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务设备在新形势下的管理与维修

发布时间:2022-11-25 12:47:34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机务设备在新形势下的管理与维修
作者:赵旭东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年第10
要:机务段设备管理与维修是保证机务段机车正常生产的必要工作。计划预修制是目前铁路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一个主要生产方式,科学有效的预防性维修是确保设备持续正常运行的关键。随着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可维修性逐步下降,既有的设备维修管理机制只有不断地加以改进,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现结合我段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对设备管理和维修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管理机制;预防性维修;ABC分类1概述
侯马北机务段主要担负着南同蒲、侯西线、介西线、瓦日线货运列车的牵引任务和管内列车的调车任务及本段内电机车的小辅修和部分内燃机车的中修任务,截至2014年年末共配有机械动力设备594台套,设备总值达到8683.46万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机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科技保安全、设备保安全的作用在机车运用生产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设备日常管理与维修管理工作,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体现出来的不仅是设备维修费用、设备故障次数的降低,还体现在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此,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及设备的特点合理地制定设备管理和维修计划,保证重要及关键的生产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发现设备故障与隐患后能够得到及时排除,达到既能保证机车正常的生产秩序,又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1.1目前设备管理与维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铁路实行跨越式的大发展,机型转换升级步伐加快,既有的设备逐步淘汰,一大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设备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同时设备配件的可维修性降低,传统的设备管理和维修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实际状况,而新的综合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制定还相对滞后,日常工作中执行力度相对较差和相关职责落实不到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修的管理理念还相当的普遍;由于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观念还没有及时转变,维修人员技能没有及时提高,以及设备保养技术及检测设备手段不完备等,造成不能预先有效地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而且在发生大的设备故障时不能及时组织起强有力的维修队伍来迅速排除故障;同时由于日常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得职工不能以主人翁态度,积极主动投入到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当中去。1.1.1制度和理念贯彻不到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由于传统的设备管理制度和理念随着生产的大力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发展的要求,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引进新的先进的管理机制。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生产竞争中不断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这就要求全体职工,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都能时时处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掌握新的技术和技能。而现在往往是在确立了新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后,只有管理层在认真学习领会,而基层职工组织的学习很多都趋于形式,致使新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很难在基层得以贯彻和落实。1.1.2职工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由于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严重影响到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的管理制度主要侧重于达不到要求和标准予以处罚,对做得好的和符合标准的不予以奖励或奖励幅度很小,起不到奖罚分明、同奖同罚的效果。其次,设备故障分析考核制度落实不到位,往往是设备发生故障后,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只要是使用人向维修人一报故障,就好像没有自己的事,躲在一边休息去了,任由维修人员去排除故障,设备修好后接着再使用就行,造成设备使用人与维修人之间意见很大。最后,由于设备维修人的工资待遇普遍比较低,而且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很多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维修人才都不愿意继续留在维修岗位上,尽可能的想办法调换到别的工资待遇相对较好的工作岗位上。导致设备发生故障后,排除起来比较困难,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1.3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现阶段铁路企业一般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事后维修和计划预修制相结合的模式,不但影响了设备使用效率的提高,还制约着生产的发展。例如,事后维修经常会造成设备维修不足,陷入被动,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计划预修制又会导致出现维修过剩、成本大量增加的情况。1.1.4设备故障的预见性不够
由于日常设备操作人员点检和维修人员巡检只是凭着自己积累的经验,通过感官(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去判断该设备的运行状况。这种传统的检查手段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化设备管理的要求。现在好多设备的控制和运行都已实现了微机控制方式,自动化程度比较高,通过设备维修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检,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快速做出处理。但等到设备发现故障时,已经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对整个生产系统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这种滞后性的设备管理模式不能保证设备持续有效的运行,降低了设备运行效率。因此,必须寻求提高设备故障预见性的途径和方法。1.1.5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由于现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就对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变化与发展的要求。而且由于技术人员专业单一,已无法满足设备操作和维修作业的需要。例如,操作工只会操作使用,维修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只会修理。这种情况看似各司其职,比较合理,实际上在工作中很难协调统一,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1.1.6设备管理工作逐渐弱化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出现对设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情况,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虽然这些工作在日常管理中都非常重要,但是在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中,设备的管理都是基础性的。设备的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同时对设备的良好管理也能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保障。在对设备管理出现弱化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是非常不利的,对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有很大影响的。2分析原因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管理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多年来该段设备管理取得的进步无不得益于设备的管理创新。首先,设备管理创新必须创新管理思想。现代化的设备管理重点在而不在,设备管理就是在经营设备,要以设备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点,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为此,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管理思想。只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保证生产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进而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来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去努力完善、改进和创新,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充分调动起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职工深切感受到自己作为企业主人翁的责任和义务,并从中得到合理的报酬。同时为了更好地保证生产活动正常顺利地进行,必须加大设备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相应的技术。企业不仅要重视科技,更要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人的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职工的精神面貌直接反映出企业内部真实的运行状况。所以,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尊重普通职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2.1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设备管理体系
企业制度是围绕本企业生产活动而制定的,只有建立起科学的综合设备管理机制,明确和建立责任清晰、等级分明、各方人员共同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形成相互协调和相互支持的设备管理体系,才能达到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的标准要求。2.1.1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和标准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需要根据生产发展要求不断地制定和修改一些制度和标准。在新的制度和标准确立后,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尽快贯彻落实到生产活动中去。而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很难真正贯彻落实下去,即制定容易,执行难。按常理来说,一线职工对制定的与生产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应该最能理解了,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一线职工对自身工作的认识问题。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职责就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一些新的制度和标准在他们看来没什么实际意义;另一方面

浅谈机务设备在新形势下的管理与维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