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 广广州开发区外国语

发布时间:

在读中写以读促写
----浅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广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徐丹露
摘要:20119月的教研会上,广州中语会建议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以读促写”本人立足于课堂的坚实土壤,以课内教材和文学名著为范例,让学生回归阅读的本真,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于是将实践的过程在此总结提升。关键词:以读促写阅读作文教学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朝大学者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两位大学者都以精辟的话道出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读和写相结合,实质上体现了学生语文思维从吸收感悟到模仿创作的关系。中国俗语云:“学之为言,效也。”顾名思义,学习就是模仿。先有模仿,然后才有创造。同样,文化知识,包括写作,也离不开模仿。朱熹曾说:“古之作文作诗,多为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光潜也说:“像其它人类活动一样,文艺离不开模仿;不模仿而创造,那是无中生有,不可想象。往今来,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创作而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唐代诗人王勃模仿北朝诗人庾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创作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欧阳修的千古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模仿自唐代严恽《落花》中的“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在读中感悟借鉴,在写中模仿创作,读是基础,写是升华,读和写本就是不可割裂的。
读和写实际上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我国古代读书人毕生所做的两件事,就是读和写。摇头晃脑,口诵成篇,以至口舌成疮,而后烂熟于心;而后奋笔疾书,洋洋数万言,“下笔如有神”古代大凡学问高的人,特别是能写出好文章的人,没有哪个不是读书破万卷的人。古有孔子“韦编三绝”,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张衡“通五经贯六艺”,今有“书痴”钱钟书“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鲁迅嚼辣椒驱寒苦读书,曹禺假洗澡真读书„„大文豪读书成才的亲身经历无不告诉我们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和获得语感,能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积奠智慧思想,提高语文写作能力,最后写出立意深远、文采飞扬、赏心悦目的好文章。
读写同时是语文教学当中的两个重头戏,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览观今天的语文教学,或题山卷海,没有闲暇,本末倒置,或阅读和写作割裂,抛弃传统,不循规律。语文教学的低效化,令许多语文教师难以启齿。而学生呢?谈及语文,更觉乏味。作文难写,怕写作文,是较多学生的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困惑和现象。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囊中无物,无米可炊”。没有东西可写,自然没有兴趣可言;搜肠刮肚,自然写不出精彩文章。
1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让作文教学反璞归真回到阅读的本真。
一、回归教材,从经典课文中汲取精华
叶圣陶先生又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写作的技巧。回归教材,从经典课文中汲取写作精华,将读和写结合起来,是一个一石多鸟的做法。教材里的经典课文,经过老师堂上的讲解,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感悟与感受,不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写作知识的迁移。高一写作的重点是记叙文,我们不妨“近水楼台”借助高一的教材训练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1紧跟活动单元,创设主题写作
必修教材的活动单元的主题与学生自己、生活都密切相关,借助活动单元的参考阅读,围绕活动单元的主题,开展记叙文的相关训练,还可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在写作中的恐惧感。
在教授必修一“认识自我”活动单元时,我们高一备课组重点让学生阅读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文章以自叙的笔法、小标题的构思将自己十八年来的成长历程记叙下来,上课时,我们侧重引导学生感悟王海桐的成长心路历程、自序文的特点以及记叙文的构思等,学生读了王海桐的文章,有感动,有感触,也有共鸣,纷纷都跃跃欲试,于是我们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模仿《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为自己写传。有同学写下文章《苦乐交织十八年》
1993年一个炎热的夏天,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我,降临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上幼儿园时,每逢天气炎热,放学回家,我就与弟弟一唱一和,要求吃雪糕或者喝饮料。当我们两个都吃着雪糕时,弟弟会把他的雪糕给我吃一口,我也给他吃一口。当我们两个都喝着饮料时,我们都学着电视上的样子“干杯”。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不给我吃雪糕,只给弟弟吃,我趁妈妈出去买菜,就推了弟弟一下,把他手里的雪糕抢过来,他要是走过来抢,我就打哭他。当我吃完了,我又去哄他。
当我将要读二年级时,意外发生了。上天残忍地夺走了我的弟弟。爸爸躲在厨房哭,妈妈在床上哭个不停。家里来了不少人。我觉得很热闹,在门外一边哭一边玩。我记得八婆走过来对我说:“静,快点去跟妈妈说不要哭,说还有你,不要紧,不要伤心„„”年少无知的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因为门外的乐趣诱惑着我,我没有进去。直到堂叔开车把我载到医院的一个房间里,我看到一张石板,弟弟躺在上面一动不动。由于不够高,叔叔抱上我,说:“静,好好看看弟弟,不要忘记喔。”我也好像没有什么动静。回到家,又玩玩具去了。
两年后,一切都向平静恢复,我们一家三口也时常出去玩,或与父亲的朋友们吃喝玩乐,家里也时不时聚集很多的叔叔阿姨小孩等,我混入其中,其乐无穷。
中学时,每个早晨,我都比同村的孩子要早骑自行车上学,为的是进行“抄作业”计划。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进教室,要是看见班上名列前茅的同学,我们都会大声喊“把作业拿来参考一下”,然后,我们分了马上行动。同学们忙碌得很,左手拿着面包或者牛奶什么的,右手就不停地写,我们也不笨,将别人的答案改动一下,嘻皮笑脸地说,“合作愉快、合作愉快”
高一时,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当我走到病房前,看到一包深红色的血慢慢滴进父亲的身躯。当时的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下了。我不禁问苍天:“为什么我的家庭如此坎坷?”注
2


