隧洞掘进及一次支护25公里,隧洞衬25公里。截止2010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累计完成隧洞掘进及一次支74公里,完成隧洞洞身砼浇筑47里,总干渠18座隧洞已贯通11座,8座已完成衬砌任务。引洮供水一期农村和城镇供水工程及田间配套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调整、黑河流域近期治22个退耕还林还草替节水项目、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进。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张南湾水库基本建成,输水主管道铺设进展顺利。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调整白银城市供水项目武川水库建成蓄水,黑武分干渠改扩建工程和景泰县城供水项目英武水库加紧实施。黑河流域近期治理22个退耕还林还草变节水项目全部完工。列入全国规划的47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有40个下达投资计划并开工建设,5处完工。
【饮水安全】2010年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完成投资7089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1819万元,省级配套7798万元,市县配套及群众自筹11276万元。全省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94处,水窖890眼,小电井21处,埋设输配水管道12785公里,入户管道7763里,配套水处理设备32台(套)、消毒设备84台(套),解决了130.3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水利】2010年甘肃省完成9处大型、3处中型、10处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4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11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10个专项工程、10个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抗旱防汛】旱情和抗旱工作。2010年,甘肃省河东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冬春干旱,给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干旱高峰期,全省受旱面积124.4万公顷,其中作物受旱37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万公顷、重旱7.04万公顷,有0.97公顷越冬作物出现干枯死苗现象,有73万人、78万头大牲畜出现较为严重的饮水困难。
面对严重旱情,甘肃省充分发挥水利设施抗旱作用,及早开展水利工程春修春检。2010年全省共清淤疏浚干支渠道6345公里,维修各类渠系建筑物4753座、泵站315座,检修机电设备3376台套、机电井1416眼。特别是以全膜双垄沟播保墒播种技术为重点,织落实技术指导和地膜供给保障措施,推广面积达到近70.22万公顷,发挥了重要抗旱作用。2010年全省临时解决干旱山区46万人、2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汛情和防汛工作。2010年汛期,甘肃省极端天气频繁,降水分布十分不均,舟曲、陇南、天水、平凉等地发生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泾河支流等中小河流发生超标准洪水,给群众生命财产、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失。汛期,全省共发生184次暴洪灾害,74个县889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336.7万人,因灾死亡75人,倒塌房屋4.68万间,农作物受灾23.7万公顷、成灾14.14万公顷、绝收2.94万公顷,损坏堤防695公里、灌溉设施1748处。特别是20108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面对严重暴洪灾害,甘肃省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全面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2010年甘肃省共投入省级防汛资金5650万元,省级以下4599万元,群众投劳折算资金10196万元,共减淹耕地115千公顷,避免粮食损失679万吨,减少受灾人员115万人,减免城市进水6座,避免山洪灾害人员伤19914344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群众伤亡。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甘肃省各级水利部门上下一心、协调有序、迅速反应、积极行动、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在水利部的帮助指导下,舟曲堰塞河道疏浚、灾区群众应急供水、山洪灾害防治及水利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等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是迅速排除了堰塞河道险情。按照“爆、冲、挖”相结合的排险方案,经过部队官兵持续不断的疏浚作业,810日,白龙江堰塞河道险情排除。830日,一条长1500米的“窄河、深槽、急流”泄水槽挖通,舟曲城区积水退去,淤堵河道清淤疏浚圆满成功。二是迅速编制了水利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上报了白龙江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3个规划和4个方案,为堰塞河道整治、山洪灾害防治和水毁设施修复奠定了基础。三是及时解决了灾区群众应急吃水困难。通过架设应急供水管网,立临时供水点,抽调打井队新打水井,调运净水设备供水等多种措施,短时间内解决了舟曲县城4.5万群众和沙川坝灾民安置点群众的应急饮水困难。四是- 125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第一时间启动了水利灾后重建。应急抢险结束后,立即组建了舟曲灾后重建办公室全面开展水利灾后重建。白龙江堰塞河道清淤比原计划55天提前完成,舟曲城区段堤防工程及周边地域山洪沟道治理和移民安置区防洪工程全面开工并取得积极进展。
【水土保持】梯田建设任务超额完成。2010年甘肃省共落实各类梯田建设资金6.65亿元,在中东部38个梯田建设重点县新修梯田10.79万公顷,超额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同时,全面完成了华池、静宁、秦安、通渭、会宁、东乡、永靖、临夏8个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建设任务。
小流域综合治理稳步推进。2010年甘肃天水藉河、庆阳砚瓦川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加快推进,全省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15平方公里。
淤地坝安全生产逐步加强。针对汛
- 126 -

期全省气候异常、山洪灾害易发、淤地坝防汛任务重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淤地坝防汛抢险预案,对2008年底前建成的所有淤地坝进行了拉网式安全检查,完成了95座病险淤地坝的应急除险任务,确保了淤地坝工程安全运行。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进一步强化。2010年甘肃省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表)709个,核定生产建设单位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2.22万公顷,督查各类生产建设项目1219个,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35起。开展了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纳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的42个监测点的建设任务。
【地方水电】2010年甘肃省新建成中小水电站32座,装机容量21.4千瓦。其中中型1座,装机5.7万千瓦,小型31座,装机15.94万千瓦。全省中小水电站累计达到743座,总装机容251万千瓦。
【灌溉管理】2010年甘肃省完成春灌32.54万公顷,夏灌95.37万公顷,秋灌53.97万公顷,冬灌83.53万公顷,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库区移民】一是实施了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全省小型水库农村移民扶持计划。二是加快推进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完成了成县磨坝峡水源工程、喜儿沟水电站、横丹水电站等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划大纲的审查报批工作。三是对九甸峡、麒麟寺水电站、西营河专用输水渠、盐环定扬黄续建等工程的移民工作进行督查,促进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按规划有序开展。
【安全监督】2010年甘肃省各级水利部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了水利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是组织在全省水利系统开展了“安全生产年”活动。二是以安全生产“三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项行动”“三项建设”为抓手,针对不同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重点,先后制定了《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等六个方案,并付诸实施。三是组织省、市、县、项目法人开展了水利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和应急预案。四是围绕水库、洪、城市、河道险段等防洪重点,组织开展了汛前安全大检查。
