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概况

发布时间:2011-11-28 21:18:56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概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的西部,全州海拔高度由745m4247m,高差达3502m。年平均气温12.3℃19℃,年有效积温3500℃6800℃,年日照数186027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70mm11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6%,无霜期202305天。具有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立体气候明显,气温变幅小,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积累,具备农业创高产的气候条件。

全州土地总面积为29459平方公里,折合4418.85万亩,其中:山区面积占93%,坝区面积占7%。辖111个县,125个乡(镇),1099个村民委员会。州内公路四通八达,铁路通车,飞机通航,是云南省面向东南亚货物进出口的枢纽。至2002年年末全州总人口333.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3.04万人,占87.9%。耕地面积290.34万亩,农作物复种指数达187.5%,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0970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422111万元,占总产值的50.2%,种植业是全州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一、种植业资源

(一)土地资源

据土地详查资料反映,全州土地面积4418.85万亩,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面积486.42万亩(水田189.68万亩,旱地296.74万亩)占11.4%,林地占62.6%,水域占2.4%,其它用地占23.6%

根据2002年统计年报,全州耕地面积290.34万亩,其中水田137.69万亩,旱地152.65万亩(其中水浇地80.93万亩)。累计建成年亩产400公斤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206.9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28%,已建成吨粮田地39.00万亩,梯台地67.62万亩。

土壤类型多样,有亚高山草甸土、暗棕壤、红壤、紫色土、燥红土、水稻土、黄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潮土、沼泽土等13个土类,下属23个亚类,76个土属,237个土种。水稻土、紫色土、红壤是我州耕地的主要土类。

(二)气候资源

大理州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适中,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立体气候明显。全州年平均日照时数225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40千卡/平方厘米,高于全省平均数。年平均气温15℃,东部、南部、中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4.7—19.0℃,>10℃的活动积温4400—6800℃,北部和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2.8—13.9℃,>10℃的活动积温在4000℃以下。干湿季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月至10月为湿季,年平均降雨量550—1100毫米,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坝区少。立体气候突出,垂直分带,各具开发优势,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农业开发类型多样,有利于发展各种特色作物生产及开发。

(三)水资源

大理州境内河流、水库、湖泊众多,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径流量达109.30亿立方米,地下水蓄量32.30亿立方米,有中、小型水库428座,总库容量达6.78亿立方米。八五以来连续10多年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在山区建成小水池、窖30多万个,可蓄水1000多万立方米,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州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以引洱入宾为代表的一批骨干水利工程投入运行,部份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和挖潜配套。坝区初步形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系统,山区形成了窖、池、塘、坝、沟五小并举的旱地水浇格局,全州有效灌溉面积达192.44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15.38万亩。

(四)交通、电力、通讯

大理是云南西部的交通枢纽,已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相配套的交通运输网络。大理机场已开通大理至昆明、大理至天津、大理至广州、大理至西双版纳等航线,广大铁路以及高等级公路楚大路、大保路的相继建成通车,为大理州的客、货运输注入了新的活力,滇藏路、大丽路及正在建设中的祥临路从境内横穿而过。州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州到县公路实现了油路化,大部份县乡公路实现了弹石化。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了我州经济持续快续发展。

  我州境内分布有十五条河流,分属于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和怒江四大水系,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澜沧江,可开发的水电资源蓄量较大。已建成的西洱河、漫湾、下山口等电站年发电量达到20.9亿千瓦时,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小湾电站。全州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用电网改造,既保证了农业用电的稳定,也降低了农用电价格,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大理州已实现村村通电的目标。

近年来,我州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到2002年,本地网程控交换设备容量达到509311门,固定电话340194部,移动电话用户271963户,电话普及率18.36%

  较好的交通、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和便捷的通讯等良好基础设施,为全州立足州情,以连片规模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五)生物资源

