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燃型的人读后感范文

发布时间:2020-09-07 08:31:48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分享的成为自燃型的人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成为自燃型的人读后感

  对工作倾注爱很重要,如果你能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制造的产品,当问题发生时,你就不会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

  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

  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在年轻人中偶尔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虚无主义,总是表情冷漠,怎么也热乎不起来,甚至还会给别人泼冷水。遇上这样的人可不好办!在企业里,在体育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希望同事们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点火”,他们也会自动燃烧。

  融入到工作中去

  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如果不注入深沉的关爱之情,事情就很难做得出色。

  “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把“工作”与“自己”分开,让两者保持距离,这是最近年轻人中流行的观点。然而,要做好工作,就应该消除“工作”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要悟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的程度。这两者密不可分。

  也就是说,连同身心一起,要全部投入工作、热衷于工作,达到与工作“共生死”的程度。如果对工作缺乏如此深沉的挚爱之情,就无法抓住工作的要领。

  京瓷在创建后不久,曾制作过用于冷却广播机器真空管的“水冷复式水管”。因为过去生产这种水管的企业中技术人员走了,所以订单就发到了京瓷。

  但是,京瓷以前只做小型陶瓷产品,这种水管尺寸太大(直径25厘米、长50厘米),用的是老式陶瓷原料,属于陶器,而且要在大管中通小冷却管,结构非常复杂。

  京瓷不具备制造这类产品的设备,也没掌握相关的技术。尽管如此,由于客户盛情难却,我把任务应承了下来。为了做好这一产品,我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比如,原料虽然使用与一般陶器相同的黏土,但因为尺寸很大,要让产品整体均匀干燥极为困难。开始时,在成型、干燥的过程中,几乎每次都出现干燥不均、先行干燥的部分发生裂痕的现象。

  可能是因为干燥时间过长吧,于是我尝试在缩短时间上下工夫,但结果仍不理想。我用了各种方法反复试验,最后想出一招,就是在尚未完全干燥、还处于柔软状态的产品表面卷上布条,再向布条上吹雾气,让产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干燥。

  但是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如果产品太大,干燥时间过长的话,产品会因为自身的重量发生变形。为防止变形,我又动了各种各样的脑筋。最后,我决定抱着水管睡觉。我在炉窑附近温度适当的地方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个通宵我都慢慢转动着水管,用这种方法干燥,同时防止水管变形,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水冷复式水管的制造任务。

  今天,这种带着泥土气的、低效的做法甚至令人生厌。但不管时代怎么进步,干活时自己手上沾泥带油这种方式,虽已不再流行,但若缺乏热情,在工作中,就无法从心底品尝到那种成功的欣慰,特别是向新的、艰难的课题发起挑战并战胜它们时。

  对产品倾注爱

  仔细倾听,产品的问题或机器的故障,就会自觉地呈现在你面前。你会听到从产品或机器里发出的窃窃私语,它们会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这就像高明的医生只要听到心跳声和心搏数有异,立即就能感知患者身体的异常。与此相同,倾听产品的声音,用心观察产品的细部,就能明白问题和差错的原因所在。

  在制造业中,很多时候,产品制成率(合格品相对于投入的全部材料的比率)很难提高。这时,首先要迈开双腿走进现场,然后,要带着爱,用谦虚的目光,对产品进行仔细的审视和观察。

  京瓷的产品大多是电子领域使用的小型零部件,要寻找产品的问题很不容易。那时,就像医生总带着听诊器进诊疗室一样,我去生产现场时总是带着放大镜。我的放大镜由多枚透镜组成,用一枚镜片可以放大5倍,用两枚就可以放大10倍。我经常用这种放大镜对烧制成的产品逐个进行细致认真的检查。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缺陷,就是不合格的产品。

  如果找到了不合格产品,就会听到了产品的“哭泣声”。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

  制造新型陶瓷产品的过程是,首先要将原料粉末固定成型,然后放进高温炉内烧结。一般陶瓷的烧制温度在1200度左右,而新型陶瓷要在1600度的高温中烧结。当温度达到1600度时,火焰的颜色不是红色的,在观察它的一瞬间,它会呈现出一种刺眼的白光。将成型的产品放进这样的高温炉中烧结时,产品会一点一点地收缩。收缩率高的,尺寸会缩小两成。而这种收缩在各个方向上并不均衡,稍有误差即成为不合格产品。

  另外,板状新型陶瓷制品烧结时,最初不是这边翘起来就是那边弯下去,烧出来的产品就像干鱿鱼一样。对于新型陶瓷为什么会弯曲的问题,已有的研究文献上都没有记载。我们只有自己作出各种假设,然后反复试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弄清了一点,那就是原料放进模具加压后,因为上面和下面施压的方式不同,原料粉末的密度也不同。反复试验的结果发现,密度低的下部收缩率大,因而发生翘曲。然而,虽然弄清了翘曲产生的机理,但要做到上下密度均匀却仍然很难。

  这时,为了观察产品究竟是怎样翘曲的,我们就在炉子后面开了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小孔观察炉内的状况,观察在什么温度下产品会弯曲、如何弯曲、它还有什么别的变化等等。果然,随着温度升高,产品就翘曲起来了。我们改变条件,多次试验,但无论怎样改善,产品还是像一只会动的生物一样,蜷曲起来。

