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1

发布时间: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市场经济中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
市场经济中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
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由于缺乏大量投资、经营人才等各种关键生产要素,以及区位劣势等,所以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浙江等地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都是市场自发形成的,政府往往在中后期才给予引导,而且浙江文化通常被列为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对其他落后地区而言,利用集群的优势获得经济超常规发展就只能是一种梦想。那么,政府真的不能主导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吗?或者说政府主导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否必然破坏市场规律?探讨在不违背市场规则的前提下,政府如何引导产业集群的形成正是本贴渴望得到的求解。
我今年到江苏阜宁县工作,我发现阜宁县至少有许多产业可以加以引导,如阀门行业。阜宁县的阀门行业在1980年代早期在全国是赫赫有名,但后来由于没有及时进行设备升级、技术改造等而逐渐衰落,但目前全县仍有将近200家阀门厂,遗憾的是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完整的生产工厂,彼此之间没有多少合作,专业化分工也没有出现。包括我们县的玻璃工艺也很有名,厂家也不少,但都没有产生集聚效应。那么政府能否引导他们相向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如何引导才能不破坏市场规则?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也欢迎大家前来考察?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因为大家的理论智慧和我们这里的实践机会,不仅可以是课题得得以顺利推进,而且一旦政府成功引导,那么落后县市在发展自己的经济时多了一条可选路径。渴望得到指教!
[




回复:市场经济中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谢谢各位的高见。
不过,我想,大家的建议好像是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中的作用,而没有强调产业集群。渴望继续赐教!







回复:市场经济中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
无为而治与服务到位

无为而治是在浙江采访时,许多湖北挂职干部得到的秘诀之一。那
么,什么是无为而治的内涵
呢?首先是干部少。干部少了,菩萨就少,老百姓就不必到处烧香。
湖北挂职干部对照浙江,普遍给我
们算了一笔账:以财口的财政、国税、地税三家为例,浙江一个县一
般为300人左右,而湖北各县则数
倍于他们。我们的财税金额普遍比浙江少得多,而人却多得多,人多
必然生事,企业和百姓自然会感到
不胜其烦。

二是不插手不该管的事。在桐庐县,县委书记邵胜在与我们座谈时说,
坦率地讲,许多企业老板不知我
们一些政府部门的门朝哪边开,我们也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跑企业。政
府主要调整要素,改善环境,把自
己该做的事做好,不要乱插手企业内部的事。分水镇的领导则更坦率
地讲,企业有些事是管不了,管不
好,也无法管的,这里的企业几百家,装配户几千个,它们的交易频
繁,许多都不要发票,你要查它的
账如何查起?非查不可,就一定会弄得鸡飞狗跳。那么是不是没办法
了呢,不。我们改变管的思路,由
供电部门查电表,根据用电量来定税费额,这不是一个简便高效的办
法是什么?

三是不扰民。在台州椒江区挂职的襄城区委书记王金玉向我们转达了
一位浙江老板对湖北的批评。这位
老板有在鄂投资的经历,他说,湖北一些干部玩风太盛,到处都是麻
将扑克,连吃饭前都要支起桌子玩
几把。我们这些办企业的人,脸上陪笑,心里在烦,哪里陪得起他们?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玩字上,就扰
民成风,社会哪能有良好的创业风气?反观浙江,这类扰民风气就基
本不存在。浙江干部普遍对湖北挂
职干部说,小小老百姓,创业多艰,诚惶诚恐,干部稍一扰民,就会
把百姓创业的激情打下去,必须坚
决制止扰民。

政府无为而治,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瞄准字,通过服务到位,使
的目的水到渠成。

一是解困服务。创业多艰,必须设身处地,体恤难处,解困为要。浙
江许多县都实行了容小工程


即新办小企业暂不必登记;又实行了借地工程,适应千家办工厂,万
人当老板的社会需求,在企业
萌芽阶段,不必办繁杂的征地手续,而用临时养殖用地等政策,允许
一户利用一二百平方米的宅前后面
积,安装机器,尽快生产。创业的火焰,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政府关
照中发展起来。所以,许多人都感
到,浙江人想当老板的胆子,是政府鼓励出来的。