【科技】2010年全省共评出水利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3项,有4项水利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编制下达了2010年全省水利科研项目计划,其中续列项目32项,新列项目24项。向省科技厅申报推荐了18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和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立项实施。编制完成了“948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建议书,2项立项实施。编制完成了甘肃省20112013年度“948”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计划规划项目建议书,2项通过水利部国科司审查。组织开展了20102011年度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申报工作,3通过水利部和科技部初审。2010年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荣获“全省技术成果交易经营先进单位”称号。
【水利普查】2010年全省水利普查前期准备阶段各项工作基本完成,查登记阶段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20104月,甘肃省成立了由泽巴足副省长任组长,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等有关厅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省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并在省水利厅设立办公室,省水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随后,全省14市(州)86县(市、区)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二是建立普查队伍,及时开展培训。省级普查办及各专业组抽调专职水利普查人员30多名,市、县两级抽调专职人员400多名,职人员600多名,开展水利普查准备工作。86个县(市、区)初步确定普查人员17603人。省普查办组织普查人员参加了10期国家级培训,举办了10省级培训,全省86个县(市、区)有58个县(市、区)完成了县级培训。三是组织收集资料,建立普查台帐。级水利普查河湖组、灌区专项组、行业能力组、经济社会用水组完成了省级基础资料的整理分析,并向各市(州)下发了清查登记初始名录。编制了《甘肃省水利普查基层登记台账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经济社会用水、河湖开发治理保护台帐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赵继宗)



【基本情况】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立足保持工业较快增长,在调整优- 127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工业节能降耗,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76亿元,比上年增16.6%;实现利润216亿元,增长40.12%。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69亿元,增长29%
【重点项目建设】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出台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着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累计争取中央各类专项资金14.1亿元,支持实施了34个产业升级和技改项目,79个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节能改造项目,161个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7个国防科技项目。此外,利用省级六大产业振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等专项资金,支持了417个重点项目。
【经济运行调节】切实加强和改善
- 128 -

经济运行调节,保证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开展电力节能调度工作,在公用统调火电企业之间全面实施差别电量计划。加强电力运行即期调控,组织开展临时性的市场联动、电费补贴、直供电试点等工作。组织省内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参与跨区、跨省电能外送交易,累计外送电量150亿千瓦时。积极做好运力协调和综合平衡工作,确保关系经济增长和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生活物资以及抢险救灾物资的运输,全省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6149吨,比上年增加396万吨,其中兰州铁路局甘肃境内完成4925万吨,比上年多运259万吨。加强省外煤炭资源调入,积极协调推进疆煤入甘铁路专用线和矿用公路建设,保障煤炭市场供应。切实做好全省成品油市场总量调控,省当年销售成品油360万吨,比上年增68万吨。组织召开兰新铁路双线工程建设互保共建对接会、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供需衔接会、青海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物资供需对接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全省省内产品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增35%以上。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谋划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载能产业发展。研究制定《甘肃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意见》《关于促进全省先进高载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组织成立甘肃省太阳能光热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兰州大成科技股份公司大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发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太阳能高温真空集热管试制成功。切实推动陇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协调相关企业、科研单位推动组建生物医药产业联盟、陇药产业联盟和医药供应链产业联盟,研究组建集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及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陇药产业集团,推动甘肃惠森科技集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团与港澳资讯公司合作,构建中药材仓储物流交易平台和中药材期货交易市场。
坚持把引强入甘特别是引进央企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华电集团、中铝集团、中材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西电集团、中化集团、中油集团等一批央企合作项目进展顺利。促成国药集团、国家开发银行总行、中国信达资产公司、中核集团、中国联通等央企与省政府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国药集团医药配送中心、中国电科集团100兆瓦太阳能片生产线、中核集团铀浓缩分离、乏燃料后处理及核电厂项目、航天科技集团永磁直驱风机总装、湘电集团永磁直驱风机及零部件配套等一批央企和优势企业合作项目。
【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出台《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考核办法》《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的意见》等扶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113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12家,行业技术中心8家,全省6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77项,新增投资近70亿元,新增产值120亿元,利15亿元。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团队建设,支持钢带连续真空绿色复合镀膜成套装备、核电系统专用开关设备、新一代核电技术用板式换热器、复合型涡轮分子泵、节能型管壳式热交换器等创新团队建设。
【循环经济发展】组织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研究起草《加快循环经济七大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5个循环经济载体建设指导意见,定了循环经济7大基地和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方案》,审核批复了庆阳市、甘南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陇南循环经济产业园等4个园区发展规划进行了评审。在嘉峪关、金昌两市和漳县、天祝、民勤等七县开展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建设。启动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100户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培育工作。批复认定了民勤红砂岗6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起草完成了《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考核办法》等配套政策,《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办法》已经省政府颁布施行。
