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高校美育之弊端

发布时间:2023-01-27 23:38:19

透视高校美育之弊端【摘要】美育直接关联着学生的整体素质。当前高校学课设置、师资建设、教学理念、实施途径等方面上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学生爱美、知美、好美、审美等方面的许多弊端。如何引导学生由知美好美走向乐美境界的良好氛围,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高校美育的一大难题。【关键词】高校美育弊端美育,通常被理解为学校提供的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的相关教育。学校教育应把通过丰富多样的美的陶冶,给人的心灵及其外在表现以本质的定性,作为培养人的根本要义,而学校教育中个体发展的最高目标就是追求融真善美于一体的健全人格的实现。”[1]育理应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事,把美育理解为学校应当提供的相关教育,显然有失偏颇,但这种理解的出发点是比较良好的:即把美育的希望寄寓于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高校能否不负众望?关键在于能否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然而,当前状况却并不乐观。无论是从学课设置、师资建设来看,还是从教学理念、途径、效果来看,都存在着弊端。一、课程化的弊端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我国的教育方针,在原来德、智、三育的基础上增加了。这与后来陆续出台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等文件,成为高校加强审美教育的主要依据。鉴于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2],于是,高校纷纷从规范化、制度化、学化入手”,“加强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3]众多高校增设了一些特殊专业(如设计专业、动漫专业等,开设了专门的艺术课程、美学课程。这些学生被认为是特别需要加强审美教育。其它专业学生如果想获得同等机会,只能申请辅修或选修,这通常需要缴纳一定的学费。这种做法,把美育看作是特殊专业学生的特殊需要,貌似尊美”,其实是给美育划了一道界线。美育享受此种特权,甚为尴尬。一方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接受美育之机,却并不是人人平等。为落实普及艺术教育的目标,弥补非艺术专业的美育需求,高校纷纷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课,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筑欣赏交响音乐赏析等。但往往名额受限,在计算机系统的随机抽选下,不少学生失望地发现没能如愿选修艺术类课程。开设艺术课程,是美育方法之一,但把美育狭隘化为艺术课程的设置,忽视营
造校园文化中的整体美育氛围,势必导致美育的专业化”“小众化也有些高校举办各种专题性讲座,或拨款给学生会、资助学会艺术社团活动,或聘请文艺界名人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或与艺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尝试有利于整体美育氛围的营造,可惜零散而难成气候。二、褊狭化的弊端高校普遍存在艺术教师数量不足、学历程度偏低的现状。艺术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数量极少,供不应求。体卫艺司曾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委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6所大学实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师培养计划,五年内为普通高校培1500多名艺术教师,这个数量远不能解决高学历艺术教师匮乏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人文学科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众多,于是许多高校走了折衷之路:把那些理论性较高的课程如《美学概论》《美术史》的教学任务,交由中文出身的教师来承担。学科的交叉本是一桩好事,但当各自为阵、井水不犯河水时,交叉与互动便只是一句空话。艺术系专业教师主要担任素描、构成设计、企业标志识别设计、商业摄影、广告设计与策划、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印刷工艺、商业插画、网页设计等课。学生课程多、作业也多。PhotoShopCoreDrawPageMaker这类平面设计软件,AutoCAD3DMAX等三维设计软件,要求较强的操作能,极为耗时,但学好这些技能性课程,可以很快地学以致用”,参与一些企业的形象策划设计,获取社会效益及丰厚报酬。多数学生乐此不疲,但对《美学概论》《美术史》之类理论性强的课程则不屑一顾。素描、色彩类课程对于光线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宜安排在晚上,于是,周一至周五的白天,全被这类专业课所切割瓜分”,许多高校的美学类理论课就排在晚上。高校本应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培育教师完善自身素质,但事实上却极少给予教师充电的机会,那些到著名学校去做访问学者、出国观摩、参加学术会议等机会,多是针对系主任、教授或学科带头人的优待措施。当教学观摩、出国考察、学术会议这些蛋糕被切割成大小差距很不合理的几块时,普通的年轻教师如果能够在几年内轮到一次参加国内会议的机会,也就不错了。有些院校,甚至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也区别对待。如教设计课的老师给两个班上合班课,校方以两个合班的系数计算该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是教理论课的老师给两个班上合班课,校方只以一个班的系数计算该教师的工作量。这些故意的不公平对待,不仅事实上打击了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积极心,也暗中怂恿学生轻视理论性强的美育课。再加上目前许多高校流行课时津贴与上课量直接挂钩,使得年轻教师迫于生计压力而不得不多上课,最终加剧了一种恶性循环:课上得越多,量越差,为人师长的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渐渐地荡然无存,教育审美化成为空!三、平面化的弊端
高校美育的平面化主要表现在:只铺开了课程建设的面,还没有真正提升课程建设的质,从教师授课的途径与效果来看,缺乏立体审美感的培养,引导不够深入。具体如下:一是语言的平面化、理论化。中文出身的美育教师上课,常常概念、术语一大堆,搬弄大量名著、理论,让人听得云里雾里。板书歪东倒西,甚至根本不写板书,临场作画或即兴歌舞的才能不具备,甚至类同于理论贩子”,张口梵高毕加索,口海德格尔李泽厚。即使明知抽象概念一箩筐,不如具体现象一小件。但从实用便利的角度出发,他也懒得在课堂上展示一件陶瓷工艺,一幅书画作品。从知识到知识,没有多少体悟,更没有自身美术实践的经历,没有鲜活现象的体验,这样的美育平庸至极。二是视角的平面化。在加强多媒体课件的鼓动之下,有些教师多多地播放图片甚至电影,上课终于有声有色起来。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培养活泼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眼球,声色并茂的优秀课件,确实可以优化课堂效果。但多数有声有的课件同样有严重的平面化倾向。被复制无数次之后,一张绘画作品的图片只剩下十分粗略的信息,一些著名的人体油画图片甚至只剩下模糊的肉体形象。没有细致的肌理,没有丰富的线条,纯粹以色情挑逗人的视觉冲动,以欲望取悦于学,这类多媒体课件除了给予当下的生理快感之外,很难产生持久的审美快感。三是施教的平面化。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不同事物的审美反应是不一样的。同样一张图片,设计专业的学生热烈讨论图片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的美感因素,中文专业的学生对此反应漠然。同样一首抒情名诗,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数毫无反应,中文专业的学生大多能体悟诗境之妙。如果采用同一本教材,采用同一个课件,施教时又不结合不同专业的情况,而是按部就班地一一讲解,课程的质量不高也就不难想象了。四、初级化的弊端从接受层面来说,高校美育多半停留在爱美好美知美的阶段。美育的初级化倾向明显,缺乏审美教育的深度展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关于知之好之不如乐之的观点包含着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在美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最佳的途径,也就是引导学生对美的事物由知之好之”,最终达到乐之的境界。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易兴奋,好打扮,本能地喜动不喜静。有些女生浓装艳抹,露肩裸背,一派坐台小姐的样子,有些男生长发飘飘、五彩缤纷,时不时来几句”“我狂”“哇噻”“MyGod”,以标新立异为荣,以质朴本分为耻。抢座位,比消费,统美德忘光光。大学生中既有朝气蓬勃的阳光系列”,也有昏昏沉沉的网虫系列”,既有前卫另类的特酷系列”,也有保守拘谨的老土系列。但总体而言,单纯求学的意识并不强,很多人走着一条被父母和制度所设定的路: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被动了那么多年的人生习惯,很难在短时期内改观。自觉自愿地好学、乐学的品质极少闪现。不少人在美育课上,只求掌握相关知识点(美的本质、审美

透视高校美育之弊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