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文化的土壤

发布时间:2019-08-05 04:50:34

改造文化的土壤
作者:凸凹
来源:《前线》2014年第04

        毋庸讳言,中国的铺排、奢侈、面子和大吃大喝等已成为一种社会病象。

        依我之见,这些现象的泛滥,远非世人愤愤议论得那么简单,它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它自有其滋生蔓延的文化土壤。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谱系中,有一个强烈的主调,即:好门楣、好精舍、好美食、好铺排、好夸饰、好声色、好喜乐,等等。袁子才留下的经典文字,把的趣味,阐述得淋漓尽致;王观堂的古典文学研究,也把这种界定在民族性格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铺张、面子、吃喝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作用。

        关于面子,远的不说,北洋政府的秘书长瞿兑之,写过一部著名的《燕都览古诗话》,细腻地记述了北京古都的民间风情。其中写到一些人的好面子,举了两例,一是家穷无衣,无法遮羞,大姑娘白天也要躺在被窝里,但是必须备下一袭旗袍,一旦出门,也要以袍服招摇过市,宣告市人:我乃大家闺秀;二是家空无粮,三餐均野菜果腹,但门后要挂一块猪皮,出门时绝不忘拿嘴蹭一蹭,让别人看到,我整天吃肉。饥寒事小,面子事大,这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同源。

        文化的浸染,作用到人们的心理,就化成了一种价值伦理,评判于所遇物事。譬如上世纪90年代中,我被下派到一个贫困乡当乡长。前任好麻将,不理政事,乡财政无余银。出行所乘,乃一辆别人淘汰下来的旧伏尔加。我体恤乡情,依旧乘坐,干部群众,便用冷眼看我,政令也不积极遵从。究其原因,是他们从我的座车上,觉得我非强势人物,背景和能力一概稀松。为此,我调动关系,从区财政弄来专钱,购进一辆崭新的红色桑塔纳。那时桑塔纳属高档车,有身份象征。从此就不同,下属尊重,百姓听从,修了乡级公路,建了乡卫生院病房楼、发放了教师工资陈欠,频有政绩,上下称颂。便感到,门面的问题,排场的问题,真不是小问题,它居然还关系着你的执政能力,领导尊严。

改造文化的土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