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11-22 18:44:54

晏子使楚解读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晏子春秋》的有关篇章写成的。文章叙述的是晏子出访楚国,楚王三次设计侮辱晏子及齐国,晏子三次据理力争、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是故事的起因;第二部分是345三个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对话和神态,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详细叙述了故事的经过;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局。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第二部分是故事的重点,三个小故事,记录了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的精彩瞬间。

一、面对狗洞,未见楚王先下一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楚王的做法,是拿晏子的生理缺陷说事儿,嘲笑晏子长得不高,想在城门口给晏子个下马威。对于晏子来说,钻洞入城,正中了楚王的圈套:于私,侮辱了自己的人格;于公,自己贵为一国使臣,也羞辱了齐国的国格。然而城是不能不进的。晏子只是“看了看”,就把问题解决了。他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用通俗的话说,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楚王怎能让晏子走这个门洞呢?所以只好打开城门。这样,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未见楚王之前就给了他一次迎头痛击,充分显示了小个子晏子的大智慧。

二、避实就虚,初见楚王绵里藏针

楚王见到了宴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宴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人们把袖子举起来,就能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面对楚王的不屑与嘲弄,晏子从容面对,极言齐国人多,“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继踵”,怎能是没人呢?“严肃”一词,写出了晏子义正词严的神态。

其实楚王原话的本意是嘲笑晏子无能的,他口里的“人”是“人才”的“人”,而晏子所说的“人”,是“人口”的人。楚王的侮辱,晏子焉能不知?可是晏子巧妙的利用我们汉语中一字多义的特点,躲开锋芒,巧妙回旋,避免在朝堂之上与楚王争斗。毕竟此次出使,自己身负着联楚抗晋的使命。

对于晏子的躲避,楚王并不领情,而是步步紧逼: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了呢?”宴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说谎吧,怕犯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对于楚王的咄咄逼人,晏子来了一个先礼后兵,先是“故作为难”,抛出一个“谎话实话”论,设下埋伏;等楚王进套,再抛出“等级出使”论:

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

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这段对话非常精彩,是晏子的语言精彩,因为他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二是晏子的表情也极其有趣,他的“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只好陪着笑”,怎能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但前面有言在先,他只能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三、正气凛然,三败楚王赢得尊重

按说,楚王有过两次教训,就该认识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收敛起自己的傲慢和无知,好好招待晏子才是。可是他偏偏不服输,第三次设计羞辱晏子。这次,他想用“事实胜于雄辩”的方法,于是就在宴会上构筑了一个盗窃案:

“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宴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

一方面,楚王的疑问很有针对性,以引出“盗窃罪”“齐国人”的答案;另一方面,楚王“笑嘻嘻”的嘴脸其实是笑里藏刀,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这个所谓的齐国人是真是假,晏子当时无从取证;该事是否为楚王所设的一个,情势紧迫,来不及调查。如何消解呢?

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橘生淮南,枳生淮北的故事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的道理,齐国的人到楚国当窃贼,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

晏子的回答妙在哪呢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既消解了问题,也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楚王只能甘拜下风: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被大夫取笑了。”

就这样,面对楚王的一次次羞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结果使楚王一败再败,最后不得不赔礼认输。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为主,表现出晏子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紧扣“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建议

基于文本解读、教材编写意图和课文训练的重难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本文故事性强,应鼓励学生多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了解课文中几个回合的斗智过程,并在阅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2、文章对话表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读出神态,读出个性。如楚王的骄横、阴险,晏子的义正词严、戏耍嘲弄等。

3、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教学,先通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再分别品读晏子与楚王每一次交锋的精彩对话,充分感受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最后总结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去认识一个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板书):晏子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晏子的资料,大家准备好了吗?

3、学生交流: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

晏子名婴,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晏子长相丑陋,身材矮小

……

4、板书:使楚。“使”是什么意思呢,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使楚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二、整体感知

1、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概括出本文的故事内容(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没有得逞反被取笑的故事,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2、哪三次侮辱?(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楚王嘲笑晏子不中用、楚王嘲笑齐国人没出息)

三、重点分析

(一)

1、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如何应对的呢?下面大家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画出有关晏子的语句。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答,教师顺势指导晏子语言中的巧妙:如果……楚国就……楚王就……)

3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这个句话呢?

4、真棒。感谢这位同学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晏子语言的魅力。楚王想侮辱晏子,结果是还没见面就吃了一个败仗。他会甘心吗?他会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他们第二个回合的较量。

(二)

这一回合两人面对面交锋,对话比较精彩为了学好这一部分,老师想了一个小办法,同学们可以借助这个办法来学习(课件出示)第一步:

1、楚王是如何做的?找出有关语句,想一想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出了什么。

2读出自己的体会。

课件:第二步

1晏子是如何应对的?找出有关语句。想一想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上等;下等……)

2、说一说晏子的语言有何巧妙之处。

3、(令楚王无法回答:夸晏子是上等人吧,与刚才的轻视相矛盾;说晏子是下等人吧,又承认了自己是下等国,所以无言陪笑)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点拨鼓励)

4、读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对学生的评价)

师:(引向深入)楚王前后两句话“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是否是同一个意思?

学生可能会体会到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为什么打发你这样的人来呢?表现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屑一顾、轻视等。

师:晏子肯定听出了楚王第一次发问的言外之意,为什么同一个意思,晏子却给出了两次不同的回答?

(此处补充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课件出示:

当时齐国国内叛乱刚刚平定,而另一大国晋国又派大军攻打,形势非常危急。无奈中,齐王决定与楚国结为友好国家,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师:在楚王第一次嘲笑的时候,晏子就已经听出了楚王的言外之意,但是他为了避免跟楚王发生正面冲突,就故意回避了楚王的言外之意,只针对楚王的字面意思进行了回答,而且借题发挥,大长了齐国的威风。楚王见拐弯抹角的嘲笑不能奏效了,就原形毕露,直截了当的表达出了对晏子的轻视。当晏子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果断、机智的回击了楚王,巧妙的语言让楚王无话可说。从这里,我们就更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能言善辩的晏子,一个机智自信、顾全大局的晏子!这样一个晏子,怎能不让我们由衷的产生敬佩之情呢!好,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在读这番对话。我们找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下,注意,不读旁白,只读两人的对话。(找两个学生朗读)评价: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掌声)感谢他们让我们重温了这段精彩的对话。下面,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分哪两步来学习这段对话的?(回顾学法)

(三)

1、好,我们就按这种方法,小组合作,自学第三个小故事,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学习收获最丰富。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随机与学生交流)

(课堂评价语言:

这个同学抓住了楚王的神态进行分析,有没有同学对晏子的神态进行分析?

哪个同学有新的发现?

哪个同学有不同的发现?)

2、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四)晏子用什么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能言善辩、自尊爱国的外交家——晏子。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勤奋学习,多加锻炼,长大了,也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为我们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晏子使楚》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