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丧文化”到“佛系”

发布时间:2019-05-05 18:03:25

丧文化佛系

作者:魏文静 卓华丽 纪祥

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12

         要:近一年多来,丧文化佛系在网络社交平台广泛扩散,也迅速传播至大学生群体,他们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本文从分析丧文化佛系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出发,阐述了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学习和生活以及人际关系之间的影响,从而提出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丧文化佛系等网络流行语,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化观。

        关键词:丧文化;佛系;大学生;价值观

        一、丧文化佛系概述

        20167月,一张葛优在《我爱我家》情景剧中扮演的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角色图片火遍网络,网友们给其取名葛优躺,随即该图片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转发,并配有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感觉身体被掏空”[1]等文字。转发这些图片的用户大多都是目前微博上最活跃的90后,而在校大学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葛优躺的带领下,悲伤蛙长腿儿的咸鱼马男波杰克等具有特征的表情包,以及丧茶丧派对街头丧T”等线下活动,渗透到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将丧文化推上高潮。

        这种传播现象背后所代表的是一种消极的丧文化,它指的是当今时代的一些年轻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失去了目标和希望,而是以一种消极、悲观、颓废和绝望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甚至严重者对生活漫无目的,没有约束,丧失心智,对人失去情感和意识[2]

        目前,流行于网络青年群体中的丧文化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部分青年人追捧的是虚假性的丧文化,即表面而内心不,他们用这些特殊的语言和图画,以娱乐性的方式进行自嘲和压力排解,实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改变现状;而另外一部分青年则深陷其中,用这种流行词进行自身定位,从而借机颓废、麻木,最终沦落为真实性的。而当代的大学生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对社会现象缺乏辨识力,又善于模仿,因此很容易受到丧文化的感染,而对生活失去目标和希望。

从“丧文化”到“佛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