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八年级下)物理教案

发布时间:2019-10-24 09:27:29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课题6.1、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

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

进行新课:

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word/media/image1.gif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

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 kV= 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dab066bb8511a1b6e781b3b74e1b66d1.png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

da28feee6ab31c54e6e26db7df17a09c.png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dc40cbbad0fd6eb551a2aad2388adc98.png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a42b063fc03ab86c7ed3df94b4d6b686.png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

3)、读数:

da28feee6ab31c54e6e26db7df17a09c.png确定量程……选择

dc40cbbad0fd6eb551a2aad2388adc98.png确定分度值……

a42b063fc03ab86c7ed3df94b4d6b686.png读数,写上单位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4、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时(1串联,2并联)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word/media/image2.gif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1 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 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a=Ub=U

UaUb=U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

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U总=U1U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U1U2

U>U1>U2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1=U2=U3 =……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例: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三、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重、难点:

电阻的大小因素。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导体……

绝缘体……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试验:课本13页图6.3-1

结果: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

进行新课: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符号:R

单位:欧姆(欧)(Ω

其他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kΩ1000Ω 1MΩ106Ω

例:

2)、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a、材料

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横截面积:

学生阅读:13页表格,了解电阻的属性。

学生阅读: 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

3、变阻器: 电位器、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符号

1)、结构:实物观察

2)、原理: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

3)、作用:

4)、使用:

学生试验: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注意问题: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电阻的大小如何判断?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四、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重、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3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通过讲解上一节课的练习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阻变化,电流变化;电压改变,电流改变。电

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1课时)

猜想或假设:……学生完成

设计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

需要器材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

word/media/image4.gif

实验步骤:需要多组数据,如何改变电压?

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

换一个电阻,再进行实验

结果分析和论证:IUR的关系

结论:

1课时)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公式变换:U=IR R=U/I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短路:R=0,I很大

断路:R很大,I=0

3、例题 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

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

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解:R=880kΩ=8.8×105Ω U=220V

I=U/R=220V/8.8×105Ω=2.5×104A

答: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

例题 实验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8V

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学生练习:完成21页的4个计算题(认真检查)

1课时) 4、综合练习

1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测得R1的电流为0.2A,电压为2V;R2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在下电路中,已知R1=6ΩR2=10Ω,当开关闭合时,V1的示数为3V,求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3、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10VR1= 5ΩR2=8Ω,求电路中干路以及各支路的电流分别为多少?

4、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8AR=5Ω,流过L2的电流为0.3A,求灯L2的电阻有多大?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钨的特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的兴趣培养。

重、难点: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掌握电阻的特性。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一个电阻被接在6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

2A,若把它接在12V的电路中,它的阻值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阻――?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

进行新课: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学生分析 I=U/R 可得 R=U/I测出UI,就可以求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注意电阻的特性)

2)、设计实验: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5)、实验结果:

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

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

能用欧姆定律分析怎样安全用电。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家庭电路的样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word/media/image9.gif1、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同学们,电池有电压,家庭电路也有电压,为什么前者安全?后者却很危险?

进行新课:

1 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体是导体,阻值一般不变化,由I=U/R

可知,电压越高,产生的电流越大,所以越危险。

参考资料电流: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经验表明)

2、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手湿后人体电阻减少,由I=U/R可知,电流变大。

2)水是导体,又会流动,易使人体与电源相连。

3 注意防雷:

雷电的特性、数据

避雷针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第七章《电功率》单元计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3.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电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学习电能、电功率的概念,了解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体现了“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章教材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电能转化为热时,功率和电阻的关系”等。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根据《标准》精神和学生实际,合理地把握教学的深广度。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是普及公民的物理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而不是培养物理学家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编写的意图,不要片面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中不必再出现完整的焦耳定律,不要再进行有关电功率问题的繁杂的计算。新教材是根据《标准》编写的,而《标准》反映的是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学生所需达到的最低标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标准》之外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并把握住深广度。所增加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不要在知识上做过多的补充、拓展、加深。如:在进行“电和热”的教学时,可安排“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的探究;学习了“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后可要求学生进行“生活中用电事故”的调查等。

