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9 19:22:54

《马氏文通》和旧有讲句读的书赵惠岩(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鞍山114007摘要:《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和《马氏文通》两书的句读论在句读区分的意义标准、形式标准、句读格局、引语和语体问题等方面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相似的研究结论,因而二者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关键词:句;读;传承麦梅翘先生曾著文指出,《文通》一书一方面固然是‘仿葛朗玛而作’,另一方面它也继承了一部分旧有的说法。1麦先生论证了《文通》对我国传统虚字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发现,《文通》的句读论也继承和发展了旧有的讲句读的书上的说法,特别是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2〕程端礼(1271-1345),字敬叔,号畏斋,浙江宁波人,元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日程》成书于1315年,该书以计时的方式为学校教育排列教育内容,是元明清三代几近七百年的教学准则。这部名著的卷二有《批点经书凡例》一章,论述句读的语法表现和区别特征,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次有关句读的全面论述。一、两书句读论的传承关系《文通》〔3〕在句读区分的意义标准、形式标准、句读格局、引语和语体问题等方面与《日程》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相似的研究结论。1.句读区分的意义标准(1)文意断为句,如此对小子之学言之也。〔2〕(2)文意未断为读,如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2〕(3)句读二字,侧点为句,中点为读,凡人名、地物名、并长句内小句,并从中点。〔2〕(4)凡经书语绝处谓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者曰“读”〔3〕(5)凡字相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3〕(6)凡有起词、语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未全者曰读。〔3〕上面(1)-(3)是《日程》的论述,反映了我国传统句读论的区分标准。包含:句读区分采用意义标准;文意“断”者为句,“未断”为读;读包括人名、地名、长句内小句。(4)-(6)反映了《文通》的句读区分标准。包含:句读区分采用意义兼结构标准;辞意“全”者为句,“未全”者为读;句读皆有起、语两词。以意义为标准判断句读是我国训诂学的传统,《文通》关于句读区分的意义标准与《日程》是一脉相承的,辞意“全与未全”正是文意“断与未断”2.句读区分的形式标准(7)者也相应为读,如大学者,大人之学也。〔2〕(8)提解经文训诂,“某者,某也”之下意尽者,以“也”字为句。如贴解本意未尽者,虽“也”字亦为读,至意尽方为句。〔2〕(9)又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所引表词皆名字,而“也”字煞之,以断起、表两词字义之为一,而无“为”“是”诸断词之加焉。此训诂之式也。〔3〕
(10)古人有谓“也”字三用,有用于句末者,有用于句中者,有用于称谓者,盖近之矣。愚谓“也”字所助有三:曰助句,曰助读,曰助实字,以视所谓三用者较为涵盖。〔3〕上面两组以“者也”为句读区分的形式标准。(7)(8)《日程》的论述,它们表明:者也相应的句子“者、也”分属读和句;如果“也”字后文意未断,那么这个句子也是读。(9)(10)是《文通》的论述,(9)反映“者也相应为读”的情况,与(7)相比,增加了起词、表词的内容;(10)说明“也”的三种用法,比(8)多了“也助实字”的内容。(9)中的“此训诂之式也”和(10)中的“古人有谓‘也’字三用”诸语很明确地表明《文通》对训诂学成果的继承。(11)或问中问目之末,“何也”“若何而用力邪”“奈何”“亦可得而闻其说之详乎”“如之何”之类,“何也”之上并读。或“何也”之上无“者”字者,及短句者,不读。或大段内自提问已意,“何者”“何哉”“何则”“何也”之类,又自发大段意者,“何者”之上并句。〔2〕(12)“何”字合“也”“哉”“者”诸字为助者,则以诘事理之故也。〔3〕(13)曰“何如”曰“何若”曰“如何”曰“奈何”曰“若何”曰“如之何”曰“若之何”曰“谓之何”共八语,微有异同。〔3〕上面两组以“何也”等为区分句读的形式标准。(11)是《日程》的论述,它们表明:句子中或句子的“目”后有“何也”等语的话,“何也”等语前的部分是读;“何也”前面没“者”字或句子短的话,就不是读了;如果“何者”的前后是大段的自问自答,那么其前后都是句。(12)(13)是《文通》的论述,《文通》认为它们在句子中一般是提问原因的话语,在句中做表语,它们前面的主语是读。除了“者也”类、“何也”类外,两书共有的句读区别标记还有“然”类、“所谓”类、“此”类、“故”类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两相对照阅读,能发现两者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一般是《文通》继承旧说,并增加了相应的句法分析。3.句读的格局纲目关系的分析是《日程》句读分析的重点,它的实质是一种句子格局的分析。“纲”是句子的主句,“目”是句子的分句。有的句子“纲、目”俱全;有的句子只有几个平行的“目”;有的“目”还有自己的解释语,该“目”和其解释语一起叫做“读”。这些都是论述“含读的句”的句子格局的。《文通》没有提出“纲、目”的概念,却基本遵守了《日程》中纲目关系的规定。季永兴先生把“甲环境中的读,在乙环境中可以是句”这种现象叫句读的“相对性”〔4〕从现代语言学的观点看,“相对性”反映的是语言的层次性和递归性。王海棻先生评道:按照“对所言则为句,对全节则为读”的说法,划分“读”和“句”就没有确定的标准了。34.引语的问题王海棻先生认为《文通》“云”“曰”等动字后的成分区分为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是“很有见识的”〔3〕我们发现,《日程》也是这么处理的。《日程》先于《文通》七百年发现了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的区别。5.语体的问题《日程》和《文通》关于句读和语体的关系都有一句论述,大意是相同的。从来源上看“句胜于读”的问题比较好明白,就是句多于读的意思。对于议论体的句读比例,两书略有区别,《日程》认为“读多句少”《文通》认为“句读错落相间”也就是数量相当,这反映了马氏本人的观察和思考。二、两书句读论的传承特点麦梅翘指出《文通》虚词研究的“立论,甚至所用词句,都采用了《虚字说》,它的主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