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方法总结

发布时间:2012-09-05 21:34:43

2010331日星期三 2039 天气:晴暖

学了这么久的英语,今天就把学习的心得全写出来吧。不一定能写的完,总之写到哪算到哪了。不够的改日再补充。

首先明确的是,英语专业的,和非英专是相当不一样的概念。

大一进来就有语音课,千万千万别小看了这门课。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由于中小学老师自身基本功不扎实,音标这个基础打的是一团糟。各种各样的口音千差万别,印度音、巴基斯坦音,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英语。所以到了大学能够重来的话真的是个好机会,千万别错过了。在这一点上,城市孩子明显优于农村孩子,不带任何歧视的说,因为城市的教学质量包括教师素质方面都不是农村可以比拟的。所以如果能碰上一个负责的语音老师,那真是你的福气。即使原先基础不好,只要自己肯努力,结果还是一样的。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学习正确的发音方法,学习模仿母语人士的语音语调。如果在之前的阶段已经养成不正确的发音习惯,这时候要下大力气来改,毫不夸张的说,练发音练到嘴里磨出泡的大有人在

语音和语调二者,后者远比前者重要。英语有自身的抑扬顿挫,很多人即使发音很完美,听起来还是相当蹩脚,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握母语人士的语调。如何掌握?无他,多听多跟读耳。从语调意义上来讲,shadowing是值得做的。

解决了发音,OK,你可以向口语方向迈进了。但是别急,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首先是词汇。背单词很烦,我知道,但是不背,你就玩完吧。专四的8000词汇是很好的基础词汇表,大一一定要把全部背下来,最好能反复背两三遍。这个基础就比较扎实了。后面再慢慢拓展吧。

背下来的词汇,其实是有讲究的,分成主动词汇和被动词汇。主动词汇就是你自己在写作文,在说话的时候能够自然去用的,被动词汇仅仅是当你听到或者看到的时候能够理解意思的。这两者的差距可大了。被动词汇通常是主动词汇的基础。比如你今天背下一个单词,文章当中看到能理解了,再在不同的场合多遇到几次,慢慢自己在文章当中也能试着去用了,给文章润润色,这时这个单词就由被动变成主动了。一般来说,过程是这样的:被动-试着运用-转化成为主动。主动词汇越多,你对英文的使用能力就越强。这就是摆脱考试机器的道路。

然后是听力。诶,听力我想说的实在是太多了,因为听力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什么?一般来说,大陆学生阅读肯定是比听力强的,为什么?因为一张150分的高考试卷用耳朵接收的部分只占30分,用眼睛接收的部分占120分。从小学到高中,自己想想,眼睛输入的绝对比耳朵输入的多出太多了。再者,哈哈,这个原因说起来比较赖皮,但是绝对很实际。读的时候,没读懂可以回去再读一遍,而听只能是一次的,不可能老师为了你特意倒回去再听一遍,所以嘛,哈哈……

这里涉及到输入和输出的问题,略微解释一下。这是著名教育学家Krashen的理论。在语言学习中,一定是先有输入,再有输出的。当输入到达一定量时,输出才会缓慢改善。在母语教学中也能体会出来,比如当小孩10岁时,他所能表达的意思很浅显,但是事实上,你即使跟他说比较深入的内容,他其实也能理解。妈的,又有东西要解释了。

好吧,一般意义上的英语能力,要分为接收能力和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听和读是属于接收能力的,说和写属于运用能力。而接收能力是运用能力的基础。

能理解不?举个例子,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都能读懂鲁迅的文章,但是我们自己能写出那样的文章吗?这就是显著的接收和运用能力不对等的例子。母语尚且如此,再比如,英专学生规定是要读懂海外刊物的,你读懂没问题,但是你能写出来那样水平的文章吗?看看自己写的作文再回答。

这样大家就理解了,为什么对大陆学生来说,攻克口语之前先要做那么多准备工作。首先,由于大家的阅读能力强过听力能力,你要听懂的东西,必须是自己能够读懂的,所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是要贯穿英语学习始终的。阅读能力好比是听力的upper limit,提高这个上限,听力的上限也就提高了。其次,听力的改善,要靠大量的输入来实现。再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必须要有一定量的主动词汇。