视着父亲从未有过的脸色语调,心疼极了,连妈妈喂她吃一口饭,他都要透几口气。我实在没有勇气闯进去,只在外面站着,努力控制情绪。突然一种声音在告诉我:“你要勇敢,坚强啊!”是的,我就应该这样。于是我跨进房门,叫了声:“爸爸!
高一第二学期中段考,成绩出来了。别人都笑嘻嘻,而我却愁眉苦脸,成绩一落千丈,跌入从未有过的谷底。不过,经历了太多的失败,感受了我这个年纪不该感受的磨难后,我不再灰心,不再气馁,更没想过放弃。
曾有一个人跟我说过:“不用怕,生活总是苦乐交织的。”确实,这十八年的人生,就是一个苦乐交织的人生,它让我看清过去,看清未来,也让我更茁壮成长。我将在苦难这所大学,感悟人生,笑对人生。(本文作者: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陈静茹)
(附上教师简评:本文最大特点就是善于选材。作者所选材料要么是我们没有的,显新颖,要么别人虽有,但作者因观察细致,感悟深刻,因而也有不同于常人处。比如“中学时,每个早晨„„”这一段就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孩子们的狡黠可爱之处,也写出了当时的快乐。作者最后的议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它把看似散乱的叙述,如一条丝线把本文的内容串联起来,使它既完整,又显深刻!

在教授必修三“感悟自然”活动单元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了第一课《黄山记》《黄山记》构思独出机杼,他不像一般的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人们登黄山的历史,然后回到现在写自己登黄山的所见所感,将历史与文化糅合在游记中。不仅如此,文章语言更是优美,为了加深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我们找来了黄山日出、奇松、云海、摄身光的精彩图片,配合《黄山记》课文中的色彩浓烈、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运用使景物描写生动传神的相关文字,细细鉴赏品析。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开展活动,让学生回村子里搜集祠堂的历史文化故事和图片,并细心体会祠堂文化建筑等独特的美,最后模仿《黄山记》的巧妙构思和描写技法,以“古村中的祠堂”为话题完成一篇记叙文。(本部分例文由于篇幅原因省略)

2、摘录精彩美文,抒写优美语言
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有些学生在记叙一件事情时,能够把事情的大概写出来,即交代记叙的六要素。可是文章读起来并不生动,干巴巴的,十分空洞,缺乏感染力。其毛病就在,只有骨架,没有血肉,不懂得运用语言技巧使文章生动丰满起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高一备课组的老师展开了讨论,商量如何借助课文训练学生记叙文的语言并将必修一、必修二的教材再一次仔细地翻阅,找出当中可训练学生的范例来进行语言训练。例如,必修一第三单元是散文单元,当中的五篇文章都是美文,朱自清的语言清秀隽永有美感,冰心的语言冷静睿智有哲理,我们都可以从当中获得借鉴。例如,第10《散文两篇》的课后练习中,有一道题目:“下面是冰心诗集《繁星》中的两首短诗(一)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请仿照其形式,另选对象,编写句子。”我们也要求学生编写句子。第9课《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把读者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沟通起来,带给了读者以多重的审美感受,在教授完这一课后,我们要求学生模仿其语言特色,选取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断。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古典诗歌《静女》也是训练学生语言的好途径,可要求学生用散文诗的语言将其意译过来。

3、借助典型课文,练就细节描写
3


---浅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 广广州开发区外国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