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24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0 18 3 30 星期 总第 19 课时
【课 航】
一、课标要求
1.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课标解读
1.知道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分类,明确产生环境问题的因素。 2.说明产生次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 3.说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教 理】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1)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
2)狭义的资源,即自然资源,是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2.分类(按其是否能更新或恢复
1)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那些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储备有限的、经开发利用后无法在现阶段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各种矿产资源。
2)可再生资源:主要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二、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资源。人类目前存在资源短缺、浪费和使用不合理等多种问题。 1.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表现为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两类。
1日趋减少的耕地: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工矿道路的建设不断占用土地,而且占且的土地主要是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肥沃、产量高的耕地。




2)土地退化
①概念:土地退化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所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
②表现形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和土壤肥力贫瘠等。
③原因
a.过度放牧是全世界范围内土地退化最主要的原因。 b.植被破坏也是造成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c.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以及灌溉系统不健全,田间工程不配套,也会导致土地退化,如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造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d.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有毒物质对土地造成的污染,也是土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2.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能源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需求的增长,人们对能源需求量猛增,这将造成能源供应紧张。 (2产生原因
①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②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量不平衡。 ③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知 究】
探究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资源的判断 1)自然资源的概念
一定时间、地点……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自然资源的概念中有两个限制条件,一个是“一定地点、时间”,一个是“能够产生价值”,前者是指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后者是指获取的环境因素和条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2)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①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②经济属性:在现在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二者缺一不可。例如,石油是自然资源,而雷电等尽管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具有自然属性,但由于目前仍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也不属于自然资源。铁矿是自然资源,而钢铁不是,因为钢铁不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不具有自然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目前不能利用的某些物质和能量,将来可能变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因此自然资源的范围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扩大。
拓展延伸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能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有多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照自然资源是否能够更新或恢复,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列表比较如下:
非可再生资源
主要指那些在漫长的地质年代
主要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依靠
里形成的、储备有限的、经开
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得到恢复或再生
发利用后无法在现阶段再生的的资源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并非绝对不可再生,只是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
非可再生的
变成非可再生
【典例展示1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在目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不当时,它们的再生周期会延长,甚至护的前提下,才可以再生。当开发利用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利用和保源等
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可再生资源




①煤炭 ②焦炭 ③水能 ④雷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有关上题中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可再生资源 B.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C.都是能源资源 D.都是物质资源
解析: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统称为自然资源,焦炭是经过人类加工形成的,雷电目前不能用于生产生活,都不属于自然资源,煤炭和水能都属于能源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但煤炭再生周期长,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水能周期短,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1.C 2.C 方法技巧 图示法记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探究点2 土地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耕地面积减少)和质量(土地退化)两大方面。
1.耕地日趋减少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导致耕地尤其是人均耕地日趋减少,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2.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土地作物生产量减少,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资源的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地表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形态。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所造成的土地质量的下降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不同地区退化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各不相同(如下图所示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灌溉系统不健全

土地污染

草场退化
过度放牧 植被破坏

形式 退表现
水土流失 土壤沙化 土壤盐碱化 土壤肥力贫瘠
拓展延伸 1)中国土地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分析如下: 原因
耕地面积总量有限 中低产田所占比重大 人均耕地面积少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地退化
具体表现
中国土地资源中耕地面积有1.28亿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10% 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和高寒区域大,低产田约占1/3 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公顷
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导致荒漠化与水土流失;②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施用农药造成土地污染
2)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也不相同 地区 西北地区
土地退化现象
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为主
北方地区 以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和土壤侵蚀为主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以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以寒漠化为主(土地荒漠化的一种
211、图2-1-2读图点拨:这两图具有相关性,所揭示的内容呈负相关,即人口增多,人均耕地减少。图211反映了中国从1954年到2003年近50年人口从6.02亿增加到12.92亿,增加了1倍多;图212反映了中国从1953年到2003年近50年人均耕地从0.18公顷减少到0.10公顷,减少了近1倍。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均耕地减少除了人口增加这一因素外,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也是重要原因。




【典例展示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6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材料二中,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是 ____(AB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要解决材料三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通过图文材料,可获取以下有效信息: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两曲线的变化趋势;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划信息;结合图例判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状况。第(1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比较吻合的是B线;这种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第(2题,先确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粮基地;然后明确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解决的措施则主要围绕保土保肥方面。(3题,要确定bcd为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①人口稠密;②耕地总量少;③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比重大。(4题,要由题干中提出的问题“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再回归到图中,从图例中找到“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的符号和“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符号,再对应到中国区域的分布,即面积最大;从图中找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信息,然后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理由。
答案:1B 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2)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4)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方法技巧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套路分析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
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等。所谓“节流”,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 探究点3 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能源问题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世界能源的消费速度急剧增加,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猛增,造成能源供应紧张。由此可见,能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能源供应紧张。 2.能源问题的成因
原因
表现
石油、天然气的耗竭年限为几十年
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煤炭的耗竭年限为四百年 煤炭的90%分布于俄罗斯、美国和中国
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石油的70%分布于中东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量不平衡
约占世界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耗着总能源开采的77%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常规能源为主导,但它们的储量有限,面临枯竭危险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现存能源结构严重依赖常规能源,石油的锐减或油价提高,导致经济结构动摇
拓展延伸 中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