严格落实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节能工作的监督考核,制定实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推进计划,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改造项目,建立重点能耗企业预警监控制度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大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度,顺利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约束性节能目标。全年共完成淘汰落后产能225.3万吨,其中淘汰落后钢- 129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铁产能2.5万吨、铁合金37.37万吨、电石4.65万吨、焦炭16.6万吨、水泥137万吨、造纸11.9万吨、酒精3.6吨、有色金属9.2万吨。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进展明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光缆总长度达到20.96万公里,宽带网络覆盖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和99%的乡镇,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91.6万门,宽带交换机端口容量达到136万个,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800多万门。全省重点企业90%建立了内部网,80%现了办公自动化,50%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设计、制造和经营管理上的应用日益普及。全省信息产业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59.41亿元,增长24.25%。其中电子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9亿元,增长35.1%实现利税1.82亿元,增长43.7%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17.24亿元,比上年增43.6%实现利税2.07亿元,比上年34.1%信业实现务总- 130 -
44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68亿元,比上年增14.5
编制《甘肃省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甘肃省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省政府批转下发《甘肃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方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出台《甘肃省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意见》《甘肃省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与联通、电信和移动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在嘉峪关召开全省“无线数字城市”建设现场推进会,数字兰州、数字嘉峪关、数字天水建设工作快速推进。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定西、白银开展“动力100助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活动,为全省1.5万户集团客户、中小企业提供移动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持电信“商务领航”平台和省机械科学研究院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7.2万户各类信息和行业应用用户提供门户网站管理、视频会议、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设计等外包服务。建立“两化”融合项目库,推荐金川集团矿井信息化应用等29个项目申报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祁连山水泥集团获得首批国家“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称号。
【中小企业发展】全省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到6177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达到1955户,从业人员83.07万人。全省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6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5%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571.12亿元,增长26.16%。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7.4亿元,比上年增长34.37%;利润总额90.75亿元,比上年增长72.71%;上缴税金总1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4%全省工业中小企业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
制定完善规划和政策措施,研究制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甘肃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办法》《甘肃省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办法。切实推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省政府以命令形式公布《甘肃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审批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关于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创新中小企业投融资体制,研究《甘肃省加快村镇银行发展的意见》,依托相关中小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立甘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资中心,协调推进市县子基金的建立。依托金融机构搭建省级“银政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强化信用担保机构监管,省政府下发实施《甘肃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方案》,组织对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规范整顿。制定《甘肃省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实施方案》,组织完成全省重点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完善省级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办法,认定23户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荐6户申报国家公共服务平台。
【国防科技工业】编制完成《甘肃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甘肃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启动军民结合产业园创建工作。军工企业民品开发取得丰硕成果,TDI生产总规模达到15万吨,DNT产品生产规模由2.5万吨提升至8万吨,钛白粉生产规模由1.5万吨扩大到5万吨,分别建成3万吨、10万吨两条玉米淀粉生产线和一条3000吨植物蛋白生产线,民用电动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以新材料、真空设备、特种电机、电源车辆等为代表的民口配套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品种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一批武器装备保障条件及高新工程建设项目陆续完成。科技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11项,510所、北方涂料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为嫦娥二号任务完成做出积极贡献,受到国家表彰。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四示范工程三期获批立项,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完成热试,核能供热项目前期工作启动。

石化工业

【经济运行】2010年甘肃省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42户。资产总计81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9%。全部从业人员119953人,增加1764人。石化工业总产值完成1185.19亿元(当年价格),增长2.96%,占全省工业总产值4868.8亿元的24.34%。石化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145.20亿元(当年价格)增长4.48%石化工业增加值(现价)完成416.41亿元,增长31.30%省工业增1376.33亿元30.26%。实现利润3.89亿元,下降84.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19亿元。企业用电量955085万千瓦时,增5.16%
