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铁磁共振

发布时间:2012-04-14 21:00:21

中国石油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绩:

班级: 应物09--5 姓名: 郭启凯 同组者: 王建飞 教师:周丽霞

微波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是指铁磁介质的电子自旋共振,观察的对象是铁磁介质中的未成对电子。它利用磁性物质从微波磁场中吸收能量的现象,与核磁共振、顺磁共振一样在磁学和固体物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铁磁共振能测量铁磁介质的共振线宽、张量磁化率、饱和磁化强度、居里点等重要参数。

【实验目的】

1.了解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观测铁磁共振现象;

2.掌握用谐振腔法测量共振线宽及朗德因子;

3.了解微波基本知识,了解有关的微波测量技术

【实验原理】

1、微波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由磁学理论可知,物质的铁磁性主要来源于原子或离子在未满壳层中存在的未成对电子自旋磁矩。一块宏观的铁磁体包括许多磁畴,在每一个磁畴中,自旋磁矩平行排列产生自发磁化,但各个磁畴之间的取向并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外加磁场B的作用下,铁磁体内部的所有自旋磁矩才趋向同一方向,并围绕着外磁场方向作进动,这时的总磁矩或磁化强度可用M表示。其进动方程和进动频率可分别写为:

(1)

式中为旋磁比,g为电子的朗德因子,理论上g2

上述情况未考虑阻尼作用。在外加恒磁场B作用下,磁矩MB进动不会很久,因为铁磁物质的自旋磁矩与晶格或邻近的磁矩存在着耦合作用,即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能量的交换。由于铁磁介质内部有损耗存在,使磁化强度矢量M的进动受到阻力,绕着外磁场B进动的幅角θ会逐渐减小。则M最终趋近磁场方向,这个过程就是磁化过程,磁性介质所以能被磁化,就说明其内部有损耗,如果要维持其进动,必须另外提供能量。因此一般来说外加磁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外加恒磁场B, 二是交变磁场Hm(即微波磁场)。此时铁磁物质从微波磁场吸收的全部能量恰好补充铁磁样品所损耗的能量。这正是铁磁共振可以用来研究铁磁材料的宏观性能和微观机制之间关系的物理基础。

当外加微波磁场Hm的角频率0磁化强度矢量M进动的角频率相等时,铁磁物质吸收外界微波的能量用以克服阻尼并维持进动,这就发生了共振吸收现象。由(1)式可知,发生铁磁共振时的恒磁场B0与微波角频率0满足

(2)

从量子力学观点看来,当电磁场的量子ћ ω0 刚好等于系统M 的两个相邻塞曼能级间的能量差E时,就会发生共振现象。此时

(3)

其中, 为波尔磁子。

2、磁性材料的磁导率和铁磁共振线宽

磁学中通常用磁导率μ来表示磁性材料被磁化的难易程度。在恒定磁场下,μ可用实数表示;在交变磁场下,μ要用复数表示:

(4)

其中实部为铁磁介质在恒定磁场中的磁导率,它决定磁性材料中储存的磁能,虚部反映交变磁场时磁性材料的磁能损耗。

当发生铁磁共振时,铁磁体会出现一个最大的磁能损耗,磁导率的虚部与恒定磁场B的关系曲线上出现共振峰,如图2所示。的最大值对应的磁场B0称为共振磁场。1/2两点对应的磁场间隔(B2B1)称为铁磁共振线宽ΔBΔB是铁磁材料的一个重要参量,它的大小标志着磁损耗的大小,一般ΔB越窄,磁能损耗越低。测量ΔB对于研究铁磁共振的机理和提高微波器件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3、微波铁磁共振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框图见图3。本实验采用波λ3cm左右的微波场。微波源输出的微波信号,经隔离器、衰减器和波长表等进入谐振腔。谐振腔由两端带耦合孔的金属片(耦合片)的一段矩形波导组成,腔内放置样品。当发生铁磁共振时,样品因发生铁磁共振产生铁磁共振损耗,使微波输出功率降低,从而可测出谐振腔的输出功率P与外加恒定磁场B的关系,并找到共振点。外部恒定磁场由电磁铁提供,分为直流稳恒磁场和扫描磁场(扫场)两部分。有关微波系统部件的功能请参见近代物理实验教材上的“微波技术”部分。

3.1 微波(样品)谐振腔

截面为a×b (a>b),长为l的一段波导管,两端用金属片封闭,为了微波的进入和少量泄露(以便检测),这两片金属片或其中的一片开有小孔(耦合孔)。改变腔长或调节微波的频率,腔内会发生谐振,形成驻波。传输式谐振腔两端都有耦合孔,一端进入电磁波,另一端泄露少量电磁波,以便检测。

如果腔内是真空或空气介质时,当

5

时,发生谐振。其中

6

称为波导波长,是微波在自由空间的波长,是截止或临界波长。对于不放样品的空腔,当谐振腔谐振时,谐振频f0与微波频率相等。

除了谐振频率以外,谐振腔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品质因数Q

7

其中ω0是谐振角频率,W0是腔内总储能,Wl是每秒耗能。一个含有样品的谐振腔,其品质因数用QL表示。

根据谐振腔的微扰理论,如果在腔内放置一个很小的样品,把样品放到腔内微波磁场最大处,将会引起谐振腔的谐振频率f0和品质因数QL的变化。

8

f0f’分别为放置样品前后腔的谐振频率,A为与腔的谐振模式和体积有关的常数。此时,腔的输出功率为

9

式中Qe1Qe2为腔的外界品质因数,在保证腔的输入功率P (f0) 不变时,腔的输出功率P(f’)

