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零为起点教数学

发布时间:2014-01-21 18:40:42

以零为起点教数学

钟红学

2013年对我来说是不同凡想的一年,因为我改行了。原来我在职业学校教了11年计算机,因为学生不想学,也因为家长不重视,我个人觉得在职业学校做教师越来越没有成就感。为了挑战自我,也为了更充分实现“教师”这两个字眼的价值,本期我选择教初一年级的数学。从职业教育一下跨越到普通教育,从计算机忽然转入到数学,从就业教育即刻步入应试教育,其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我决心以数学中既不是非负数又不是非正数的特殊数字“0为起点,迎难而上,脚踏实地,边学边教,不断探索与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教好数学。

时光如流水,转眼即逝,2013年下学期已经结束。回顾过去一期的教学工作,可谓患得患失,喜忧参半,现总结如下:

一、第一个难关是语言表达难关。做老师的,自己知道是一回事,教给学生知道又是另一回事。上完前一个星期的课下来,尽管没有考试过,但我给自己的评价是教得不怎么好,因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上课的语言组织不力。本来一个简单的数理,只要用几句简明的话就可以表达清楚的,但我却总是讲得有点多。学生被我越讲越糊涂,一个个晕头转向的。这时,我便不断询问学生,问他们听不听得懂,如果他们听不懂,我就换一种方式给他们讲,在一边讲的时候,另一边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如讲绝对值的定义时,我举例4-4的绝对值,22的绝对值,同学们都不懂。后面我就说:“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的距离,因为到原点的距离总是正数或0,而正数和0又统称为非负数,所以任意数的绝对值一定都是非负数。”话刚讲完,同学们的眼神立刻充满了亮光,同学们的脸上马上露出喜悦的表情,这时,我敢肯定这种说法被他们接受了,于是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方式好。

二、第二个难关是思维难关。在以前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不怎么讲究思维的严谨,只是讲到哪里算哪里,因为知识的前后联系不是很紧密。到了上数学课,我也习惯性用这种思维方式上课,有时思维的跳跃性很大。同学们一下子懵了,我的跳跃性思维使他们一知半解,学生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结果却不知道怎样求结果的过程。学生做的作业结果对了,但过程却错了,我问他们为什么结果是这样?他们回答是:我是抽象出来的。面前这样的回答,我也很无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甘心向同学科的老师请教;另一方面通过听优秀教师上课,仔细口味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再一方面,我买了一本《简单教数学》的书,从中学习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通过以上方方面面的学习,我给自己总结的是:数学有严谨的思维,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入手,总是应该从已知的知识,去探知未知的问题,而问题被探知得到的结论,又可以被用于去探知新的问题。数学思维的过程实质是探索问题的过程。探究是有趣的一件事情,用探究的方法学习数学更有趣容易。

三、第三个难关是辅导的难关。课后之余,学生要完成许许多多的作业。而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能向老师提问当然是再好不过,可如果老师在被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住时,那又该如何呢?在辅导时,我就几次遇到这样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位叫肖红丹的复读生,问我一个列代数式的问题。我把题目看了很久,但却一直没有想到解法。就在这时,我没有逞强地再想下去,因为怕耽误她的时间,也没有表现自己的虚伪,借机逃脱。我直接跟她说,哦,老师暂时还没有想到解法,等我想到了,我一定会告诉你的。我把题目默记在心里,课后,我解出了这道题,在第一时间告诉了肖红丹。当她弄懂解题方法后,从她的眼神里,我依然看到了她对老师的尊敬和信赖。这一切丝毫没有因为时间推后而改变。通过这件事,我反省自己,得出一条启示:老师要辅导好学生,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如果老师不能解难题,又怎么能教学生解难题呢?数学老师就应该能解难题。因此,我一有时间就给自己找题目做,教材上的,《学法大视野》上的、《完全解读》上的,都一一找出来做。还有每次考试和平时测试的试卷都要求自己做,先做好,再给自己打分。刚开始,有些题目我也解不出来,到后来,解题解得多了,我也就不怕难了。并且,有些题目我还能想到二种解法。就这样,解题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辅导学生的能力。

一学期下来,我的辛苦和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学校三次考试和一次竞赛。我所教的两个班级,一个班二次获得第一,另一个班二次获得第三。在竞赛中,两个班分别获得第一和第二。仅管是第一次教数学,虽然没有经验,但我没有害怕困难,也不担心失败。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认真做而已。通过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存在问题还是不少。如怎样引发学习的兴趣?如何转变差生?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如何改变教法,增强师生互动?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新手,这些问题将不断引发我思考,探索与前行。

以零为起点教数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