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社区 教学实录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9-10-18 00:46:39

不一样的社区 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的社区也各有特点。

2、了解并尊重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

3、用不同的方式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探寻不同的社区特点形成的原因,感受社区文化之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大量收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区风情资料。

2、相关课件、相关邮册、明信片、饰品等。

设计理念:

本课是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中的第三个主题-《不一样的社区》,旨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本主题包含着两个三级活动主题,即“祖国各地社区”、“国外的社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与习惯不同,因此人们生活的社区风貌也各具特色。但是,学生的生活天地是极其有限,客观上束缚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很难去感受不同的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于是,我们在设计中以儿童社会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资源,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在活动中探索学习主题,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教学环境选择上,我们化繁为简,有意识地组织孩子在网络教室学习,拓展教学空间,从平时的学习教室走向网络空间。在教学内容编排上,通过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资料,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我们以小组学习为主体,确定“讲述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和“成果展示”探究话题,让同学们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反映国内外不同文化习俗的图片、邮票、明信片等,通过展示成果、讲述“我”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朗诵比赛等活动引导,充分让学生在交流研讨,自主探究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感受国内外人们美好的心灵和生活。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图片导入,感受社区风情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地域十分辽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由于存在差异,社区特点也就不一样了。今天,我们就在网络教室一起来来看一看《不一样的社区》,学习了解人们不一样的社区生活。

(出示课题:3、不一样的社区)

(出示课件:欣赏一组不同地区的社区风情图片)

1、江南水乡;2、四川山地;3、沿海房屋;4、福建地区;

(学生被精彩的不同社区风景所感染,发出“真美丽”、“太有趣了”等惊奇、赞美的声音。气氛非常的热烈。)

师:老师看出来了,同学们很感兴趣。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谈一谈:这些社区各自有什么特点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1:(迫不及待的地举起手)我看到了大山真美,他们那里的房子面对着太阳,背靠着山,出门看到的也是山。

2:我还从电视里看到过那里人一个在山的这边喊,一个可以从山的那边答话呢!

师:说得好!对,这就是我国四川山地社区的生活,出门是山,那里人们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人们性情耿直,民风淳朴。

3:老师,我看到了好多的房子都是建在水的旁边,还有许多的桥互相连

着。

4:这些房子还有互相连通的过道,这样走路就不会淋雨了吧?

5:这里的水真清亮,上面还有许多的小船来来往往。

师: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这些就是享有盛誉的中国“威尼斯”--江南水乡社区的特点。它们大多沿河而居,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那里的水还孕育了中国的文化:丝绸、美女、刺绣呢!

6:我看到的房子就像是连着的“望远镜”圈起来的。

7:(抢着说)这个我见过。这是福建古老的社区,这里的人都是群居生活。房子做成这样的形状是为了抵御外来的侵犯。

师:(及时表扬)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骄傲地说)这是我从姐姐书里看到的。

师:你真不错,知道学习时留心其他的知识积累。

8:蓝色的大海真美,红瓦绿树生活在这里可以天天游泳。

9:那里有高大的椰子树,还有丰富的水果--香蕉、椰子、波萝等,那一定是海南岛吧!

师:这就是风景宜人的沿海社区。

活动二:交流展示,探究社区特点

师:同学们刚才欣赏和分析了祖国几个社区的图片,了解了他们的一些特点和文化。现在就请你们上网查找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区风情资料及公用设施的特点,然后小组交流:你还了解了哪些社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和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兴致极高,在老师的指导下,比较熟练地运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老师巡视,及时收集学习信息。以小组形式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我们找到的是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禁食一切动物的血。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2:从网上我们知道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头巾包头……

3:我还知道蒙古族的牧民过着游牧式的生活,走到哪里房子就搬到哪里,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住的是毡房,喝的是酥油茶。

4:我们知道了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房屋形式有多种,顶楼呈圆形的称为“阿瓦”,一般则为平顶长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炉。乌孜别克族家庭多是父母与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孙三代住在一起的。有和维吾尔、塔塔尔族联姻的传统 ……

5 :我们了解了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藏民们以歌舞为伴,其中踢蹋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藏族信仰佛教。糌粑、酥油和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6:柯尔克孜族牧民更有趣。他们住的圆形毡房称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则迁居向阳山谷。定居的柯尔克孜族多住平顶方形土房,有壁龛和天窗,住宅周围种有蔬菜瓜果。凡有客人来访,都要拿出最好的饮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为尊敬。在迁居时,邻居们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别或迎送。在服饰上,妇女喜欢穿旗袍,男子穿对襟短衫,裤脚在脚踝扎紧。 

7:我了解的是中华民族园。它座落在北京亚运村,全园占地45公顷,分南、北两园。北园内建有民族村寨16个;南园有20个民族村寨以及民族博物馆、雕塑广场等大型设施。全部建筑均采用11的比例,真实地再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

(学生发言非常积极,都想介绍一下自己查到的内容,此时,我真不想打断他们的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还有很多同学想发言,由于时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大家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然后把最有特色资料在全班交流一下,好不好?

生(高兴齐答);好!