(二)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新教材已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突出科学探究的地位,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对于“电能”的教学,建议采用“集体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实例的分析、进行合理的探究和恰当的归纳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对于“电功率”的教学,建议采用“课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利用明晰的实验确立课题从而明确探究方向和利用有效的实例深化课题从而体现课题价值是本节课的两个重要环节。由于“电和热”的探究内容较为集中,紧紧围绕“电流的热效应”展开,因此采用“主题开发式”教学法即可。至于对于实践性较强、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教学,当然应该采用“实践研究法”,采用实践性的探究实验了解“电热和安全用电”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至于“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由于新教材提供的是探究活动方案(传统教材为实验操作方案),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最为合适,在教学中提供有效的讨论与交流来确定实验思路、制定实验计划以及利用评估、交流与合作来分析实验的得失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章的所有探究活动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当然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

(三)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应让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得到落实。

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涵盖了物理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的基本要求,综合起来说,也就是期望学生达到基本的物理科学素养。教师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由于新教材在编写时已体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结合,因此教师要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进行教学时不应将它们割裂开来。为了促进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和方法的获得。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勇气和能力得到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够树立,学习信心和兴趣得到提高,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有所加强,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能够养成。同时还应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乐趣。另外,教师对于教材中安排的“关于节能灯的讨论”(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一个电视记者的错误”(使学生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事实的初步意识,鼓励学生对事物持健康的怀疑态度,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电气设备和设施电线路,找出不安全因素,向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或口头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素材的教育功能,应该加以重视。

教材特点

(一)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对知识要求的定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本章教材与老教材在编写的思路上有所不同。老教材中的“电功率”是建立在学生初步理解机械功、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学习了电压、电流、电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等知识的基础上,以学生较难理解的“电功”为核心展开的。繁杂的旧知储备,抽象的电功概念,难免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而新教材利用生活中供电和用电两方面的例子展现了电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一)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对知识要求的定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本章教材与老教材在编写的思路上有所不同。老教材中的“电功率”是建立在学生初步理解机械功、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学习了电压、电流、电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等知识的基础上,以学生较难理解的“电功”为核心展开的。繁杂的旧知储备,抽象的电功概念,难免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而新教材利用生活中供电和用电两方面的例子展现了电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点,从而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愉快地步入科学殿堂。如本章设置的“章首语”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戈壁滩的风车,并以此作为素材,设计了一些环环紧扣的富有激励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思维。又如课文第一节用两幅组合图展现了电能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入“电能”的概念。再如第四节教材以“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一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讨论。本章教材多处采用这种新课的导入方法,为学生提供熟悉、有趣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把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新教材注重物理知识的运用,密切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供了许多知识应用的实例,如“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数据”、“电视机和电风扇的散热措施”、“对于安全用电的讨论”、“空气开关”等。在“想想议议”中提供了“顾客和售货员的矛盾”等事例。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的实际意义,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四)教材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为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教材提供了许多开放性的素材。本章教材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绝大部分问题是属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经过思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关于“电流热效应的利用和防止的调查和建议”、“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电器设备和输电线路,找出不安全因素,向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或口头的建议”等。学生参与了这些实践活动,通过观察、调查、思考、分析,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培养。本章教材在最后设置的“我还想知道”栏目中的“有的电池在大功率放电而失效后,放置一段时间,还能再‘生’出电来,这是为什么?”的这一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思维空间。这种“课虽停而思未止”的问题设置方式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

课时安排

1、电能

2、电功率

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4、电和热

5、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一、电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2、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重、难点:

电能的概念、相关单位。

围绕“电能”进行教学。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小灯泡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进行新课:

1、能量和电能:

word/media/image1.gif1)、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存在方式: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原子能等

学生讨论:能量可以转化吗?