绕了个弯回来,终于可以讲听力了。呼……

我只说一个非常非常有用的办法,就是做dictation。刚开始的时候,听VOA慢速都有困难,理解,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呢。先打好基础,一定要做听写。听写帮助你注意到小词,注意到发音规则,连读失弱化浊化……拿本讲美音的书来对着听吧,你肯定有很多感悟。

听写到一定程度,进步就小了,这时再做就比较浪费时间了。这个一定程度,就是你听VOA慢速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95%以上都要听懂,如果出现特别偏僻的人名地名可以听不懂。

这时你就可以换标准了,把自己提升一个档次,听标准VOA。老规矩,来做听写。等你标准VOA都能达到90%以上的理解率,恭喜你,听力小成了。

这个过程,长则2年,短则1年,只要你真用心去做。听起来有点像武林高手修炼啥内功,确实,你可以从身边找找,只要是真正的英语高手,听力都是强者,甚至于你可以用听力来衡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

做到这一步,仍然不够,只是小成而已。距离大成,还欠把火,欠一个瓶颈没有突破。

基础已经打好了,剩下就是功夫了。这时最好是再换一个材料,从VOA换到BBC。首先,BBC种类繁多,相当相当专业,从新闻到访谈,到纪录片,可以说无所不包,多听各种题材的英语对听力的锻炼是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VOA要单薄很多。其次,如果你之前都是学美音的,听听英音对把握英语的节奏更有好处。最后,BBC的视角相当广泛,节目中经常出现印度英语,非洲英语,以色列英语,阿富汗英语,呵呵,多听听这些口音,将来如果从事翻译的话好处也是很大的。听起来恐怖其实听多了也没什么哈。

要使劲、拼命地听。各种题材,各个主题,没事就魔音灌耳,耳朵不磨不成器啊,没有办法的事。

输入到了一定量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一个问题。恩,用语言表述有点困难,我尽量吧。经历的同学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听节目的时候,仿佛自己都听懂了,但是如果有人听完立刻掐掉,让你说说刚才听到了什么,你又只能说出一些支离破碎的内容,把握不住主题。好像雾里看花,虽然也是在看花,但总是隔着一层薄雾。

这个瓶颈可不容易突破。先来分析原因。为什么你听懂了却还是稀里糊涂的?

呵呵,追究起来,还真不是你的错。那些BBC的记者们,包括接受采访的专家们,想想他们都是什么身份?什么教育背景?能够在BBC当记者,必然是牛津剑桥的毕业生,西方的新闻学可不是一般人读的东西,绝对的高级知识分子;那些专家呢,又有哪个没有博士学位?至于政客访谈,呵呵,就是咱们本国的政客讲话,你都未必能理解的了。而且西方国家的知识分子有这么个习惯,喜欢显示自己和平头百姓不一样,说话都喜欢用GRE单词。呵呵,其实不光是用词,包括句式,各个方面,都很典雅。说通俗点,都很难理解。

举个例子吧,我亲耳听到有一期的Best of Today节目,这是BBC Radio 4的一节目,在英国本土也属于精英频道。主持人Max Pierson追问希拉里克林顿Yes or no问了6遍,但人希拉里狡猾啊,就是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到处扯,从各个方面来扯,你说这样的讲话好理解吗?绕死人!

突破这个瓶颈,要对西方人的说话方式,也就是他们的逻辑有个深入的体会。要领会到他们讲话是怎样展开的,怎样纵横联系,等等等等。

具体方法,我介绍一个对我比较有用的:复述。别的我没试过,所以没资格谈哈。

听完一段访谈,掐掉,自己复述,以抓逻辑为主,细节漏掉一点无所谓。可以用源语也可以换种语言,呵呵,这个随便。第一遍复述肯定是一塌糊涂,原因么,不够专注。

然后,不要浪费,倒回去重听一遍。再复述。这次的专注程度比第一次好多啦,很多断掉的逻辑也能联系起来了,甚至于细节都记得不少,但是讲起来,还是有点磕磕巴巴的。

再听第三遍吧,这次,你感觉自己完全能够掌握这段材料了,可以说其中的养分都被你吸收了。恭喜你,换下一篇吧!

