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技巧设置及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5-10-08 15:54:45

浅析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技巧设置及存在的问题

——以《新闻调查》“消失的右肾”为例

摘要:电视深度报道类节目就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深度的采访的调查,从而还原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和目的,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以记者的调查采访为形式、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础。本文以《新闻调查》在2015315日播出的一期“消失的右肾”为例,从选题角度、结构设计、采访及报道方式等方面,对我国电视深度报道中的技巧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电视深度报道;技巧设置;问题;《新闻调查》

1、选题要能够引起观众的触动并且带动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

《新闻调查》选择“消失的右肾”作为选题,单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个属于社会事件题材类的深度,而之所以会选择一个农民为自己消失的右肾探寻诉求的整个过程来进行电视深度报道,一是因为该报道报道的社会底层农民为自己消失的右肾寻求各种诉求引起了社会对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的思考,事件本身就容易引起社会共鸣,“消失的右肾,消失的信任”,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有所触动,同时也希望从这一深度报道引发社会对医患关系的广泛思考。如今,医患关系已经在社会中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矛盾的关系,一方面是医院本身是否会存在患者所质疑的那些问题,另一方面是患者本身是否因为对利益的追求而丧失理性道德,从而使用暴力手段去解决医患矛盾。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医患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医患双方均对彼此缺乏信任,而经济利益也成为挑拨医患关系的主要导火索,社会该如何解决这样的医患矛盾,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而对医患双方进行监督。二是事件本身背后所具有的深层意义,这一深度报道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想要揭露出消失的右肾何去何从的真相,更是指出了当代医患矛盾的解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其实,类似这样的医患纠纷很多,只是以往的医患纠纷往往是通过家属对医院实施暴力手段去解决的,最终以医院赔偿妥协为结局。这一社会事件常常不会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去解决,已经亟于需要缓和。在本期的电视深度报道中,主人公及其家属之所以采取法律手段去为自己谋取公平的权利,也正是考虑了当今社会采取暴力手段谋取权益失败的案例,也包括主人公的亲属是有一定的知识文化背景的人,他知道该如何采取正确的手段去为自己谋权益,而不是盲目的对医院进行打砸抢。即使报道的最终并未点明主人公消失的右肾到底是肾萎缩还是为医院非法切除,但是这一个事件已经能够充分的挖掘出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了,也告知了公众在遇到类似的医患纠纷时,运用法律手段去解决是最理性、正确的方式。因而,有必要将其作为选题来深层挖掘和探究医患纠纷如何能够正确解决。

2、故事性的报道和环环相扣式的结构设计利于带入观众进行同步思考

在深度报道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去报道可以吸引到观众的注意,该报道开头通过记者多主人公的采访开始讲述主人公右肾缺失这一事件,在接下来的报道中,无论是记者的采访还是主人公自己的行为,都紧扣了开头所讲述的事件去寻求事件的真相。故事性的深度报道不仅吸引到了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给予了报道另一种更加生动的形式去展现。在报道中穿插了情景再现,疑惑重重,最后在记者的多方面的采访下揭开了一个个谜团。整个报道展现出扑朔迷离的效果,耐看而又真实。

每一个深度报道的背后都有一个清晰的结构设计,该报道所使用的是环环相扣式的结构,即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人们常规的思维模式。而本期的深度报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出事件的真相,使用这种结构模式便于解开谜团、发现真相。开头是以主人公诉说自己的右肾消失了这一事情,而后在记者的协助下从多方面去寻找线索,去分析眼球消失的右肾到底去哪儿了,最后虽然主人公对医院的起诉并未获得支持,但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消失的右肾并未真的是医院从中做了手脚,但肾萎缩也与医院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报道结构模式比较简单,但在节目后期的加工后,很多细节的设置带入了观众进行同步思考。一环扣一环的追问挖掘出了报道的深度性,也同时将观众引入其中去思考时间的每一个环节,在观看的同时,观众也会有自己的思考、设想,而不单单只是无思考的意识的观看。

该报道由三个段落组成,片头是对接下来事件的预告,更为重要的是,片头为接下来的内容设置了悬念,片头的设问句式——“那么,消失的右肾究竟去哪儿了”,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疑问,诱导观众往下看,从而得到答案。在这种以逻辑追问为出发点的结构模式中,悬念的层层铺设使得故事内容的叙述增添了一种层次感。以上是对报道感性部分的分析,除此之外,电视深度报道还需兼备理性的思辨色彩,记者在电视深度报道中就是以这样一个角色定位存在的。记者通过其客观的、理性的问题剖析,从思想观念上给予观众启迪,从而触发观众对事件做深层次的思考。

