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2备课资料 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9-05-17 20:15:49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

备课资料

一、做强做大乳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说到托儿所,您不会陌生,可要说如今连大理的奶牛也有了托牛所,恐怕还真是新鲜。在大理市喜洲镇作邑村,占地50亩的大理市作邑良种奶牛托牛所,就宛如一片被绿茵茵的牧草、鲜花环绕点缀的风景牧场。

135头不远万里从澳大利亚引进,来到这里安家的荷斯坦乳牛成为首批入住该托牛所托养的娇贵的高产奶牛。在花园式的新家里,这些洋奶牛可是一点也不认生,他们舒适地甩着尾巴,悠闲自得地吃着牧草,不时欢快地叫唤,美丽的黑白花斑在苍洱之滨的绿草红花中跳跃……

借鉴国内创办托牛所的成功经验,去年底,大理市农业局与大理坤元良种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养殖规模可达一千头奶牛的大理州首家奶牛托牛所。通过实行八统一半托”“全托的养殖模式,变传统落后的个体养殖、粗放饲养的方式,全面转向以人工饲料基地为基础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舍饲畜牧业先进方式,有效防范养殖风险,不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鲜奶质量,为乳品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奶,有效推动全州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托牛所已投入近350万元资金建成了可容纳240头奶牛的4个开放式圈舍设施和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圈舍统一由北京中地种业公司的专家进行设计,奶牛在棚内可自由采食、饮水,每头牛还有10平方米的活动面积,在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科学精心的饲养管理下,这批奶牛生长状况良好。

为进一步加快乳畜业的发展步伐,做强做大乳畜业,实现乳畜业跨越式的发展,大理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围绕建设中国乳业南方第一基地的目标,将乳畜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难点来突破.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

目前全市以规模养殖场建设、国外优质奶牛引进和牧草种植为重点的一系列乳畜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乳业生产基地在大理已见雏形。截止2003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10092头,同比增加2837头,增长39%;鲜奶产量达18500吨,同比增长23.4%;乳畜业产值达2590万元,同比增长43.9%。乳畜业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为2.4%,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市lO头以上国外奶牛规模养殖户有151220(其中20头以上2户,50头以上13)5头以上本地奶牛养殖户120多户。全市利用良田种植特高黑麦牧草5639.03亩,紫花苜蓿50亩;新建规范化标准牧场14个。其中9个已建成并开始饲养奶牛。1270头澳大利亚荷斯坦优质奶牛已分期引进并落户我市,生长良好。

2003年是乳畜业发展的关键年和重点年,大理市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发展乳畜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市上下把乳畜业作为年内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明确了乳畜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即用5年的时间,将全市的奶牛存栏发展到3万头以上,优质率达80%以上,日产鲜奶达500吨以上,种植优质牧草面积达2万亩以上。

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突破国外牛引进、牧草种植和牧场主的发动落实和牧场建设等工作中的难点,着力探索和寻求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创了全市乳业发展的新局面。

为确保乳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大理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意见》《关于加快乳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同时由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扶持种草养牛工程,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及扶持农户发展乳畜业的基础上,重点扶持饲养进口优质奶牛、配套种草和建设现代化牧场的专业养殖户。

对专业牧场的规模养殖户,一次性对进口奶牛每头补助2000元,按建设专业牧场投资总额的70%,给予3年财政贴息补助,无偿提供优质牧草草籽,并每亩补助100元,连续补助3年。这些鼓励扶持政策措施的日益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全市饲养奶牛的积极性,掀起了全市奶牛养殖和牧草种植的高潮。

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规模化饲养,促进奶牛养殖向规模化、规范化、效益化转变,针对我市奶牛饲养发展不平衡,多集中在海西乡镇,且规模小,多为农户饲养12头的实际,大理市以建设50头以上高标准、规范化养殖场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手段,广泛宣传,动员发动社会各界投身于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将各行各业吸纳到奶牛养殖行业中,积极帮助和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土地、资金困难。

为解决奶牛来源,饲养高质量的优质奶牛,克服了进口环节多、程序复杂、时间长等难题,顺利完成了在我市尚无先例的进口国外奶牛1000头目标的引牛计划;良田牧草种植是乳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次革命,市政府通过与各乡镇签订责任制,市职能部门包乡包村挂钩责任制来落实完成牧草种植任务,解决了奶牛饲料来源,提高了牛奶的产量和质量。

