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A卷)

发布时间:2019-05-10 22:29:25

试卷类型:A 河北冀州中学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I卷(选择题 60分)

. 选择题(140题每题1.5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刑罚严酷 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6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8.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突出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风行 D.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制形成

9.《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重视科举制度 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10、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1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 C. D.

13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4、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15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国共合作宣言 D《论联合政府》

16、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17、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19、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 B.太平天国运动冲击 C.甲午战后危局 D.《辛丑条约》签订

20.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1.右图是太平天国时期颁行的改革内政的方案封面,下面对 该封面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颁行该方案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它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束缚

C.该方案从理论上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该方案的颁行表明太平天国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23.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4.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

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第一个提出了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

25.《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26.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③

27.《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左”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28.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下列哪一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0.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B.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

C.体现了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 D.创造性地发展了村民选举制度

31、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32、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指导同志都还在担忧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乡村里经过临时妥协的锤炼,有毛泽东同志的指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当前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支持农民参与中国反动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战争内政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起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稳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妥协” B坚持百花齐放,百花怒放的方针

C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美完成” D热烈庆贺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根本树立

34、“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351912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 “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361987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10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371969511,《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38.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在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下列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A.以经济先行、全面合作为特征 B.是以中俄两国为主导的区域同盟

C.成员之间是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 D.是一个封闭性的军事合作组织

39.《印度时报》描写中国60年的反差时用了如下两个词:贱民和全球强国。文章说:中国曾被视为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直到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摆脱孤立。“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它购买美国国债,在拉美和非洲抢购自然资源,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新中国始终得不到美苏的承认

B.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其实现

C.“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中国已跻身“超级大国”行列

D.“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和谐、合作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财富

40、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这一思想的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II 非选择题(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12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 (8)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4)

4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图示一 图示二 图示三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

(2)图示二、图示三所示的朝代开始继承并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什么?(2)

(3)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2)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2)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

43(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1分)

2)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4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4分)


   4)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4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

A 1—5CCDBC 6—10DDABD 11—15CABBA 16—20ACBCB 21—25BCCCC 26—30DBDBC 31—35BDCDD 36—40BCCDD

B 1—5DDABD 6—10CABBA 11—15ACBCC 16—20DBCCB 21—25BCCCC

26—30DBDBC 31—35BCDDD 36—40CDDBC

41、(12分) (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4)

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4)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皇权。 (2)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凋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2)

4214分)1)图一:秦朝;图二:元朝。(2分) 2)科举制(2分)

3)①指皇帝或秦始皇。(2分)

②郡县制。(2分)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延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2分)

4)①材料三反映了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彻底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2分)

②材料四反映了雍正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

43(14) 

1)君权神授(2分)
 2)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2分)三权分立的思想。(2分)
 3)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1分)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分)而材料二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1分),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
4)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2分)限十个月内召集国会(2分)

河北省冀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A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