这样一段材料听三遍,要不了多久,你就会感觉自己有质的变化。突破瓶颈,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听力能练到这一步,呵呵,应该说是没什么问题了。今后如果要接受同传培训,底子也很扎实了。朱彤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又精练了1,000小时的tape hour,彻底攻破听力关,圆满了。那属于高翻的范畴,咱就不说了。

OK,解决了听力,咱再来说口语。其实之前说到复述的时候,聪明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了,这也是锻炼口语的方法。

英专的口语,尤其是涉及到口译,跟普通的口语又不一样。

首先表现在范围之广,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从堕胎法案到美国对华政策,从以色列扣押塔利班领导人到北约的反恐策略,从英国即将来临的大选俄罗斯备战下届冬奥会,从网络安全到转基因生物,真的是什么都有,因此译员的听力要极其彪悍,听到什么都能反应过来。

其次是对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一般的日常对话,内容也就是你喜欢中国吗?知道成龙吗?深入一点也无非告诉老外自己的一些经历,分享一些想法。但是译员的表达能力要足以应付各种局面。可以称为专业级别的口语。说到堕胎,必须能说出堕胎问题的核心在于应该尊重胚胎还是妇女的权利;说到加沙问题,必须了解当前局面,哈马斯都做了什么,以色列又怎样反应,美国什么态度,包括最近访问加沙的欧盟外长又是什么态度……这些都是专业领域内的问题,专有名词就是一套一套的,即使用母语,恐怕很多人都未必能说出个123来,译员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再者,平时的知识积累也相当重要。这个主要靠阅读,还有靠耳朵来接收。

关于口语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注重俚语。呵呵,我只能说这一点必要都没有。用俚语来炫耀的人也很无聊,这样的人不可能学好英语的。

看过一个前辈打的比方,很有意思:假如有一天中国足够强大了,美国小孩都来中国学汉语,你觉得他们学了一口农民工汉语来装痞很酷吗?英语俚语同理。

呵呵,蛮精辟的。俚语的话,到了国外有机会也不妨学点,不难,关键是要有用的空间,在国内你讲给谁听?谁又听的懂?其次,俚语不过是一些插科打诨的话,会用也没啥值得现的,比如人家不会用芜湖话说“炸弹”,又能表示什么?人家水平不如你吗?

口语的话,其实跟人的性格也有关系的。比如平时性格羞涩腼腆,用母语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话,让他去克服心理弱点用外语去说话,难度就更大了。所以一般来说口语好的性格都比较外向,喜欢跟人交流,看到老外不管自己行不行都喜欢去打个招呼,这样的性格比较适合学语言,毕竟语言就是为了交流而存在的。

当然凡事无绝对,内向的人也一样能练出好口语,关键看个人的决心。我推荐一个方法,就是做口头作文,或者叫自言自语也可以。基本不愿开口的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自卑,越自卑越怕开口,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突破口就找在自己身上。

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早上用英语说说自己今天有些什么计划,晚上说说白天都干了什么,有些什么收获。这样言之有物,又没有来自别人的压力,比较容易说的出来。然后就可以越来越频繁的做,有意识的用英语说说对某个朋友的看法,看完一部电影说说电影的主题和自己的想法,素材非常非常丰富的。这样锻炼一段时间以后,语言流畅度增加了很多,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信心也足了很多,敢于出去和人交流了,自卑感减少了很多。打破了第一环,后面就好办了。

总之,内向者要想办法克服自己的羞怯,才能练好口语。

呼,总算把听力和口语说完了。这两者刚好是一对,耳朵输入嘴巴输出,呵呵,如果这个过程要立马实现,就叫做同声传译,简称SI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如果是讲话人讲一段你来翻一段,叫做交替传译,简称CI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把输入和输出方法打散,还有这样一些组合:眼睛输入嘴巴输出,叫做视译,简称也是SIsight interpretation);还有耳朵输入手写输出,叫做听译,这个一般是考试项目,实际应用的不多;以及眼睛输入手写输出,哈哈,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了。

睡一觉起来,咱继续8~

下面讲讲阅读和写作吧。

我个人的兴趣是偏向政治经济类的,所以对通常意义上的阅读文学作品深恶痛疾。呵呵,中文的我都不想看,你还叫我去看英文版的追忆似水年华?

