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测试卷四语文试题 精品

发布时间:2019-11-13 11:31:24

www.ks5u.com

北京101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测试卷(四)

语文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材料一

清明节

“清明节”拥有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身份: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时间节点——节气,又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 

古人根据对日影的观测,在一年中定出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个节点,每一节点指代的那天被称作一个节气。一年中,以立春为起始,清明是第五个时间节点。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特定位置相对应。 

因赤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间存在夹角。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便有了四季更迭。一年中日影最长的那天,被古人称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影最短之日则被称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春分、秋分正好将“二至”平分。人们把一年从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个时间节点再等分成为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个时间节点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千余年。(见下图)现如今,在这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个节点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节和冬至。 

“清明”从节气演变为兼有“节日”内涵的文化符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对寒食,上巳二节吸纳融合的结果。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据载,晋文公流亡多年复国后,论功行赏时竟遗忘功臣介子推,待他想起时,介子推早已携母隐居绵山。于是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未料介子推“不受富贵,志在清明”,宁肯抱树而死。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相沿成俗,有了寒食一节。 

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的“三月三”,是上巳节。汉代以前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是禊的日子,即“春浴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上巳节春浴的情形。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有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之句。说明当时上巳节已经与寒食、清明合在一起了。

word/media/image6_1.png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年中,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

B清明吸纳融合寒食、上巳二节习俗,从节气演变为兼有节日内涵的文化符号。

C.通过《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诗座》可以看到古人有在褉日春沐的习俗

D.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节拥有自然科学和民俗学双重身份,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2.根据材料一及《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推断下面二十四节气歌(节选)中,加点字依次指代的节气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雨惊春谷天,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A.春分 清明 夏至 立秋

B.立春 清明 立夏 秋分

C.立春 清明 立夏 立秋

D.春分 清明 夏至 秋分

材料二

清明雨

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直至明嘉靖年间,还有游艺的相关记录。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随着时间流逝,游艺渐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这场妇孺皆知的“清明雨”,正是以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在追思先人的日子,“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南宋词人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就是千年来清明气象的写照。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攀升到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以上,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已开始从冬到春的转变。此时,来自北方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逐渐减弱,来自东南方海洋的暖空气开始活跃北上。四月初的江南、华南上空,是冷暖空气往来频繁、势均力敌的相持区域,冷暖空气在此交锋,因此这一带出现绵绵细雨便不足为奇。即使在“春雨贵如油”的广袤北方,清明降雨也有一定概率。

清明之雨,使悲凉凄切的氛围更加浓重。从生理层面看,天气状况和人的情绪息息相关。阴雨连绵之时,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减少,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可以促进神经兴奋和细胞代谢。因此,春光明媚常常使人精神振奋,霪雨霏霏则令人忧郁不悦。“清明雨”还在心理层面充满悲意。环境心理学认为,人和“雨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物质性,更有心理上的。换言之,人如何感知、想象和看待环境,反向决定着环境对人的影响。心怀悲戚之人看待清明细雨,便赋予它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在肌肤上,更加剧了悲凉心理的体验。

3.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红翠间错应读为jiàn”,与黑白相间读音相同。

B悲戚应读为qì”,与休戚相关读音是相同的。

C妇孺皆知应当写作赋予不可写为

D息息相关中的息事宁人中的,意思是相同的。

4.下列语句中的和文中清明雨的意味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天开暝色云千里,雨洗秋空月十分。

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清明时节为什么多雨?清明雨为什么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请根据文意,简要作答。(6分)

材料三

梨花风起正清明

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到清明时节,就告别严冬,迎来四野明净、生机盎然的春天。清明是农耕的重要时机,所以农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清明也是人们亲近自然的大好时节。古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踏青、修的风俗,反映了人们感受生命和谐的心理需求以及张扬生命活力的愿望。

为了顺应清明时节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之理,人们开展了春游健身和插柳植树活动。柳树得春气之先机,阳气最盛,古人以“插柳”避疫驱邪,又赋予其“插柳留春”的文化意蕴。后来,清明插柳之风逐渐发展为植树造林之举,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孙中山先生把植树造林当作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推动。在他的倡议下,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年北洋政府正式确定清明节为植树节。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年北京市将“全民义务植树日”定在清明节前后。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年清明节被定为法定假日,植树节便自然而然地落户清明。在清明播下的希望种子,经几度春秋,弥漫成郁郁葱葱的绿意。这时,人们会感到生命之树长青,就像是留住了春天,留住了生命。

