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7-11-10 08:57:59

“研究生时事政治专题讲座”课程论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势与挑战

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业:建筑学

姓名:关剑锋

学号:31716018

2017年11月10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势与挑战

关剑锋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 辽宁省 大连市 116024

【摘要】十九刚刚结束,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政治正在步入民主有序的行列,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建设良好,这个时代不仅是我国的机遇,同时也是世界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们要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挑战困难,做好农村扶贫政策,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康社会 优势与挑战 社会主义建设 农村扶贫
  

民亦止,汔可小康。从古至今,小康是我们关乎理想的状态,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奋进向前的动力。“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社会,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社会,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的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社会。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如期完成目标的各项指标: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从文化建设指标看,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势分析

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重要里程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跨过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目标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实现;第二步目标是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这在20世纪末也已经实现;第三步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在时间上紧密衔接,在各项事业发展上全面对接,是继往开来的关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对于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十分重大。

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政治民主不断扩大

  国家的繁荣关键要看政治民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有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寡人者,受中赏;能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可见,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协商民主,这为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丰富经验。协商民主,即通过不同民族、党派、界别和群体之间的平等协商,从而在政治上达成共识。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大创新,同时也指明建设方向。

  虽然中国的民主政治还需要许多制度的改革、完善和不断发展,但它无疑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早在党的十六大就做出了战略部署,强调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 2011 年更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了我党我国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文化等要全方位同国际接轨,而文化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下的文化发展,促使其产品更加丰富,更加适应社会需求,而由文化需求带来的发展及人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这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成打下了良好基础,进一步促成文化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动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实行各类退耕还林、风沙治理等措施,截止到 2014 年,财政拨款 23.5 亿元用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工程的建设。在这三年间,中央共计拨款 637.4 亿元。逐步减少全国沙化面积和扩大绿化面积;我国森林覆盖率自 20 世纪 70 年代就逐步增加,截止到 2014 年 2 月,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 21.63%,并仍然呈上涨趋势;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迅速,水土流失现象逐年减少,土地沙化面积有所减少,农业正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旅游产业正在崛起,截止到 2011 年底,国家共建 746 处森林公园和 1 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逐步成为人们户外休闲的重要场所。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挑战:

经过17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经非常接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我们完全有把握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个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大,种族众多的国家,因此,各地区的发展都有制约条件,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面临一些短板弱项,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挑战。

1.1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较多:

金融风险仍在积累,非法集资等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信息安全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如果重大风险隐患不能得到有效化解,甚至在特定环境下由隐性转为显性,就有可能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影响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1.2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现象仍较普遍,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1.3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

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难度较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不到位,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1.4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2016年全国还有4335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艰苦边远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属于脱贫攻坚要啃的硬骨头,剩余的脱贫任务量虽变小,但难度增大。

1.4.1创新扶贫:

要彻底转变扶贫工作理念,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坚持创新有突破,打出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目前的扶贫攻坚战,是打硬仗,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因此,在扶贫总布局上必须摒弃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单打独斗的观念,必须放眼全国、全省的大局中来谋划。要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必须突破区域束缚,加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的沟通协调,加强跨省(市)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交流合作。

1.4.2智力扶贫

开展智力扶贫,斩断穷根,阻断贫困带际传递。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无论任何时期,智力开发都是治愚良方。既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又要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在脱贫思路和技术上进行引导和培训,二者相辅相承。没有资金投入垫底,群众再有好思路,再有好技术,也无法进行建设。但如果不通过教育培训,打开群众的智慧,光是用大量资金扶持他们,也会让他们滋生懒惰思想,出现等靠要现象,没有自力更生的动力。目前未脱贫的都是非常贫困的,精准扶贫就是啃硬骨头,在抓好物质扶持、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扶贫”的同时,还要抓好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打基础,利长远的“软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改变贫穷命运。智力扶贫,首先突出教育扶贫重点。

此外,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等。必须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认真查找差距,切实对症下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画上圆满句号。

3结论: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变化,是奠定民族地位的基础。飞速发展的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要条件;我们每个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共同发展,是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的目标;社会群体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活状态;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我们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体验,是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奋斗目标。 

[1] 韩文秀,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日报, 2017.11.08

[2] 储慧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优势及实现路径研究》,《学理论》,2017(6) 45-47

[3] 莫光辉, 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0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机遇与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