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01 12:46:26

略论实现生态校园的规划设计策略 The Planning Strategy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Campus: 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Taking Shenyang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for Example 夏磊Xia Lei孟超华Meng Chaohua 摘要:通过解析生态校园的概念和特征,提出生态校园建 设的指导思想,设计策略与手段,对未来生态校园的发展提出 了新的方向。 样性等内容。在多样化的校园中,不同的群体和个人在相互影 响中不断更新发展并不断去创造新的多样性,建构新的和谐。 (3)高效性 关键词:生态校园多样性生态教育 生态校园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信息流与能流的高效流通。 知识经济时代,广播电视、: ̄-网络、图书资料等信息流在城市 中快速、畅通流动,在大学也不例外。能量流主要体现在建筑、 引言 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是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发展,国家教育事业业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高等院校为适应这种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 身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而城市的建设用地的集约紧凑,促使其 向城市外围扩散,建设新的校区。 新校区的规划与建设既是对老校区的功能设施的更新扩 大,也是学校文化的重塑与提升。本文的校园生态整体设计就 是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的实 景观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减少物质、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 用率,减少废物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因此,校园规划建 设应充分利用自然再生资源,合理布局各种空间,以实现资源 使用的高效节约化、流动的高效性。 三.生态校园的规划设计策略 1.规划指导思想 (1)文化的多元与统一 施从规划设计角度来探讨实现生态校园的设计策略。 二.生态校园 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态建设的基石,是新旧校区更新发展 的纽带。在新校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化整合是把生态 学的思想与教育办学理念相结合,体现校园的教育理念和方 针。文化的多元性为不同人的个性自由选择发展提供坚实的 1.生态校园的概念 生态校园。顾名思义,生态化整体设计的校园,主要是指以 生态的思想、原则和方法来指导校园的整体设计。它既是校园环 境建设的物质要求,也是学校文化教育职能的生态价值体现。 2.生态校园的特征 生态校园是对传统老校园的否定之否定,它继承老校园的 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在生态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整体的生态 设计,因此,它具有更加鲜明的生态时代特征。 (1)和谐性 生态校园的和谐性主要反映在自然和谐与人文和谐两个 方面。自然和谐主要指人(校园)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校园的 规划建设尊重自然、贴近自然、回归自然,它是校园生态和谐性 的基本表现。人文和谐是指校园与文化的融合,表现为学校的 基础。这些作为校园建设的灵魂来指导校园的总体规划、建筑 生态设计及景观生态设计等方面。 文化的统一和谐性,主要针对校园整体规划结构具有指导 意义;文化的多元性则对校园的各个功能空间进行引领,构建 多样化的空间体系。 2)通过生态教育,树立生态价值观,构建生态文明 面对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 来的诸如生态危机的全新挑战,使得我们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 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生态校园其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近自然的途径 和机会,利用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树立生态价值 观,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得他 办学理念、教育方针、校园文化等。人文和谐注重营造优美的教 书育人的校园环境,塑造充满文化气息、人的个性自由充分发 展的校园,它是校园和谐性的本质表现。 (2)多样性 们在今后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 3)节约资源,结合“3R”原则进行设计 我国是资源并不丰富、经济尚不发达的大国,人口与资源 的矛盾突出。在大学校园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各种设计策略与 多样性是生物圈特有的生态现象。一个群落具有很多物种, 形成比较复杂的关系,各物种对于环境变化活群落内部的波动 在其相互关系中得以保护和发展,而且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技术手段,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又具有生态教育意义和经济效益。 校园规划中应充分发挥不同设计元素的特点有效利用自 然再生能源,减少对人工能量的依赖。如河湖水系、园林绿地系 生态校园也是一个特殊的群落,它包含有不同的功能区、 不同的学院与系等。它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学科的多样性,还 包括景观多样性、建筑多样性、交通多样性、公共开敞空间的多 统、建筑技术等。 2.规划设计策略与手段 77— 