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乳畜业发展的同时,大理市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采取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并举的方式吸引投资,按照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大项目大优惠的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希望蝶泉乳业落户大理,成功引进了娃哈哈集团,为项目建设无偿提供土地81亩,配套五通一平,优惠资金1600万元;合理规划布局东亚乳业的奶源基地,将大理市的lO个村作为东亚乳业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如今东亚乳业的欧亚牌产品已投放市场。大理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的水线、奶线与此同时,大理市始终把做强做大奶源基地作为推进乳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市场规律和龙头企业分布情况,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布局基地,将喜洲文阍村等五个村列为全市高产奶牛示范村,对五个高产奶牛示范村的奶牛进行摸底调查和建档立卡,推行奶牛科学饲养综合配套技术;进一步完善乳畜业繁育体系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在喜洲作邑等地新建了四个牛冻精改良站。

同时为促进奶牛养殖向规模化、规范化、效益化转变,完成了1450头以上牧场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乳畜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大规模、集约化、产业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构建起以乳畜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二、十一五期间我国畜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

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2%,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l亿多人,畜牧业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突出,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特征鲜明。十一五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增加畜牧业比重。结合这一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韩俊与潘耀国共同撰写报告,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畜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

()中国畜牧业发展目标

首先,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是世界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畜产品的市场定位一定要准确,尤其是几年之内的目标市场的确定更要恰当。中国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是世界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富裕起来的具有现实购买力的5亿人口,就是未来几年畜产品的目标市场。

其次,人均每天消费2两至3两肉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需求。城市高收人家庭年人均肉类消费39千克。农村先富起来的人吃肉25千克,这些高收入户占了农村总户数的20%,高收人户中又有一半,年人均纯收入在7657元,这些富户占到农村总户数的10·26·农村有1亿先富起来的农民,年人均吃肉31.34千克。城市高收入人群家庭肉类消费2·2/每天,加上在外消费平均每天肉类消费3两左右,也就是一日三餐每顿1两肉。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每天消费2两肉。未来5lO年城乡居民人均年肉类消费,由现在的33千克19千克会上升一个台阶,还难以达到富裕人口今日的消费水平.但会逐年向每日2两或3两的消费水准逼近。

第三,十一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增加畜牧业比重。生猪和禽蛋业在中国是相对成熟的产业,只要市场有需求,猪肉和禽蛋在短时间内就会保障市场供应。肉鸡的生产一上来就是规模经营,它的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而对中国肉鸡产业拉动力最大的是日本、韩国、俄罗斯、西欧等国际市场以及我国的香港。猪肉和禽蛋跃居世界第一,是全国人口基数大和国人的消费偏好塑造和支撑起来的,禽肉比重迅速上升到肉类总产量的20%,靠的是购买力高的城市人和国际市场。

第四,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热点是牛奶和牛羊肉。从1992年到今年,大部分畜产品的销售价格出现显著上升的趋势,价格上升幅度最高的畜产品依次是牛奶、牛肉、羊肉、猪肉和鸡肉。这是市场需求的拉动力以价格上升的方式给生产者发出的指令:牛奶和牛羊肉必将成为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消费的热点。奶类是我国将来需要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奶类消费量也将呈大幅增加趋势。奶牛生产向华北集中,华北牛奶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迅速上升,东北和华北是我国的奶牛生产带,其牛奶生产量占全国生产量的60%以上。

总体来看,在未来几年、十几年,我国肉类和禽蛋产品将长期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与肉类产品和蛋产品相反,我国奶产品则长期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肉类、禽蛋的增长速度将越来越趋缓,在肉类结构中,猪肉比重继续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比重持续上升一而奶类产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未来十几年,中国人的畜产品消费进入稳定增长时期。城市有很少一部分人消费确已饱和,甚至出现量的减少,但这只是食物之间的品种替代,而从整体上看,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广大农村居民随着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的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潜力会更大。

()发展重点

1.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上,必须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在发展高产品种的同时,要特别重视中国特有品种的发展,满足各地区、不同消费人群的特殊需求。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

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畜产品集中生产区,加速全国畜牧业区域化进程。农区畜牧业要重点发展养猪、养禽和节粮型草食家畜牛羊的发展。牧区畜牧业要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以草定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城郊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各地畜牧业发展一定要走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尽量避免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趋同。