1)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为主,煤炭所占比重最大。虽然中国煤炭储蓄量巨大,但大量使用煤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中国石油消耗量增长很快,进口量加大。
2)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常规能源为主,且石油所占比重最大,这种能源构成不合理,因为常规能源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同时现存的能源结构对常规能源的过分依赖,特别是油价的不稳定,严重影响着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




3)为了改变世界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和过度开采,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大新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电,推广使用清洁能能源,如水电、核电等。
2-1-5读图点拨
结构图一般用来表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化、演变趋势等,是某一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常采用几何图的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常见结构图有扇形结构图、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形结构图等。其判读方法一般包括:
①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要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率及比率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②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③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一是纵向对比,即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认识其发展变化;二是横向对比,可以横向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
【典例展示3】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2.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图中GDP和能源消费量这两条曲线的关系。第1题,这两条曲线虽然都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不同。从两条曲线的关系看,从1990年开始两线在不断接近,2007年后,GDP曲线反超能源消费量曲线,说明单位GDP能源消费在不断降低。第2题,从两条曲线的变化看,能源与GDP在不断增长,能源供应充足能够加快GDP的增长。是影响GDP增长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并不完全取决于能源储量大小。我国人均能源有限,源的供应并不充足。 答案:1.D 2.C
方法技巧 二维坐标图的解题技巧
二维坐标图是地理题目中常用的一种图表,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图像。解读坐标图,首先要能正确判读、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读清坐标轴上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尺度等,明确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正确读取坐标图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准确判读出各坐标对应的时间与数值;同时特别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数值的谷峰变化与地理事物的相关性。


情景材料
201283日新华网消息,就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的《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2日进行具体说明。据通知要求,今后凡城镇周边及各类园区、东北及中东部等优质土壤丰富地区,各类建设集中连片占用耕地的,都应开展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进行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
国土资源部强调,各地应借鉴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及一些地方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和再利用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按“谁占用、谁剥离”原则,切实将占用耕地单位剥离耕作层的法律义务落实到位。 1.近些年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建设用地增加、自然灾害的破坏、生态退耕等。 2.“移土培肥”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既可以满足用地单位的用地需求,又可以不减少耕地的面积。




3.为我国政府保护耕地数量提几个金点子。
答案: 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1.为什么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
提示:虽然可再生资源能够再生,但其再生需要一定的周期,当人类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时,就会破坏其再生性。所以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促进其更新、循环。
2.能源分布不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能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短缺,加重了交通运输负担,提高了能源利用成本,影响经济发展。
3.为什么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提示: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矿产资源开采中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使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到目前为止,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有相当部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020年,资源保证程度更低。总的来讲,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4.如何正确认识土地资源的属性?
提示:土地资源是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资源。若在土地承载力范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应当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若过度利用或利用不当,就可造成土地严重退化,从而造成一些土地永久失去生产能力,土地资源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5.我国农村建房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普遍存在“外紧内松”“摊煎饼”式向外扩延,形成众多的“空心村”“空心村”现象带来哪些主要问题?
提示:既导致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也对农村的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探索”发现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
思考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中的三段文字,从三个角度说出了哪些资源问题? 提示: 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资源,在资源方面,人类目前存在资源短缺、浪费和使用不合理等多种问题。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类自身的原因。“探索”中的三段文字,从人类消耗矿产资源、耕地减少与退化、水资源浪费三个角度说明了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思考2 读图2-1-12-1-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性发展趋势是什么? 提示:我国人口目前总量仍在增多,人均耕地面积仍将趋小。 2)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
提示:这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我国正在倡导退耕还林还草,耕地总量不会有大的增加,因此人均耕地面积仍将趋小。
思考3 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提示: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不合理的农业开垦、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水漫灌、土地污染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有: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加强植被保护,合理放牧,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对生产、生活中的“三废”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减少排放量等。 案例研究 咸海的萎缩
本“案例”主要研究了咸海的两个问题:一是咸海萎缩的原因;二是咸海萎缩带来的生态后果。
1.咸海为什么会一步步地萎缩?
提示: ①结合下面的中亚政区图和中亚农业生产分布图认识咸海的位置、周围农业生产情况。






②咸海湖面萎缩的原因归纳为两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度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棉田,使咸海得到这两条河水的补给大为减少;其次是全球变暖,该地气候干旱,雨水大大减少而湖水的蒸发加大。
2.咸海萎缩带来了什么样的生态后果?
提示: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过分地攫取河水发展棉花生产,使注入咸海的两河河水骤减,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主要表现为:①使咸海周围的环境更加恶化,气候干燥,咸海盐度升高,夹带有毒盐粒的沙尘暴天气增多;②有毒的盐尘混合物,撒向咸海周围的草原和田野,污染了蔬菜、水果、地下水,进入人的呼吸道,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内,使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发病率大增,得病现象比较普遍。 3.咸海周围是什么气候?咸海属于外流湖还是内流湖? 提示: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咸海属于内流湖(咸水湖)










2.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