【产品产量】一是重点跟踪的22
- 131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种(类)石化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和持平的有12种(原油、盐酸、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合成氨、化肥、合成橡胶、涂料、纯苯、合成纤维单体)55%;同比下降的有10种(原油加工量、汽油、煤油、柴油、硫酸、精甲醇、浓硝酸、农药、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占45%。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产品有7(原油、盐酸、烧碱、电石、合成橡胶、涂料、合成纤维单体)32%;降幅在10%以上的产品有2个,(煤油、化学农药)占9%。二是重点产品产量。天然原油382.1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7.08万吨,增长14.05%;原油加工量1383.54万吨,减53.65万吨,下降3.70%汽油287.91万吨,下降8.17%;煤油32.27万吨,下降36.32%;柴油619.93万吨,下降2.14%;烧碱(折100%21.69万吨,增长77.20%;纯碱(碳酸钠)13.66吨,增长6.96%;硫酸(折100%247万吨,下降0.86%;盐酸(含量31%- 132 -
20.88万吨,增长27.70%;浓硝酸(折100%10.99万吨,下降7.2%电石(碳化钙)97.54万吨,增长19.18%;乙烯69.48万吨,增长0.15%;纯苯16.72万吨,增长5.55%合成氨76.38万吨,增长0.32%化肥总量(折100%80.91万吨,增长2.88%化学农药(折100%1312吨,下降15.84%;精甲醇5.05吨,下降6.48%;聚乙烯树脂68.51吨,下降0.76%;聚丙烯树脂40.65吨,下降1.23%;合成纤维单体2.4吨,增长20.6%合成橡胶18.64万吨,增长14%涂料1.95万吨,增长23.41%
【存在问题】受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受国际原油价格、家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制约,石化产品和原材料之间的价差越来越小,对石化产品销售收入、石化工业总产值影响较大,行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一是原油开采、原油加工和石油化工是支撑全行业产值和利润的主要力量,约占全行业产值、销售收入的比重在70%上;原油开采的产值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而增加,而原油加工的盈利是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和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调整滞后而减弱,炼油业务已从盈利逐步转向亏损。二是受新疆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投产,西部原油资源趋紧等原因,供应甘肃省的原油资源量逐步趋紧,导致兰州石化公司,玉门油田公司原油加工量不足。三是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整体上带动基础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四是化肥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市场持续低迷,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五是原煤、电价、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而运输市场的变化又给企业生产经营增加了新的压力。路运输一直紧张,公路实行计重收费后,运输成本大幅度上升。六是受通胀预期的影响,银行紧缩银根,限制贷款规模,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建设项目贷款压力和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行业运行走势预测】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逐步回升的关键之年。虽然甘肃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但是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行业和企业层面看,仍然面临能源性资源价格上涨的潜在压力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严峻挑战。从市场来看,石化市场将以平稳为主调,但短期、局部波动有可能加大,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增速减缓的趋势并没有更本好转。方面,国际经济复苏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石化不少行业的产能总体供过于求,而宏观调控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又具有多重性,影响较为复杂,因此,各方面力量的对比将使行业运行波动性增强。一是根据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判断,2011年原油价格还会继续上涨,西部地区原油资源量继续趋紧,原油加工量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二是化肥市场2011年上半年会有所好转,总体上应该好于2010年,化肥价格中尿素、复合肥价格呈持续小幅上涨态势或与上年持平。三是无机化工原料市场将以稳为主,走势可能继续稳中上扬,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四是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在原油价格上涨推动下,总体上可能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其中:合成纤维单体、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市场将在震荡中不断走高。
【行业发展与工作构想】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1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省工信委的要求,一是继续加大对全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企业间沟通联系,提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要继续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继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石化产业,增加行业发展后劲。四是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消耗,制定能耗标准,开展对标活动,推进循环经济。五是抓好化工园区规划和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甘肃省石化工业向园区化、大型化、精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简祁)

金川公司

【经济总量】“十一五”时期,金川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13亿元,利税总额331亿元,其中利润204亿元。计生产镍57万吨、150万吨、3.2万吨、铂族贵金属9671公斤、化工产824万吨。镍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铂族金属产量居国内第一位,铜产量居国内第三位。2010年,金川公司生产有色金属总量过52万吨,营业收入923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6.3亿美元,占甘肃省贸易总额的73%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9位、制造业第35位、有色冶金及压- 133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延加工第2位、对外贸易500强第85位。
【发展战略和目标】公司积极迎接严峻挑战,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行业发展形势,结合甘肃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公司实际,认真总结过去50年的发展经验,创新发展思路,积极谋划未来发展,定了以“三个四”为核心的跨国经营战略构架,提出了建设千亿企业、打造百年金川,把公司建设成为跨国经营的矿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的战略和目标已成为指引公司发展的纲领和旗帜。
【布局和结构】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要求,加快了资源获取、生产加工和经营业务在全球布局的步伐。构建了大澳区、欧非区、美洲区、中亚区四个资源开发区域的资源战略布局,以金川为生产经营决策管理中心、兰州为科技研发中心、上海为营销中心、北京为资本运营中心的经营管理- 134 -
布局,以金川股份、金川实业、金川科技、金川海外四大板块分块上市的资本运营布局。
以镍铜钴冶炼加工和原料化工为主,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和以金川地区的冶炼提取加工项目、兰州金川科技园的新材料研发项目、广西防城港沿海沿边地区的原料粗加工项目和国外资源项目为载体的全球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工程建设、机械制造、自动化工程等相关产业稳步发展,为公司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贡献。
