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托物言志类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2019-03-15 12:04:46

2009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托物言志类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落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⑴颔联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⑵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栖栖”既记述了黄莺被困笼中之事,又描绘了黄莺惶惶不安之态。

B.颔联中“有心”一句透露了黄莺的美好愿望,“无计”一句则揭示了它焦躁的缘由。

C.“缄”字写出了黄莺的无助悲哀,满腹怨恨却欲言不得。

D.作者咏物言志,将自己孤苦无依的痛楚寄寓在了笼中孤莺的身上。

②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分)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表述题]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选择题]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五、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表述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 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 ,后者指____

[选择题]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足

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山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六、洞中蝙蝠 自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表述题]

1.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的意思。

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_____ 、____

3.“生幽暗又如何?”这个反问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蝠怎样的态度?

[选择题]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年”指洞中蝙蝠活得长久,表面上是称赞羡慕,实际上是为下文否定蝙蝠的生活方式预作铺垫。

B.“全身远害”中“全身”二字的意思是保存、保护自己,作者在诗中并不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C.“诚得计”中“诚”字本义是“的确”,这里有“固然是”的意思,其作用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

D.末句“又如何”是问在黑暗的洞中,蝙蝠是怎样度过一生的呢?反映了作者追根问底的探究精神。

七、 杜甫

素练风霜起①, 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②, 侧目似愁胡③。

绦镟光可摘④, 轩栅势堪呼⑤。

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注:①素练:白色的生绢。② (s6ng):挺立。③胡:这里指猢狲。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口蛾眉,状如愁胡。” ④绦:丝绳。 镟:铜环。⑤轩楹:堂前廊柱。

[表述题]

1.此诗写的是画中的鹰,而非活的鹰,因而描写时处处扣着“画”的特点,即画中之物静止不动、寓静于动的特点,试从二、三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词语。

2.“毛血洒平芜”是想象之词,还是实写之景?为什么?

3.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格气质?

[选择题]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素练”二字可以看出所咏之鹰是画中之物。“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渲染了画鹰的气势。

B.颔联“ 身”、“侧目”两词描写了鹰的神情动态,“思狡兔”是设想画鹰时时准备着攫取狡免,表现了画鹰的栩栩如生。

C.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态逼真,而“可”、“堪”两字又紧扣“画”字之题。

D.尾联描写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野,画面上场面激烈,间接流露了诗人的英豪之气。

八、双调·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注:神鳌:传说中海上的神物人鳖。《列子·汤问》说,大帝曾命令十五只巨人的神鳖,用头顶起五座大山。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太公怎钓: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姜太公即吕尚,辅助周文千建立周朝。相传他在遇到文王、受到重用之前,曾垂钓于渭水,川的是直钩,意谓"愿者上钩"

[表述题]

1.“胜神鳌,夯风涛”中的“夯”字的本义是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请指出在诗中“夯”字的意思和作用。

2.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指出这首诗一共用了几处衬托并说明衬托物是什么。

3.试分析结尾一句“太公怎钓”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选择题]

4.对这首元代散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夯”字本来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这里移用为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量。

D"轻负着"是说大鱼即使背负蓬莱岛也轻而易举,川蓬莱岛的重量反衬鱼的体积之大和力量之巨。

C"犹恨东洋小"是说人鱼怨恨海洋太小,容不得它翻身,实际上是作者对小人当道、难有作为的现实世界的愤怒抨击。

D.最后一句用的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以大鱼喻人,刻画了一个抱负非凡、不受羁束、不受诱惑的形象。

九、咏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表述题]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选择题]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 呈浅黄色。""""""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 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十、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沾, 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僻字难典]梗犹泛:典故出白《战国策·齐策》中的一段寓言,说的是一个泥偶与一个桃梗做的木偶在对话,桃偶说:“你不过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样,到八月,大雨来临,洪水泛滥的时候,你就残破了。”泥偶说:“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归西岸的土地罢了。你呢,却是东国的桃梗,被削为人形,八月的大雨把你冲入河流,那么你就会漂离家乡,不知道一直漂流到哪里去了。”这里用桃梗漂泊流离来比拟自己的宦游生涯。

[表述题]

1、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物喻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世、处境的不同因而也自然感触各别,两首诗都在诗中表明白己的处境,前者是 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骆诗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李诗写处境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两人在诗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迹,骆诗表示自己的心迹的词语是 _________,李诗表示自己的心迹是 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4.对两首咏蝉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位诗人都以寒蝉的清高来表现自己的志行高洁,以寒蝉所处环境的冷酷来表现自己的不遇于时。

B.骆诗的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两句,写出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李诗的颈联“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两句,笔锋一转,离开咏蝉,纯写诗人遭际,体现出此诗物我分合的灵动笔法。

D.在结构上,两诗采用了咏物——抒情一一咏物——抒情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富有条理,四联着眼点不同,感情却是一致的。

十一、鹧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僻字难典]山鸡:鸟名,即雉,羽毛斑斓美丽。 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即黄陵庙。

[表述题]

1.这首诗里头有一个统领全篇的关键词,它就是_________

2,诗歌的第二联通过环境的描写,为全诗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试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3.末联“相呼相应湘江阔”的主语是什么?