3、面对面式的采访赋予了报道强烈的直观性

对于报道而言,采访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直面采访、书面采访、体验是采访等,直面采访也就是所谓的面对面采访,该报道所使用的就是面对面式采访。面对面采访是通过记者口头提问的的形式向采访对象了解一些新闻事件素材,是最直观的一种采访方法。通过面对面采访,记者拥有主动权,并且能够及时调控采访的方向,能够做到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身份平等,易于使被采访者更加自愿的说出记者想要了解到的信息。对于本期的电视深度报道而言,面对面采访起到的最关键的作用就是保证了报道的真实性和直观性,深度报道的目的就是要挖掘出事件的真相,这种采访方法赋予了报道最直观的视觉体现。无论是记者在采访主人公,还是医生、法官等等人时,通过这样的采访,也能够形成前后的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所在,比如说在提问主人公是否拍过CT时,他回答的是没有,而提问医生时,医生则说有拍过,那么通过这样的前后采访就可以发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主人公是否拍过CT,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去医院调取当时的CT记录,从而解决问题。再比如说,主人公一再坚定地认为是医院偷摘了他的右肾,其从根本上就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主人公曾经听到医生说“要做到天衣无缝,没有破绽”,再加上社会上广泛流传的非法取肾的一些小道流言,主人公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是医院从中做了手脚,当记者提问手术医生时,医生否认了自己说过这样的话,那么,矛盾就出现在这里了,到底是主人公自己想太多或者说听错了还是医生在撒谎?问题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因此,在接下来的事件报道中,记者就根据这一矛盾,去多方取证,从而化解这一矛盾。直面采访所产生的对比悬殊赋予了报道强烈的直观度,采访本身也成为了一个“照妖镜”,直观的展现出了问题的所在。

4、缺乏时效性和主观性倾向性限制了深度报道的新鲜度和客观真实性

电视深度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新鲜的形式,这种形式既需要“深”,又需要“新”,而这两者往往很难兼得。所谓“深”,即在整个节目的所有阶段需要制作采编时间、全面深度的采访、大范围的取材以及从多角度去对观点进行论证,这些事情的完成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所谓“新”,顾名思义,就是新鲜度,也就是事件的时效性。电视深度报道需要的是在最大限度的保持事件的时效性的同时,也要保证深度报道的节目质量。通过分析“消失的右肾”这一期报道,首先,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从事件最开始至节目播出已经距离了四年半之久,发现右肾缺如也是手术两年后,第一次起诉与第二次起诉之间也距离了21个月。四年半的时间,已经大大违反了时效性的原则,但这一整期节目在深度方面是做到了的,报道充分调查了这四年期间主人公发生的事以及多年前的手术记录、检查记录等等,记者的采访也很详尽,全面大范围的采访、多角度的论证都体现了报道的深度。总结来看,电视深度报道很难同时做到时效性与深度,追求报道深度而牺牲了时效性,这也是电视深度报道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无论是哪一种报道,其基本原则就是客观、真实,深度报道也不例外。纵观这一整期的深度报道,其主要的目的是去追踪了解主人公消失的右肾到底去了哪里,而主人公的诉求则是要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追究责任,节目的最终以法院不支持主人公的起诉为结局。在电视深度报道中,记者的采访往往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记者所提问的问题所代表的立场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观众的取向,在该报道中,记者的一些提问则将立场倾向于支持医院一方,比如记者采访主人公时说到的“那即便要把你这肾给拿走给别人移植,也会找一个好肾吧,也不会找一个有挫伤的肾啊”、“你是不是把他们想的太坏了”、“如果要是要偷你肾的话,那可能也是少数个别人,但是你这个手术有好多人参与啊,你觉得这些人都合伙在一起,可能吗?”,这几句话的立场明显是记者认为主人公可能是在偏激的认为就是医院偷摘了他的肾,而这些话都倾向于医院方面,这样就使得报道缺乏了客观真实性,染上了主观倾向性。这样的例证说明,在深度报道的具体实践中,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往往难以平衡,为了追求深度去刻意追问一些带有倾向色彩的问题,是往后的电视深度报道中需要改进的的一大问题。

5、总结

总结以上对该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设置、报道特性、结构设计、采访方法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深度报道是有别于一般的报道的,而电视深度报道又是不同于深度报道的。作为电视深度报道这样一种新型的报道,在选题上要做到能够吸引观众、触动他们观看的欲望;充分利用故事性的报道特性;运用跌宕起伏的情节描述以及环环相扣的结构设计将观众带入其中进行同步思考,以期达到深度报道引发社会思考的目的;直面采访保证了报道的直观性,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电视深度报道而言,现今面临的困境也是必然存在的,也是今后其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通过这一期的电视深度报道,也可以透视出整个电视深度报道存在的问题。首先,报道不能够保证时效性是首要问题,“深”与“新”难以兼得,在往后的电视深度报道中,应避免选用时间跨度太长的事件作为选题,也应缩短采编时间。其次,难以把握报道倾向性,易缺乏客观真实性,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语立场,要时刻保持中立立场,尽量将自己作为一个只是收集信息的工具,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产生倾向性,保证报道的客观性。

浅析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技巧设置及存在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