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巩固训练

发布时间:2018-03-31 15:47:00

课前自测

如外人(《桃花源记》) 悉:_________

主人不问,客不先(《礼记》) 举:___________

傅悦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___________

不盈尺(《核舟记》) 曾:_____________

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

知识点(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

  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都应连读。

  5、“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余闻而愈悲。

  

  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

  ①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停顿,就改变了原意。

  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

  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巩固训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