大学校园由于其占地面积大,绿化覆盖率高,因此生态校 3_ 3公共开敞空间系统 公共开敞空间是学校进行文化发展的窗口,也是学生相互 园成为景观框架系统的一个重要斑块,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 要节点。因此,在进行校园规划时,既要从城市角度,也要从自 身校园特点出发来进行考虑。 3.可持续增长的空间结构 校园规划不是一个终极的完整状态。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 交流、影响的重要场所。校园的开敞空间应体现系统性、异质性 的生态思想,创造多样化的人性场所。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对象,大学校园的公共空间可 分为三个层次:校园标志公共空间(标志性)、学生文化活动广场 目前的现实,同时也要兼顾未来的发展,使校园的总体规划具备 适度弹性。学校办学R标及院系设置不够明确,大学发展的不确 (参与性)、教学单元及其他的小型公共空间(交流性、休憩性)。 (1】整体化校园开敞空间的特征,通常是通过校园中心区 来加以表现,并且往往被看作是现代教育观念的表征。因而,作 为高校校园中心,不仅是校园空间的重心,是校内各种活动的 定性要求使规划结构具可增长性,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1)预留增长空间 大学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应理性地 分析未来学校的发展规模,为学科的增长、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中心,而且应给人以认知鲜明的空间个性。在这种理念的指导 下,建立校园建筑集中化、网络化以及整体化开放空间。校园的 生态公园建设是以动物作为主要对象的开敞空间,设计中给予 动植物合理的自然空间。 (2)学生文化活动广场是促进学生文化娱乐生活,加强社 会交往,促进交流的场所,强度其参与性与交流性。 (3)整体化开放空间建筑。打破了我国传统的学科分界, 留有余地。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进行校园建设,预 留发展用地。使远期扩建能有机地与原规划融为一体。 (2)高效和谐的空间结构 大学校园由多个不同的校园功能空间组成,其问存在或强 或弱的关联性。基于生态整体设计的方法,将各功能空间各放 其所、通过~系列的手段进行有机联立与疏散,形成高效、和谐 的结构体系。 2)交通系统的生态组织 整合、集中开放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空间,同时对信息的传 输、储存、管理等系统也进行整合化和开放化,将校园内的建筑 尽量集中,强调空间组织的整体性和开放性。 6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园林绿地景观是生态校园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体现,根据 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特征之一,交通体系的组织应充分体 现多个交通流线的殊途同归。  1)交通理念 其作用可分为功能性与风景性两类。功能性生态景观主要以低 能耗、低经济成本、污染小等为主要原则进行规划设计。而风景 在以人为主的主要活动空间,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 出“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设计策略。 “人车分离”可同时满足车行便捷和人行安全两方面的要 求,形成“人内车外”的流线组织方式和动静分区格局。 性生态景观则以给人美感、艺术想象为重要特征,从景观角度 体现校园文化。 结合校园河湖水系,进行雨水的收集、储蓄,应用于校园的 “步行优先”是指在人车共存的情况下,对机动车辆进行限 制,给行人以优先权。 (2)内外交通的协调 “市政用水”,减少纯净水的消耗,补充地下水,并可以利用人工 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等等。充分利用园林绿地系统减噪、 防风固沙的功能,提高校园生态环境质量。 大学校园的入口一般都设有公交站或公交首末站,站点的 设置与场地的供给应充分考虑校园人口的景观、交通以及方便 师生的要求。出租车交通作为一种机动交通工具,在校园入口 生态休闲公园是创造校园学习、休闲的半开敞空间,具有 定的观赏价值,产生“自然视觉量”,强调观赏者的生态体验, 7.倡导绿色建筑设计 结合“3R”设计即根据Reduce(减少)、Reuse(回用)和 以及对培养师生良好的生态意识将起着潜移默化作用。 交通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空间使用要求。注意在入口空间设置 公共交通与校内交通的转换站点,方便师生换乘。 在校园内部交通上,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不同功能空 间的使用功能,处理好机动车、非机动车与步行交通的关系。教 学区与生活区流线上应限制机动车交通。机动车交通根据使用 对象的行为特征和场所具体安排。 (3)交通流线的组织 对学校的短暂大容量的交通提出不同的分流措施,提供多 Recycle(循环)原则,在建筑生命周期中减少能耗,提高资源 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使建筑由纯消费型 向可循环利用型转变。 结合自然设计,即结合建筑场地的太阳辐射、热、光、降雨、 风、植物、地形等自然条件,在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与自然合 作,充分利用自然,促进、适应自然,使建筑融入自然,与周围自 条流线的可选择性。同时结合功能结构的整体设计,既有利功 能分区,又加强彼此的有机联系,将学生上课出行交通距离越 短越好,避免长距离奔跑与相互干扰。 当前校园,学生流线由宿舍作为出发点或目的地,而根据 然环境协同发展。 四.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建大)校园规期实施分析 1.建大校园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 (1】功能结构——生态增长单元 建大校园的教学区以围合院落为基本单元,可以根据教学 的规模需求量,进行“可持续生长”的组织模式。整个教学区以 未来学校后勤社会化发展,学生流线将出现由校外住宿经由学 校门口去教学区的发展趋势,在生态校园规划设计中,应充分 考虑交通流未来发展的趋势。 78— 