清明节还是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最富有生命意识的传统节日。虽然物质生命无法永存,但精神生命却可以永恒。生命之火如何延续?什么样的人生能够留芳千古?古人的回答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留名”就是对人生价值的最大肯定。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功、立言,而立德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所以古人把“立德”置于“三不朽”的首位。

人们也正是通过清明节扫墓等传统仪式,一方面感受“生死两茫茫”的悲怆,感念先人生我育我的恩泽;一方面停下行色匆匆的人生脚步,面对死亡,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生死的感悟中,让灵魂受到洗礼和净化,获得生死情感的宣泄和道德生命的传承。所以,人们追求以懿行嘉言留名传后,把个体生命置于祖辈代代相传的生命长链之中,作为长链的一环而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让精神得以安顿。因此,清明节正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契机,中华民族的敬祖意识、感恩心理、天人观念,在清明节可以得到充分地表达。

而今,祭奠亲人、祭祀祖先的活动已发展到缅怀先贤英杰。祭奠他们,能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受到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精神熏陶,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清明。

清明还有政治清明的含意。《诗经·大雅·大明》有“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句,《后汉书·班固传》也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的话,显然都指政治清明。

清明的这种人文内涵常常以人物故事为载体而获得广泛传播。介子推与寒食、清明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相传晋文公在火熄后上山看到介子推母子抱树而死,在他们身后的树洞里发现了一首写在衣襟上的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传说中的介子推遗诗,出自谁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短短八句诗就三嘱晋文公“清明”,反映了人们渴求“清明之世”的普遍愿望,即追求一种安定祥和的社会生活,是“君圣臣闲”“官清吏廉”的清明之治。

《乐记》曰:“清明象天,是天德清明也。” 感自然节律而设,孕人文精神而丰,是对中华传统节日清明的最好写照。

6.根据下面这组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分)

  7.材料三中说:感自然节律而设的清明节孕人文精神而丰,请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的内容,分条概括清明节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4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释:觌(dí):相见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受而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又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轻舟追遣之

B.观其 一无

C.汝故疏我 功哉

D能成事 赐彬钱二十万

10.下列对文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抓周是我国传统风俗,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在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以预测前途《红楼梦》中贾宝玉抓周抓的是笔、纸。

B.干戈:干、戈是古代常用武器,指盾牌,指类似矛的武器。后来引申为指战争,比如成语化干戈为玉帛

C.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砭石是用石制工具进行医疗的一种方法,砭、针、灸、药是我国传统医术,成语针砭时弊即取义于此

D.薨:薨读hōng,意为死亡,是对古代社会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的称呼,皇帝去世称,幼年夭折或为国战死者称: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3.把中文画双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

14.文中第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的缘由。(4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题。(20分)

青溪

王维

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言:发语词,无义。 趣:通 垂钓:指严子陵隐居富春江。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写诗人进入黄花川,沿着青溪前进,引出下面对青溪的描写。

B.三四句写溪随山转,曲曲折折,就像人生走过的路途漫长而遥远。

C漾漾澄澄两个叠词的运用使得七八两句的音韵十分和谐。

D.诗人围绕青溪写景抒怀,为我们呈现出的各具特色的画面极富美感。

16.下列王维诗句中,表达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谈谈诗的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8.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5分)

19.根据下面语段的内容,填写出诗文原句。(5分)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山川秀丽的名句。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天姥山宏伟、超拔的气势;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写秋山秋水,色彩迷幻,如诗如画;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畔青树翠蔓,蒙洛摇缀,__________”,幽佳绝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对山河壮丽、人才辈出的由衷赞美。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20.下列词语中的,与说起梅花,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游说           B.说和              C.话说             D.学说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2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23.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24.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25.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6.微写作(12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三月,春光正好。请你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个邀约的帖子,召唤朋友们一起踏青访春。要求描写生动,有感染力。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字左右。

作为正在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请你给学校管理方写一段话,阐明在清明这一法定节日不宜安排补课的理由。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字左右。

在你参观过的博物馆、科技馆、名人故居等场所中,哪件展品让你感触最深?请以这一展品为对象,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不超过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字。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ng字。

南开中学百年来要求学生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北京大学等高校把宿舍作为促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以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为追求。

上面文字引发你对教育内容和方式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的渡口和摆渡人已经成为文学经典形象。生活中,许多人都曾经或将会遇到渡口,也曾得到或将得到摆渡人的帮助。

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北京一零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测试卷四语文试题 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