【跨国经营】以实施全球资源战略为主线,以利用全球资本市场为手段,业务全球化布局、跨国经营格局初步形成。资源战略深入推进。在24个国家开展了矿产资源合作,成为17家境外公司的股东;完成了19个项目的投资,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拥有13个海外控股子公司和驻外机构。在全球获得64个探矿许可证,地质勘查面积5061平方公里,在境外拥有资源含镍量过100万吨、含铜量过300万吨、含钴量6万吨。
【资本运营】在香港成立了金川集团(香港)资源控股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金川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建了海内外资本运作的平台。分块整体上市工作有序推进。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上市准备工作按计划推进;金川集团(香港)资源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了香港主板上市的澳门投资控股公司,并更名为金川国际,标志着公司利用海外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金川实业股改上市全面启动。
营销体系不断完善。以上海为营销中心,依托公司海内外贸易公司、驻外机构,搭建了全球化的采购、销售和贸易平台,为公司营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创新】“十一五”时期,用于技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术创新的资金达62.7亿元。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构建了由技术中心统一管理的联合攻关新机制,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镍钴铂族金属采、选、冶及相关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金川特大型复杂坑采矿山采矿和高镁镍贫矿的选别、镍闪速熔炼和富氧顶吹熔炼、硫化镍精矿加压浸出、羰化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成套装备集成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四氧化三钴、精硒和贵金属催化剂等几十种新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技联合攻关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公司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召开了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主题的第十九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新一轮科技联合攻关全面启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获得专利217项。完成了46项国家标准、64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主持了1项、参与了3项国际标准的制订。羰基镍工艺研发及产业化等5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公司技术中心位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第43位,有色行业1位。
【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公司投200多亿元,进行了400多项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龙首矿西二采区贫矿开采、砂石扩能改造等矿山建设项目取得实效;1.4万吨/日选矿扩能、富氧顶吹镍熔炼、镍闪速炉熔炼系统改造、铜熔炼技术改造、金银硒技术改造、硫酸冷修、4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一期工程、热电联产、6万吨/年精密铜材、10万吨/年铜材深加工、镍合金板带材及太阳能真空镀膜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20万吨/年铜系统改造、6万吨/年电解镍扩能改造、镍氢电池等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项目建设为公司结构调整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循环经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环境三年达标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以矿山、选矿、冶炼、精炼、化工等系统扩能降耗、提质增效为目标的综合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冶炼烟气综合治理、硫酸扩能技术改造、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一大批循环经济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推进。公司的物耗、能耗、环保指标不断优化。万元产值能耗较“十五”末下降28.16%提前两年完成国家提出下降20%的目标。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96%较“十五”末减排51.5%,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达93.4%
【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和跨国经营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增强了公司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形成了战略集中、适度分权、分层决策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对全球机构和业务实施了有效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运营效率。
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在创新中加强。按照精干- 135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高效的原则,进行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提升了专业化集中管理水平;加大了绩效考核力度,对部分非核心业务有计划地实行外包,降低了运营成本,物劳动生产率由“十五”末8.3/·年提高到16.58/·年。
卓越绩效管理全面推进。公司把加强管理作为永恒的主题,持续开展主题管理年活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不断改进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企业管理不断升级。7S管理有效推行,知识管理平台初步搭建,标准成本体系基本形成,实施了备件材料的一级库存管理,增收节支成效显著。
质量、计量、统计等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镍铜钴等主要产品优良品级率达95%以上,电解镍和高纯阴极铜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全国免检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和“用户满意产品”称号。金驼牌电钴和JNMC高纯阴极铜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成功注册。先后获得7项甘肃省建设工程质量“飞天奖”富氧- 136 -
顶吹镍熔炼项目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奖,15万吨国产自动化大板高纯阴极铜项目和1.4万吨选矿磨浮扩能技术改造项目获得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鲁班奖”公司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获“全国质量奖”
完善了具有金川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和零伤害构架体系,全面实施“五阶段”梯进式安全管控模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全球业务信息一体化和办公自动化为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全面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政治、文化优势】以推动公司改革发展为中心的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五好”领导班子和红旗党支部创建等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建厂50周年庆典,顺利召开第八次党代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监督监察机制不断完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青年志愿者活动蓬勃开展。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公司荣获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企业文化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实施了企业文化提升项目,在弘扬金川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了适应跨国经营需要的文化体系,“聚金汇川、利民兴邦”的金川使命,“责任、人本、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艰苦奋斗、勇于超越”的金川精神,“世界的金川,中国的骄傲”的愿景成为公司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持久的文化支撑。
