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6-18 06:15:12

21 养花

(第十册)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理解“大雨盆”、“之不理”、“三年五”、“有身心”“烛夜游”等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学会据词定义的方法,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背诵。

3、默读课文,简要概括养花的乐趣,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不劳动,连棵花儿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的意思

4、选择“别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开放,约朋友共赏”;“花分根了,赠给友人”中的一个事例,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地复述,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不劳动,连棵花儿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的意思。

2、选择“别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开放,约朋友共赏”;“花分根了,赠给友人”中的一个事例,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地复述,体会养花的乐趣。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大雨盆”、“之不理”、“三年五”、“有身心”“烛夜游”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料搜集,了解老舍写或《养花》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听记引入,引出课题。

1、听写句子。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听写一段话。(听写课文第7节。)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核对听写。(出示句子。)

这就是课文第7小节的内容,自己核对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朗读第7节。

4、师:这段话是老舍先生说的。以前我们就学过老舍先生写的文章,都知道老舍先生的作品,用词精妙,语句隽永,思想耐人寻味。尤其是他的散文更是取源于生活,感悟生活的再现。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精美的生活,感受一次养花的乐趣吧!

板书课题《养花》(齐读课题。)

说明:

教学的伊始就抓住课文的中心切入,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并且让学生通过听记、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直接走近文本,从而引起对文本的学习兴趣。

5、过渡:那你读了这句话后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学生的问题:喜、笑、有花、有果,这些是乐趣,为什么有泪、有忧也能被称为乐趣呢

6、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吧!

说明: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可以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自然而然地引出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让学生在每一节旁边用一句话写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①随机正音:大雨倾盆、自生自灭、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秉烛夜游、花蕊等。

②给下列带点选择正确读音。

三年五(zāi zǎi )   调节(diào tiáo) 计较(jiǎo jiào)

③随机指导“秉”的书写笔顺。

说明:

虽为中高年段,但字词教学仍不可偏废,特别是一些多音字的发音尤为重要,在这里通过课文的朗读,及时纠正一些字音仍有必要。

3、让学生交流每节的主要内容。

第1节:“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一种乐趣。(为什么养花)

第2节:“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养什么花)

第3节:“我”怎样养花和养花可以增长知识。(养花要摸门道)

第4节:“我”从养花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养花有益身心)

第5节:“我”享受养花的快乐。(养花使人喜悦)

第6节:养花种的伤心事。(养花使人伤心)

第7节:养花的乐趣。

4、过渡:老舍先生就这样利用七个小节写出了自己养花的乐趣。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七节,想一想哪几小节写了“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哪几小节写了“有花有实,有香有色”,哪几小节写了“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归纳明确:“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为第5、6小节;

     “有花有实,有香有色”为第3、4小节;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为第1、2小节。

说明:

能否正确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评价其阅读理解水平高低的标志。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概括出每一小节的的内容了,这篇文本的每一个小节都能够单独成为一个意思,因此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是能够做到的,这样也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体会乐趣。

1、学习课文第5、6小节。

(1)默读这两小节,思考:作者为什么“喜”和“笑”用直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又为什么“忧”和“泪”用曲线划出有关句子也来读一读。

①交流“喜”和“笑”的语句(送牛奶的同志夸花“好香”——夸花;和朋友们一起赏花——赏花;把花分给朋友们——赠花)。

②谁能有感情地读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刚才是怎样读的

③理解重点词语“秉烛夜游”。

④闭目想象老舍先生家小院里鲜花盛开的景象,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⑤再闭眼,大家想不想身临其境感受一下,睁开眼睛看看,(媒体展示鲜花盛开图),看到这些鲜花你在想什么

(2)交流“忧”和“泪”的语句(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①为什么把“忧”和“泪”也当作是养花的乐趣说说你的理解。

②发言后归纳: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人的忧伤,作者已对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也表现了作者惜花、爱花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6小节。

(5)提问:我们把第5、6小节连起来学习,老舍也把这两小节放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第5小节分别写了夸花、赏花、赠花,但是写第6小节时用了“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这一句中“当然,也有……”与下面内容衔接起来。因此我们将这两小节放在了一起,这样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5)引读课文第5、6小节。(板书:养花之趣)

