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1000字 - 0

发布时间:2019-05-22 09:15:41

复活读后感1000

篇一:复活读后感

《复活》之读书心得

第一次看见《复活》这个名字以为就是常说的人死而复生,但是读完之后才知道所谓复活是指人心灵上的复活和精神上的复活。

本文所描述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少年时代诱奸圬丝洛娃(卡秋莎)之后并将其抛弃,多年后当卡秋莎被污入狱而聂赫留朵夫当陪审员,并最终无法忍受良心谴责而帮卡秋莎翻案并使其复活的故事。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第一次见到卡秋莎时感到恐惧,一方面是能够使他荣耀的身份事业,一方面是良心的不安,他该何去何从?他犹豫过也后悔过,但当听到卡秋莎被判刑四年时他彻底觉醒了。他说:“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个真正的圣洁的我,当你在写日记时,面对的便是心灵深处的那个自己。”于是他去狱中向卡秋莎请求原谅,然而现在的卡秋莎并不为沦为妓女而难堪,甚至以此为荣,她恨聂赫留朵夫,恨这个给了她美好而又毁了她一生的男人。面对卡秋莎的指责,他后悔过帮她,但最终坚持自己的努力要复活卡秋莎的心。

聂赫留朵夫东奔西走,宁愿抛弃名誉地位,丢掉荣华富贵。自此他发现整个社会都是黑暗的,在封建的社会里,凡是人们认为重要的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是卑鄙龌龊、不值一提的。在这个托尔斯泰创造的社会里,人人都看重利益,秉承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仰。因此当聂赫留朵夫把土地免费送给农民时,,换来的是大家的怀疑与讽刺,因为没有人相信这个社会会有这样不爱惜利益的人。最后聂赫留朵夫厌恶社会的一切因为他明白了正是那些有罪的人想去纠正罪恶。

从前朝气蓬勃、直爽自豪的聂赫留朵夫变得虚伪,而今他又重新认识了自己,他复活了,成了一个新生的人。他的坚持捂热了卡秋莎的心,不知羞耻、卖弄风骚的卡秋莎也复活了找到了曾经那个热情、纯洁的自己,并且经过聂赫留朵夫的努力卡秋莎终将没有被判刑四年。虽然卡秋莎为了聂赫留朵夫的未来而没有答应嫁给他,但两人也终将迎来全新的未来。

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并不重要自己可以欺骗他人,可是自己却欺骗不了自己。聂赫留朵夫和卡秋莎体验到了新生的庄严和喜悦,而读过《复活》的人也体验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我,无论身处何处,都要学会直面内心,寻求最真的我!

篇二: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

小说名曰《复活》顾名思义,其中必有人“复活”。那幺“复活”的人究竟是谁呢?是聂赫留朵夫?还是玛丝洛娃?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对此,评家众说纷纭,不过,细品全书后,就会有所知晓。

聂赫留朵夫品性善良,且有抱负。他对自己所拥有的贵族特权极为不满,把名下的那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起初,他对姑母家的养女卡秋莎*玛丝洛娃的爱是真诚的。后来,他参军当了军官,军营生活却使他堕落成为一个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诱奸了自己当初曾热恋过的姑娘。此后,他在罪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法庭上遇见卡秋莎之前,他正与一个有夫之妇私通,同时又有一个贵族小姐求婚;此外,他已放弃否定土地私有的理论,准备接受母亲的大家遗产。在法庭上和卡秋莎的不期而遇,极大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尤其是她被判苦役后发出的哭声,更是触动了他那似乎并未完全泯灭的良知。他痛悔过去的劣行,开始走上精神“复活”的道路。

为了赎罪,聂赫留朵夫多方替玛丝洛娃奔走上诉,并打算同他结婚。比如,他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感到不满并持批评态度;对他曾想与之结婚的贵族小姐及其一家人的庸俗和虚伪心生厌恶。对他探监时耳闻目睹的专制制度的黑暗更是深恶痛绝。于是,他的精神“复活”进入了第二阶段,即从对自己的罪恶的认识上升到对整个统治阶级的认识,从对玛丝洛娃一人的同情转到对整个劳动阶级的同情。这时,他头脑中的贵族阶级思想逐渐为宗教制农民思想所代替。他认识到,农民贫困的根源就在于土地被地主阶级所霸占。于是,他身体力行,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了农民。应当说,在这一点上,“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玛丝洛娃的上诉被驳回,聂赫留朵夫对统治阶级及其法律的本质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他的精神逐渐“复活”,伴随玛丝洛娃踏上了去往西伯利亚流放地的遥远路程。

在西伯利亚的三个月,是聂赫留朵夫彻底醒悟的三个月。他最终认清了统治阶级吃人的本质,然而令他苦恼的是,他非但看不出任何可以战胜它的方法,甚至连该怎样做才可以战胜它也不能理解。无奈之中,他拿起了《福音书》,不料却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为了摆脱苦难,惟一可行的方法便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因而既不可惩罚他人,也不可纠正他人。聂赫留朵夫从此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他的精神和道德“复活”了。同样,女主人玛丝洛娃也有她自己的“复活”历程。不过,她的“复活”却完全没有聂赫留朵夫的那种赎罪的味道。当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她所“复活”的仅仅是她当初的那个清清白白的自我而已,她那时仍处于“堕落”之中。她习惯性地冲他媚笑,还索要卢布。聂赫留

朵夫第二次探监时,特意向她表示忏悔,并提出同她结婚的要求,这一切引起玛丝洛娃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他的仇恨;回忆的大门一经打开,玛丝洛娃便逐渐从浑浑噩噩的生活中苏醒过来。聂赫留朵夫第三次见她时,她同以前相比已经判若两人。聂赫留朵夫在日记中说她正在“复活”,的确不无道理。不过,玛丝洛娜的“复活”虽始自聂赫留朵夫的“忏悔”所引起的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但她的最终完成却是在她流放地的政治犯接触之后。她受到这些品德高尚的人的影响,学到了他们敢于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尤其是西蒙松对她的发自内心的爱情,更使她意识到了人的尊严和自身的价值。她重新爱上了聂赫留夫,却不愿因此耽误他的前程而甘愿同西蒙松结合。少女时代的卡秋莎终于回归。她的纯洁的道德也失而复得。玛丝洛娃在精神上彻底“复活”了,或者说她得到了完全的新生。

读完《复活》之后,我终于有所了解,终于明白了为什幺命名为《复活》。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有罪吗?其实,他们并没有什幺错,关键在于这个社会,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浓厚的利已主义社会,土地私有制的阶级社会。这个社会造就了他们的命运,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适应于这个社会,不得不屈服于这个社会,聂赫留朵夫本来是一个善良的人,起初他认为精神的生命是真正的自我,而这却不被周围人认可,反而遭到嘲讽。比如,每当聂赫留朵夫思考、阅读、谈论上帝、真理、财富、贫困的时候,他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不合时宜的,而且是有点儿可笑的,母亲和姑姑会以一种温和的嘲讽的口吻称他为我们最可爱的哲学家;可是当他读长篇小说,说淫秽的话语,上法剧

复活读后感1000字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