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简介

发布时间:2019-03-25 05:00:05

王昌龄简介

  篇一: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本传与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 “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与裴敬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诗中说: “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当可信,所以从,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也未载。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 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成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诗。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 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说他 “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说他“再历遐荒”,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毫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载:王昌龄 “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 “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据叫本传和,知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今已难觅,收王昌龄诗四卷,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龄诗文便只这些了。 古诗:出塞 从军行 芙蓉楼送辛渐 咏浣纱溪 送郭司仓 从军行 从军行七首 答武陵太守 闺怨 塞下曲 塞上曲 送柴侍御

  采莲曲二首 采练曲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横吹曲辞·出塞

  青楼曲二首 长信秋词五首 箜篌引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长信怨 春宫怨 九日登高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长歌行 赠宇文中丞 [一作畅当诗] 录自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出塞 夏日花萼楼(酉甫)宴应制

  乌栖曲 [一作李端诗] 驾幸河东 裴六书堂 胡笳曲 段宥厅孤桐 失题 城傍曲 行路难

  送欧阳会稽之任 送李棹游江东 送魏二 送裴图南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旅望 [一作李颀诗]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西宫春怨

  万岁楼 初日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听弹风入松

  赠杨补阙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江上闻笛 古意 过华阴 寒食即事 送朱越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题净眼师房 相和歌辞·长信怨 送程六 谒焦炼师 客广陵 静法师东斋 小敷谷龙潭祠作 送刘十五之郡 放歌行 风凉原上作 杂兴 从军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留别岑参兄弟 宿裴氏山庄 斋心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观江淮名胜图 送任五之桂林 塞上曲 殿前曲二首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龙标野宴 浣纱女 观猎 途中作 沙苑南渡头 城旁 送别

  题朱炼师山房 卢溪别人 失题 奉和卢明府九日岘山宴马二使君崔员外张郎中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丈八寺而苏不至因有此作 朝来曲 箜篌引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送乔林 还山贻湛法师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咏青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 寄是正字 与张折冲游耆(门者)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

  段宥厅孤桐 巴陵送李十二 河上老人歌 别辛渐 送柴侍御 送吴十九往沅陵 送崔参军往龙溪 送郑判官 别陶副使归南海 素上人影塔 赵十四兄见访 甘泉歌 听流人水调子 宴春源 送李十五 从军行

  西宫秋怨 青楼曲二首 青楼怨 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代扶风主人答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秋兴 灞上闲居 独游 太湖秋夕 越女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一作刘慎虚诗] 留别武陵袁丞 悲哉行 为张(亻贵)赠阎使臣 赠史昭 秋山寄陈谠言 变行路难 题僧房双桐 题灞池二首 送张四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寄陶副使 至南陵答皇甫岳

  西江寄越弟 九江口作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一作孟浩然诗。]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重别李评事 春怨 上侍御七兄 留别 赠李侍御 秋日 录自

  录自 秋思 奉赠张荆州 驾出长安(一作宋之问诗)

  送人归江夏 送李五 别皇甫五

  闺怨 梁苑 梅道士水亭 赠宇文中丞(本畅当诗)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诗) 失题 上同州使君伯

  留别司马太守 送单十三毕五归 送李五 送十五舅 留别郭八 送窦七 送姚司法归吴 送高三之桂林 送万大归长沙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大梁途中作 山行入泾州

  李四仓曹宅夜饮 萧驸马宅花烛 寄穆侍御出幽州 梁苑 别李浦之京 送狄宗亨 送薛大赴安陆 送谭八之桂林 击磐老人 送胡大 咏史 别刘諝

  送韦十二兵曹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山中别庞十 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巴陵别刘处士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诸官游招隐寺 宴南亭

  何九于客舍集 上马当山神

  篇二:七绝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宇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他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从写景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同时慨叹守将无能,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如李白、孟浩然、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维等交游颇多,交谊很深。其中,他与孟浩然的交游最让人感慨。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游襄阳,同时寻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当时已经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一见如故,孟浩然高兴地以酒助兴,谁知道由于喝酒过多而旧病复发,竟因此而死。与孟浩然这样的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篇三:()诗人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528日-1207103日),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将领。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主要著作有等。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等人齐名。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 202 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520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传世,通行有影明本,附及等。

  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

  高适

  高适(约704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鼎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著作有等。

  龚自珍

  龚自珍(1792822-1841926日),

  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张继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

  张志和

  张志和(730-810),字子同,初名龟龄,中国唐朝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张志和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其代表著作有集。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近体诗如等,均见功力。所著及文集已佚。有8卷,辑自。

  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徐州府萧县,南宋时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祖咏

  祖咏 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张若虚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但有些典籍推算约660—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中。其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

  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等。

  赵师秀

  赵师秀(1170年~1219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晚年宦游,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逝于临安,葬于西湖。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年),唐朝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

  郑燮

  郑燮(又名: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清代画家、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清新脱俗,朴实泼辣。代表作品为。

  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 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张维屏目睹了英国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激发了爱国热情,写出了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赞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捐躯报国的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鸦片战争史的可贵资料。已故的著名文学家阿英(钱杏邨)曾称赞张维屏的这些诗是鸦片战争中“

  最具

  

  

王昌龄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