资料交流展示:

小组1:学生拿出自己在杂志上找到的文章《文化都会,绍兴》、《香艳之惑,南京》……

小组2:是在网上找到的相关图片——石榴红村(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农场)、柏泉月塘角的古村落(东西湖区柏泉农场)……

小组3:把自己或家人在外游玩时所拍到的照片:这是我到厦门去玩时拍的,那里的海可蓝了,还有许多的船……我还到过中国最美的小镇——湖南凤凰,那里苗族、土家族人多住在山区,由于坡度较大,人们在建房时都喜欢造古色古香的吊脚楼……

师(好奇):你家谁在那里?

生(歪着头、笑眯眯地说)我的叔叔在那里!

师(点点头):老师谢谢你带来的照片,能够和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带着自豪的心情介绍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师出示课件:在民族器乐曲子的伴奏下,欣赏邮票--《中国民居》。学生立刻发出惊叹,好漂亮呀!……)

生:这是北京的四合院。

生:这是我们刚刚看到的江南水乡的房子。……

(老师过渡:我们就以不同的形式来赞美我们的社区吧!师生鼓掌欢迎。)

下面请欣赏:小芳演唱歌曲:《小背篓》

小快板:《夸夸我们的好社区》

明信片展览,学生活动欣赏,相互交流收集资料。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演真精彩。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风土人情,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这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引以为自豪!

活动三:放眼世界,了解国外风情

师:刚才同学们对自己的生活社区,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习惯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了解、欣赏国外的社区文化,想必一定异彩纷呈!

(请学生打开老师事先准备的文件包,进入寻找,看一看你看到是哪个国家,及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学习体会。学生一边浏览一边交流。……)

师:下面请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一下你所知道的国外的社区文化风情。

1:我了解的是和我们傣族建筑有许多相同地方的泰国,那里的房屋尖顶。人们信奉佛教,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泰国人习惯合掌行见面礼。泰国人绝对不用红笔签名,因为在泰国,人们用红笔把死者姓名写在棺材上。

2:老师,我们爱看的《西游记》中,唐僧到西天取经,得到真经佛传的地方,指的就是这儿吗?

师:你说得没错。谁再来说一说?

3:受文化传统影响,各国社区有着独特的习惯。如日本人不喜欢别人敬烟,他们习惯自己牌号的烟。日本人忌讳“四”和“九”字,“四”在日语中发音与“死”和“苦”相似。

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很多地方,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

对戴帽子的男人,在美国和英国,遇到朋友,需微微把帽子揭起点头致意。但在意大利需把帽子拉低,以表示尊敬。……

4:我还从中知道了和我国江南水乡差不多的水上城市——威尼斯,那里的人们出行都靠小船。船工的技术娴熟,在水上穿梭自如,小船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5:受生活习惯影响,各国风俗也不同。如鞠躬礼:脱帽,日本人最讲究。拥抱礼在欧美,特别是俄国,拥抱和亲吻最流行。

OK”的手势,食指和大拇指联搭成圆,其他三个指头向上伸开,表示同意,美国人常用这种礼。……

师:可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的社区也各具特色。(板书相关内容)

活动四:赛读美文,感知社区魅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不少国内外不同的社区文化,真的是不同的社区有着各自的风格与魅力。社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喜爱,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比赛的方式,来一起感受社区的美及社区人们心灵的美好。你们愿不愿意?

生:(大声、快乐)愿意!

(在组织朗诵比赛活动中,出示美文《花是给别人看的》,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诵读,也可自读;然后开展个人朗读比赛。学生很投入,顿时教室里一片书声朗朗……)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谁能朗诵一下,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跃跃欲试):老师,让我试一试!“师(微笑,精神十足):好,就让你来!大家欢迎。

1(饱含激情):“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

(学生一个个动情地鼓掌,把学习推进高潮。)

师: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一些以前很少知道的知识,世界博大,民族众多,各地的风土人情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是每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不同的社区背后都蕴含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继续在网上查找一些自己想了解的东西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       

                             3、不一样的社区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

                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的社区也各具特色。        

 

教学反思:

    儿童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的活动中,我们特别是在小组内“成果展示”和“讲述‘我’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环节,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的经验性特点和指导学生生活的实践性特点。在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从活动效果来看,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诸多益处,孩子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收集信息、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了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分享共同的成果等,从而大大提高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互联网的巨大信息容量,为学生搜寻不同独特魅力的社区文化,提供了更直接的教学空间,实现品德课与信息技术课堂的整合。学生们在活动中动口、动手、动情、动脑,进一步感受到不同社区的文化之美,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的自主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方便学生去查找相关信息,使学生跨越时空,在信息的大海里尽量寻觅;这样的教学方式,方便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理解和关注,又能够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式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图让师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课前师生大量收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区风情资料,交流相关邮册、明信片、饰品等,教师也给学生准备文件包,进入寻找,看一看你看到是哪个国家,及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学习体会等等,由于信息量太大,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离学生的实际感受很远,因此,在教学活动实施中,仅仅停留在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的社区特点上的肤浅了解,很难去探寻不同的社区特点形成的原因,感受社区文化之美。

不一样的社区 教学实录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