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举一些其它能电能的例子

2)、电能: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电能的应用……教师总结

电能的单位:千瓦时(kW·h)即“度”

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

1kW·h3.6×106J

2、电能表: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1)、电能表的结构: 接线柱、转盘、示数

(对照实物观察)

2)、电能表的使用:

220V”……

10A”……

50Hz”……

接线方法……

3)、读数: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4)、介绍新型的电能表:

3、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做功)

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符号:W

单位:与能相同……焦耳。

3、达标练习:课本后3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二、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会用公式P=W/t 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能表

教学课时:3时(1电功率,2电功率的计算,3电功率的测量)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电能……

电能表……

电功……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能表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为什么?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

进行新课:

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word/media/image1.gif(学生讨论:如何表示?)

教师:规定一时间,看谁做的功多!!!

1)定义: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

耗的电能。

电功率=功/时间

word/media/image10.gifP=W/t W=Pt

2)单位:W――电流做的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1W=1J/s 1kW1000W

3)、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

例:电视机的功率P=200W Kw

例:我们说洗衣机的功率是500W,其含义是

例:课本34页例题

练习:课本36页练习。

2、“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 W=Pt

所以 P――千瓦、t――小位

W――千瓦时 1课时)

3、怎样测量功率

学生讨论: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

试验表明: P=IU

单位:I――安(A U――伏特(V P――瓦(W

例题:课本35页例题

练习:1、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若电路的电压为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利用本题解释额定――实际)

2、某电能表标有“220V 3A”字样,这表最多可以在220V电压下给多少只60W的灯泡供电?

(利用本题解释功率可以相加)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标有“220V 11W”“220V 22W”的灯泡各1只,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

际功率各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功率P=W/t P=UI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进行新课: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学生分析 P=UI

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

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5)、实验结果: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是不同的;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四、电和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重、难点:

电流的热效应:电能……热能

热效应的计算公式:P=I2R P=U2/R的使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阻丝、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电炉丝发热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炉丝、电饭煲发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课本38页如图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热效应:

word/media/image1.gif电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讨论:为什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炉丝热的发红,

而导线基本不发热?电流的热效应跟什么有关系?

学生猜想……教师分析……结论:

跟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学生阅读39页试验)

2、影响热效应的因素:

P=IU=I2R P=IU=U2/R

即:

讨论:热效应与电阻成正比?反比?

例: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12V

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解:R1=6 R2=8 U=12V

I=U/R=U/(R1+R2)=12V/14=6/7A

P1=IU= I2R1=

P2=IU= I2R2=

例: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12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结论:两公式都成立,一个是电流相同时使用(串联)一个是电压相同时使用(并联)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学生阅读即可

4、达标练习:课本后4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五、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保险怎样“保险”;归纳安

全用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体验电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观察体验保险丝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的应用。

教具:电路演示板 保险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的。例如下面这些例子:

1、(羊城晚报)2000329,河南焦作一影视厅发生罕见惨剧——“天堂”烧死74人。

2、(羊城晚报 2002323,一民房今晨失火死2人 疑是家中电线短路引起

3(厦门日报) “用电不当毁了世界文化遗产2003 11919时左右,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

师:上述的例子大多与电器有关。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一部分了,这一节课我们从另一角度来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电功率与安全用电”(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师: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将电线换成更粗的,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上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十年前和现在所使用的用电器分别有哪些。屏幕上的是一个同学的调查结果。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调查结果。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交流。

师:添置了新的大功率用电器。那么添置前和添置后对电路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用电功率的知识来计算十年前和现在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同。

让时光倒流回十年前,我们的家里有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你们能计算出干路的电流是多少?

生:计算。

师:回到我们现在,添置了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那么干路中的电流又是多少呢?

生:计算,讨论得出结论

师: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板书)现在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进行线路改造呢?

生:讨论回答

师:演示实验,证明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得出: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能太多。

(二)保险丝

师:在刚才的电路中,由于具备安全用电的知识,才避免了大的损失。这都得归功于电路中安装了保险丝。(板书)

常见的保险丝如课文的插图所示。大家可以看看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阅读书本的材料,可以参考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关于保险丝的知识呢?

