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2020-04-13 02:09:09

读《夏山学校》有感

提要 《夏山学校》是夏山学校创始人.尼尔所著,讲述了许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觉自发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本书通过丰富的事例、详尽的心理分析和论证,清晰地阐明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即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 《窗边的小豆豆》的“巴学园”便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1960年本书出版后,迅速在全球掀起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本书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目前,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越来越多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专家奉为教育经典。

关键字 夏山学校 问题儿童 心理治疗

一、作者及读物简介

.尼尔( ,1883—1973)出生于英格兰, 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创始人。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校址在英格兰东萨佛郡的里斯敦村( Leiston, Suffolk ),离伦敦约有一百英里。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因材施教的典范”, 充满了无穷的活力。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窗边的小豆豆》的“巴学园”便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 1960年本书出版后,迅速在全球掀起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本书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目前,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越来越多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专家奉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教育经典。

十九世纪初期,用自由取代权威的历练成为当时进步主义的精神标志,对儿童的教育强调从其爱好和需要出发,使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而不是采用强制性的方法。但是在当时这一理念被认为是错误的,反对者众多。尼尔主张对儿童的教育采用彻底的方法。本书讲述的尼尔的教育之道,其中并没有很多复杂的教育理论,不过就是对尼尔40年“自由发展”工作的一个见证。尼尔终身致力于落实“让孩子自由发展,永远站在孩子这一边”的教育信念,出版过多本关于夏山的书,坚持对生命、爱与自由的尊重,谦称自己是“实践者,而非深刻的思想家”。

二、主要结构及内容介绍

本书一共由六个章节构成,分别是夏山学校、儿童的教育、宗教与道德、孩子的问题、家长的问题、问题与答案。

第一章夏山学校,主要是对夏山学校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尼尔称夏山学校为学生的“乐园”。“对于是否上课,学生们拥有完全的自由。他们可以选择上课,也可以选择不上课,如果愿意,他们甚至可以完全不上课……”。他们上课完全自由,与教职人员完全平等,无需像其他学校里的孩子那样对考试对教师充满恐惧。夏山给予孩子归属与爱,让他们通过学校大会进行自我管理;孩子反过来页忠诚于这种民主,也乐于生活在这样一个乐园里。尼尔认为应该由学校来适应学生,“自由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理想。这种自由,会使越来越多潜意识变成知觉,孩子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什么。夏山给予孩子们这种自由,有的孩子甚至在外面游荡三年不去上课,与我们当下的教育相比较,有哪一位家长或老师能容忍一个孩子在校园游荡三年不进教室学习,不要说三年,就是三天,恐怕就不行。但夏山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再自由的教育,也应该让孩子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第二章到第五章主要讲了尼尔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观,其中也包含了他的宗教观。在尼尔的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尊重儿童的自由。他认为人的心理问题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不正常和不快乐都是由于家庭的不自由造成的。给孩子自由,作为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应该给予性本善的孩子自由,对孩子真诚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接纳孩子,给予他们认同与宽容,让孩子做他自己。即使与孩子进行个别谈话,其目的也只是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从他们自己的需要出发实现自我。作为这两个环境所要教育的对象,孩子只需自愿地做自己就好。尼尔认为人的天性中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那些压制他的罪恶。尼尔十分强调“性”的作用,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很大,他举了很多夏山学校学生防火、偷窃等实例,都归因于“性”的不满足。夏山学校是不进行宗教教育的。他虽然不反对宗教信仰,但却对那些将宗教中的原罪思想强制性灌输给儿童的行为深恶痛绝。他认为生而有罪,会使儿童一生都在恐惧与仇恨中度过。

第六章是对所有不相信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的人,通过问与答的方式,回答他们的种种疑问,我们可以在其中见出尼尔自由发展理念的博大与精深。主要包括关于夏山的问题、关于养育孩子的问题、关于性的问题、关于心理学的问题这四大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前几章中已经进行过阐述但较为分散,在最后一章尼尔向读者集中解释了相关疑惑,虽重开一章,但依然紧扣其教育理念。

