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苏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发布时间:2019-06-05 03:40:52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学目标:

1、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意义和价值。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谈话:两只小猴在树林里玩耍,猴妈妈带来了它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桃子。

猴妈妈要把这一个桃分给2只小猴,怎么分呢? (板书:平均分)

把一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师:二分之一是一个什么数? 上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二、探究

1、 认识整体的二分之一

1)提问:吃完一个桃,小猴们觉得还不够。于是,猴妈妈又拿出一盘桃。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么想的?

刚才我们先后得到21/2,第一个1/2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第二个1/2呢?

2)我们来看看这盘桃到底有多少个。(6个)

也就是要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怎么分呢?我们来分一分。

这里有6个桃(黑板上贴桃子)老师用集合圈圈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你能来分一分吗?(一生分桃)

师:同意他的分法吗?老师在他分的地方加上一条虚线平均分成2份。桃分好了,现在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写一写。(学生回答,师板书)

同学们有这么想法,那到底是几分之几呢?再来看看刚刚我们分桃的过程,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3个桃,这3个桃是几份中的一份呢?(2份)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用分数(1/2)来表示。左边这一份是这盘桃的(1/2),右边这一份也是这盘桃的(1/2)。

这个1/2是什么意思呢?2生说,齐说: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2.

3)刚刚我们是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 如果这盒桃有4个或者8个,你会表示出4个桃或8个桃的二分之一吗?在书上完成,先用虚线分一分,再凃一涂。

分好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二分之一的?

交流,展示。收集错题,师生共同纠正。

4)引导:刚才我们分了三次桃,一起来看:

师:第一次我们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桃的1/2,每份有几个?

第二次——————,第三次————————

提问: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

小结:都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份就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这里有一筐桃,把一筐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筐桃的几分之一?如果这筐桃有100个呢?200个?1000个呢?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不管这筐桃有多少个,都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2、 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

过渡:猴妈妈刚准备把这盘桃分给两只小猴吃,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想一想,猴妈妈会怎样分这盘桃呢?

启发:把这盘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拿出书,分一分。

展示,交流。(先说对的,再出示错误的,猜一猜他为什么会写错?错在哪里?)

追问: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

引导: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几次分桃

提问:都是6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

明确:是呀,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了,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也就不同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还是这筐桃,如果把这筐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筐桃的几分之一?平均分成100份呢?1000份呢?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把这筐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筐桃的几分之一。

3、完成试一试,比较异同

师:如果一盘桃有12个,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7页,先分一分、再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谁来说说 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

比较:这几种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相同:都是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都是几分之一

不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也不同;具体每份的个数不同

4、 回顾反思

谈话:刚刚我们分了这么多的桃,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用1/2来表示。后来又把一盘桃,有几个呀64812等等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也用1/2来表示。

今天我们把许多桃看成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师:从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呢?

三、练习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

口答:每个球是这盒球的( )分之一;每个蘑菇是这盘蘑菇的( )分之一。

为什么一个是六分之一,一个是五分之一?(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第2题: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交流:你是怎么想到写这个分数的?

重点交流:第1题和第3题,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

3题第4题,同样是8个正方体,为什么一个用1/4表示,一个用1/2表示?

3、 想想做做第3题:看到1/3,你想到了什么?(平均分成3份)

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它右边的分数。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能根据提示说说你是怎么分、怎么涂色的吗?

出示:把( )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 )份,涂了其中的( )份。

4、 想想做做第4题:拿小棒

过渡:老师还准备了一道开放题,这道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想尝试一下吗?

出示题目:一堆小棒有18根,你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计时:一分钟

交流:你能拿出18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呢?拿了几根?

师:那你们觉得每次拿出的根数一样多吗?

指出:虽然总数不变,但是平均分的份数变了,所以每份小棒的根数也变了。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分数,我们以前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表示。今天我们把许多物体看成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反思】: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学生在三年级上册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而今天这节课学生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要比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复杂一些。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了以后,每份里的物体一般都可以用整数表示它的个数,学生会对用分数表示感到不习惯。

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先复习把一个桃分给两只小猴,紧接着马上提问把一盘桃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让知识拓展得自然、流畅。同时出示一盘盖好的桃,看不到桃的个数,能有效地避免桃的个数对新概念建立过程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把思维焦点聚集于“一个整体”上。在教学中假设桃的个数,让学生分一分,明晰“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的含义,之后平均分的对象由一盘桃扩展为一筐桃,数量变化之大,又一次冲击了学生的心理预期,但其内在的一致性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认识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后创设“又来了一只小猴该怎么分”让学生自然过渡到学习一个整体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理解新知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对比,可以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让学生辨别易混淆内容,联系前后知识,充分运用知识迁移来学习新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应用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在教学中我多次进行了比较:比如一个桃子的二分之一和一盘桃的二分之一的对比,区分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和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的不同。(1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2)同样是6个桃,为什么每份分得的结果有的是1/2,有的是1/3,有的是1/6?(3)都是12个桃,每份的表示结果为什么不同?让学生加以比较,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再者是通过比较发现今天所学的分数是在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进而自然而然学会了今天新的知识点。在这一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体会到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指的每份中的数量。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若干个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当然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而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我可能只关注了本节课与以前所学的分数的区别,而没有注重两者的相同点:本质其实是一样的,都表示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别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这反映出我在平时的授课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苏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