52879
多个“生态增长单元”组合而成(图1)。 (2)生态建筑设计 无法与自然景色融为~体。由于处于狭长的交通空间,长廊的 “框景”设计手法也黯然失色,易使人造成视觉上的疲惫(图7) 教学楼之间四通八达,可识别性差,缺乏方向感,交通“通 而不畅”,人流无法迅速疏散;有的建筑间设置阶梯教师,相互 之间“连而不通”,造成不必要的穿越与绕行,而且上下课期间 容易相互干扰。 建筑群体采用扭转45度的院落布局,各个朝向的教室争 取最大利用太阳光,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降低能耗(图1) 新校园的建设,注重对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循环使用, 利用老校区的拆除建筑材料,如红砖、斗拱、木材等作为新建筑 的基本材料或者装修构件。 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4)设施管理落后,消极的底层架空空间 教学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造成开放性空间的构思与实施管 位于校园教学区南侧,联系教学区与运动区、图书馆、宿舍 区的一条主要通道,具有展现校园标志性空间的地位。通过将 稻田引入校园,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 功能,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的等功 能(图2~3) 理问的矛盾。贴近自然是人的本性,教学区的建筑院落有不同 的景观主题,规划为积极空间,但由于管理的要求,底层建筑大 部分入口封闭上锁,甚至院落大门都封闭,学生的活动、休憩与 交通空间局限在二层的建筑通道内,造成人与大地等自然景观 隔离,最接近土地的院落空间反而成了无人之地(图8) 五.结语 不同院落空间采用不同的景观主题,丰富了景观的多元 性,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图4) 几个景观节点的广场设计从铺装与细部考虑了与建筑环 境的融合,并且大量精致的红砖铺地取得与老校区建筑色彩的 联想。通过旧物再利用,建立新旧校园之间的联系。把旧校园 以上就高校在生态校园建设方面中规划策略方法做了探 讨,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能否成功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国家的标 准、学校的要求、经济的支持、功利的作用到设计的能力等等,不 的门柱、铁石撵、地砖和树木结合到新校园环境之中,使历史的 情感得以延续。 (4)河湖水系设计 而足,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思想——办教育的思想,办大学的 “生态校园”达成共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创造生态化 思想。希望校园建设的决策者、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能对 的校园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而 实现校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青岛理工大 学;2008.9) 参考文献 1吕斌.大学校园空问持续成长的原理及规划方法.城市 规划.2002.5 校园中央为一景观水体,贯穿校园南北,既是人口空间的轴 线序列,同时在空间上将生活区与教学区有机联系起来(图5  水体内生长多种生物、鱼、微生物等构成一个生态小群落。 在水体面积和容积上,基本上可达到水体自净效果。在水体驳 岸,设置参与性的活动平台,沿岸步行道布置芦苇草,形成良好 的原生态景观。春夏季节的绿色生机与秋冬季节的枯黄,反映 了一年四季的时光变迁。 2.建大校园生态建设存在问题 (1)空间的单调性 建大校园的空间多为开放式的空间,有的空间只是单纯考 虑景观尺度的需要,要么人无法长久停留,要么无法接近,缺乏 人的活动参与。 21林翠敏 大学校园生态规划中的几点思考.福建工程学 院学报,2004. 31徐苏宁.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校园的设计.新建筑,2004.2 41何韶瑶.大学校园:整体化开放空间景观环境构——以 缺乏半私密性、半开放空间。校园多为草坪或者土丘,视野 开敞,也没有活动场地与休闲设施,无法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 (2)建筑缺乏个性 重复的9个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各个院 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校园规划为例.中外建筑,2004. 51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科学出版 社.2002 系教学楼缺乏与其学院特色的呼应,形成“多院一面”的格局, 缺乏可识别性和场所精神。景观设计的弥补由于底层的管理问 题,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交通单一性 校园交通组织刻意强调人车分流.把学生限制在第二层的 连廊上,漠视人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以致于底层大地绿化空间 成了少数的车的世界(图6) 长廊作为仅有的一条(冬季)的联系宿舍区和教学区的通 道。限制了学生交通选择的多样性。在上下课高峰期,易形成大 量对向人流,甚至出现拥挤的状况。单调的长廊空间狭长局促, 8O一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