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雨中的树林》仿写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04 17:57:12

四上语文园地三《雨中的树林》仿写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中的树林》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 中的内容。这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创作的一首童话诗。这首诗把雨中的树林比作一个童话世界,你一走进去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作者以清新、活泼的笔调将一个多彩新奇的童话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首诗所处的单元是以“走进童话世界”为主题的,并且本诗歌的第234小节想象非常丰富,以夸张、拟人的手法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个可爱的雨中小精灵形象,同时也留给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雨中的树林》被安排在“日积月累”中的出现。鉴于我对“积累”的思考,认为积累不仅仅只是让学生会写会背就算是达成了目标,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从中习得一法,从而实现积累是为运用服务这一初衷。

教学目标:

1、品读童话诗《雨中的树林》,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习得作者的表达方式,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仿写诗歌,让他们体验创作的喜悦和乐趣。

教学重点:品读童话诗《雨中的树林》,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习得作者的表达方式,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仿写诗歌,让他们体验创作的喜悦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揭题导入

本节课从回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切入,激起学生对雨中树林的向往,也唤起了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从而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二)欣赏美文,积累素材

欣赏美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在读、品的基础上关注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习得的方法加以运用。

1、将《雨中的树林》以一段话的形式出示。师范读一遍这优美的文字,在学生的脑中形成一幅美丽新奇的童话世界图。

2、让学生亲身进入这美妙的童话世界,自己用心去读一读,想想:当我们漫步雨中的树林,你感觉来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去体会其中的美妙之处。

(三)激发想象,联想替换

1、指名汇报。你眼中的雨中的树林是怎样的?都有谁在那里?

2、除了雨中的树林,那阳光下的树林、夜晚的树林又会是怎样的?其他地方又会有哪些可爱的小精灵会去凑热闹,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提示: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

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着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想象,运用联想替换为下一步的写作积累素材。

如果说老师的讲解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交流就是信息的多向立体的传输,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想象交流,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了解了写些什么?怎么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也为写诗歌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四)仿写诗歌,亲历创作

在灵动的思维碰撞交流后,学生的写话呼之欲出。待学生将自己的想象,或来自于同学的启发付诸于笔尖之后,再向学生灌输写诗小诀窍,然后现场将课始出现的这段话改变成诗歌,学生自然地从中领悟到写诗的技巧。这时,学生不禁由衷感慨“写诗歌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把自己要说的话一行一行竖着写下来就行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因此喜滋滋地进入一位小诗人的创作状态。由写一段话到写一首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诗歌形式的了解,而且也促成了学生对写诗兴趣的提升。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雨中的树林》仿写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