二是高效服务。“12345,有事找政府。在浙江,这种把热线电话与办
事中心放在一起的高效办事机
构,各县市都有。我们来到临海市人民政府办事大厅,只见这里的27
个部门,121个窗口,正在有条不
紊地为民办事。中心工委书记金敏告诉我们,仅上半年这里就办结事
6万多宗。凡在这里的工作人
员,必须有权有位,不当摆设,工资奖金统由中心发,抽掉乱收费的
动力。各部门设1号公章和2号公
章,不让百姓甲处办事乙处盖章多跑冤枉路。在一些过去最费时的如
环境评价等环节上,中心开始试行
告知承诺制,即告知申办企业者不得有违环保条件,如申办者承诺即
先行发照,将来如发现有违承
诺再行吊销,毕竟故意破坏承诺者是少数,这样就为多数企业的发展
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三是要素服务。土地,信息,社会荣誉,这些浙江都把它看作调控市
场和社会的要素,着意予以服务到
位。浙江土地经营的手笔之大,工业园区的规模之宏,是我们这些内
地人士难以想见的。但是,浙江的
干部心里很清楚,经营土地只是手段,发展经济才是目的。因此,我
们看到许多政府已花费20万元左右
1亩的土地,为了吸引大老板投资,不惜以3万左右1亩的低价转让,
其差额再通过拍卖商业用地予以补
偿。在台州路桥区挂职的黄石铁山区区委书记柯俊说,路桥区的信息
服务已渗透到很深层次,这里每周
一举办企业家俱乐部,政府请专家讲信息,讲政策,然后由部门讲服
务,当场解答疑难问题。至于社会
荣誉,政府着意把舆论朝创业光荣,自立可敬方面引导,大胆把社会
荣誉和政治荣誉授予创业有成者。
这样,许多企业家都是老板越当越大,口袋的钱却越来越少,因为在
合适的社会氛围下,他们都把钱大
胆投入更新更大的项目上去了。而更多的人则有点钱赶快做小老板,
没有钱借钱做老板,打工时想着当
老板,睡觉时梦着当老板。这种强烈的创业氛围,把浙江上下搅成了
一团活水,形成了不可遏制的创业
洪流。





通过促进当地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推动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这期间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看了楼上的介绍,好像是在介绍政府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主要是起了一个服务的作用,提供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外资。但是我以为,在促进当地产

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的不应该只是单单扮演一个服务的角色,尤其是对于这种通过外资推动当地发展的地区。一旦当地的这种政策上优惠不再成为当地的比较优势,那原先投资在这里的外资就会转移寻找更合适的地区,移情别恋。



地区间的集群资本转移说明政府的服务提供的潜力很大,或是量上的或是质上的,这种转移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用脚投票的目的(因为单个公民尚无法如此),从而提高政府效率。并且,集群资本的转移并没有减少多少社会财富的生产(只是损失了转移成本),变化的是区域间的存量比,这不应是我们担心的地方。我们担心的应是资本没有适当的投资地方----这个投资域能够成为良好的启动平台。





我觉得如何看待政府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在初期阶段,很多集群是依靠其优势自发形成,但在中期,应该说政府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开发区的建设,这类具有一定公共物品性质的项目需要政府、国家前期的牵引,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但政府也应该要依据市场企业的要求,正视自己在集群中所起的作用,逐渐从退出企业的管理和干预,






讨论集群的发展问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政府问题。这里有几个问题不能不考虑,第一是政府为什么要发展产业集群;第二是政府如何发展产业集群;第三个问题是没有政府的作用,产业集群能够很好地发展吗?我觉得在第二个问题的认识上已经很清楚了,理论上已经很明白。关键是政府为什么要发展产业集群,如果政府仅仅是区域经济利益的主体,这里的解释就很清楚了。但是如果将政府的政治主体身份掺入其中,这就有问题了。必须将二者分开,区分政府发展产业集群的意图。第三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相关。从直感上来看,政府在产业集群一个地区,集群发育得好与政府有关,如温州;发育不好也与政府有关,如老工业基地。从这个方面来看,似乎又要考虑区域的主体问题了,除了政府还有别的吗?


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是政府起什么作用,从哪些方面起作用。

04-17-200410:08PM




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是研究市场经济中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所必须要考虑到的:
(一)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上的作用要视产业性质而定,并不是所有产业都适合于集群化发展。政府在产业集群方面的第一个要做的事就是甄别那些产业适合于集群化发展;第二件事才是如何引导产业集群发展。
(二)市场经济中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中政府和企业发展及整个产业的发展的关系。政府有正面的、积极的作用,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也有负面作用。而且在落后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对于大多

数域内自发的民营经济所起的作用是负面的,吃拿卡要现象很多,而且花样百出。虽然有些地方政府设立了软环境治理办公室,但是这大多数是针对从域外来投资设置的企业。如果县级政府不改变这种现象,那么,县域内会产生扼杀企业家精神的环境氛围,县域内产业缺乏自主增长机制,这又何谈集群的发展。
(三)市场经济中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要靠市场规律说话。有些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中甚至都规定了企业的规模的扩大、产量产值的定额,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市场规律的作用,甚至有些就是地方长官的意志的表现,有唯政绩观之嫌。这样的地方,摆在首位的不是产业集群能否发展起来的问题,而是比这更严重的产业发展质量和产业寿命的问题。

对于市场经济中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暂时发表这些看法,请指教!