3.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要大力增强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加工深度,增加加工品在总产品中的比重,这是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加人们畜产品消费的重要措施,尽快改变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

4.提高畜牧业科学技术对畜牧业的促进作用,在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过程中,技术因素将越来越起着决定性作用。要重点抓好畜牧业现代养殖示范园区、畜产品加工示范区。科技推动战略的中心是畜禽良种选育和疫病防治,这两项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普遍重视。

5.进一步促进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养猪户数减少,养殖户养殖规模在扩大,生猪饲养资源逐步集中。中等规模生产场户在规模化养殖中的数量和产量比重不断上升。大规模生猪生产场略微增加,但数量仍然很少。中型规模肉禽生产场户数量持续增加,发展势头良好。蛋禽和肉禽专业户饲养为最优养殖规模,专业户肉鸡饲养具有规模效益。在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畜禽散养户利益,使他们能够获得畜牧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总体上讲,专业户和中等规模户是中国未来畜牧业的主力,也是实施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战略重要基地。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前景分析

2l世纪。我国畜牧业将会继续保持大发展的势头,并会产生以下的重大变化。

第一,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将会继续上升,最终会超过种植业,畜牧业由支柱产业变成为主导产业。自8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居民粮食的直接消费在下降,而动物食品消费在上升。在21世纪,畜产品的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对畜产品消费会大幅度地增长。

第二,在畜禽结构中,猪的比重继续下降,牛羊及禽类的比重继续上升。众所周知.猪有两个缺陷,一是耗粮多,二是过多地吃猪肉对人的健康不利。在21世纪,猪的比重将下降到50%以下。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动物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牛奶产量为近800万吨,低于白酒1200万吨的产量,这是很不正常的。日本的食物结构被世界公认是最好的,其食物是以水产品和牛奶以及奶制品为主。印度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00千克,但能做到基本自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牛奶的消费量大。我国在调整畜禽结构中,还应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第三,畜产品加工业会有很大的发展。2l世纪的我国畜牧业要改变单纯生产原料的生产结构,由生产原料的初级产品向经过加工生产最终产品转化。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将形成以下四个系列:一是食品工业.这是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产业;二是纤维工业,以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也会上升为主导地位,毛、绒、皮、羽等加工品其原料都是畜产品;三是医药工业,即以畜产品的附产品(主要是血、骨、内脏等)为原料的生物药品;四是肥料工业,以满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建立畜牧业工业体系,在21世纪畜产品加工业和为畜牧业服务的工业将成为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科技兴牧将成为最紧迫的任务。

依靠科技进步,把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畜牧业从数量型转化为质量型,从粗放经营型转为集约经营型,从自给半自给型转为商品型,从原料型转为加工生产型,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是畜牧业走向21世纪,提高竞争能力最为紧迫的任务。胚胎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将在畜牧业中较为广泛地应用。科技进步要覆盖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畜牧业和畜产品。在这方面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一是提高畜禽的良种覆盖率;二是提高畜产品加工率;三是提高畜禽出栏率;四是提高饲料报酬率;五是提高废弃物处理率;六是降低畜禽死亡率。

第五,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将是2l世纪全球的主旋律,也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在进入21世纪以后,环境与安全问题已成为畜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特别要把好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批发市场、进出口等几道关口,加强口岸检疫,把好国门关。

第六,完善畜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21世纪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的新格局,在各地形成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畜牧业产品生产链。如何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户通过自己的合作组织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既能解决为农户提供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包括饲料供应、畜禽仔种、防疫、产品收购等)使公司得到可靠的原料保证,又能为农户承担自然与市场风险,使农民免除后顾之忧;还能通过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效益,使农民增加收入。农户得到这三项实惠,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河南淇县是个农业小县,而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70%,主要是靠两个公司带动农户发展起的。

在西方国家,既有公司+农户的合作式,也有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两者又是互相竞争的,农户自己选择,主要取决于对农户的服务。我国由于农户的经营规模小,而又比较分散,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也是一种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造。

第七,开发新产业,建立新学科。我国发展畜牧业除了具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外,还有丰富的地理资源、气候资源和动物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会形成独具特色的畜牧业,创造出名牌,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此,除了继续发展传统的畜牧业以外,还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养殖业。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2备课资料 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