生:阅读讨论

师:总结保险丝的特点以及使用保险丝的注意事项。(板书)

生:练习(屏幕投影)

某学校教学楼里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装有40W的日光灯4盏。如果你是学校的电工,你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保险丝?常用保险丝的规格见右表。

(三)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

生:根据投影的画面,对安

全用电的知识进行知识归纳。

师:归纳总结安全用电的知

识。(板书)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

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第八章《电与磁》单元计划

教学主线、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主线是磁场,磁体、电流周围都存在磁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性物质或电流有力的作用,磁场能使运动的导体产生感应电流。

本章重点是揭示电和磁之间互为因果及相互作用的关系。本章难点是技术应用方面:电磁继电器、电动机的换向器的作用,发电机的原理。

本章教学的难点是师生互动,共同达到课程目标中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本章教材的存有一些缺憾:其一,缺少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最新科技成就或注意事项的介绍;其二,应该在书中介绍一些相关的科普资料或网站逐步引导学生到哪里或怎样去收集信息;其三,教材应呼吁全社会用实际行动支持学生的社会调查和科学实践活动,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否则,教学时很容易脱离实际,造成纸上谈兵或闭门造车现象。教师教学时,应注意主动弥补,尽量落实新的课程理念,进行再创造。

课程内容标准

本章所涉及的物质是磁性物质,如各种各样的磁铁、电磁铁等,重点是磁场这样的空间无形物质,如磁体周围的磁场、地磁场、直导线及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课标要求通过探究,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并尝试磁性物质及其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电生磁”、“磁生电”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不同的物质和不同的运动形式之间又发生着相互作用”。对此课标要求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本章所涉及的物质是磁性物质,如各种各样的磁铁、电磁铁等,重点是磁场这样的空间无形物质,如磁体周围的磁场、地磁场、直导线及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课标要求通过探究,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并尝试磁性物质及其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电生磁”、“磁生电”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不同的物质和不同的运动形式之间又发生着相互作用”。对此课标要求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本章地位与基本结构

本章揭示了神秘莫测的电与磁的紧密联系、电与磁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电和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材从介绍生活常见的磁现象出发,通过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感知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在学生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辩证关系。“电与磁”的关系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介绍了与我们生活最贴近事例,例如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的“电动机”、“发电机”、“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与旧教材相比,从知识到应用,在结构上显得更紧凑,使电与磁的关系更紧密,更能体现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的关系。编者非常强调应用,此意图从该章各节的标题中尤显突出。教材忠实贯彻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章相对比较独立,但仍需要电学知识的基础,且对下一章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章知识和应用在现代社会中相当重要,但除了“磁现象”知识较简单易懂外,其它知识比较抽象难懂,若要学得深透是不容易的。课程标准对这一章的总体要求处在比较初级的水平上。

课时安排

1、磁场

2、电生磁

3、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4、电动机

5、磁生电

一、磁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和方法

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难点:

磁场、磁感线的含义。

知道磁场间的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利用航海史引入磁场

我国在磁方面上取得的成就

进行新课:

1、磁现象:磁体吸引钢铁一类物质的现象。

试验:47页图8.1-4甲示,结论

1)磁极:磁体的两端,吸引能力最强的地方

南极(S极)

北极(N极)

试验:47页图8.1-4乙示,结论

2、磁场:

试验:把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

结果: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

1)、结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对放入其中的某些物质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试验:48页图8.1-6

结果:小磁针的排列很有规律,一系列的曲线。

2)、结论: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带箭头的曲线表示出来,就可以形象描述出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其方向有NS极)磁感线是一种物理模型

几种常见的磁感线

word/media/image11.gif

练习:49页画磁感线

指南针为什么总指一个方向?

