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韩非子》中的成语

发布时间:2019-10-02 03:46:13

《孟子》中的成语

1、【杯水车薪】 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 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3、【不言而喻】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4、【出尔反尔】 (原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箪食壶浆】 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后用为犒劳拥护王者之师的典故。《孟子·梁惠王下》: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6、【舍我其谁】 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7、【始作俑者】 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8、【事半功倍】 事,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注意与其反义词“事倍功半”的区别)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六韬·军势》: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自倍。
9、【同流合污】 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朱熹《与陈丞相书》:然彼贤者,其明既足以烛事理之微,其守既足以遵圣贤之辙,则其自处必高,而不能同流合污以求誉。
10、【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替深水潭赶来鱼的是水獭;替丛林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武赶来人民的是桀纣。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11、【闻过则喜】 过,过错。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表》: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
12、【习焉不察】 焉相当于于是。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矣。

13、【心悦诚服】 悦,高兴,愉快。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4、【一傅众咻】 傅,教。咻,吵。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学好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定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请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说:请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哇啦哇啦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学会的了。如果带他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宋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还能同谁一起干坏事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又能同谁一起做好事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15、【一毛不拔】 形容十分自私吝啬。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6、【以邻为壑】 壑,深沟。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17、【引而不发】 引,拉弓。发,射箭。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18、【与人为善】 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后多指善意助人。

《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9、【缘木求鱼】 缘木,爬树。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意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树上捉鱼一样不可能。
20、【再作冯妇】 比喻重操旧业。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21、【知人论世】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22、【左右逢源】 源,水源。也作。原指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取之不尽。后比喻做事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卫宗武《张石山戏笔序》:方其好之也,则其为物所戏,久之而心与手应,手与物忘,出奇入神,左右逢原,而物反为我所戏矣。

23、【绰绰有余】 形容很宽裕,用不完。

《孟子·公孙丑》: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24、【一曝十寒】 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孟子·告子》: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25、【言近旨远】 话说得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孟子·尽心》: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荀子》中的成语

1、【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2、【持之有故】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3、【后发制人】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荀子·议兵》: “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4、【面有菜色】 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5、【生杀予夺】 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荀子·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6、【一唱三叹】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7、【约定俗成】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8、【以卵击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荀子·议兵》:“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
9、【言之成理】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10、【锱铢必较】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11、【提纲挈qiè领 纲】 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12、【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

《韩非子》中的成语

1、【吹毛求疵】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2、【犯颜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3、【目不见睫】 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注意与成语“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的区别。《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4、【长袖善舞】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5、【道不拾遗】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6、【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7、【根深柢dǐ 固】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8、【故弄玄虚】 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韩非子·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9、【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0、【汗马功劳】 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11、【见微知著】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12、【老马识途】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3、【名存实亡】 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14、【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15、【轻举妄动】 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16、【深沟高垒】 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韩非子·说林下》:“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17、【优柔寡断】 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18、【信赏必罚】 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19、【郢书燕说】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类此。”

(译文: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要写信给燕国的宰相。晚上写信,因为照明的火炬不亮,于是对拿火炬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点。”一边说一边错误地在信上写“举烛”两字。但举烛并非这封信的本意。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十分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任用德才兼备的贤人。”燕国的宰相向燕王禀告了任贤的道理,燕王十分高兴,国家因此大治。燕国是治理好了,但这不是信原来的意思。当代的学者,大多数也像这样。

20、【中饱私囊】 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孟子》《荀子》《韩非子》中的成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