说明: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课文句和句,段和段之间的连接是紧密的,过度也是自然的。这篇文本的这两个小节正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安排结构上的逻辑性是很强,从而学会作者谋局布篇的严谨,为今后的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习课文第3、4小节。

过渡:这回老舍先生在这两小节中告诉我们养花有什么乐趣呢

交流:

(1)要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①理解“置之不理”、“关切”的意思。

②你能从下文中找出有关作者把它们当作朋友似关切的语句吗

(浇浇这颗,搬搬那盆;天气突变时抢救花草)

③归纳:这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花的喜爱之真、之深。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认真仔细地照管它们。为其成长而高兴,为其夭亡而难过,养花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2)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①“喜阴”与“喜干”,在养花过程中摸出的规律,增长了养花的知识。按花的生长特点来管理,管理得法使花老活着。

②不是乱吹,这就是养花的知识呀!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

*谁能来读一读呢

(3)每日的精心照管,换来了满院花香,作者感受到养花的无比乐趣。还有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养花所获得的乐趣呢

①“因养花而受益,感谢它们”,浇水、搬盆的劳动使作者的脑力劳动得到调节,长期坚持,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是乐趣;

②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紧张的劳动虽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但看到花儿安然无恙,心里高兴万分,苦中有乐,是乐趣;

③天气好转,搬花出屋,让好朋友们返回家园,还是乐趣;

④在劳动中体会到一条真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更是乐趣。(板书:育花之趣)

(4)“多么有意思呀!”“这多么有意思呀!”这两句分别是对什么来讲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多么有意思呀!——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

这多么有意思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天气突变,抢救花草,付出辛勤的劳动。表达了作者爱花的思想感情。

(5)两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而是在讲从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苦中有乐。

*指导造句:要是……就……

读原句: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6)出示: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啊!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②指导讨论:大家有没有有过付出劳动,然后收获的体会

③再一次齐读这句话: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3、轻声读课文第1、2小节。

(1)划出“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句子。

(2)思考:哪些语句写出作者爱养花,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

(3)交流归纳:

①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②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

③我只养一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因为爱花,所以爱养花。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平凡的花也有乐趣。(板书:爱花之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老舍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5)指导造句:不是……就是……读原句:北京的气候……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会忽然闹霜冻。(学生口头造句。)

说明:

深入研读文本,用层次有重点展开教学,这样既揭示了文本的主旨,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所要抒发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一次由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小节: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2、师:老舍先生爱花,呵护花草,真是其乐无穷,乐在其中。大家对他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能说说吗(从《养花》中,我们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的人。)

3、从老舍先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想到你们自己,你想说什么(让学生充分说。)

4、师小结:是啊!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像老舍先生一样,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上海、为世博做出应有的一份贡献。

5、布置分层作业:

第5小节写了三个内容:“别人夸花,全家骄傲 ;“昙花开放,约朋友共赏”;“花分根了,赠给友人”。

选择一个事例,展开想象,说具体。

**选择一个事例,展开想象,写具体。

***选择你自己养花中的趣事,用一个小事例来写一写。

说明:

想象说话既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积累,也是对情感的一种升华。相信学到这儿,学生已经能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了了。设计作业时将其分层三个层面,这样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围绕贝多芬的人格与弹奏的乐曲写出自己的感悟了。对于在写话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语病教师要及时纠正,而一些能够表达自己对课文理解的好句要及时加以鼓励。

附板书:

21、养花

有喜有忧 有花有实 既须劳动

有笑有泪 有香有色 又长见识

养花之趣 爱花之趣 育花之趣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养花》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是着名语言艺术大师老舍所写的一篇自己养花体会的文章,语言通俗朴实,主要以短句见长,像在与一位老朋友聊家常似的娓娓道来,但蕴含的道理却又相当深刻。作者寓情于事,以朴实的语言写了自己为什么养花,养些什么花,怎样养花和在养花中自己付出的劳动,从养花中得到的喜悦与感伤。字里行间饱含对花草的喜爱,对劳动的赞美,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正如作者在课文末尾所写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是养花的乐趣。” 它浓缩了全文的情感,明是“养花”,背后实是作者爱生活的写照。

