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性测试题1人民版必修2

发布时间:2020-04-28 21:46:27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2018·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答案:B

2.(2019·全国卷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将“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因而诸侯王置办一张“皮币”就得花费较多的收入,这从经济上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故C项正确。“皮币”不是货币,因而制作“皮币”不是对货币进行管理,故A项错误。制作“皮币”是经济手段,非文化教育措施,无法确立思想上的统一,故B项错误。制作“皮币”并规定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皮币”,不能实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8·福建东山二中期中)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会馆的发展变迁”课题的过程中,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会馆的出现是政府重视商业发展的结果

C.会馆的出现与明清的商帮密切相关

D.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与商帮有密切关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会馆不是政府机构,故A项错误;明清时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会馆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资本主义萌芽孕育于明中后期江南手工业中,故D项错误。

答案:C

4.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土地国有 B.土地集团所有制

C.土地私有制 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土地私有,土地可以买卖,从而造成了土地兼并现象,故C项正确。

答案:C

5.(2019·江苏卷)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解析:根据材料“黄池镇”“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这说明黄池镇经济发达,也从侧面说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

答案:D

6.南宋《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表明(  )

A.官营商品流向放宽 B.瓷器市场竞争激烈

C.窑务管理渐趋松懈 D.汝窑产品质地欠佳

解析:“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明汝窑作为官窑,其产品在南宋时期不再禁止流向市场,也是可以允许出卖的,故选A项。

答案:A

7.中国古代的制瓷业举世闻名,以下我国陶瓷种类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解析:粉彩瓷器出现于清朝;明代青花瓷器成为主流;白瓷最早出现于东汉;青瓷的年代最早,商周时期就烧制出原始青瓷。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汉朝和唐朝前期对“市”的时间和规模都有限制 ③草市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④明朝中后期,江南棉织业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解析: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汉朝和唐朝前期对“市”的时间和规模都有限制,①②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南北朝时期最早出现“草市”,明朝中后期江南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是丝织业部门,③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或④的A、C、D三项。

答案:B

9.某学习小组在讨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时候,列出了下面的一张表格,你认为他们讨论的是哪一个时期的农耕经济(  )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依据表格中的“玉米、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白银使用广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品种随西方殖民者传入中国,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后白银广泛使用。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10.(2019·江苏卷)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明朝晚期人们对待贫穷的态度由道德上的中立转变为“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与商品经济发展、人人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财富的社会观念盛行有关,B项正确。明朝晚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未发展成资产阶级,我国资产阶级产生于近代民族工商业,A项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财富观的变化,这不能等同于道德沦丧,C项错误,排除。结合所学可知,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11.明朝小说《警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当时农业还较落后 ④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中施复夫妇雇佣人织绸,即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是机户,故①正确;材料中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故②正确;③材料未反映,且明朝时期农业并不落后;④表述正确,但材料未反映。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12.(2018·陕西渭南高三质检)据孔泾源教授研究,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的推行(  )

A.使得一大批富商大贾富甲一方

B.使工匠和商贾变成官府管理的奴仆

C.与当时抑制商业的国策相配合

D.拓展了地方官凭土贡而晋升的机会

解析: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土贡制”等都与盐铁官营和重农抑商政策相配合,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各种制度都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发展,故A项错误;“禁榷制”只是一些重要行业由政府垄断,并不是把商贾变成政府管理下的奴仆,故B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计52分)

13.(26分)(2018·湖北双峰一中期末)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8分)

(2)从材料二中能得出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10分)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8分)

答案:(1)形式:小农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

(3)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或者资本主义萌芽。

状态: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4.(26分)(2019·浙江选考)站在时间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时代的面貌和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一位建筑学家在四川南溪李庄的斗室仍潜心于他所热爱的事业,奋笔写下一个学者的良知文字: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

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摘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材料二:徜徉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宛若置身于一幅大写意的清明上河图,让人体味一个商帮曾经的芳华。高耸的市楼,居于城的中央,一城风光尽收眼底。吟咏着梁思成先生的文字:街市、民居、市楼、桥梁、寺塔、城垣等等,“它们的壮丽或它们的朴实,它们的工艺与大胆的结构,或它们的亲切部署与简单的秩序”,对于我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有意义。

有感于山西商人的创造力,梁启超任公先生曾在某一场合发言:“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有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者……。诸君一举手,一投足,非徒诸君自身利害之所系,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且有莫大影响焉”。

——选编自梁思成《我国伟大的建筑

传统与遗产》、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做的“逆时代”思考是什么?这位建筑学家的祈愿与思考在20世纪70年代变成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共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那些促使人们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历史教训。(1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由平遥古城的市楼,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市楼角色的演变,并指出古代城中特定商业区的名称。②梁启超认为晋商具备了“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的依据是什么?请用一段话简要评价晋商活动的作用。(1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可以得出,以科学精神保护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第二小问,由材料中“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战争炮火下被毁者”“一切时代趋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为破坏、自然灾难、战争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方面分析。第(2)问是开放性设问,如果选择①阐述,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等进行论证。如果选择②阐述,可以结合晋商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票号进行分析说明;评价可结合材料中“山西商业”“改良中国金融业”“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且有莫大影响”等信息,从造就许多富商巨贾、商界精英,推动山西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发展等角度归纳说明。

答案:(1)思考:以科学精神保护中国古建筑。

教训:自然灾难,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2)选择阐述①,演变:起源于西汉长安,最初是管理市场的官署,后有的演变为聚民交易的场所。名称:市。

选择阐述②,依据:晋商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票号。评价:造就许多富商巨贾和商界精英;推动山西经济进步;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

2020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性测试题1人民版必修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