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21 13:53:48

(一)《童年的发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生活的态度。

2.欣赏课文语言,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享受童年幻想与探索的乐趣,提高语言欣赏能力。

学习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旧知,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

——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用心体验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

(2)把发现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2、归纳我的发现过程: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十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三、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1:我想采用“先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再疏通句子的意思”这种方法理解句意。 

师:很好,重点词语突破法。你怎么理解的?

生2:我觉得这个句子中“驱逐”和“迫害”两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我在预习时查阅了词典,“驱逐”的意思是:赶走。“迫害”的意思是:压迫使受害。因此,这个句子我的理解是: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候还会受到被赶走和被压迫甚至牺牲生命的危险。

生:我认为这个句子有一语双关的作用:一方面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像哥白尼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另一方面是我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四、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师:是呀,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你能把你童年发现的快乐讲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吗?

  生:我发现要下雨了,天气很闷热时,鱼儿都要争先恐后的浮到水面上来吸气。

 师:观察中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炎热的夏天对着太阳往空中喷一口水,会出现小小的彩虹;

 师:读书中的发现。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第一节有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的作用。

     ......

(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

“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

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鼓励质疑。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要想学习好该怎么做?(有疑问向老师请教)

2.是的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会提问?谁的进步大?

板书课题,质疑学问。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发现》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有何疑问?

2.学生汇报:(重点问题: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读课文第1、2自然段。

体会:“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理解句子:“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三)《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课题。

1.生质疑课题:课文写的是谁的童年他在童年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发现的

2.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中注音的字词。

2.学习生字词,理解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2.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自学课文,理解内容。

1.自学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五、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六、拓展延伸,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七、小结。

师: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寻找答案——得到证实

启示:(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四)《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板书:发现)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1)读一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在“发现”前板书:“童年”)

(3)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你们的童年一定曾经发生过让你们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的趣事!你们的童年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我发现了后山洞里的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了母鸡吃石子越吃越有味的;我发现在下雨前夕蚂蚁们会团结协力搬家;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补充板书,完成课题:童年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费奥多罗夫(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童年的发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文章开头用倒叙悬念法。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的发现的过程。先是由梦中飞行,然后到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后到母亲怀胎为什么是9个月。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六年级的一次生物课上,证实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但因为“我”的高兴,使我受到了惩罚。我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出要求: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课文主要讲了“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

五、细读文本,探究“发现”。

(一)阅读开头,了解发现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1.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自己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我”的发现是“有关胚胎发育规律”。

(2)“有关胚胎发育规律”,这可是生物学家研究的大课题、大难题啊!那些生物学家费尽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这个发现,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小结:文章学里讲,倒叙能制造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引发阅读兴趣。 

(4)谈话过渡:如果这个发现是从书上看来的是爸爸妈妈或老师告诉他的那还可以理解而“我”偏偏说:“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真的奇了。同学们你能相信吗让我们继续阅读后面的课文,了解“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身的体会。

(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看能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体会到“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4)引导同学联系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谈话过渡:“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我”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板书:梦中飞行 引发思考)

2.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1)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我”提出了哪些问题?老师是怎样解答的?(学生自由发言)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2)读一读,看老师给出满意答案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老师都快招架不住了,于是说:“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虚晃一枪开始撤退。可这撤退具有教学机智老师丢给“我”另一个问题:“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

“我”的思想之火又被点燃了。

(4)指导朗读:“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5)谈话过渡: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3.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1)谈话引导:“人究竟是怎样来的”正是问题的牵引“我”才会一步步前进到达“

发现”,收获成果。既然老师那里给不出现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寻找吧。“我”是怎样寻找答案的?(学生各抒己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①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②教师小结:课文有两个词写尽了“我”寻找的用功和努力——“痴迷”、“翻来覆去”。“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这想法够痴迷了吧。

③问题交流:“我”经过考虑、推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2)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①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

③教师小结: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

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板书:绞尽脑汁 惊人发现)

(三)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1.证实发现。

(1)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又过了三四年,……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2)引导交流: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因为在当时对于同学和老师们来说,人体发育是一件神秘又严肃的事情,老师认为这件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应当是以严肃的面孔来面对。所以,当我在笑时,老师误以为我是在嘲笑这件在他们看来十分神秘的事。)

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把“我”轰出了教室。)

3.谈话过渡:“我”童年的发现按理要获得表扬夸奖才对遗憾因为表达得不是时候

结果走向了反面,被老师给轰出教室去。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站在教室外面,我终于悟出

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①结合自身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②引导同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布鲁诺、伽利略生平   

(2)教师小结: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很多科学家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板书:遇到挫折 悟出道理)

六、结合课文,赏析主人公。

1.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交流,达成一致意见。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朋友。(板书:富于幻想)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小朋友。(板书:执着探索)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朋友。(板书:幽默风趣)

听完这句话,……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