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联合国 风雨同行40年

发布时间:2015-05-10 09:24:12

中国与联合国 风雨同行40

2011-10-25 15:23:52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郑磊):今天(25日)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的纪念日。40年前的今天,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提案,结束了中国被剥夺在联合国席位22年的历史。从此,联合国成为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成为中国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40年来,在联合国这个多边外交舞台上,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工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着自己的努力。在今天的特别节目里,我们将回顾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曲折历程,展现中国在联合国这个多边国际舞台上的风采。

第一部分:重返联合国

19711025日晚,位于纽约东河河畔的联合国会议大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第2758号决议,至此,新中国被剥夺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长达22年之久的历史划上了句号。随后,中国马上派出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大。 事隔多年后,当时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吴妙发在谈到当时的情景时说:“当时联大投票中,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投票通过以后,联合国里面出现了非常令人鼓舞的场面。许多黑人兄弟从联合国代表席位上站起来,有的国家(代表)在走道上跳起了舞。”

中国本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拥有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为了力挺蒋介石当局,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为中国设置了重重障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当时美国的阻挠成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最大障碍。“美国在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方面采取了三种‘把戏’。第一是所谓的‘延期审议’。整个50年代,美国说现在的国际形势不适 合审议中国的问题。到了1960年,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获得独立,跟中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联合国的投票构成发生变化,就反对‘延期审议’,认为占有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不应该被排除在联合国以外。1961年中国问题不得不开始审议。因此美国又使出了第二招——所谓的‘重要问题’。即需要2/3的成员国同意才行。而到了70年代,美国又提出了‘双重代表权’,大陆和台湾分别享受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席位。对此中国是坚决反对的。随着中国外交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比如加拿大,都认为再把中国挡在联合国之外是不现实、不明智也不正确的做法,并纷纷投票支持中国恢复席位,同时驱逐台湾当局。”

对于美国不顾客观现实,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行为,出任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生前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有个大国过去一直不肯承认中国,这个大国现在不点名。它采取的政策就是‘鸵鸟政策’,各位都知道,鸵鸟有一个特性,往往是翘起屁股,把头埋在沙里,不知道客观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国家就是鸵鸟政策,不看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直把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美国的阻挠,并没有阻挡住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步伐。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建交,中国重返联合国,已经不仅是中国本身的需要,也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声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当时)我们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密切的,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这些国家推动联合国一定要解决中国席位的问题。年复一年,这些国家在联合国提出议案,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就提交了23国的提案。”

阿尔巴尼亚等国家提交的这个提案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在阿尔巴尼亚工作生活了22年的新华社驻阿尔巴尼亚记者王洪起,曾多次与时任阿尔巴尼亚副外长的雷兹?马利列会见。马利列曾担任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王洪起回忆说:“雷兹·马利列作为时任阿尔巴尼亚副外长,多次在联大会议上发言支持中国恢复席位。在与马利列的谈话中,他提到了阿尔巴尼亚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问题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制定了在联大如何行动的纲领和策略。并对可能反对的国家提出了预案,做好了应对准备,确定了阿尔巴尼亚的立场。他们把提案首先交给了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刘正华,由刘正华转交给中国外交部。中方表示完全同意这一议案和采取的措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指出,一方面随着中国外交的发展,中国需要通过联合国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寻找更多的朋友。另一方面,联合国也需要中国来平衡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冷战时期,联合国发挥作用受到的局限非常大。因为大国的对立,(当时)美苏两个大国轮番使用否决权,导致联合国没有办法发挥它的作用。但中国加入联合国以后,改变了联合国的构成,替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伸张正义,并改变了联合国投票的构成。所以说,联合国在中国加入以后更加均衡了。中国加入联合国,开展全方位的外交,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成果我们能够看到;从联合国方面来说,可以更多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倾听亚非拉的声音。中国离不开联合国,联合国也离不开中国。”

19711115日,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登上了联合国的讲台,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在联合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一贯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准则。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国家都无权对另一个国家进行侵略、颠覆、统治、干涉和欺侮。”

中国终于和联合国实现了再次的握手。

第二部分:多边外交舞台展中国风采

40年来,在联合国这个国际大舞台上,中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事业,一直作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纽约当地时间2011104号晚,联合国安理会就有关谴责叙利亚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俄罗斯和中国的反对,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谈到投反对票的原因时说:“对今天审议的这个草案,与不少安理会成员一样,中国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制裁或威胁使用制裁无助于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而在半年多前的317号,联合国安理会在对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中国投了弃权票。对此,李保东这样解释:“中国一直强调,安理会有关行动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尊重利比亚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利比亚当前危机。中国一贯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中国对决议的部分内容有严重困难。考虑到利比亚局势的特殊情况,中国对第1973号决议投了弃权票。”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对重大国际事务投票是中国表明自己立场的重要方式。中国在安理会投票一般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说,中国在投票时有几个重要的衡量尺度:“首先是中国自己能否在这些事件、进程中间维护好自身的利益。第二,也要考虑多数国家、特别是事件所涉及到的周边国家的利益,比如说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它们的一些利益和要求。第三,是根据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判断,根据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来确立中国投票的标准。”

王逸舟说,针对重大的国际问题,中国一直主张和平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强制、武力,或者是其它制裁手段来推进事情的解决。40年来,中国在联合国这个多边外交舞台上,始终坚持通过协商、对话、谈判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化解冲突,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利比亚和苏丹等一系列重大全球和地区性热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

中国不仅仅在国际事务上主张和平解决争端,更多地还是采取了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不断扩大。刚刚上任不久的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德苏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目前联合国共有16个维和行动任务,维和人员总数约为12万,而中国军人和警察参与的维和行动就有12个,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贡献国,也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而在总共114个派兵国中,中国也排在第15位。”

拉德苏说,尽管他上任不到一个月,还没有以副秘书长的身份前往联合国维和行动地点视察,但十多年前他担任法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时曾访问过一些有维和事务的国家,当时中国军人就已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那时就看到很多中国军人,他们的表现都非常棒,非常坚定可靠,而且执行任务非常出色,这是让人感到非常欣慰的,尤其是考虑到他们所处的艰苦环境,包括在非洲和海地等。”

作为联合国支柱之一的人权领域,中国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4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大会、人权委员会、人权理事会等多边人权机构的工作,推动联合国秉持客观、公正、非选择性的方式处理人权问题。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容说,过去一谈到人权问题,基本是西方的理念占主导地位,现在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地位的增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推动联合国人权理念的重大进展: “我们主张人权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概念。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发展权利,也不仅包括个体人权,也包括集体人权,所以这些应该是对联合国人权(理念)的一个重大的进步。”

40年来,中国在联合国这个多边外交舞台上一直在为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而不断地忙碌着,努力着。那么,中国未来将会在联合国中扮演什么角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说:“中国未来在联合国,以及其它重要的国际组织和机构中,将发挥更加创造性的、建设性的作用。随着中国国力的成长、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上升,中国肯定要在国际事务中间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比如说在联合国,我们可能会提供更多的维和兵员、提供更多的青年志愿者、提交更多的会费。包括在各种重大国际谈判中提供更多的方案。”

王逸舟同时强调,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应该量力而行,有一个逐渐增加作为的进程。但是整个趋势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中国未来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一个更加建设性角色的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中国与联合国 风雨同行40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