3、我的感悟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给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尼尔对于问题儿童的教育,我们到知道夏山学校一开始是以接受问题儿童为主的,在尼尔几十年弹精竭虑的苦心经营下,夏山学校成为“问题儿童”走向康复、快乐成长的乐园。尼尔曾骄傲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夏山学校的创办标志着尼尔从事“问题儿童”研究的开始,也是尼尔将自由主义教育思想运用于“问题儿童”康复探索的开始。在尼尔看来,所谓的“问题儿童”他们智力正常,发育良好,孩子天生善良,他们之所以变成问题儿童与“问题父母”、“问题教师”、“问题学校”的“问题教育”脱不开关系。他们是因为失去自由而身心受到伤害,尼尔认为治疗“问题儿童”的最佳途径,就是“还儿童以自由”。

有趣的是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得知原来尼尔也曾是“问题儿童”中的一份子,童年的经历对尼尔来说既是一场噩梦,也是一件幸事,对尼尔同时代及后世的人们来说同样如此,假如尼尔深陷于童年的梦魔,以“问题儿童”的观念和身份生活下去,或许他将不会有之后的成就,他的人生也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假如没有不幸的童年经历,尼尔的教育理论及实践成就又或许根本不会发生。尼尔童年时生活的宗教环境,充满了恐惧和压迫,父母和教师通过严厉的管教甚至是体罚的方式向孩子灌输教义。幼儿时期的尼尔非常的懦弱内向,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的父亲对他非常严厉,根本不把他当作需要呵护的孩子对待。后来尼尔在他父亲所在的学校担任导生,虽然依然逃不开父亲的严厉管教,但这个时候的尼尔已经初步体会到了孩子对他的尊敬以及儿童带给他的温暖,这或许也是尼尔一生致力于“问题儿童”的初衷。后来尼尔的编辑以及学校经历逐步完善了其自由教育理念,对于夏山学校的自治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是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单独谈话是夏山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尼尔认为单独谈话就是一种改造教育,其目的就在于消除因为道德和恐惧而造成的一些怪癖。需要单独谈话的孩子大多是需要心理治疗的,特别是那些刚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学生。尼尔的心理学理念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很大。总体而言,精神分析学派重视“人性之提升”与“自我之实现”的教育理想对尼尔影响至深,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爱与尊重之需要;自由是创造之动因;童年生活经验与性教育之重视;健全人格是教育终极之旨,这些影响都很好地在他的夏山学校得以成为现实的存在。于此同时20世纪30年代,尼尔还遇到了弗洛伊德的学生威廉·赖希。他所创立的“性格结构分析论”,与其师的重视潜意识、性本能与早期经验的“人格结构理论”有些不同,他的理论不仅注意到了人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而且还认为性格结构的形成也是生物、社会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为尼尔在夏山的工作实践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其次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发展,特别是思维发展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得到大量的材料,并作了理论概括,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这也对尼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前传统教育的一个误区是推崇智力而低情感。而由于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尼尔认为一个人儿童时期的生活与成长的经验对他未来的生命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夏山中,对待“问题儿童”的康复采取治疗时他往往采取精神分析的心理疗法,对儿童时期的成长经验及其情感生活尤为关注,在其情感教育中,尼尔对性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指出年少时性压抑的生活经历以及性的神秘是导致青少年性犯罪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儿童实施情感教育时就更应注重他们的情感生活,发现他们的身心问题,以精神分析的心理疗法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对他们的情感进行疏导,使他们从压抑的环境中得以解放,从而使身心也得到自然的发展。

尼尔是激进的拥护儿童自由的先锋人物,他认为儿童天性是好的,儿童的问题是病态的社会倾向于阻挠儿童的自然需要所导致的结果,他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先驱罗杰斯都信奉人性善的观点,由于年代的原因,尼尔的书里没有出现“人本主义”的字眼,但他的许多观点都和后来号称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如出一辙。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人的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教育的一切手段、内容都是为了人的完美发展和幸福生活而服务的,而工具主义的教育则把人的培养视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把人视为实现经济、政治或其他外在目的的工具,体现在教育中就是重视对“知识”的灌输,而完全忽视人的情感与个性的发展。因此尼尔痛恨扭曲的社会强加于儿童身上的各种外在的教育目的,坚决主张把儿童的幸福和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唯一的目的。所以在夏山学校的办学实践中,他放弃了权威、惩罚和强制的学习,取而代之的是,用耐心和爱心来抚平“问题儿童”的心灵创伤,以兴趣来引导儿童对于知识的热爱,把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个性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这也是尼尔教育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富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尼尔就像一个心理医生,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一样,尼尔认为:医治孩子要用爱,爱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唯一途径。当然,做一个心理医生是很辛苦的“只有看见一个不快乐的孩子变得快乐和自由以后,这种工作才让人可以忍受。”、“心理学和打高尔夫球一样,你一回合打了两百杆,也许气得咬牙切齿或者愤然折断你的球杆,但是第二天阳光灿烂的早晨,你又会精神饱满和充满希望地走到第一洞的发球区。”作为一个心理医生的尼尔无疑是成功的,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很多问题学生的变化。当然尼尔也有失败的案例,当尼尔送那个学生离开的时候,同时也知道了原因,她说“让我来告诉你吧:来到学校的第一天,我正在做匣子的时候,你说我钉子用得太多。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你和全世界其他老师都一样,都是管教人的。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你对我不会有任何帮助。”虽然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可是也可以看出孩子的内心是多么的敏感,而要应对这么多敏感的孩子又是多么的不容易。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为尼尔的宽容、耐心、智慧和爱所折服。