作者这些体会实在而深刻。文章层次分明,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共有7节。按材料的性质,各自然段相对独立,即为:第一节写养花的目的;第二节写养的是什么花;第三节写怎样养花;第四节写养花须付出劳动;第五节写与别人一起分享劳动果实的乐趣;第六节写养花也有忧伤;第七节总述养花的乐趣。按文章的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是养花的乐趣。”又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爱花——育花——养花。

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怎样借养花这件很平常的事,表达自己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这种体会是怎么得来的,又怎样条理清楚地围绕中心逐层说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逐段阅读,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这时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学生在以往的课文中已经对老舍先生的一些寓情于事的文章有些接触了,在学习中已懂得怎样理清文章的条理,也从中领会到作者从很平凡的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法。由于在认知水平方面,五年级学生已具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能够在课堂中通过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学法自我领悟。但在分析表达能力方面要加强训练。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理解“大雨盆”、“之不理”、“三年五”、“有身心”“烛夜游”等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学会据词定义的方法,并积累词语。

虽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教师需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五年级学生更要学会具体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目标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背诵。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识记、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述的美景,继而能够熟读成诵,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目标三:默读课文,简要概括养花的乐趣,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不劳动,连棵花儿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的意思。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够用一两句话来正确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都够读懂文章。

而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不劳动就是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但是,用“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个反问的口气,就比直接说“这是真理”力量大得多。

目标四选择“别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开放,约朋友共赏”;“花分根了,赠给友人”中的一个事例,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地复述,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重点是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因此在这篇课文中要让学生展开想象,可以用对话、神态等描写使得作者在文本“留白”处显得更加丰满。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设计联系时,有了一个分层的考虑,因此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练习,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使得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相信学完了课文,学生的复述能力会有一个更高的提升。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两点:

一、逆向思维,“牵一发而动全文”。

听记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得随时随地、每时每刻、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听记训练不可忽视。

教学一开始,就听记第7节的内容——“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是养花的乐趣。”,使学生一上来就清楚地认识知道全文的中心句。

然后教学时紧扣这个中心句,逆向寻因向外辐射思考,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中心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这样的逆向思维,很容易就使学生进入到文章当中,在字里行间寻找伏笔,从而理清全文。这样教师的讲课结构就可以层层深入,始终具有吸引力,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

二、质疑解疑,“授之以渔”。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可以说,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

因此,教学时抓住了中心句后让学生围绕此句展开质疑,然后再学习中不断地解疑,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当学生对中心句提出“有喜有笑是乐趣那为什么有忧有泪也是乐趣呢”其实已经提到了整篇课文的重点了。这时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千万不要急于评价,更不可越俎代疱,应让学生去讨论,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获得“质疑,而后答疑”的快感。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导作用”,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以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质疑解疑的能力指导,可以真正的“授之以渔”,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训练材料

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花( )草 ( )( )不理 自( )自( ) 三( )五( )

( )风( )雨 腰( )腿( ) ( )( )夜游 有( )有( )

二、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我不爱养奇花异草,

(2)养花可以锻炼身体,

(3)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

三、阅读,完成练习。

吃如镜

1974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服务员把一张印刷精美的菜单交给身患重病的周总理,让周总理点菜。总理接过菜单后,对服务员说,何必要用这么好的莱单,等到接待外宾用吧。接着,总理点了豆芽菜、黄瓜丝,又要了一份鸡蛋炒饭、一碗菠菜豆腐汤。

用饭时,总理发现炒饭里多了些虾仁,他便向服务员询问是怎么回事。服务员回答说:“ 。”总理听了这番话,先表示对厨师的谢意,接着就问秘书钱付了没有,并叮嘱秘书,加了虾仁要多付钱。最后,总理检查了账单,看到确实加了钱,才放心。

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的一顿午餐。就在这顿极简单、极平常的午餐里,我们看到了周总理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何必: 严于律己:

2、填空:

本文第12小节是按 的顺序写的。

3、请用“ ”划出文中表示中心的句子。

4、请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在第二节横线上写上服务员回答的话。

5、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本文第二节的节意。

6、回答问题:

(1)本文题目“吃如镜”的含义是什么

答:

(2)本文题目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养花 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