3)、 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的N(北)极在地球南极,S(南)极在地球北极(有些偏差)

3、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

试验证明:

生活中的磁化现象:

探究:磁化钢针

3、达标练习:课本后50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二、电生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

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指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

2、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__________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 ;可以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

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

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

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1)试验:54页图8.2-4

(对比条形磁体)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指出N极、S

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

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

结果:

结论:

指出图8.2-5中的N极、S

讨论: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参考55页提示)

3)安培定则: 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练习: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

3、达标练习:课本后50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三、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初步认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

知道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结构原理。

能分析有关的实际器材。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磁继电器、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磁场、螺线管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电磁继电器:

word/media/image1.gif1)、作用: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结构:先观察59页的构造图再实物观察。

3)、原理:对照结构图说明。

4)、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说明。

(并总结作用、结构、原理)

学生阅读“想想做做”,讨论回答文章中的问题。

2、扬声器:

1)、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原理:

注意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对照结构图进行说明。

3、达标练习:课本6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分析这几种器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三、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初步认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

知道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结构原理。

能分析有关的实际器材。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磁继电器、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磁场、螺线管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电磁继电器:

word/media/image1.gif1)、作用: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结构:先观察59页的构造图再实物观察。

3)、原理:对照结构图说明。

4)、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说明。

(并总结作用、结构、原理)

学生阅读“想想做做”,讨论回答文章中的问题。

2、扬声器:

1)、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原理:

注意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对照结构图进行说明。

3、达标练习:课本6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分析这几种器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四、电动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评讲上一节的物理套餐的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等效一磁体,把它放在另一磁场中,会不会发生作用?

进行新课: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word/media/image1.gif实验:61页图84——1

结果:

结论:(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2、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实验:62页图84-2

结果:转动(左右)

结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学生探究:让线圈转动起来

(让学生按照课本步骤完成,并说明这就是一个小电动机)

3、电动机:

看录像、然后分析总结如下:

1)、结构:转子、定子、换向器

2、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实质是机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重点分析图84-5,说明为什么要换向器。

4)、简述“生活中的电动机”

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6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学后记:

五、磁生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

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赫兹,能区分直流电与交流电。

2、过程和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的关系。

观察体验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了解探索奥秘的方法。

认识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初步具有创造意识。

重、难点:

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

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发电机模型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丹麦物理学家 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与 有关。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3、直流电动机是由 组成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流周围有磁场,哪能不能利用磁场产生电流?

进行新课:

word/media/image1.gif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66页图85——1

结果:

1、电磁感应:(法拉第实验)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思考: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总结)

条件:

1)、电路闭合

2)、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利用这结论做成电动机)

2、发电机:

看录像、然后分析总结如下:

1)、结构:转子、定子

2、原理:电磁感应实质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交流电(AC): 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 (分析清楚)

4)、频率: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流频率是50Hz

3、达标练习:

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 利用磁场产生 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2导体在 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一种 。产生的电流叫做

3、电路中产生 ,叫交变电流。

4、在交变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 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我国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为

5、发电机发电过程是 转化过程,是把 转化成

6、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6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学后记: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单元计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章概述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一个信息时代。有形的材料、能源是财富,无形的信息是财富的源泉。在工业化社会里,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在信息化时代,通信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信息是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学习、生产的重要元素。了解信息是如何传递的,信息技术的由来,现状和未来发展,是每个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公民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在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初中物理教材中,介绍“信息的传递”的内容是必需的,它体现了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初中生对通信的知识既有兴趣又有需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信息传递的方式介绍给学生。

课程标准对这章的要求并不高,而涉及通信的知识又往往很难,所以我们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展开教材。“信息的传递”一章内容涵盖了人类通信发展的过程和跨度很大的通信技术。

教材首先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以组合图的方式展开,使同学们对通信的历史有个概括性的了解,也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简单地介绍了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并说明了数字通信的优势。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但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教材通过演示实验示意性地说明电磁波是如何产生和如何传播的,并给出了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了广播和电视,教材通过方框图的形式简单地介绍了广播和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本章还介绍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为学生展示了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

课时安排

1、现代顺风耳——电话

2、电磁波的海洋

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

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电话机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进行新课:

1、电话的结构: 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

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

电话线:传递信号

2、电话交换机:

想想议议: 完成课本77页的问题

结果: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

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分析:占线的现象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很稳定,容易编辑。

3、达标练习:课本后79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二、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

重、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收音机、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话的传播需要电话线,收音机、电视信号的传播没有导线,它们靠什么传播?……电磁波

进行新课:

1、电磁波的产生:

演示:课本80页试验

结果:产生了电磁波(为什么电流要时断时续)

结论: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

在很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c3×108m/s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

