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发布时间:2019-01-31 07:29:04

大学语文 文学常识汇编

第一编 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

1.中国的古文献大多以“经、史、子、集”四部来分类。

2.《周易》、《诗经》、《尚书》、《礼仪》、《春秋》作为五经据传都是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流传下来的。

第二编 诗骚风雅

1.《诗》按风、雅、颂三体分类。

2.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出现之前的《诗经》是众人的吟唱,至屈原的出现,则诗人的理想追求与诗的个性得以彰显,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它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作品。屈原的其他作品还包括《九章》、《天问》、《九歌》、《招魂》等。

《诗经》与《楚辞》作为中国早期文学史上的两大源头。虽然一为现实气质,一为浪漫气质;一温雅平和,一炽热激越;一朴素淡雅、意趣天然,一绚丽迷幻、摇曳多姿,但总体上却体现出基本一致的情感追求和理性精神,那就是同具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现实特征

第三编 秦汉史传

1.《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计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的主要特点是有了明确的时间顺序。其后的《左传》、《竹书纪年》二书等也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形式。

2.《国语》、《战国策》二书是国别体史书。

3《史记》纪传体的创立,则标志着秦汉史在形式上的成熟

4.先秦两汉时期,文史哲不分,或以文学写哲学,或以文学写历史。秦汉史传肇端于《尚书》、《春秋》《尚书》记言,《春秋》记事《左传》,博考旧史,广采逸闻,集记言记事于一身,深刻生动地展现了春秋两百多年的历史,是秦汉史传的奠基之作《史记》则是秦汉史传文学发展的顶峰,是文与史结合的典范。班固的《汉书》把历史和文学交融在一起,也正是从《汉书》开始,史学和文学开始出现分流的趋势。

第四编 文学的自觉

1.南朝刘宋初,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2.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它实际上是散文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架马车并驾齐驱,故称为骈文。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注重辞藻和用典

3.魏晋南北朝又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孕育产生了众多的志怪小说,其中以干宝《搜神记》最为有名,成就最高。同时也为轶事小说的编纂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刘义庆《世说新语》便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第五编 骈散争辉

1. 古文运动的兴起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使然。“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

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为“古文”。

2.韩愈散文的基本风格刚健宏肆,泼辣明快,气势雄壮柳宗元与韩愈一样是中唐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的文学理论虽不如韩愈系统,但其创作同样展现出古文运动的光辉成就。

3.北宋初年,国家又重新统一,社会趋于稳定,一部分上层士大夫便醉心太平,歌功颂德,吟风弄月,以致晚唐五代以来的浮艳文风更有发展。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与中唐古文运动一样,一开始便是适应政治斗争需要而起的

4. 宋朝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奖掖后进。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一是主张明道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中散文创作成就最高的或许就是苏轼了。“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苏轼韩愈柳宗元

第六编 诗词双璧

1.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拓宽了诗的疆域,题材从台阁走

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2.王维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之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又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3.与山水诗人同时出现于盛唐诗坛的,还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人才,如王翰、王昌龄、高适、岑参、李颀、祖咏等。王昌龄的边塞诗里,用乐府旧题写的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各有十首,但为后世传诵的均为七绝。王昌龄的几十首边塞诗中,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

4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的天才诗人李白。与李白齐名的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取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了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成就是律诗

5.元白诗派,以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为主。张籍、王建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时号“张王”。白居易更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6.晚唐时期,闺阁情怀在文士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称“温李”的温庭筠李商隐(花间词人),以爱情题材的诗歌和艳丽诗风在诗苑中开辟出新的境界。晚于他们的韩偓、吴融、唐彦谦等,则是其诗风的继承者。

7.北宋前期,诗人们基本上偏于消极地接受唐诗的影响,还没有来得及积极创造发展。他们主要师法的是白居易、贾岛、李商隐等人。

北宋后期是宋代诗歌的繁荣时期。这时诗人辈出,形成不同的流派。主宰诗坛风气的是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人。他们的诗歌分别被称为“荆公体”、“东坡体”、“山谷体”黄庭坚在当时的影响尤大,被尊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北宋后期的诗是欧阳修一派的继承和发展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有共同的倾向和特点:他们都比较重视思想内容,他们写的古体诗,不同程度地有着以文为诗或以议论为诗的习气,这都是接受了欧阳修一派的影响。

苏轼在接受欧阳修一派的影响方面表现很突出。他在“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方面,即使不是超出欧阳修等人,至少也难分轩轾。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不仅如此,他在书画等领域内的都成就卓著,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贡献。

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苏轼,一脉相承,完成了自晚唐、西昆以来的一次诗风转变,使得宋诗在唐诗之外开辟疆土,自立门户。随后的黄庭坚,就在新的疆土上苦心经营,使得它的特色更加鲜明显著。黄诗的特点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向格外密集