由于州内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多种气候带,适宜不同作物生长,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主要种植业资源粮食作物有水稻(其中有籼稻、粳稻、糯稻的不同类型品种)、玉米、小麦、蚕豆、马铃薯、大麦、芸豆、豌豆、荞麦以及各种小杂豆等。经济作物品种门类较多,甘蔗、亚麻、油菜子、蔬菜以冬早春早菜(大蒜、香葱、大荚豌)为主有良好的生产及市场优势、茶叶、蚕桑等。水果资源丰富,主要以梨、梅、桃、李、柿、杏、葡萄、枣、山楂、枇杷、花红、石榴、香椽、柑桔、佛手柑、无花果、芭蕉、苹果等,干果有核桃、板粟。

全州十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经营情况

(一)十大产业

1、乳牛产业:2003年全州冻改奶牛3.7万头,产犊2.66万头,建立30个高产奶牛示范村、扶持奶牛示范户6200户,落实贷款3978户,3340万元,改厩6.7万平方米,建窖2.1万立方米,良田种草6万亩,推广青贮饲料27万吨,年底全州奶牛存栏6万头,比上年净增1万头,鲜奶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达11.0万吨,奶农收入超过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0%50.0%。全州鲜奶日处理能力为590吨,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鲜奶均价由去年每公斤1元左右,提升到今年均价每公斤1.4元,每公斤鲜奶单价净增0.40元,增长40%2003年全州外销奶粉5500吨,比上年的4950吨增销550吨。邓川蝶泉牌鲜奶被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2、肉牛产业:2003年全州完成肉牛冻改3.77万头,产犊2.13万头,建立33个优质肉牛示范村,扶持2400户养殖户。全年改厩6.35万平方米,建窖0.66万立方米,开展肉牛保健0.69万头,落实肉牛贷款900户,2700万元,目前,全州肉牛存栏数为56万头,出栏肉牛24.2万头,肉牛产量2.5万吨。

  3、蚕桑产业:祥云、鹤庆、弥渡三县新植桑园4.70万亩,完成年度计划4万亩的118.0%。其中:祥云3.02万亩,鹤庆1.18万亩,弥渡0.50万亩。全州累计桑园面积已达10.88万亩,全年养蚕8万张,产鲜茧3000吨,茧资4200万元,蚕茧产量、产值比去年分别增长95.4%78.11%。下半年,因受国内外茧丝市场价格回升的影响,干茧市场价由上半年每公斤33元左右,上涨到5060元,比上年同期上涨7080%。祥云、鹤庆两县有8个收烘站,年收购鲜茧约2000吨,产值2980万元。全年蚕茧收购、烘烤、销售工作顺利,蚕茧无积压,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高。

  4、亚麻产业:2003年宾川、祥云、弥渡三县种植亚麻5.73万亩,其中实际收成面积为3.99万亩,麻茎产量1.58万吨,麻子产量1586吨,亚麻总产值2233.56万元,平均亩产值603元,麻茎均价每公斤1.13元。州经作所初步筛选出适合我州种植的阿里亚娜、阿高斯、范尼、双亚6号等几个优质高产的纤维亚麻品种。在宾川、祥云两县各建立良繁基地100亩,生产亚麻良种12吨。目前,宾川、祥云、弥渡三县建成天行健、兆丰、新兴、鑫隆、洪源等五个亚麻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加工麻纤维0.46万吨,加工产值4600万元,税金366.48万元。

  5、梅果产业:2002年底有梅果10.23万亩,产鲜梅1万吨,以洱源、剑川、巍山三县为主,培育良种嫁接梅苗185.9万株,出圃128.95万株。今年秋季在补植补造原有梅园的基础上,新植梅园达到建园技术要求的有2.40万亩,占计划任务3万亩的80.1%。目前全州梅园累计面积为12.63万亩,年产鲜梅1.25万吨,均价0.9/公斤左右(炒豆梅除外)。23户加工企业,年处理鲜梅1万吨。其中:洱源茈碧湖果品公司收购鲜梅3000吨,大理云弄峰酒业收购900吨,剩余部份被其它企业收购,全州鲜梅上市期间未出现烂梅、弃梅现象。今年,全州梅果产品的销售市场在省内看好,在省外市场也逐步拓开。其中:洱宝牌产品已销到新疆、山东、河南、湖南等九个省市的16个地区,青梅爽饮料一度出现脱售现象。雕梅青梅爽精梅等三个产品被国家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6、茶叶产业:全州现有茶叶面积11.90万亩,年产茶叶4006吨,比上年增加858吨,增27.26%。云龙、南涧两县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675万株,发展新茶园0.75万亩。全州现有初制所78个,年加工粗制茶能力2500吨。下关沱茶集团年加工精制茶能力1万吨,每年在本州收购部份粗制茶以外,还大量在凤庆、临沧等地收购粗制茶原料,2003年生产精制茶3750吨,销售产值5600万元,产品销往滇、川、藏、湘等全国20多个省区、部份产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2003松鹤牌沱茶、“HLT黑龙潭绿茶、天量山土林牌茶叶被认定为A级、AA级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