4.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选择题]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写鹧鸪的嬉戏,将它与山鸡类比,作了画龙点睛的勾勒。

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C.颈联从鹧鸪转到写入。诗人选择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

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十二、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株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僻字难典]驿:驿站,古时候供递送官府公文的公差和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表述题]

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不同的,陆词运用的是__________ ,范词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出环境的_____________

塑造了梅花的___________形象:范词突出环境的____________ ,塑造了梅花的________________ 形象。

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陆词抒写梅花的_________ 品格,范词_________,抒写梅花的__________ 品格。

[选择题]

4.对两首词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词中“着”字不是助词,而是动词。“更着”意思是“再加上”,在上句的基础上递进一步。

B.陆词中“无意”一词的意思是说“没有条件”、“没有资格”,与“苦”字一起写出梅花凄苦的生存环境。

C.陆词中“一任”的“一”字和范词中“一夜”的“一”字意义稍有不同,前者是“一概”之意,后者是“全”、“整”之意。

D.范词中“胜绝,愁亦绝”两个“绝”字的意思都是“到了极点”,都融进了诗人的情感。

5、对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是咏梅,都不着重于正面刻画梅花的具体形态,而着重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神韵。

B.陆词为梅花创造了一个风雨黄昏的环境,范词为梅花创造的是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

C.两首词都表现了梅花的幽独气质,同时都借助梅花表现了诗人自己高洁不污的坚定信念。

D.陆词最后两句从假设的角度,写出梅花惨烈的悲剧命运,也写出梅花孤芳不变的品格。

十三、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僻字难典](bēi):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表述题]

1.这首诗所写的 是一个很关键的字眼,正因为环境如此,它才可以即使也能够逃过_____ 的厄运。

2.“身影妖娆各占春”中的“妖娆”的意思是指杏花的______________

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诗中是通过____ 、________ 这一词语来体现的。

3.这首诗通过对赞美杏花的优秀品格,表现了作者身处污浊官场,始终坚持改革的政治理想。

[选择题]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北陂杏花不同于他处杏花的环境特点,“春水绕”三字是全诗的关键,后边的诗句便从这三字来生出。

B.第二句描绘临水杏花的姿态:花傍水生,朵朵妖娆:影投水面,摇曳多姿。岸中花,水中影,相互映衬,都占有明媚的春光,美艳动人。

C.第三句中的“雪”字,形象精妙,不仅写出杏花的颜色,而且给人以明亮、高洁的感受。杏花志洁行芳,品格不俗,花格就是诗人的人格。在这里,情与物化,花我为一。

D.第四句中“碾成尘”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宁愿被“碾成尘”也要保持高尚节操的品格。

5.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北陂杏花的品格。下列诗句的写法和所咏花的品格与此相似的一项是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过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参考答案:

一、⑴颔联从两个角度客观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⑵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

二、① D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③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1分。要点“长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1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1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

三、(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附补充注释和讲解:①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词大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②堵:一般为用于墙的量词,词中形容山高。③“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削碎,犹“划破”。 ④寻呼处:行猎地方。寻呼,即呼鹰逐兽。杜甫《壮游》:“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⑤身手:指才能、本领。和谁赌:没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 ⑥轩举:昂扬貌。 ⑦汝:指鹰。

【讲解】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四、《春夜喜雨》

1.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2.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3.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4C (并非层层写实,末联是虚拟。)

五、《小松》

1.不甘埋没 目光短浅

2.刺

3.未长成的小松 长成后的松树

4B(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成气候,才去重视。)

六、《洞中蝙蝠》

1.远离祸害,保全自身(注意使动用法)

2.藏

3.否定、贬斥

4D(“又如何”的意思是“又有什么意义呢”,表明作者的贬抑态度。)

七、《画鹰》

1.思、似、可、堪

2.想象之词,因为作者所咏是画中的鹰。

3.飒爽英豪之气

4D(句中“何当”表明是假设想象,不是画面的情景。)

八、《双调·拨不断·大鱼》

1 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量。

24处,神鳌,蓬莱岛、万里夕阳、东洋。

3 表现作者抱负非凡、不受利诱、不受羁束的傲岸形象。

4 C(“恨”的意思不是“怨恨”而是“遗憾”。)

九、两首《咏柳》

1.比喻 拟人

2.喜悦、赞赏 贬斥、嘲讽

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4D(“解”字是“‘瞳得”、“矢口道”之意。)

5 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

十、两首《咏蝉》

1.南冠 薄宦

2.器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3.高洁 举家清

4D(李诗不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十一、《鹧鸪》

1

2.诗人选择荒水、野庙的地点加上“雨昏”“花落”的时刻,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3.应是游子、佳人

4.鹧鸪啼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鹧鸪啼声抒发逐客游子之情。此诗吟咏鹧鸪,抒写了一阕游子思妇的断肠曲。

5D(理解太实,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呢,这是值得想象和玩味的。)

十二、两首《咏梅》

1.拟人 比喻

2.偏僻、凄苦, 寂寞; 清冷、萧疏, “脉脉”

3.高洁刚强 孤寂幽独

4B(“无意”的意思是不着意追求。)

5C(范诗没有表现出“高洁不污的信念”。)

十三、《北陂杏花》

1.陂 吹作雪 碾作尘

2.婀娜多姿 纵被 绝胜

3.甘于静默、淡泊自赏(意思对即可,或答“保持纯洁,不被玷污”也可。)

4D(末句“纵被”与“绝胜”照应,“吹作雪”与“碾成尘”对比,表达诗人要保持高洁的品德,不愿“碾作尘”的思想感情。)

5C(A出自叶绍翁《游园不值》;B出自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虽有对比,但表现的是海棠矜持、自重和谦让的品格;C出自郑思肖《寒菊》;D出自司马光《客中初夏》,虽有对比,但“向日葵”比喻新主。)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托物言志类诗歌鉴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