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发布时间: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设计

24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知识填空表格,梳理本课内容的知识线索,让学生掌握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及战绩。
2、史料实证:通过对本课史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历史解释:注重相关历史概念的解读,论持久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制度、皖南事变等,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
4、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运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讲述法;2、问题探究法;3、分析归纳法 4、多媒体教学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总结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导入本节课题。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学习重点。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展示PPT,让学生读书完成下列表格。
(一)防御阶段
1、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忻口会战,特点: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平型关大捷,特点: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特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5、结果:193810月,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发表《论持久战》、内容及意义。 (三)相持阶段
11941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2、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大后方,意义: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物质和精神基础。 展示PPT,设问: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作用?


①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使抗战成为持久战; ②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1、让学生们阅读教材内容,完成知识表格,突出战绩战役特点的知识点,让学生清楚的掌握战争过程中的战役的侧重学习内容。 2、培养学生筛取有效信息能力。
3、通过展示相关文字材料及数据,让学生们能辩证地认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作用。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2、百团大战:时间、地点、指挥、军队、作用
3、皖南事变: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
4、根据地的民主选举制度: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 设问:你如何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 ①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抗战胜利的保证。
②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步成为抗日主战场。 ③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摩擦 (如皖南事变 1、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了解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让学生辩证地认识两个战场的关系。




三、东方主战场
1、反法联盟建立:背景、时间、标志、性质、意义。 性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了解中国国外战场的开辟,介绍戴安澜将军的英勇事迹。PPT展示) 3、开罗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4、中国战场的地位
1、通过了解国际反法联盟建立的史实,及从三十年代以来中国抗战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要作用,认识东方主战场的地位。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背景、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党的政治路线;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胜利
1)胜利标志,: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2)胜利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依存;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国民党始终坚持抗战;中共坚持持久战的战略和游击战的战术;日本发动的是侵略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援助,其他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胜利。 3)胜利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展示相关资料: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整合教材知识内容,归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史实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史料,让学生们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引导学生们正视历史,正确对待现今中日关系,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总结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赴国难,最终取得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课后反思


教材容量大、内容多、知识线索事件多,没有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讲解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结束。新教材增加一些史料,包括文字、图片、文物等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新教材中全面的通史知识体系,对于历史知识基础欠缺的高一新生而言,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把握不好,重难点不突出。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社会流行词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时间 18401912 19121949 19491978 1978年以后
流行词汇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

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答案】示例一:信息: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分析: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1912年,辛亥革命后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民主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二:信息: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分析: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三:信息: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分析: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了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她”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 【解析】 【详解】
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要求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从表格信息可以提出论题: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然后,根据“兴民权”“共和、约法”“民主、科学”“人民代表”“村民委员会”,结合所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和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分析论证。选取其他角度的论题,能够结合史料,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春秋战国
人物活动或主张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明清之际
晚清时期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
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
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

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 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 【解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拟定一个论题,论题观点要正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题进行阐述,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论题”,由材料中春秋时期孔子和孟子的活动,明清时期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活动,晚清时期林则徐和康有为的活动可知:这些知识分子的活动都和时代要求有关,或者说都肩负了时代的重任,但是多少都有局限。由此可以得出论题“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或“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依据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之际和晚清时期的时代要求角度进行阐述即可,最后回扣主题进行总结。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中国近代期刊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政论性综合杂志,《东方杂志》曾刊发过大量商业广告。下表为部分广告摘录。

191296
某公司广告声明:“本公司专为辅助华商期间,并非志在牟利。各商家自本公司接洽,自当一律待遇,托办之事,亦当严守秘密。”
进步杂志社:“本杂志以输入欧美新文明、新思想…为宗旨。凡政治上教育上

1915经济上事业上社会上各种问题,能促进我国进步,有益于国民者,无不捜辑登载。”
124
精益眼镜公司:“本公司自制各种光学镜片,颇承各界交口称美,即西洋各国光学专家亦称为中华民国独一无二之新制品。”

19201717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人生在世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没有觉悟,若是已经觉悟了,就应该实行爱国,爱国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倡国货,挽回利权。”