3.2 铁磁共振线宽的测量方法

由图2、(8)式和(9)式可知,要测量铁磁共振线宽,就要测出值的变化,即要测量QL值的变化,而QL值的变化可通过测量P 的变化反映出来,即PQL。这就是测量铁磁共振线宽的原理。把恒定磁场B由零开始逐渐增大,对应每一个B测出一个P。就能得到图4所示的P—B关系曲线。图4中,P0为远离共振区时的谐振腔输出功率,Pr为共振区时的输出功率,P1/2 为半共振点的输出功率。在共振区域由于样品的铁磁共振损耗,使输出功率降低。半共振点的输出功率P1/2(相当于=1/2点)与共振时的输出功率Pr 和远离共振区时的输出功率P0有如下关系:

(10)

对应的外加恒磁场之差即为共振线宽ΔB。但在进行共振曲线实测时,必须考虑样品的会引起谐振频率的偏离(频散效应)。要消除频散,必须使装有样品的谐振腔频率始终与输入谐振腔的微波频率相同(调谐),才可以测得精确的共振曲线和ΔB 这就需要对输入的微波频率进行多次调谐,这在实验中很难做到,但频散效应又不能忽略。因而考虑频散效应的影响,对式(10)进行修正后得到

(11)

如果检波晶体管的检波满足平方律关系,则检波电流I2P,则上式为

(12)

其中,I0为远离共振区时的检波电流,Ir为共振时的检波电流,这样就可以由—B 曲线测定共振线宽ΔB

【实验装置】 

 

 

 

 

 

 

5  装置图

DH1121型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隔离器;可变衰减器;吸收式谐振腔波长计;波导管;晶体检波器是;谐振腔;特斯拉计。

【实验内容】

实验的基本要求:了解微波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学习微波装置调整技术;通过观测铁磁共振,进一步认识磁共振的一般特性和实验方法学会测量微波铁氧体的铁磁共振线宽、g 因子和有载品质数QL的测量

实验前,学生阅读实验资料,然后到实验室熟悉实验仪器,阅读有关仪器说明书和资料。

1、调整系统到谐振状态

1)三厘米固态信号源“电表显示”置“电压”,“工作状态”置“等幅”,开电源,预热10分钟,将样品取出。

2)根据谐振腔上标明的频率和“频率测微器刻度对照表”上的数值,仔细调整频率测微器(垂直方向的测微器),使微波频率到达谐振腔的谐振频率,此时检波电流出现一个极大值,调整检波器活塞使检波电流最大。如检波电流过低或超出量程,调节衰减器使检波电流最大值在量程的2/3 左右。出现检波电流极大值即系统处于谐振状态。

3)仔细调整波长表测微器,找到检波电流的极小点,读出测微器的值,查“3cm空腔波长频率对照表”,得到微波频率f0,此频率应与样品谐振腔上标明的频率非常接近。

2、观察铁磁共振现象,测量gγ

系统调到谐振状态后,将单晶样品安装到样品谐振腔内。

1调节微波频率使检波电流最大,调节衰减器或检波放大旋钮使检波电流为80μA(可在60~90μA之间任选)

2)仔细调节波长表,找到检波电流大幅度下降点,记录波长表读数,用“3cm空腔频率刻度对照表”读取对应的微波频率值f’,这是放置样品时谐振腔的谐振频率测量后将波长表调到远离谐振点的位置。

3)加上扫场,在稳恒磁场电流为1.5~2.0A范围内仔细调节“磁场”,使示波器显示等间隔的铁磁共振吸收峰。若示波器用X—Y方式显示图样时,调整“调相”和“磁场”,使吸收峰处于图形的正中。记录稳恒磁场电流,用特斯拉计测量磁场大小。

4)由(3)式计算朗德因子g和旋磁比γ

3、测量铁磁共振线宽ΔB

1)将扫场调到零,将“磁场”调到1.2A 以下和2.2A以上(远离共振区)。测量远离共振区两端的检波电流I0,用特斯拉计测出磁场大小。

2)仔细调整“磁场”,在1.2A ~2.2A之间选取一系列“磁场”,记录对应的检波电流,并用特斯拉计测出相应的磁场大小,记录数据绘制I—B曲线,计算共振线宽ΔB

【实验数据处理】

【思考题】

1、什么叫铁磁共振?

2、什么叫铁磁共振线宽?

3、样品磁导率的分别反映什么?

4、简述共振线宽ΔB的测量过程。

三、实验报告

1、调整系统到谐振状态,测定谐振腔空腔谐振频率并与腔上所标数值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谐振状态的调节方法,分析调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2、测量放置单晶样品时的谐振腔谐振频率f’,观察铁磁共振现象,测量稳恒磁场大小,计算gγ,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根据实验测得的不同恒定磁场下的检波电流,绘制检波电流与恒定磁场B关系曲线,计算共振线宽ΔB

【参考文献】

1、蒋仁培等,微波铁氧体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1984

2、郑裕芳,李仲荣,近代物理实验,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微波铁磁共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