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

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

1MHz1000kHz1000000Hz

它们的关系:cλf

3、电磁波的分类:

课本81页图示,分类的依据是频率或波长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阅读“科学世界”

录像……电磁波的海洋

3、达标练习:课本后83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三、广播通信、电视、移动电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前面我们知道电磁波可以在真空、空气中传播,

这节课我们学习电磁波的一些应用。

进行新课:

1、无线电广播:

大致过程:课本84页图示

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

但有两个问题:

信号弱

频率低,传递性差

解决方法:

放大

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

例:声信号10000Hz+载波100000Hz110000Hz发射

接收后110000Hz-载波100000Hz=声信号10000Hz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对照课本85页图分析说明

(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

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

3、移动电话:

即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可以看做是广播电台与收音机的组合)

无绳电话:

阅读“科学世界”“STS

观看录像:

3、达标练习:课本后89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技术。

重、难点:

了解科学技术,培养学习的动力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前面我们学习电话、广播、电视、无线电话,着都是信息传递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还会越来越多。

进行新课:

1、微波通信:

微波: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00000MHz

之间的电磁波。

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大量的频道,穿透性好。

缺点:传播近似直线,不能沿地球表面传播,在地面的传播距离短。

改进方式:需要大量的中继站,约50km一个。

讨论:能否用月球做中继站?

结论:不行,但可以用卫星做中继站。

2、卫星通信:利用卫星做中继站的微波通信方式。

同步卫星:

优点:覆盖范围广,只要三个卫星就可以让信号覆盖全球。

3、光纤通信:利用频率更高的光波进行信息传递。

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大量的

频道,穿透性好。

但普通的光不可以:发散性,不单一

激光:频率单一、方向集中,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光导纤维:

阅读“科学世界”“STS

4、网络通信:把计算机连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

优点:

电子邮件:

因特网:

观看录像:

3、达标练习:课本后97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2010.3.1

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其中男生____,_____生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6—10章,内容主要以电学内容为主,核心内容为“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另外,在最后两章,教材安排了电磁现象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总体上讲,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对较多,与八年级上学期内容相比,学生学习起来会相对较难。

学期教学目的及要求:

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初步认识电、磁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B、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C、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本学期教研课题:

《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课时计划

6章:电压和电阻 6课时;

7章:欧姆定律

8章:电功率

9章:电与磁

10 信息的传递

半期检测:从第67

期末复习与检测:

总计:

第六章《电压 电阻》单元计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全章概述

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本章将首先给出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进一步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这是本章的核心,其中还有“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内容。由于学生已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并且通过比较,明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在基本测量方面,要让学生在会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并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对学生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电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实际应用方面,一是各课节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设计了许多实践性、开放性、应用性很强的问题;二是有关安全用电的知识点的设置也与现行九年义务物理教材有很大的差别,本教材是把安全用电的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放到“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三章之内。这样处理有两个原因:第一,使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问题多次出现,从不同角度反复学习,意在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第二,加强对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的理性认识。在学了欧姆定律之后,本章仅从电压的高低和电阻的大小两个方面对用电安全性的影响来考虑,目的是培养学生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电压有关概念和电压表的使用。

2.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

3.对电阻的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4.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应用。

5.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难点】

1.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

2.探究过程的探究方法。

3.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阻大小的原理,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4.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5.从电压和电阻的角度来说明安全用

单元学情分析

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学生已知道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能正确地用电流表测通过用电器的电流;知道了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经历了较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本章学习中,由于学生已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学习经验,已经初步学会了电流表的使用,因此在完成“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时,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是能较快地学会电压表的使用并找出电压分布的规律的。当然,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确率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注意电流表、电压表在使用方面的异同。由于学生对电压、电阻的概念比较陌生,尤其是滑动变阻器构造比较复杂,学生对其工作原理较难理解,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教师应有思想准备,并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六节,建议14课时。

第一节 电压 2课时

第二节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课时

第三节 电阻 2课时

第四节 欧姆定律 2课时

第五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课时

第六节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2课时

复习和总结 2课时

初二物理下(八年级下)物理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