吉利刀片:“吉利保安刀片在美国制造,每片均用蜡纸固封,久藏不朽,真正的吉利保安刀片上均有灵性钻石危机,欲辨真伪只须认此。”

19242110
Pro-phy-lac-tic toothbrush:“凡真正之保齿去病牙刷,为美国发劳伦公司所制造,其盒上及柄上均有Pro-phy-lac-tic西文,购时务加注意,勿为恶劣之赝品所欺蒙。”


——根据王玉蓉、宋伟龙、张晓宇《民国时期商业广告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涵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看法:民国时期商业广告受政治时局的影响说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东方杂志》191296期某公司广告声明强调“专为辅助华商”“并非志在牟利”即体现了振兴民族工业的热情。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东方杂志》1915124期所刊进步杂志社的商业广告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宣传新思想的作用。随着一战的结束,列强又卷土重来,同时,政治上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面对内忧外患,爱国情怀在商业广告中蔓延。例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广告中提出爱国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倡国货,挽回利权”。
示例二看法: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说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也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在中国广泛传播。中西双方各自的文化认同加剧了文化的冲突,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表现出来。由材料可以看出,吉利刀片强调自己“在美国制造”,而Pro-phy-lac-tictoothbrush不仅强调“为美国发劳伦公司所制造”,更以西文为标志。面对内忧外患,关注民生、家国至上的爱国情怀在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中蔓延。例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提倡国货”,更有一些机构刊载的商业广告在客观上起到了宣传科学知识、启迪国人的作用 【解析】 【详解】
说明:首先根据材料中(1912年)“辅助华商期间,并非志在牟利”,(1915年),(1920爱国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倡国货,挽回利权”,“本杂志以输入欧美新文明、新思为宗旨,(1924年)凡真正之保齿去病牙刷,为美国发劳伦公司所制造,其盒上及柄上均有Pro-phy-lac-tic西文,购时务加注意,勿为恶劣之赝品所欺蒙等信息,对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出“民国时期商业广告受政治时局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冲突等看法,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说明,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法治之下,人才就受束缚了。但尚法并非即算是专制,而中国历史上平地拔出的人愈后愈多,而自由展布之才,却愈后愈少了。此后的我们,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可支持、否定或修改该观点;要求: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评分标准态度清晰、准确、符合题意,论述,结论(或给在卷面整洁上)。 示例一:我不赞同,我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一向重视人治,与西方重法治有所不同。 论述:在二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整个官僚机制的运转服务于君主,从汉武帝的内外朝制度、宋代二府三司制度到明代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表现中国传统政治中人治色彩、权力过度集中不断加强,到封建社会后期官僚体制不断僵化,思想控制日益强化,束缚了人才,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
西方社会中有法治的传统,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即是成文法的开端,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到公元6世纪,罗马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尽管古罗马法律具有阶级性,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法律观念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和法律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我认为中国传统社会重人治、而西方社会有法治观念的存在。 示例二:我赞同,制度化的中国传统政治束缚了人才的自由发展。
论述:隋唐创立科举制度,为历代所传承,为庶族地主和平民入仕提供了重要途径,为传统社会的基层流动提供了可能性。但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土,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僵化的科举取士束缚了人才的思想,不利于知识分子的全面发展。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成为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的“三纲五常”被用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宋明以后阻碍的思想进步,禁锢了人才。 综上,政治制度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进行变革,否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示例三:我认为传统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论述:角度1:可从封建社会前后期论述分别论述其积极和消极作用角度2:可从传统制度对后世、对西方的影响论述其积极性
示例四:我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其合理之处 【解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述。比如同意“制度化的中国传统政治束缚了人才的自由发展”的观点的可以从科举制度创立与发展以及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等分析回答。对于材料“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持不同意观点的可以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体现出人治思想以及西方罗马法倡导的法律理念等分析回答。

6课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
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近代中国教育反映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中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变化的关系可以得出近代教育和近代社会的关系,即近代中国教育反映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以此作为观点展开论述。论证过程:结合表格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变化,分析其中变化的原因。1904年“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同样的思路对1912年、1922年课程内容和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