【职工物质文化生活】公司在抓好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十一五”末,职工人均年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收入达5.59万元;招录各类劳动用工4931人,其中职工子女3038人;对科技广场至五彩城地段、矿区周边及生活小区进行绿化美化改造,进一步改善了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并启动了职工住房五年规划,6万平方米住宅楼、金川科技园住宅楼等工程顺利交工;造和完善供水系统,纯净水厂建成投产,进一步改善了职工饮用水条件;力实施职工健康工程,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教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加强;难职工家庭及大病帮扶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履行社会责任】公司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对自然环境负责,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十一五”期间,累计上缴税金12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积极进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推进了社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城市建设等事业的发展。后为地方经济和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助资金3.6亿元。公司荣获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的救灾重建中提供了人力、技术、资金等援助,公司及职工捐助资金1.2亿元。公司获得“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五一劳动奖状”
“十二五”时期是金川公司全面实施跨国经营、打造千亿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重要时期。“十二五”的发展,建设百年金川、实现基业常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以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战略和资本运营为依托,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以技术进步和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公司健康快速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以机制完善和管理提升为手段,高公司运营效率;以企业文化为支撑,增强凝聚力和发展活力,实现公司新的跨越发展。努力锻造“世界的金川,中国的骄傲”
(刁立波)



现社消费售总136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外贸进出口73.2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全省实际引进省外资金807.99亿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91亿美元。实现对外投资0.99亿美元。执行国际多双边援助额550万美元。
【市场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一是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3225个,改造- 137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提升直营店和乡镇示范店200个,建设改造农村商品配送中心60个。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初步形成。二是积极实施县乡集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程,省新建改造县乡集贸市场48个。三是积极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建设,全省已有10个市州的大型超市初步与省内特色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合作,市州政府制定了专门扶持政策,并安排专项配套资金。四是拍卖、典当等特殊行业平稳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有拍卖企业56户,2010年拍卖成交7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倍。当企业83户,经营总额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五是二手车、报废汽车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启动了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的年审工作,指导成立了以甘肃省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等20多家以报废汽车企业为主体的单位筹备成立了甘肃省物资再生协会,在兰州试点实施了两个报废汽车升级改造项目。
- 138 -

【城市社区网点建设】2010年确定改造建设50个标准化菜市场,并与市(州)商务局狠抓督促落实工作。截至年底已改造建成30个标准化菜市场,有效改善了设施环境,方便了群众购物,解决了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问题;其它20个菜市场的改造建设正在加紧推进中。改造提升兰州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培育城关物业、妇女服务中心、万城物业等3家家政龙头企业发展连锁。按照地区差异、就业情况和人口、条件、能力等因素向14个市州择优推荐上报的培训机构下达了培训指标,按商务部“培训大纲”要求分别提出了培训和就业的标准。全年14个市州的25家培训机构已完成了近1万人的培训任务,8333名家政服务人员实现就业。为继续引导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早餐工程建设和餐饮走出去,对培育成熟的嘉峪关、酒泉、张掖、定西4家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天水天绿食品公司、临夏河海大厦、白银食粮粥坊3个早餐项目和北京燕兰餐饮给予了资金扶持。目前这些项目已正常运行,在方便当地群众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下岗职工、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培训了技能,增加了就业岗位。
“家电下乡”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各项政策,制定《甘肃省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45个型号的抽油烟机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品种扩大到10大类。招标确定了28家销售及回收企业。目前全省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已基本覆盖了市区、县城、中心集镇和部分偏远乡镇。2010年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18.8万台(部),实现销售金额24.85亿元,补贴产品111.74万台(部),补贴金额达2.86亿。截止2010年底,政府先后投入家电下乡扶持资金2000万元,对一些经营网点和中标流通企业给予了资金扶持,对销售网点、配送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农村家电销售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受“家电下乡”政策刺激,农村消费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潜力得到了释放,全省平板电视、滚筒式洗衣机、电磁炉和家用电冰箱零售数量增长明显,农村消费增速首次超过城市消费增速,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市场调控】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比2010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制定的16%增长目标高2.3百分点。一是加强消费品市场监测分析、预测预警等工作。增加98家样本监测企业和2家信息泵安装企业。截止目前,全省有样本监测企业270余家、信息泵企业3家。在市场监测工作中,利用已建立的城乡市场监测系统,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坚持定期分析与适时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市场运行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加强市场形势的分析预测和实时跟踪监测,增强市场运行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积极向政府和领导提供市场信息,及时有效预防和应付突发事件,确保市场稳定提供服务。二是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督检查。积极争取承担中央储备肉和边销茶储备任务。落实了2010年度省级肉类和食糖储备计划。加强对承储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做到了储备物资的量足、质优。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了灾区市场保供应急预案和市场监测日报告制度,通过商务部批准动用中央在甘储备边销茶,保证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三是积极做好大宗农产品销售储存工作。制定印发了2010年大宗农产品销售储存企业奖励实施办法》对全省40家销售储存业绩突出企业给予奖励,解决大宗农产品“卖难”问题。四是继续向国家商务部重点推荐“东桑西移”基地建设项目,做好已落实项目的管理工作,保证质量和效果。加强对茧丝绸行业的宏观引导,定蚕茧生产,保护蚕农利益,维持正常的收购秩序,促进全省茧丝绸行业平稳较快发展。五是举办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带动全省广大企业对外开拓市场,推介全省优势特色产品,搭建陇京商贸合作平台。省商务厅与北京市商委在京举办“甘肃商品大集”活动。全省共组织了80家企业、768种名优特新商品在大集上进行了为期10天的展销,共销售商品867万元,签订供货合2306万元、协议供货合同6908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北京大集办的表彰奖励。目前,在全省的参展企业中,14家企业在北京设有销售处,12企业与北京相关部门建立了联系。“黑美人”土豆、“水果”玉米、“甜甜”百合已进入“华堂”“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