8.南宋前期,江西诗派讲究拗律,喜用硬语,本来容易导致生硬艰涩之病。江西诗派盛行后,这些弊病充分显露出来,引起人们的不满。南宋初期的一些江西派诗人吕本中、陈与义、曾几等,注意到这一点,力图做一些补救。在南宋初年,诗坛上转移风气的人物是吕本中,但创作成就更高的诗人是陈与义曾几。陈、曾二人都写了一些较成功的爱国主题的诗。

9.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流传的作品都很丰富,特别是陆、杨二人,数量之多是惊人的。陆游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与对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

10.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

11.晚唐五代,南方形成几个较为安定的割据政权。温庭筠在后蜀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中被列于首位。温庭筠把词同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温词多表现闺阁女子,作品风貌为浓艳细腻。

12.两宋词坛的繁盛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人物有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人。宋词到柳永手里才发生重大的实质变化。柳永开始大量创造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铃霖·寒蝉凄切》

13.其后以异军突起而主盟词坛的苏轼,在柳永开创的慢词长调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诗入词”,完全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和传统风格,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格,使之成为一种可以表现多方面内容的新诗体,因而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新方向。

14.著名词人秦观也没有走他所开辟的道路。从秦观李清照,一般被认为是婉约派词风的正宗。南渡词坛上则有巾帼词人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大放异彩。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人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15.南宋前期主盟词坛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从艺术上讲,稼轩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将“以诗为词”进一步发展到“以文为词”,使宋词的思想和艺术都取得了空前的杰出成就。后世以“苏、辛”并称,但辛弃疾又自成特色。

第七编 戏曲小说

1.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2.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序》首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列,称为“四大家”。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婚》。元代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

3.南戏又叫南戏文、南曲戏文,比北曲杂剧更加古老。南戏段落单位称“”,长短自由,一部剧没有固定的出数,通常有数十处。南戏的代表作是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和被誉为“四大南戏”的“荆、拜、刘、杀”(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4.明清戏曲的主流是传奇,明清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万历年间出现了两个戏曲流派——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汤显祖是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达到了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四剧合称“临川四梦”。

5.唐代三大传奇《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

6.话本是在唐宋说话艺术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

7.元末明初,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标志着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8.明后期亦有两类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为最著,其次是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代表了我国神魔小说的最高成就。古代章回体小说由文人加工整理阶段向文人独立创作阶段转化的过渡。《西游记》的艺术形象大多是神魔人物,作品在人物塑造上达到了人性、物性与神性的统一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9.明后期短篇小说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拟话本小说的创作上,其中以“三言”、“二拍”成就最大。“三言”是冯梦龙所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二拍”是凌濛初所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两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蒲松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最优秀的作品,达到了顶峰。

第八编 现代新文学

1.文学研究会最早出现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创作最有成绩的作家是叶绍钧冰心,朱自清等都是文学研究会成员。受“为人生”的文学观念的影响。

2.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被视为“为艺术”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

3.新月社成员主要是曾留学英美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秋实、陈源、余上沅等。新月社推崇艺术至上主义,追求比较纯粹的文学理想,在诗歌、散文、戏剧方面都有建树,尤其在新诗的创作与理论的建设上颇有贡献。前期新月社提倡新格律诗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论,“理智节制情感”的创作原则强调新诗的美学规范(“戴着镣铐跳舞”),是对早期白话新诗过度解放的一种纠偏,“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梁秋实)。闻一多早期诗集《红烛》,后期诗集《死水》是他格律诗实践的代表作。

4.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整体提升了20年代新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散文集《热风》、《华盖集》、《坟》、《而已集》等,以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文风雄辩见长。散文集《朝花夕拾》回忆往事,有鲁迅作品中少见的温情与从容。在散文诗集《野草》中,鲁迅以独语的姿态,强烈的自省意识,进行自我灵魂的拷问,展现面对现实永不妥协的过客精神。《野草》大量运用象征比喻,风格隽永、奇诡而深醇。

5.左翼小说指的是以左联作家为主要阵营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主要成员包括茅盾、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等。

6.30年代发生在京派与海派之间的争论主要是文学理想和文学观念之争。“京派”指的是30年代活跃在以北平为中心的,身处北大、清华、燕大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京派理论家朱光潜,提倡“审美距离说”。沈从文作为京派小说的杰出代表,著作有《边城》、《长河》,沈从文也被誉为“文体家”,作为湘西世界的对照,以《八骏图》为代表的小说则反映都市上流社会的矫饰与虚伪。“海派”指的是以现代都市上海为中心,感受到现代气息的作家群,在高度商业化环境中形成的文学流派。30年代的海派主要是指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新感觉派是中国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7.曹禺30年代创作的“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到40年代的《北京人》、《家》,完成了话剧民族化的历史过程,奠定了五四以来话剧这种新兴艺术样式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8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现代新文学的第三个十年深刻地打上了战争的烙印。文学创作被赋予高度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战前成名的许多分作家在动荡的战争中走向文化反思,将笔触及民族性格、民族文化以及人类命运的层面,创作出更加凝重深层的作品。巴金完成平民的悲剧《寒夜》曹禺《北京人》寻找民族没落的文化根源,钱钟书《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40年代的代表诗人是艾青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