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篇文章,出自于第一位被送于夏山学校就读的中国大陆学生的母亲之手。这篇文章完整意义上来讲,其实是转载的这位母亲的日志,讲了这位母亲在送孩子去夏山学校过程中的心理感悟。在夏山学校她们与在夏山学校就职的来自于台湾的一位女教师进行了交谈,原文是这么说的“海英直说我们不简单,在她看来,大陆的家长敢把孩子送来夏山实属不易我也十分佩服这位母亲的勇气,可能就像这位母亲所说的,在中国实在找不到适合他儿子的学校了。夏山学校目前的招收人数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也不过从原来的三四十名增加到了七八十名。即使是誉满全球的名校,在今天依然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而送自己的孩子去这样的一所学校依然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压力来自于哪里,可能就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吧。关于夏山毕业的学生,日本夏山学校问题研究专家崛真一郎和美国心理学者Emmanuel Bernstein分别对夏山学校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作了一番跟踪调查,大多从事于独立的创造性工作,而且大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夏山的毕业生比较分散,调查回应的非常少,根本不足以帮助我们了解整体情况。

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即便是尼尔先生的自由教育也不能解

决所有孩子的成长问题,也有孩子因不适应学校过于自由的环境而中途离开学校。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夏山学校的这种“乌托邦”式的教育到底适不适合中国,当然这也是教育学者们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可以从尼尔的思想中汲取许多的养料。

(一)重视情感教育

人是有感情有意识的社会动物,不是储存知识的机器。教育不应该使个人丧失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关怀,课程、教学、价也不可以脱离爱而冷漠地存在。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问题儿童不再是问题

夏山学校成了治愈问题儿童的自由之都,成了世界瞩目的示范学校、这就启示我们学校作为育人的基地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儿童,包括问题儿童,学校应勇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打造不一样的校园,为每一位儿童的健康成长负责。学校要引导每一位教师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从传统权威的角色中走出来,与问题儿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儿童中的一员。教师要给予儿童自由,给予儿童权利,让儿童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快乐成长于欢乐的校园之中。

(三)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尼尔细心耐心地观察着每一位儿童,他依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对每一位问题儿童采用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即自由放任的教育方式、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游戏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单独谈话的教育方式、依学生兴趣特点的教育方式,等等,正是这些多样化的别具一格的教育方式治愈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儿童,使得夏山成了“问题儿童”成长的乐园、这就启示我们对问题儿童的教育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我们要关注问题儿童的行为表现,根据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规律,因势利导,耐心逐步地进行引导与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征兆,防微杜渐,同时要尽量避免消极的惩罚与责骂引导问题儿童健康全面地快乐成长发展。

(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同时可以采取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有直接的成就感并从内心产生向上的动力。我们进行的不是精英教育,而是让每个孩子自信健康生活的面向全体的教育。所以优异的成绩,并不是我们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每位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值得学习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 [英].尼尔著,周德译.夏山学校:养育子女的最佳方法[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

[2] 卢美贵.夏山学朴评析[M].师大书茹有限公司.1993:123

[3] 樊祥玲.尼尔夏山学校白治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4] 彭莉莉.教育的桃花源:华德福学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6.

[5] 张宛.“问题儿童”的由来及康复:尼尔白由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6, 6.

[6] 张宛:“问题儿童”康复的探索—夏山学校的教育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3),

[7] 崔海燕:论尼尔的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文教资料,2008(1).

夏山学校读书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