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发布时间:2013-09-21 20:17:30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重点推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简章

http://kc.offcn.com/general/91/2292/

201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网校课程4折起

http://edu.offcn.com/bkzt/2014gk/

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336756661

阜阳教师考试交流群:283349375

事业单位交流群:224510618

在最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风筝》没了,近年教材中鲁迅文章一减再减。赞同去鲁者表示,鲁的文章对中学生太深刻;反对者则称,鲁迅作品是经典,代表民族魂;更有网友怀念曾学过的鲁迅文章。你怎么看?从小学到初中,大家对鲁迅的文章绝对不陌生。鲁迅的作品常常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因此他也成为了中小学生最早认知的作家之一。不论是讲述童年故事的《闰土》、还是具有讽刺意义的《阿Q正传》、《孔乙己》到怀念故人的《记念刘和珍君》,这些选入中小学课本中的作品都极具文学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今天,申论热点就来关注初一语文教材改革,鲁迅文章《风筝》被删引起的热议。

【新闻链接】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删掉了鲁迅的《风筝》。对此,专家称,鲁迅文章过于深刻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94日《河南商报》)

【新闻评论】

又一次,网友在热议着鲁迅文章的退出,热议在表达着温情与敬意。关于撤退,围观者其实是在担心鲁迅从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中心逐渐淡出,这也因此成为无法被容忍的文化行为。在此种几乎一触即发的情感反射背后,隐藏的是固化的认知。观察者在为鲁迅争得课本中应有的分量与位置,也是希望现实的批判精神代际相传。

不难被辨析的常识在于:删除一篇鲁迅的散文,就代表着民族魂远离了中小学的课堂吗?鲁迅先生的现实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杂文和小说之中,并且,有新闻报道也表示,尽管人教版的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材中鲁迅自己的文章减少一篇,但又增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占分量其实并无多少区别,鲁迅先生依旧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顾名思义,教科书就是系统性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它也因此而兹事体大。但无论如何,其修订都不能偏离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鲁迅先生的作品自然非陈旧之作,但让更多的现代性文章进入中小学的教科书中,这会是一种必然的修订趋势,也必然会对之前大量存在的鲁迅作品造成冲击。如此之下,一篇鲁迅散文的退出并不值得莫名惊诧。

较之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留存,我们不妨拥有一种被拓宽的视野。事实上,当其作品撤退每每引发争议,这已是看得见的昭示,所谓鲁迅,其实早已深刻融化于社会的文化传统中,他并不会因教科书事件而稍稍消失。有网友曾经在类似的退出新闻后留言:鲁迅会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退出?我们无法回答此种虚拟的发问,但先生定会反对用单一的情感化来批判现实。

【新闻热议】

赵瑜: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初中生的阅读,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多在知识、孩子气等浅表层面,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网友:虽然鲁迅的文章那时候确实不太懂,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深刻,文章本来就是拿来品味的,鲁迅文章很多手法值得借鉴。要说不懂,更多的人应该是不懂文言吧。

洪烛:鲁迅对于中学生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使年少的读者在未来成长中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至少,会给那些幼稚的心田播下理想主义的种籽。是否能如期发芽、开花、结果,尚不好说,但他们会知道,人类中的一种人,譬如鲁迅这种的,总是能超越自我的爱与恨、超越个人的乐与忧,而把视野与胸怀投向更多的人、更广大的人群……鲁迅之所以有大喜与大悲,因为他有大理想,即对全体中国人的关怀与期望。鲁迅之所以对旧中国的现状不满,因为这与他理想中的中国不符,他的理想对于现实有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希望,这无疑将有益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理想,或许正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有些中学生觉得读鲁迅太费劲,对鲁迅的人与文敬而远之。我想起自己读中学时,了解的鲁迅也只是鲁迅的一个侧面,甚至只是模糊的形象,远远不足以概括其全部。后来走向社会,体验到人生诸多酸甜苦辣,我心目中模糊的鲁迅,伴随我一起成长,逐渐变得清晰,变得丰富。当然,这一切都因为我在年少时记住了鲁迅这个人。文学是人学,鲁迅的文章更是如此,是关于人生的学问。你了解了人生,也就了解了鲁迅。你理解了鲁迅,也就理解了自己。

更多信息查看阜阳人事人才网 http://fuyang.offcn.com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fuyang.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