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周益俊1149《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新部编本

发布时间:2020-03-17 00:03:10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兴化市西郊中心校公开课教案

课 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执教者:周益俊

时 间:2014年3月7日

教学目标:

1、阅读文本,了解文本中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引导探究奇怪现象的缘由,理清作者巧妙的构思(从现象到本质)。

3、激发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法指导:

1、阅读文本,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本的说明顺序及相关说明方法

2品味语言,合作探究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引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文本是如何阐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的。

2、体会文本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题教学设计:

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合作探究、共同发展

课前预习:

1划线的字注音。

穿(  )   玄(  )   楼(  )   壁(  )

热(  )  蓝(  )   万(  )   映(  )

2解释词语。

1)光怪陆离:

2)可望而不可即: 即:

3)海市蜃楼:

4)单枪匹马:

5)举目远看:

6)鬼怪离奇:

7)汪洋万顷:

8)渴不可耐:

3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4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    )沙漠西部的沙子是细沙(    )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 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 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A如果………………便   B只要………………便 

C只要………………   D只要………………便 

5选出填入下面句子中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________在地面上。

2)蔚蓝的天空_________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

3)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_________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 

A1)倒映(2)倒栽(3)倒影   B1)倒栽(2)倒影(3)倒映

C1)倒挂(2)倒映(3)倒影   D1)倒栽(2)倒映(3)倒映 

 【答案】

1chuō  zàng  shèn  gē  kù   wèi  qǐng  dào 

2解释词语。

1)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2)可望而不可即:只能望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近。

3)海市蜃楼: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比喻虚幻手事物。

4)单枪匹马: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

5)举目远看:抬起眼睛向远处看。

6)鬼怪离奇:像鬼怪那样不寻常而出人意料。

7)汪洋万顷: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万顷:形容面积大。形容水势浩大,无边无际。

8)渴不可耐:口渴得不能忍受。而:受得住,禁得起。

3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4D(见课文。) 

5D(倒影的主语是天空,是影子在地上;倒映是映射在空中,修饰对象不同。) 

教学内容及步骤:

【创造音乐氛围,欣赏频《丝路驼铃》及沙漠图片让同学们在歌声中积攒对沙漠的感知与情感的酝酿!】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学习新课 。

同学们知道海市蜃楼这个成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吗?

在夏天,沙漠沿海一带,有时在空中能看到连绵的群山,缥缈的楼阁,如梦如幻也有人真以为是仙境所在,古人也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

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中寻找答案吧。

二、从题目入手,引导整体感知。(了解预习情况)

(1)让学生谈谈对题目的理会。

(2)让学生谈谈获知的作者情况。

(3)让学生谈谈对关于文本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预习感知课文的内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唐·王维《从军行》

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唐·高适《信安王幕府诗》

【知悉竺可桢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

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明确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了解文本中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引导探究奇怪现象的缘由,理清作者巧妙的构思(从现象到本质)。

3、激发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感情读文,议一议。

1、生字的友情提示与学习。

穿(  )   玄(  )   楼(  )   壁(  )

热(  )  蓝(  )   万(  )   映(  )

2、让学生感情读文。同时要求思索:

⑴课文开头段引用古代典籍里亲身过沙漠的人的故事,这有何作用?

⑵沙漠里的“鬼怪离奇为何到了解放后穿越沙漠的人员就没有再碰到类似的事情?(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

3、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作批注,注意紧扣文本。

引导集体讨论、交流、合作,理清思路。

4、引导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全文五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描述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现象。

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现象。】

五、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1、分小组斟酌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学习。

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文中找出,从那些词语上可以看出)

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文本的23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先明确具体内容,然后再看作用)

以第5自然段为例,你们能找出哪些说明方法并举四例分析其作用。

⑸找出你们小组认为本运用准确、生动形象句子或词语(简要说说理由或看法。)

【五个小组讨论并板演,第六小组可以流动到任一小组,参与讨论、评价、建议。】

2、让小组合作探究,积极动手动脑动笔,全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课堂的主人。

3、分小组展示探究交流学习的成果,允许互相探讨的穿插。教师的适当参与与点拨。

六、拓展延伸。

1、学生谈自己学习本文后的收获或感受。

⑴内容上。(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

⑵思想上。(激发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⑶结构上。(描述了→科学地解释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课堂拓展。

(一)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

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古而今写来的

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主要是驳斥东晋僧人《佛国记》的错误说法

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较多地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课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先描述沙漠中的奇怪现象然后解释具体的原因,这种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书方法有

3说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           

2)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3)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4)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4、阅读竺可桢《向沙漠进军》语段,回答问题。

沙漠地区空气干zào_______(躁 噪),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热、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liú_______(溜 镏)水和盐。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①根据拼音选字填空。

②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一小段所讲内容为_____A.沙漠的危害B.沙漠的改造C.沙漠的利用)

④第二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为____________

A、下定义、列数字 B、分类别、列数字 C、作比较、列数字 D、摹状貌、列数字

⑤⑥沙漠地区利用日光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最后一句中如将加点词“估计”去掉,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⑧沙漠地区可以利用日光取得的资源有哪些?

(二)拓展练笔。

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我们知道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充满疑惑和惊恐请结合课文,以写给僧的一封信为题从科学的角度向他们解释沙漠现象的真正原因。

1、充裕时间内,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构思提纲。

⑴要遵循书信格式。

⑵简要事件分析和着力于科学事理。

⑶斟酌语言,设置结构。

2、让学生们积极构思,设定情感基调,注意简要事件分析和着力于科学事理。可以再设置安排结构,斟酌润色语言。

3、学生们的充分展示提升。允许互相探讨的穿插。教师的适当参与与点拨。

4、课后完成具体的提纲,再积累素材,着力完成自己的理想习作。

七、结束语

只要我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一切妖魔邪说都会不攻自破!

【再次品味欣赏视频《丝路驼铃》,让同学们在歌声中积攒对沙漠现象的情感理味!】

兴化市西郊中心校公开课简案

课 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执教者:周益俊

时 间:2014年3月7日

教学目标:

1、阅读文本,了解文本中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引导探究奇怪现象的缘由,理清作者巧妙的构思(从现象到本质)。

3、激发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文本是如何阐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的。

2、体会文本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题教学设计:

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合作探究、共同发展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及步骤:

【创造音乐氛围,欣赏中积攒对沙漠的感知与情感的酝酿!】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学习新课 。

二、从题目入手,引导整体感知。(了解预习情况)

(1)让学生谈谈对题目的理会。

(2)让学生谈谈获知的作者情况。

(3)让学生谈谈对关于文本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预习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感情读文,议一议。

1、生字的友情提示与学习。

2、让学生感情读文。同时要求思索:

3、引导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1、分小组斟酌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学习。

2、让小组合作探究,积极动手动脑动笔,全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课堂的主人。

3、分小组展示探究交流学习的成果,允许互相探讨的穿插。教师的适当参与与点拨。

六、拓展延伸。

1、学生谈自己学习本文后的收获或感受。

2、课堂拓展。

(一)巩固练习。

(二)拓展练笔。

七、结束语

只要我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一切妖魔邪说都会不攻自破!

【再次品味欣赏,让同学们在视频声中积攒对沙漠现象的情感理味!】

江苏省周益俊1149《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新部编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