我阅读的东西相当有限,就是读报纸。大一进来时候订过21世纪英语报,不过那时候忙着谈恋爱,哈哈,一整年的报纸都没怎么看,最后卖了几块钱,相当相当痛心。后来知道发愤图强,开始读报纸,先后也看过疯狂英语(不是李阳的,是那种有声杂志),China DailyShanghai Daily等等,都没啥感觉。直到后来开始准备高翻的考试,按照备考建议,我开始阅读NYTimesEconomist,这才感觉到震撼,这是真正的报纸啊!尤其是后者,带给我非常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当然,呵呵,难度也不小,第一本Economist足足花了我一个多月才看完,不是一般的头痛。

但是它偏偏就对我的胃口,因为我本人就对政治经济类的题材很感兴趣。而且Eco语言相当华丽,观点也很吸引人,总之就是很好很强大。

后来又看到Krashen关于二语习得的论述:接收水平的提升就是靠弄懂自己原先弄不懂的东西来实现的,呵呵,原来自己无意间契合了这一条。

关于怎样攻破Eco的语言关,呵呵,我也是参考了前辈的建议。一篇文章当中恐怕有不少句子你无法理解,可以拿个本子把这些语句都摘抄下来,没事拿出来读读,最后熟到什么程度呢,要能直接对着句子做视译。不要多,弄个两三百句就足够了。今后除非是碰到太多生词,理解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平时还是要多练练笔吧,没什么多说的。看些教写作的书是有用的,但是,绝对,绝对,不要看教应试写作的。什么四六级写作经典模板啊,碰都不要碰。

练的作文可以交给老师,让老师帮你找找语法错误,给些写作建议等等。

下面再来讲讲学习英语的动机问题吧。

我觉得英专学生应该是动机最强烈的,因为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全国范围内学英语的也是太多太多,不学到出类拔萃,出路不好找。

曾经在网上找过练习口语的伙伴。先开始当然是想找老外,但人老外到中国来都是忙生意忙旅游的,哪有时间陪你瞎侃?后来退而求其次,找英语好的中国人,但是很难。一般人都是眼看临近考试了才去突击练练啥的,难以成为long term partner。所以如果你有个朋友和你动机一样强烈,那真是幸运。你们可以互相印证自己的心得,独学而无友是很忌讳的事,很可能自己陷入歧途还不知道,白白浪费了机会。

还有啥呢,恩,侃侃考试。

其实如果你平时都有努力,考试根本无需紧张,当成一个检测自我的机会好了。越是大型考试越要放松。准备考试的策略,呵呵,简单说下吧。

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可以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裸考一次,完全按照考试流程掐表。自己打分,看看哪项弱了,要加强;哪项是因为题型不熟悉,有针对性的练习一下。比如高口的听译就很不容易做好,因为这项之前从没遇见过,但是基础打好了,攻克起来也不难的。

剩下来的时间就应该加强自己的弱项了,找方法,努力,再做模拟卷,反馈一下看成果。效果好要继续没有效果改善一下方法退步了……恩,基本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所以这里也涉及到一个策略的问题。呵呵,这也算是我的一大心得了吧。不管是在金融交易还是英语学习中,都离不开策略。

策略的第一步是定位自我,定位自我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弱项,然后查找资料找到改善的方法,实施,测试,分析反馈结果,根据结果再制定新的计划,实施……

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形成了。

在金融交易中也是如此,测试市场-初步确立方向-设好止损止盈位开始试探-方向正确继续加码-方向不对立马退出-再搜集资料,分析损失的原因-再入场试探-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设定关键点位……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搜搜台湾刀疤老二写的帖子,尤其是他举的那个例子,个人感觉已经道尽了交易的真谛。

呀,跑题了跑题了。

话说这个策略的道理真的是我偶然灵光一现领悟到的,比较适合俺们处女座,不停的分析分析再分析,呵呵~ 大家莫拍砖啊。

还有虾米捏,貌似没有了。四年的学习经验总结起来就这么点,咳,话说英语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么,恋爱当然也是要谈的,跟兄弟喝酒也是少不了的……

我就快毕业了,希望工作以后辛辛苦苦学的英文别丢了,哈哈!

童鞋们有什么疑问尽管提,我尽量解答啊!

英语学习方法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