  7、啤大麦产业:全州以弥渡、巍山、南涧、洱源、永平等县为主,种植啤大麦25.72万亩,完成任务的129%,生产啤大麦12万吨。据调查大啤集团、滇纺麦芽车间、曲靖啤酒厂和浪沧江啤酒等几家企业收购3万吨左右,我州的啤大麦已成为省内主要的良繁基地和商品原料基地。目前大理啤酒厂通过股权转让引进嘉士伯集团,企业通过技改后年生产啤酒能力由原来的10万吨扩大到20万吨。

  8、核桃产业:2003年全州新建核桃基地21.89万亩,占计划10万亩面积的218.89%,平均成活率达86.6%。其中:漾濞2.59万亩、祥云2.01万亩、宾川0.44万亩、弥渡0.43万亩、南涧0.60万亩、巍山0.91万亩、永平9.44万亩、云龙头4.39万亩、洱源0.37 万亩、剑川0.72万亩。

  9、大蒜产业:全州种植大蒜15.82万亩,占计划的105.5%,其中:洱源4.55万亩、弥渡4.45万亩、宾川4.03万亩、大理1.28万亩、祥云0.32万亩。大蒜产量22.13万吨,平均单价1.21/公斤,蒜苔产量2.24万吨,最高单价为15/公斤,综合均价3.87/公斤,蒜果、蒜苔总产值超过3亿元。全州从事蒜葱产品加工的企业16个,个体营销组织达300多个,蒜产品运销户达3500多户,向省外销售大蒜17.55万吨,蒜苔1.8万吨。

  10、蔗糖产业:种植甘蔗4.71万亩,占计划3.5万亩的129.00%,其中:鹤庆工业榨糖甘蔗4.12万亩,超计划3.00%。新台糖、桂糖等高产、高糖良种覆盖率由2001年的37.1%提高到98.0%,比2002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含糖率达14.2%,提高了3个百分点,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工业吨糖成本降低了340元。

(二)重点示范产业

  1、薯蓣产业:2003年在漾濞、南涧、弥渡、巍山、宾川、鹤庆六县新发展薯蓣1.2826万亩,其中原料基地1.1万亩,种源扩繁基地1826亩。漾濞兴玲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建成年生产皂素120吨的加工厂,目前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一条年生产60吨的双烯生产线。大理州农科所筛选出适宜我州推广种植的叉蕊薯蓣、盾叶薯蓣和小花盾叶薯蓣三个优良品种,并提出了一年生、亩产一吨以上商品薯蓣的配套栽培技术,初步解决了薯蓣生产周期长而且比较效益不高的问题,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采挖。

  2、竹子产业2003年全州共完成竹基地建设3.05万亩,占计划4万亩的76.3%,其中:大理1221亩、漾濞2218亩、祥云5700亩、宾川1213亩、弥渡2130亩、南涧6000亩、巍山2000亩、永平6044亩、洱源1792亩、剑川2000亩、鹤庆2000亩。新建基地中成活在85%以上的有2.73万亩,不合格面积有0.33万亩。

  3、除虫菊:2002年中植公司在巍山、祥云、宾川、洱源、永平等县试种3500亩,实际有效面积为2500亩,收干花340吨,平均收购价为9.8/kg2003年全州发放种子500公斤,可供种植除虫菊1.7万亩。中植公司与巍山、南涧、祥云、宾川、洱源、永平、剑川等七县签订种植1.43万亩的除虫菊种植合同,最后全州落实种植面积为9600亩。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概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