  突然灵感来了“在高温烧结时,只要从上面将产品压住,它不就翘不起来了吗?”于是,我们就用耐火的重物压在产品上烧制。结果,问题终于圆满解决,平直的产品做出来了。

  这个例子说明,向工作倾注的爱,就是最好的老师。当工作遭遇困境、迷失方向时,它能让你倾听到产品发出的“窃窃私语”,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使你的事业开始新的起飞。

  在“漩涡中心”工作

  为了顺利推进公司或团队的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精力充沛的、起核心作用的人物。这样的人将成为全体人的中心,宛如一股上升的气流自平地而涌起,将全体人员卷入,带动整个组织一起行动。像这样自己主动领头、带动周围的人把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的人,我把他们称做“在漩涡中心工作的人”。

  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很难做好。你一定需要上司、部下以及周围人的协助才能顺利展开。

  然而,如果你不是在漩涡的中心,只在漩涡四周咕噜咕噜地跟着大家转,就很难体会到工作的真正乐趣。让自己进入漩涡中心,积极地把周围的人裹挟进去,你就能品尝到工作成功之后的欣喜之情。

  一个组织里总有这样的人没有谁来要求他做,他却自己主动提议要干这干那。不是只有老一辈的人才会这样,年轻人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会召集前辈、师兄们前来,然后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如果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员工提出“师兄,董事长讲了要提高销售额,今天下班后,大家集中讨论一下怎么来提高,好不好?”

  如果能开口说出这样的话,此人就是“在漩涡中心工作的人”,他就有希望成为团队的领导人。敢于说这样的话的人,不是为了装样子给别人看,而是真的热爱工作,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这种魄力。

  成为自燃型的人读后感

  我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一个可燃型的人吧,之前学习会的时候听周青讲了杭州湾五金仓库的管理者把工作生活融为一体,时时刻刻心系工作的事例。这样的人才是实实在在燃烧自己,甚至感染身边的人,让我们这些听到、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心生敬佩,也想让自己燃烧起来的动力。其实我自己身边也有很多认真负责的自燃型的人。我应该做像她们学习。

  在工作中,有时候会有比较烦躁情况出现,事情特别多的时候,心不静,就容易忙中出错。俗话说,做事要脚踏实地,戒娇戒躁。要学会淡定的处理事情,安排好时间顺序,准确而快速的去完成。

  我要继续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让自己成为自燃型的人,热爱自己的岗位。

  成为自燃型的人读后感

  稻盛和夫被日本 “经营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干法》是稻盛和夫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书中切中要害地指出了目前逃避工作、厌恶工作,甚至痛恨工作的职场人常见症状。据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显示,竟有高达 77% 的美国人“痛恨”自己的工作!而不想去上班的“星期一综合症”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看完全书,每一个章节都阐明一个道理,成功不是偶然的,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不平凡的经历。首先是目标的清晰;其次是持续为目标奋斗的精神和动力,做每一件是都要注重细节;再有要懂得创新和超越,最后懂得分享成功,在工作中获取快乐和幸福。该书为我们理清了工作思路,教会我们如何工作,如何在困难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下面将书中所悟与大家分享。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

  这样,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 “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才是热爱工作的人,是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的“自燃型”的人。

  能将“平凡”变为“非凡”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每一秒钟的积累成为今天这一天;每一天的积累成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人的一生。

  埃及的金字塔是由许许多多无名氏,通过艰苦的地道作业堆砌而成的。他们将切好的巨石一块块砌上去,数百万、数千万巨石就是靠他们的双手一块接一块运过来、砌上去。金字塔是多么令人惊叹的奇迹,但正因为它凝结了无数人汗水的结晶,所以它能够超越悠久的历史,至今依然屹立在我们面前。这其中隐含的道理恰如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

  奔着每一天的目标去,让每一天都有所创新,就会天天前进,天天获得积累。先是坚持一个月,再坚持一年,然后是五年、十年,锲而不舍。这样做下去,你就能踏人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境地。

  做年度计划,就要细化成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的具体目标,然后千方百计努力达成。从今天一天努力干吧,以今天一天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天。这个月努力干吧,以这一个月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下个月。今年一年努力干吧,以今年一年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年。

  就这样,一瞬间一瞬间都会过得非常充实,就像跨过一座一座小山。小小的成就连绵不断地积累、无限地持续,这样,乍看宏大高远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这方法就是最确实的取胜之道。

  当你对待自己的工作实现了稻盛和夫 “爱上工作”的“三步走”方法,第一步,从“厌恶”到“喜欢”;第二步,从“喜欢”到“深爱”;第三步,从“深爱”到“天职和使命”之时,你离成功就越来越近了。

  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总想做得更好,总想不断提升自己,有没有这种“想法”或许就是产生“成功”与“失败”之间差距的根源。

  即使是平凡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钻研和创新,也会带来飞跃性的进步。在每天的工作中时刻思考“这样做是否可行”带着为什么的疑问,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持续不断的对工作进行改善和改良,最终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干法》的研读,让我明白在工作中压力是无处不在的,看你如何去面对压力。在工作中机会也是无处不在的,看你能否发现机会,能否抓住机会。在工作中成绩和失败也是无处不在的,看你如何处理成功的骄傲心态和失败时的心灰意冷。只有正确分析认知自我,明确自己的工作动机和需求,结合现实环境因素清楚自身的压力和机会,通过主观的自我调整重新开始自己的职业新状态,成为职场“自燃型”的人。

  

成为自燃型的人读后感范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