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9-12-27 16:49:19

2019-2020学期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HRL

25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学案

课标要求: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

3.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八年级中历史上册的后面部分的内容,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主要学过中国人民百年来在政治上的救亡图存,这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在经济上的救亡图存,它是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条件。本课还介绍了近代人们的生活面貌,它是中国近代急剧变动的全貌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继前面知识的一个重要延续,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学习过程】 一、 情景导入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读懂教材,完成预习自测.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结论:(1)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2)一战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探究二】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结论: 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特点:(1)殖民化色彩:随列强侵略传入由沿海到内陆;(2)近代化色彩:随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断演进而变迁;由闭关自守转到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到近代文明;(3)地域发展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4)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四.【记忆歌谣】 火车轮船传入我国,照相电影丰富生活。阅读《申报》了解社会,文化出版影响深远。剪辫易服禁止缠足,礼节称呼改变习俗。

知识结构

五.当堂训练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5.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