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神秘的文字

发布时间:2015-01-16 12:38:14

第二章 文明的世界

神秘的文字

文史哲的发达,首先要归功于文字的发明。盖古人“结绳记事,契木为文”,只能起到提醒记忆的功效,由于没有明确的记录,所记忆的也就很有限,事过境迁,所有史实不是化为乌有,就是完全走了样。上古传说中的神话英雄,因为没有文字的记录,因而他们的事迹,只能口耳相传,无法成为信史。文字是历史成为信史,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条件。虽然文物也能向我们提供历史生活的某些片段,但是,只有文字,才能说明它们的来龙去脉。可以说,有了文字,才有真正的文明史。

在古代,文字是神秘的。古人相信文字具有咒语的性质,可以祸福人类,驱使鬼神。传说中的仓颉造字,“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春秋元命苞》)实在具有可怖的力量。创造文字的人又是极端聪明的。“生而能书”固属神话,而观察天文地理山川风物,抽象出一种语言文字,却非常人所能。正是这一点,创造文字的人自然容易得到人们的崇拜而被神化。另外,古代掌握文化知识的主要是巫、史这样的神职人员。他们对文字的使用和解释,更给文字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中国汉字的起源,以前一直奉信为黄帝时期的仓颉所造。中国最有名的一部字书《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就持这样的观点:“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由于《说文解字》的权威性,仓颉造字的说法更加推广和坚固。现在这个说法已经没有人相信了。这是因为,(一)黄帝及其时代尚属传说中的事,仓颉又是何许人也,其造字有何证据?(二)现代考古学已经表明,中国汉字的起源来自于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符。西安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有二十七种刻划符号,一般一件器物上只有一个刻符,最常见的是一竖划,其次是“Z”形,为现今已知的我国最早的表意文字符号,距今六千余年。在距今四千五百年的大汶口晚期文化遗址中,又发现四种比较复杂的抽象符号。距今四千余年的龙山晚期文化遗址中,已出现较为成熟的刻划文字。这些陶符和刻划文字,才是中国汉字的雏形。至于它们的发明者,肯定不能全部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仓颉,而只能归功于大量聪明的无名氏了。或许,仓颉至多是这些无名氏中比较著名的一个罢了。据推断,夏代初期可能有中国最早的成形文字。理论依据是:(一)《吕氏春秋·先识篇》曾载桀亡时,太史令终古执图书奔商事;(二)《史记·夏本纪》完整地记下了夏代世系。其所本,很可能是夏代遗留的文字材料,否则,无法做到如此精确和详细。《史记·殷本纪》中商代世系是非常详细和准确的。(三)商代甲骨文字数量多,形体结构和运用都相当成熟,不是最原始的文字。在它之前,应该有一个比较成形的文字系统为其所本。

商代的文字是甲骨文和钟鼎文。甲骨文是指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和出土相当晚和偶然。1899年,甲骨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中大量出土,被当地农民当作“龙骨”药物出售。金石学家,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北京购药,发现这些龟甲和兽骨上刻的符号是古文字,因此大批收购。但是,王懿荣还来不及研究,就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而自杀。其后,王家家道中落,所藏约千余片甲骨为刘鹗购入。刘鹗又悉心搜集,得五千余片。罗振玉时为刘鹗的家庭教师,于1902年见到这些甲骨后,遂劝刘鹗选印出版。1903年,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出版。不久,刘鹗流死新疆,罗振玉(号雪堂)遂成研究甲骨之学的第一人。王国维(号观堂)后来居上,甲骨文的学问又被称作“王罗之学”。在甲骨学史上,“自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唐兰《天壤阁甲骨文存·自序》),因此,甲骨学一时又称为“四堂”之学。现今出土甲骨近四万片,所得文字四千多个,所识文字近二千个。它们的内容,几乎都是商人从事祭祀、征伐、农事、兴筑等的卜辞,充分反映了商人的宗教观念和社会生活风貌。

大约在甲骨文出现的同时或略后,又出现了钟鼎文。商代青铜铸造技术发达。商人往往在钟、鼎等礼器上铸上一些祭祀的铭文或工匠的名字,这些文字就叫钟鼎文。钟鼎文又叫金文,这是古人以铜为金的缘故。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在形声字比例上有大幅增加,篇幅也增长。最长者《毛公鼎》铭文,达四百九十七字。金文记载了商周时期祭典、训诂、征伐、盟誓、契约等多方面的内容,也是研究殷周社会的重要史料。

文字一旦发明,它就要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金文之后,又发展出一种大篆文字。大篆又称籀文。“籀文”的名称来源于周王朝的史官籀所作的字书《史籀篇》。秦代的石鼓文也属于大篆的系统。大篆的字划比金文繁复,是周中后期流行的一种主要字体。同时,春秋战国的纷乱局面,造成了各个国家语言文字的隔阂。战国七雄各有自己的一些流行字体。这些异体文字,在秦国统一六国后,给社会文化生活的交流当然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于是秦朝宣布,废弃列国文字,全国统一使用秦人的文字,即秦篆。由于秦篆是在大篆文字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故又通称为“小篆”。大约在西汉的中叶,又发展出一种隶书字体。其后,隶书再经过几次变化,于是,真(正楷)、草、隶、篆、行遂成了中国书法界最为流行的几种字体。

汉字的发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首先,它不同于其它文字,如西方的字母文字。汉字是既表音又表意的方块体结构。其次,汉字有自己特殊的造字法。它使汉字在表达事物方面有无限的包容性和发展的可能性。这种造字法早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就给我们梳理出来了。《说文解字》把这种造字法叫做“六书”。它们是:(1)象形:《说文》:“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2)会意:《说文》:“会意者,比类见谊,以见指,武、信是也。”(3)指事:《说文》:“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4)形声:《说文》:“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5)假借:《说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6)转注:《说文》:“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最后,以汉字为依托,中国还发展了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书法。它充分借用并发展了中国汉字的结构特点,使之成为了一种纯线条艺术。这种艺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个性,既抽象,又具体,这是其它种类艺术所不具有的。

文字是神秘的,同时又是极为明晰的。它作为语言信息的载体,在传达历史,积累知识方面,有着特殊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有了文字的历史,人类才真正走入了文明的世界,才看到了人类自身发展的曙光。

一 神秘的文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