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复习资料 指导书选择题3

发布时间: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C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DA.实事求是B.反对本本主义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是(A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C.毛泽东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D.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4.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惟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A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
C.依靠引证马克思对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证来解决问题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5.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CA.中共六大B.中共八大C.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
6.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明确确立,是在党的(C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7.邓小平理论是在以(D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产生的。A.战争与革命B.知识经济C.冷战D.和平与发展
8.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实事求是的理论D.改革开放的理论9.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是(C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

展的新境界。(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A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
2.实事求是做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A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铞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CA.提出改革开放B.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A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1982年党的十二大D.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AA.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B.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C.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D.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三)简答题
1.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A.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B.提出了解放思想的科学涵义;C.阐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D.出了创新和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2.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A.继续强调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B.明确指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C.特别指出了创新和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D.明确提出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
1.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A.它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B.它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C.它解决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课题;D.它使党成功地找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E.它为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法宝。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
A、封建社会B、前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A
A、帝国主义的侵略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C、封建主义的腐朽D、反动势力的联合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事件是(B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建立D、北伐战争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B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6、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地主豪绅7、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A、资产阶级领导B、无产阶级领导C、农民阶级是主力军D、帝国主义是主要敌人8、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A
A、农民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开明士绅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B
A、武装斗争B、农民问题C、党的建设D、领导权问题
10、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C
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简答题
1、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1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根本原因。
(2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也是重要原因。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即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即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
1)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2)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

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论述题
1、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1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2辛亥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3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4中国无产阶级不但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优点,还有许多特殊优点,有利于它在中国革命中成为领导阶级。首先,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的三重压迫,因而革命性最强、最彻底。其次,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第三,中国无产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比较集中,有利于组织和团结战斗。2、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1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第一.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小农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使红色政权能在其包围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革命形势在不断发展着。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不能进行长期合法斗争,而是一开始就要起义和占领农村。第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革命的力量源泉在农村。第三.城乡发展不平衡,国民党牢固控制着近代都市,相对薄弱控制着广大农村。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是:
(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2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3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创性贡献,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4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实践,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C
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B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CA、个体经济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6、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D
A、委托订货B、统购统销C、委托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
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B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9、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CA、社会主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B、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B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3)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3、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l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4)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论述题
1、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1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土地改革完成后,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在整个农业中还占有优势。这种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同国家要求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之间形成了不可克服的矛盾。
总之,只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解决这种落后生产关系同国家要求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为了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放生产力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所有制的根本改造。
只有完成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有相应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因此,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逐步地改变生产关系。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五章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本质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
A、完善公有制B、消灭私有制、消除剥削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发展社会生产力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BA、靠改革开放B、靠自己的发展
C、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靠反对霸权主义5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核心是(BA、生产力标准B、经济发展水平标准C、综合国力标准D、人民生活水平标准6、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A
A、理论前提B、核心内容C、思想基础D、精髓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AA、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办法

B、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C、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办法
8、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特别指出,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B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对抗性矛盾D、阶级对立的阶级(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生产力方面,包含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关系方面,包含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提高效率,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来体现社会公平,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的充分体现。
我们在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时,还要注意理解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关系。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等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们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途径与方式。只有坚持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占主体,才能使生产力更快发展,才能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占主体。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首先,它突破了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途径与方式。这就使我们能够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对所有制和分配方式进行调整、改革。
其次,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偏误,解除了市场即是资本主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束缚。实际上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社会主义本质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使用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但他们都提出未来社会应把生产发展到能满足全体成员的需要,要消灭剥削,社会全体成员要全面发展等,邓小平理论不仅继承了这些原理,而且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最后,社会主义本质论从最高层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的水平,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和社会发展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首先,这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动力。社会要发展,人民的生活要提高,必须发展生产力。
第三,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体现为生产力的更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否则,社会主义就会失去吸引力,甚至有失败的危险。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实现现代化目标,就必须发展生产力。(五)论述题
1、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结合实际分析这一论断。
(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所谓先进生产力必须具备4个条件:①高素质的生产劳动者.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资料和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对象。②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先进.科学的结合方式和管理方式。③环境破坏轻,资源消耗少,投入小,产出大的经济效益。④对社会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①就是要与这样的生产力保持直接的.紧密的联系,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就是要拥有和掌握先进生产力。表现在:第一,要拥有.制和掌握先进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第二,拥有.控制和掌握生产要素即生产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社会配置权;第三,拥有.控制和掌握生产要素的科学结合方式;第四,拥有.控制和掌握这种生产力的最终结果,有能力确保这种结果用来为工人阶级和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巩固和发展自己执政党地位服务。③就是要走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前面,把不断追赶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当作自己的努力目标。
(3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而且更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党首次系统提出和阐述初级阶段理论的是(CA1978年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B1982年党的十二大C1987年党的十三大D1997年党的十五大2.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DA.底子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B.生产力不发达,教育科技落后C.社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D.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D.经济快速增长与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4.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是(AA.经济建设B.文化建设C.党的建设D.新农村建设
5.确立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的是(C
A1982年党的十二大B1987年党的十三大C1997年党的十五大D2002年党的十六大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奋斗目标是(AA.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C.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国家
D.建设成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和谐社会7.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是(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核心和关键是(A)不动摇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党的领导和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是指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内容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四)论述题
1.为什么我国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起,到本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之所以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贫困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底子薄,基础差,起点低。
虽然经过了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生产力水平有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教育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还不成熟、不完善。随着国际形势和时代的变化发展,我国还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不利压力。
初级阶段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
所有这些,决定了我国必须要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D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是(DA、基础B、前提C、动力D、目的3、我国的强国之路是(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对外开放C、改革开放D、发展高科技
4、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DA、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
B、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到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D、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5、扩大对外开放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A、发展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D、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
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BA.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发展对外贸易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7.我国对外开放的对象是(A
A、所有国家B、周边国家C、与中国友善的国家D、发达国家8.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A、革命B、改革C、政治运动D、阶级斗争9.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A、阶级斗争B、发展生产力C、改革D、物质利益原则10.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D
A、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B、完善宏观调控体系C、改革旧的价格管理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是指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多层次是指我们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沿边和内地这样一个全国范围的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宽领域是指我们的对外开放范围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众多领域。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过去干革命是这样,今天搞建设也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但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能排斥对外开放,二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自力更生地发展本

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而对外开放的目的则是增强我国自力更生能力和在国际上竞争能力。两者都是为了发展和壮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论述题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能在国际竞争中落伍。②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A.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悦的体制。
B.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①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
②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案例讨论: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案例点评:1)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案例讨论:
1现阶段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是什么?2)这个案例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3)结合案例说明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意义何在?案例点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使中国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这一任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决定了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初级阶段。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中国到20世纪中叶才开始具备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而此时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这就决定了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中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成熟的社会主义。
3)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十分重要。首先,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过去,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教训,就是错误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脱离实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结果欲速而不达。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是要从根本上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要实事求是地去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其次,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标已经明确,我们就应各司其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最后,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我们反对好高务远,但也不应灰心丧气。西方国家用几百年所完成的现代化过程只用100年左右就要完成,这就是雄心壮志,正如邓小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毛邓三复习资料 指导书选择题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