【规范市场经营秩序】2010年全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甘肃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92号)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宗旨,以专- 139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项整治为手段,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整治活动,得了明显成效。截至12月底,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3.4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64.9万户(次),查处违法违规商1.7万户,依法取缔4831户,捣毁制假窝点546处,查获违法违规物品标4.5亿元,行政处罚2.7万户,罚款金额5972万元,追缴税款5.33亿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6万件。全省公安机关共受理经济犯罪案件1656起,立1502起,破案1252起,挽回经济损49347.6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806名,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对外贸易】201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73.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7%增幅居全国第二,超过年初省政府确定的增长20%工作责任目标69.7个百分点,迅速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并创- 140 -
历史新高。全省有进出口经营资格企业达到1963家,贸易伙伴遍及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由“十五”末58%下降到31%农产品、机电、新产品出口占比由27%提高到36%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2009年基数偏低,2010年增长带有恢复性质;二是2010年主要资源型产品进口量价齐升;三是受全省实施的扩规模、调结构扶持政策带动,各类进出口企业抢抓订单、加快成交,各部门密切协作,采取跟踪服务,为企业创造贸易便利环境,合力推动外贸实现大幅增长。同时签发进出口许可2183份,签证金额23亿美元。其中:进口铁矿石490万吨,签证金额6.86亿美元;进口粗铜14.82万吨,签证金10.7亿美元;进口燃料油21.46万吨,签证金额1.12亿美元;进口羊毛447吨,签证金额450万美元;进口毛条140吨,签证金额58万美元;出口硅6.13万吨,签证金额8205万美元;出口镍5529吨,签证金额1.16亿美元;出口钴2754吨,签证金额1.07亿美元;出口柠檬酸3.2万吨,签证金额约2000万美元。
【招商引资】2010年,全省招商引资规模快速扩大。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2.41%,已超过全年550亿元的预定目标。精心筹备重大招商活动,尤其是2010年第16届“兰洽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方鼎力相助下,呈现了“百团到会、千位出展、万商云集”的盛况,主办单位达到23家,比上届增加5家,省外、境外代表团组有95个,参会宾客2多人,有34个省外经贸代表团参会,比上届有明显增加。投资洽谈更加活跃,签约项目426项,签约总额1309.36亿元,实现了新的跨越。企业参展积极踊跃,共有900多家企业参展,观众超40万人次,商品展销总成交额(含现货销售和订货合同)达到12.6亿元。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同时全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工作,在参博组委会具体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展览展示及展馆运营、文化展演、网上世博、宣传推介、活动组织等参博任务,得到了组织方、参观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甘肃馆被上海世博局等单位评为“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区服务保障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甘肃馆在184天的展期内累计接待境内观众620多万人次,境外观众约4500多人次,其中贵宾团组约390个,吸引了30多家省外境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911日—15甘肃活动周期间,举办了开幕式、向舟曲灾区捐助代表见面会、“精品丝路彩甘肃”旅游宣传推介会、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图片展、生命阳光馆残疾人艺术家现场表演等大型活动。活动周共组织文化演艺、“三民”传统艺术现场展演和巡游等各类演出60场,接待国内外观众33万多人;向世博会游客派送省内37个旅游景区景点邮资门票30万枚,价值1000万元左右;海内外106家企业、单位和个人,为舟曲灾区捐助3.23亿元资金和价值3700万元的物资,106家捐助单位代表还参加了向舟曲灾区捐助代表见面会。
【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全省“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第一,对外承包工程实现新的突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到4.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完成营业额1.91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工程项下派出技术劳务784人,比上年增长103%。主要特点:一是大项目居多。在新签的29个项目中,合同额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6项,比上年增长了21%二是房屋建筑仍是对外工程的重点领域,电力工业及矿山建设项目呈上升趋势。三是市场布局更趋合理,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中亚洲国家占64%首次突破了非洲国家作为全省对外承包工程传统市场的局面。第二,对外直接投资业务稳中有升。全年核准境外投资企业及机构13家,核准中方投资额10852万美元,际投资额9988万美元。主要特点:一是境外资源开发仍然是全省对外投资的支柱领域;二是大型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三是香港凭借其国际商务信息、国际化人才、国际资本主要集散地的优势,成为甘肃省企业境外投资的桥头堡。第三,对外援助管理工作有了新起色。执行对外援助工程项目2项,同额808万美元,承担商务部为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培训项目3期,为巴基斯坦、埃及、朝鲜、智利和古巴等30个国家的88名官员和技术人员在雨水积蓄利用技术、干旱区生态恢复及产业发展技术和太阳能应用等实用技术方面进行了培训。
(于清)


【行业规模】截止2010年年底,全省共设有14个市、州旅游局,其中10个市(州)旅游部门成立了旅游质监机构;旅行社408家,其中出境旅游- 141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组团社9家,赴台游组团社2家;旅游星级饭店325家,其中五星级3家、星级38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31379间,床位数58731张;A级旅游景区140家,其中5A3家、4A39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座;工农业旅游示范区10家。全省注册导游6902名,境旅游领队444名。
【国内旅游市场】2010年,按照国家旅游精品线路布局和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全省着重打造“321”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丝绸之路旅游线、华夏文明黄河旅游线、大香格里拉旅游线等3条国家精品线路,积极培育甘南—陇南—定西—白银—庆阳红色旅游、天水—陇南古三国历史遗迹旅游2条成长型旅游线路,全力建设兰州、天水、平凉休闲度假旅游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旅游产品体系。2010年全省国内旅游人数4284.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47%;国内旅游收入236.2亿元,增长23.08%。
- 142 -

2010年,甘肃省旅游局组织省内各市(州)旅游局、旅行企业,先后参加西洽会、重庆国内旅游交易会、宁夏旅游博览会、新疆国际旅游节、新疆冰雪节、中国首届自驾游国际博览会、届中国文化旅游节、成都西博会等展会活动,进行甘肃旅游形象和产品宣传推广,期间获得国内旅交会最佳展台奖和优秀组织奖。与甘南州政府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联合举办“多彩甘肃族风情旅游文化宣传周”暨“甘南香巴拉风情节”与兰州市旅游局联合举办“庆祝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暨世界旅游日大型宣传活动”7月,组织全省14个市(州)旅游局、旅游企业成功举办兰洽会甘肃旅游博览交易会系列活动,共计发放旅游宣传册30余万份,宣传光碟2万张,旅游宣传单16万张,与省内外旅行商洽谈700余次,接受省内外群众咨询38000人次,组织演出20余场次,展出2118000余件旅游商品。
