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者须正其心诚其意

发布时间:2015-05-26 20:19:23

为师者须正其心诚其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多时候决定了学生的品德和性情。师者,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那个人,首先,他该是个有道者,再次成为一个传道者传道,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传授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随着时代的进迁,在教育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优良的师德,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都有了一个良好的提升,当前的教师队伍师德状况总体来说是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受到社会各种思想的影响,学校师德及师德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3年,成都市某中学学生小强因尿急,把尿撒在饮料瓶里,班主任竟然把一瓶尿向小强兜头淋了下去。湖北某小学为防止学生作弊,将操场变为考场,数百名小学生在风吹日晒中参加了期中考试;2008年,512大地震,“范跑跑”不顾学生安危成为第一个到达操场的人;2013年,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广东深圳南山区某学校老师猥亵4名学生,20天内有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

而这仅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实际中有多少孩子被伤害,我们不得而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列举了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历来被称作一方净土的教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具体体现在:

(一)个别教师语言不文明,出现语言暴力;

(二)有些教师平时不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敷衍塞责;

(三)讽刺、挖苦、歧视学生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还没有销声匿迹,甚至存在心罚,对学生冷漠,不管不问,置之不理;

(四)部分教师搞有偿家教,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家长索贿等谋取私利;

(五)一些教师不注重学习和自身素质提高,工作中出现知识透支、观念陈旧、思想落伍等等。

这些现象虽然只存在于某些教师身上,但总体来说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严重败坏了教师的社会形象,危害极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下大决心,及早动手,加以治理,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教师德育弱化原因浅析:

1、 市场经济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择业取向日益增多,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影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不例外。教师崇高的“荣誉感”逐渐丧失,进而转变为如何便捷的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与之相反的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差异,中国各省市地区的教师工资差异较大事实中大部分的教师工资待遇没有一个良好的保障,一些不富裕的教师,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深感不值,教师跳槽,课余时间经商屡见不止,使教师与其他行业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使教师逐渐产生一种自卑感。拿一组数据来说:

全球教师工资前五名(单位:美元) 全球教师工资后五名(单位:美元)

我们总说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处于的一个怎样的尴尬地位,这也找出了为什么我国学生数量逐年递减,但是教师的需求却逐年增多的原因。

2、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

当前学校招收学生形式单一,只是仅仅依靠学习成绩来吸纳,从而使教师队伍不注重学生的德育,进一步导致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只是一味的提高知识的积累,忽视了教师本身的师德的提高而教师的入行也是依靠考试的形式进行,没有一个师德的考核制度,同时我们的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生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3、教师自身师德素养不到位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欲正人先正己,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当前有一部分教师事业心不强,敬业精神不足,缺乏上进心,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把教学当做一种工作而非一种爱的施为过程,所以工作简单化,机械化。同时对于利益的追求过高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与核心。

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浅谈个人的几点建议:

1、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育乱收费、私自办补课班,这些现象我们深恶痛绝,但是仔细想想,它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教育是高尚的事业,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但这并不能允分证明教育和教师应该远离金钱!

正相反,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我国现在在教育上的财政支出已经达到4%,但是基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和国情,这些还远远不够。虽然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但是教师即不是神也不是圣!教师也是人,也需要衣食住行,这些用崇高的思想是换不来的。

所以我们应适当的提高教师的一些福利待遇,让我们的教师不会再为日益增长的物价,房价,子女的教育投资而愁眉苦展,剖去教师的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的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去,全身心的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2、及早改变我国应试教育倾向

关于应试教育的讨论,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我们的教育者们和受教育者们都深知其弊端,但是却不得不向其低头。据相关数据统计,现在青少年大部分存在心里疾病、青少年的自杀事件也逐年增多,我们在谴责学校教育,教师的心理教育没有做到位时,有没有想到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带给他们的社会各界的压力。

改变是痛苦的,但是改变是必须的!

这是形势的必然,发展的要求。全世界范围内,人们把成绩的希望聚焦于人才的培养,教育将成为新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的着眼点在于人的创新,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所以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完全代表了基础教育的方向。

目前我国的教育,根本程度上仍然沿袭着分数教育的知识教育的应试教育。这与形势发展要求不适应,加之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祖国的建设者必须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劳动者,即有责任感,基础知识,自学能力,创新精神。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就必须改变目前这种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个大课题。总方向是个系统长期工程,具体怎么搞,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时间界限,只能是“润物细无声”,逐步推进转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改变应试教育倾向,教师才能从成绩的考核机制中解脱出来,真正秉承“教书”“育人”这两个教师的核心责任去工作,提高基础知识的储备的同时加快师德建设的步伐,他们才会真正的为社会灌输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一群“书呆子”,我们的教师整体素质才会有一个跨越性的提高。

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基于以上两项建议,正如上文所说“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想要改变当今社会上教师师德弱化的现象,最主要的还是要从我们教师这个主体上去入手,改变其他的“外因”来起到辅助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应先要做到“正心诚意”,所谓的正心诚意就是要心底端正、态度诚恳,我们要明白教师这个职业不是谋生的工具,它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关系到他们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中国以后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

正心是爱,为学生照亮通往成功的人生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稚嫩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育德、育心,育德、育心都需要教师的爱。我们要明白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大爱,包含母爱,友爱,是理智、积极主动的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要做好这份爱,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诚意是责,是“甘为孺子牛”的无怨无悔。教师所肩负的,大到国家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小到一个家庭的责任,是对一个学生的责任,是对生命的责任。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教师应刻苦钻研业务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并且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从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为学生做出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所以师者如梅,凌寒而香远益清如兰,处幽而无人不芳;如竹,临风而怀虚净直如菊,傲霜而抱朴见素。

  教师的职业特点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只有深知、明了“知为基,德为最”,我们才有了做教师的前提,才能去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才能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

为师者须正其心诚其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