04-27-200402:56PM



三五六初级会员
朱华友网友的几个问题我认为非常好,我们讨论了这么久的政府如何

注册日期:Apr2004来自:江西南昌威望值:0.03发帖数量:3
发展产业集群,却一直没人讨论政府与产业集群的利益与博弈关系及互动的内在机理,这个问题应与产业集群内在的学习机理并列为两大最重要的产业集群课题。当产业集群缺乏外部强有力的竞争时政府经常会缺乏产业集群的概念,由此也不可能明确支持产业集群。同时政府也有短视行为,也可能涸泽而渔,对于那些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该地方政府的利益关联应该有所调整,包括政府长官的选举与公务人员选派任命,都应做出相应的变动。甚至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证研究:各个产业集群的政府变迁。那些新闻样的报道绝对不能作为我们的研究依据,官方的信息太多失实,我们应建立我们的产业集群中政府的作用问题研究体系,现在太多的学术懒惰在这方面得到

体现。案例研究现在非常必须,有些现成的案例研究还只是把产业集群抽脱出政府之外,或者只是提到若干政府的相应措施,但为加深对产业集群的认识,建立产业集群的长期优势,这些成果是不足的,产业集群是历史的,不应该过多的研究其抽象本质,制度研究应大力加强。包括王老师似乎也对这一点没有论及,我希望王老师解释一下。盛行中国的制度之风为何没有刮到产业集群研究中,这令我白思不得其解。
__________________坚持到底

04-27-200409:31PM




感谢楼上网友的支持!
在中国,在很多地区,政府握有绝对的资源配置权,而在资源稀缺的

落后地区,政府的意志往往更能得到体现。之所以要提高地区市场化程度,实际上就是拿走一部分政府手中的不属于政府的资源(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而不管政府是否愿意。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问题,地方政府手中的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加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产业集群和地方政府之间以什么样的关系出现,更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可以这样说,政府拥有的破坏力丝毫不绚于其创造力,老工业的许


多国有企业便是例证。千万不能形成国有产业集群,将产业集群做成地方政府的附属物。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很多问题与地方政府有关,正如楼上长春的朋友所言(我现在也在长春),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培育(也包括产业的成长)听说吉林省已开始重视产业集群这个名词了。在我的博士论文里面,我曾就如何利用产业集群来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做了一些论述,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模式的选择。在做论文调查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地方政府的一些官员的作风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但在大连开发区,却很好,也很规范。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05-12-200410:07PM



感谢同在长春的朋友。想问一下,您是师大哪个学院的,我是国工院的毕业生,有机会我们好好交流一下。
我现在也在做一个产业集群的课题,前些天在省内的一些地方搞了些调查。当然,就吉林省内而言,有些地方政府也是比较开明的,但这样的地方很少。同时就你所言的用产业集群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及产业集群模式的选择问题,我觉得需要慎重考虑,因为毕竟目前东北尤其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引资能力较差,同时自有建设资金不足,民间资本的筹集也很困难,同时还要考虑产业选择问题。就目前东北(以吉林为例)的产业集群模式选择,我觉得靠民间资本自发成长很难,靠外商投资形成也不容易,目前较好的选择是将原有的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分拆,形成专精化生产的集群,然而这样还会遇到企业的反对。我想听听您的想法和建议。




政府的权力偏好与顺势而为!
王老师是不太认同政府培育产业集群的,但事实上政府能不能培育产业集群,或者说政府培育产业集群的效率是否会高于市场自发形成不能一概而论。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产业集群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如果政府能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培育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则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如果政府违背规律,凭空打造一个产业集群,或者行政命令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开展社会协作,则必败无疑。由于在实际上,政府具有使用行政权力进行强制培育的倾向,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赞成政府过多介入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但对一些具有产业集群形成基础,或者已经形成产业集群雏形的,政府从完善集群形成所必须的环境出发,通过市场化方式,通过理念导入和利益诱导,促使企业自觉与不自觉进行专业化分工,则


政府的介入是有效的。

钱平凡老会员

政府不仅能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应该充分发

注册日期:Jun2003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威望值:22.87发帖数量:185
挥作用,尤其是地方政府。在中国这个集权性国家中,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财政与金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而地方政府唯有通过产业集群才能更为有效地参与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培育产业集群的方式首先可能主要是引导适合本地发展的关键性企业落户与形成,其次是围绕配套网络而扶持相关企业,再次是通过专业化服务而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最近为了获取研究资料与进一步深入研究,参与党校主持下的一本书的编写,尽管"歌功颂德"难免,但还是希望能够"双赢",恳请各位高手从集群研究的多角度提出构思,深入开展集群实证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走进戴南》研究思路与策划一、逆境美德之戴南篇二、政府力与产业集群发展机构密度与政府角色裂变与集群的发展
三、从中心镇小城市的跨越四、创业者之歌五、企业家群体之视角六、科学发展、统筹发展
七、永不生锈的城镇——学习与创新八、争做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标兵九、戴南的活力与张力十、戴南现象的普遍意义
从戴南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有多远苏中崛起的希望
基于比较优势的分析(区位分析)中心度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分析(区位分析)



中心度分析
很好。期望能看到你们的著作。只是对上述两点不甚理解,能解释一下吗?



是说"比较优势"没优势,发展要靠集群的竞争优势
不锈钢企业集群分布在以戴南为中心的周围几个乡镇,要体现其中心地位,是以提出"中心度"


上一主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