4-9月,组织省内各市(州)旅游局、旅行企业开展“观世博·游丝路”主题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在世博会“甘肃活动周”期间,在世博会甘肃馆、宝钢大舞台、特钢小舞台和世博馆外举办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介绍甘肃旅游线路产品,向游客派送30万枚价值1000万元的省内37个旅游景区景点邮资门票。促成甘肃、上海两省市旅行商签订《万名游客观世博游丝路互送客源协议》构建甘肃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互惠双赢体系,增强公众对“精品丝路、多彩甘肃”的全面认知,提升甘肃旅游整体形象。
【假日旅游】2010年春节、十一“黄金周”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525.22人次,旅游收入20亿元,顺利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假日旅游工作目标。
【入境旅游市场】2010年甘肃省入境旅游工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疏通渠道,增强工作实效。针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对甘肃主要客源市场,积极组团,分别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赴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的系列旅游展销活动。积极接待北美甘肃踩线团、台湾中华两岸旅行协会考察团以及日本、东南亚、法国、美国、台湾、香港的重要入境团队,推动双方合作。6月,甘肃北美旅游促销团赴加拿大、美国开展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在多伦多、华盛顿、洛杉矶、纽约等城市举办了以“世博发祥地,甘肃探寻游”为主题的甘肃旅游产品推介会。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0167人次,比上年增长15.58%,其中外国49921人次、香港同胞7220人次、澳门同胞741人次、台湾同胞12285次;外汇收入1481.4万美元,增长18.15%。
【出境旅游管理】2010年,省旅游局就开放甘肃省居民赴台旅游活动开展大量协调对接工作,大力支持旅行社组团赴台,分别于830日和918日协调举办了甘肃省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式和兰州—台湾旅游包机首航式及媒体系列宣传活动。2010年全省赴台旅游人数达2371人次。同时出台出境旅游、赴台游业务管理规范;推行《团队出境旅游合同》《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示范文本。
【节庆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市(州)政府举办“第四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节暨伏羲旅游文化节”“首届甘肃莲花山生态旅游与花儿艺术节”冶力关2010中国拔河公开赛”“会宁红色旅游节”“甘南香巴拉旅游节”“平凉崆峒武术旅游节”等节庆活动,邀请国内外宾朋体验甘肃旅游,宣传甘肃旅游。全省各市(州)、县(区)全年举办80多项与旅游相关的节庆活动。
【信息化建设】在由国内各大知名旅游网站运营商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大会暨目的地网络营销论坛”上,甘肃旅游网被大会授予“2010优秀旅游目的地网站”称号。甘肃旅游网自200911月上线运行至今,国内外访问游客已突破千万。
【市场监督管理】2010年度,全省旅游行业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为目标,启动“2010甘肃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并成功举办了首次甘肃导游大赛和第二次甘肃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推动服务质量提升。2010年,全省分三批对旅行社经营活动进行暗访或服务质量跟踪检查,共计开展旅游市场检查382次,出动检查人员630人次,检查旅游企业1102家次,其中旅行社396家次、旅游星级饭店369家次、景区190家次、购物店13家、车船公司15家、演艺场5家、其他6家;处罚违法违规旅游企业22家,处罚违法违规旅游从业人6人;检查导游员IC1795人次;检查旅游团队21个,旅游车辆23辆,导游员34名,组团旅行社41家。在全省范围内对旅行社分社、服务网点的挂靠承包行为和非法办事处进行了清理- 143 -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整顿和备案管理。8个优秀旅游城市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活动,面掌握旅游城市产业发展综合环境状况,促进旅游企业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净化旅游消费环境。2010年,共接到旅游投诉67件,正式受理旅游投诉53件,结案53件,结案率100%
【安全管理】组织执法力量对旅游市场集中开展旅游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督查,加强旅游团队安全保障工作;防范和应对冬季灾害性天气、舟曲泥石流等灾害;狠抓特殊时期旅游团队赴上海佘山、泰国、韩国、以色列、台湾旅游的安全预防工作;协助处理6旅游安全事故,确保全行业的安全稳定。
【行业管理】2010年,新审批旅行社许可证36家;变更旅行社经营许可证41个;注销旅行社8家。根据《旅行社条例》和相关规范,修订了《申请设立旅行社技术报告书》《出境旅游组- 144 -
团旅行社申报程序》《申请设立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业务旅行社办理程序》推行《团队国内旅游合同》《包车旅游合同》示范文本;试行旅行社委托代理招徕旅游者业务制度;制定《甘肃省旅行社服务质量等级考核评定办法》
2010年,全省规范对导游管理服务机构的备案管理,对全省导游实行执业导游、半执业导游和非执业导游的分类管理。各市(州)4870名导游人员通过了年审培训;全年新核发导游证689个,升级7人,变更导游证695张,转出53人,转入30人;办理导游证年5280人;制定《甘肃省导游证管理实施办法》8个方面的导游证办理程序,并实施导游代理证制度;出台《甘肃省出境旅游领队证管理办法》和办理程序;出台《关于导游管理服务机构设立与管理的意见》,制定《甘肃省导游管理服务机构章程》《甘肃省导游管理服务机构导游服务合同》《甘肃省导游管理服务机构推荐带团文本》《甘肃省导游分类管理办法》等。
2010年,出台《甘肃省旅游星级饭店管理办法》,制定从申请、受理、公示、创建、自检、查看、审核、评定、公示、评审、批复到授牌12个环节的《甘肃省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复核工作规程》21项工作规则;建立了旅游星级饭店检查结果反馈制度、优秀旅游星级饭店评选、表彰制度和星评委民主决定制度;118日,召开首届全省旅游星级饭店工作会议暨2010版《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培训班;出台《关于加快旅游星级饭店发展的意见》,调整了全省旅游星级饭店评定机构职责和权限,实行星级饭店管理监督员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出台《甘肃省旅游星级饭店星评员章程》《甘肃省旅游星级饭店服务质量监督员工作规则》,增补9名旅游星级饭店星评员,聘任24位旅游星级饭店服务质量监督员,并通报全省旅游星级饭店延期复核与暗访检查情况。

甘肃发展年鉴·国民经济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National Economy
【教育培训】2010年,甘肃省旅游局先后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参加“丝绸之路”旅游市场营销高级研讨班、“第十七期中西部地区旅游局长培训班”“第八期藏区旅游经济发展研讨班”积极协调争取国家局藏区专项培训补助资金40万元,在甘南举办导游培训班;组织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等单位首次组团参加了“2010中国旅游产业节和中国旅游教育展”通过展会展示甘肃旅游教育培训的情况,获得圆满成功;积极协调将“旅游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列入2010-2020年);制定《甘肃省旅游
培训计划方案》明确“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行业教育培训目标任务。
【招商引资】2010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筛选总投资346亿元的89大项目;与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衔接争取融资;印制了30002010年甘肃旅游招商引资项目目录,共列入10大类238个项目,总投资299.5亿元,通过兰洽会等各类投资洽谈会进行广泛推介;甘肃旅游政务网上建立旅游招商项目专栏,进行网上招商。
【旅游区(点)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省A级景区进行全面复核,新评4A级旅游景区12家,3A级旅游景5家。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于1215日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正式晋级为5A级景区。
2010年新建和改造旅游厕所225座。据统计,2008-2010年共落实旅游厕所保洁公益性岗位199名,实际在岗人员302人。2010年全省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景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黄河三峡、麦积山、崆峒山分别接待游客108.8万人次、108.39万人次和102.6万人次。
(张萌)
- 145 -

甘肃省发展年鉴20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