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2-09-03 14:55:25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三物理组的于晓东非常感谢 组长和组内的同志们给我向大家汇报自己学习的这个机会,让我来做交流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读书强大你的内心》。

人生苦短,但是,如果你内心强大,一生充满快乐。像这样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我就拥有这样的人生。而读书就可以强大你的内心。

在这个假期里,读了几本书,感慨最多是由美国学者易社强所著,饶家荣所译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下面我对这本书做个简单的介绍。

众所周知,西南联大不是一所普通的大学。八年间,面对官方的重重压力,她依然故我,她从来没有把教育当做“宣传”。为了言论自由,她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宁愿牺牲也不妥协。作者写道,我的优势可能在于,我能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考量研究对象,从而提供不同的视角和点滴之见。不管“旁观者清”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有效,但我肯定做得“旁观者异”。

当年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兵分三路西迁昆明,其中250名学生和11位教师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几乎是用双脚横跨三省,历时68天,行程3500公里,被誉为教育战线的一次长征。

联大提出了普世性的重大问题: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孕育并坚持通才教育?促使一所大学完成使命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处境艰危之际,如何界定并阐明使命?在一个饿殍piao横行、贫病交加、充满社会不公和暴政的世界,即使是正常的年代,批判性思维、多元主义、宽容和思想自由的原则到底有多重要?虽然联大经验无法提供完满的答案,但它至少可以启发人们去探寻这些难题中某些隐秘的面向。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爱国者的长途跋涉;第二部分:交互影响;第三部分:谆谆zhunzhun教诲、济济良师;第四部分:联大八年。

1937卢沟桥事变后,78,五六位北大教授在胡适家里会面,商谈时局变化。83,日军就已经进驻这座城市,北大和清华的教授纷纷前往天津,希望那里有交通工具去还算太平的长江流域。学生们也涌向天津,或者在夜里偷偷翻过城墙到西山参加游击队。而在天津,相比之下,更为不幸。由于当地军官展开了激烈的反抗,虽为时甚短,但日军出动了一个又一个中队的战机,轰炸的目标包括政府机关和通讯中心,以及南开大学。在毁灭性的轰炸之后,日军派士兵带着稻草和煤油,焚毁了秀美的南开校园未被轰炸的残部。

随着北大、清华被占领,南开化为残垣断壁,中国高等教育步入生死存亡之境。幸运的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的两年前,保卫三校的机制就开始运转了。考虑到华北将来的局势,清华于1935年(着)卓手准备,当年就在长沙设置了两个研究所。同年,清华工学院就开始把相关设备打包运到南方。当时的湖南教育厅厅长朱经农承诺,如果有大学迁到湖南,他一定全力支持。这样,长沙就被选为设置临时大学的应急之地。

教育部于1937910日颁布命令:成立两所临时大学,一所设在长沙,由北大、清华、南开和中央研究院组成;另一所设在西安。

最终到达长沙临大学生共有1452人。除了数十名大一新生,其余的都是大二以上的学生,临大共有教师148人。其中清华73人,北大55人,南开20人。实际领导工作落在清华校长梅贻琦身上。三所大学的教学单位联合组成四个学院十七个系。北大的冯友兰任文学院院长,南开的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清华的吴有训任理学院院长。工学院为清华所独有,院长由清华施嘉炀担任。

1937年底,长沙也经常遭到日军的轰炸,形势很不安全。教育工作者寻求薪火相传的安全之所,而政治领袖把这些师生视作国家未来的希望。学生并不想迁移,他们不想被骂作叛徒懦夫,陈诚做了动员,他告诉学生,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士兵,但最缺乏有知识的人,而你们是国家最后的希望,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倘若国之大器都化作炮灰,那么将来的形势肯定会非常严峻。这一番话打消了学生心中的疑虑。临大请求把学校迁往昆明。两条迁往新学校的路线:一是乘火车经广东、香港,然后乘船到海防,再从河内换乘火车到昆明;一是徒步3500公里,穿过湘西、贵州和滇东到达昆明。最终,有244名男生被选入旅行团,他们拒绝了更加激进的选择。大部分坚定的积极分子投奔延安加入共产党,或参加国民党的军队,或留在长沙发动群众。教师共有十一人,其中有著名诗人闻一多;著名化学家曾昭抡,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一同徒步前往。一开始,有很多人穿皮鞋,但很快就蹭破了,不得不该穿草鞋。在路上一分钱可以买到三双草鞋。他们最初赤着脚穿草鞋,但很快就学着穿上粗袜保护脚趾头,以免因草绳的摩擦而受伤。路上学生们吃了很多苦,但也有很大的收获。他们搜集乡帮文献,到四海扬名之地做现场调查,举凡风土人情、教育状况、行政沿革及奇闻轶事,统统包括在内。社会学系学生调查农村状况,初出茅庐的政治学者采访县领导,青年经济学人根据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编写资料。有人收集民谣,行军结束时采集了两千多首民歌。植物学家收集当地植物标本。地质学学生深入田野调查。那里有丰富的化石、岩层和矿藏。这次长征对联大精神的塑造至关重要。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此后是八年患难,因此这次长征就成为了中国学术共同体群策群力的缩影,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赓续不辍chuò的象征。

联大的许多精神,特别是学术独立、大学独立,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兼容并包与学术自由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敬业勤学的精神,为共同事业团结合作的精神,现在尤为值得我们学习。

西南联大的教授对行政当局的指令敢于抵制,敢于拒绝。那时西南联大从校长到众多教授,对上面的各种指令,也有惹不起的时候,但除了抵制外,多数情况下是应付了事1944年春,联大被迫举行总理纪念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联大把纪念会安排在上午11:30举行,这正是学生午餐的时间,会场上人影稀疏,校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置之不理。

很庆幸,能在洋溢着书香的吉大附中工作,很庆幸,能和各位德行高、业务强的领导、同事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认识粗浅,恳请大家指导!

西南联大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