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发布时间:2017-08-28 20:52:35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材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第二段是四、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第三段是最后一节,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4、在读中体会樟树的外在美。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难点:在读中体会樟树的外在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

2.指导书写“龄”,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是写什么?(樟树)樟树,我们也称它为香樟树,它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提取樟脑和樟油,制作成家具还可以防虫蛀。

4.那这篇课文是写了哪里的樟树?(宋庆龄故居)你们看,这就是宋庆龄以前居住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为宋庆龄的——“故居” 普通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不能叫“故居”,当人们使用“故居”这个词时,总是把它与杰出人物联系在一起)

5.品读课题可以让我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来读一读。

6.课前,你对宋庆龄有了哪些了解?(学生说)

7.出示宋庆龄资料

小结:是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她都享有崇高的威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这两棵樟树。

二、初读感知,突破字词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圈出生字,不理解的做记号。

3)想:标上自然段的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粗壮 稠密 保持

崇敬 瞻仰 纪念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繁衍后代 枝枯叶落

1)指名读,师正音。

注意:“稠、瞻”是翘舌音;“繁、瞻、衍”是前鼻音。

2)齐读

3)理解重点词语: 瞻仰 稠密 蓬蓬勃勃

3.交流:

1)“瞻仰”是什么意思?(恭敬地看)

2找到“瞻仰”在文章中的位置,“瞻仰”是怎样地看?

3怀着崇高的敬意,看去世的伟人,及其相关的景、物,这就叫——瞻仰。当我们不理解这个词语时,我们可以将这个词带入到文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稠密”是什么意思?(数量多密度大)

5)“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生命力强,繁荣旺盛的样子)

4.指导书写生字:“瞻”“稠”

1)指名说

5)师范写,生描红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樟树?你能给课文分分段吗?

2.指名说

3.课件出示:一(1~3)舍不得树

二(45)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

三(6)树前留影

5.你能把这三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四、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的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这两棵樟树到底长什么样呢?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自学提示:

1这两课樟树长得如何?圈画有关字词,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4.谁愿意读一读?

5.提问:这两课樟树长得如何?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词语

6.指名说,“蓬蓬勃勃”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再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有关词句。

1相机点红:“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是啊,(引)哪里能晒到太阳——枝干就往哪里伸,哪里有空隙的地方——枝干就往哪里钻,伸得——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指名读、评价、齐读。)

2相机点红“稠密”“绿得发亮

看到这么多这么绿的树叶,此时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生机勃勃、青翠欲滴、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樟树的生命力)

3相机点红:“四季常青”那是樟树的生长特点,读了这个词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顽强)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无论……总是……”)

师引读:是呀,无论是____________,它们总是____________。生接读

师: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一年四季,它会经历多少磨难呀?我们想像一下,它们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同桌交流)

(说话训练:无论是____________,它们总是____________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干旱还是洪灾,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5.同学们,刚刚我们用心品读了第四自然段,我们通过找关键词、联想等方式,不仅读懂了文字,还读懂了文字后的深意。听着同学们的交流,这两棵并不高的樟树似乎一点一点在我们眼前变得高大起来,让我不由得心生敬意,让我们怀着这份敬意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6.小结: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人们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吗?这个问题就留到下节课来探讨。

五、作业

1.思考:人们为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真完成习字册

六、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七、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通过借物喻人的文章,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樟树的赞美,又表达了作者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文章层次清晰、语言简洁、重点突出。由于宋庆龄这个人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那么在备课之前,我首先让孩子们搜集宋庆龄、樟树等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功课。同时,引导孩子再多读课文,勾画重点词语和句子,不理解的做记号,这样上课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在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时,我重点关注了一下几点:

1.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宋庆龄是谁?她与普通的樟树有什么联系?这样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生词教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词语时,加强对学法的指导,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教学生字书写时,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关键的笔画的避让和穿插,以及指导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3.如何分段?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学会抓重点段落,理清文章脉络。

4.品读“樟树”外形特点。在理解重点词语,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品读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樟树”的外在美,美在哪里?美在旺盛的生命力。怎样让孩子感受到樟树的生命力呢?从外形特点,以“蓬蓬勃勃”入手,抓住“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让学生体会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品读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让孩子们思考,人们为什么喜欢在宋庆龄故居前和樟树留影?根据导入时老师对宋庆龄的介绍,学生会将宋庆龄与樟树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是感性的,也许不是很深刻,这样就过渡到第二课时的学习。仅仅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人们才爱在樟树前留影吗?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就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在语言锤炼上还需要下功夫,在解读文本时,还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在备课过程中,万不可自以为是,信手拈来,只有踏踏实实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