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发布时间:2013-03-25 04:04:21

13 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本文提及的建筑常识。

2.掌握课文清晰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化抽象为形象的说明技巧。

3.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者简介

梁思成:广东人,著名建筑大师,中国近代著名改革家梁启超之子。1901年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于美国宾西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1925年回国后,先后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他是中国营造学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30年代组织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的抢救中国古建筑的普查工作,在研究和保护中国古建筑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曾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参与了国外许多著名建筑的设计工作。1972年在北京逝世。

二、重点字词

1.字音

(màn) (sǔn) 斯飞(huī) (qiànɡ)

2.字词辨识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二、课文详解

课文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着重介绍中国建筑的九个基本特征,后半部分侧重整体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中国建筑的九个基本特征:

文章第12段,分别从地域和时间两方面点明了中国建筑的辉煌成就。第1段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分布地域广阔,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影响深远。在这一体系中虽有差别,但是属于“一家之中兄弟之别”,形象地说明了作为建筑艺术的主流是相同的。第2段则侧重从时间上说明最晚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一建筑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近几千年,建筑技术风格日臻成熟,成为东方建筑艺术的代表。

设疑:你见过中国的古建筑吗?你对它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在介绍中国建筑的九个基本特征时,作者分别从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两个方面来说明。

1.结构特征共有五点:

第一,单独建筑物的构成,一般包括台基、房屋和屋顶三个部分(可联想到农村的一般瓦房的特点)。

第二,群体建筑的构成一般遵守着一定的模式来修建,诸如一些附属性房屋(厢房、耳房、过厅等)是必备的,且形成明显的左右对称结构。主房屋一般采取向南方向,以便采光,庭院一般为砖石墁地,以供日常活动。

第三,房屋的结构一般为木材结构。作者介绍了梁架、枋、檩等结构,它们的作用就是用以支撑房顶的重量,这种创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其科学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完美。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诠释和比喻的说明方法。

第四,斗拱,其作用不仅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能固定横木的交接处,甚至外延而具备装饰性的特点。斗拱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为说明斗拱,作者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把这一抽象的事物形象准确地展示给了读者。

第五,举折、举架,作者仍然采用下定义的方法介绍了举架,介绍了古代房顶的坡度的成因,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略写的方法。

2.装饰特征共有四点:

第一,屋顶的装饰作用。屋顶的坡面使屋顶的四角翘起,其装饰性在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运用了比较的手法说明其他建筑体系对屋顶的不重视。同时进行了引证说明,在我国《诗经》中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形象地展示了屋顶像振翅欲飞的鸟一样,这种装饰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

第二,在颜色的选择上,大胆运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颜色,在各个房屋结构部件上采用彩色绘画给以装饰,使其光彩夺目,别具特色。

第三,在建筑中,巧妙利用木结构建筑本身的装饰作用,使其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在此段中,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手法,诸如“桃尖梁头”“霸王拳”“菊花头”“屋脊”等,经过加工,起到了高度的装饰作用。

第四,在建筑材料中,大胆运用有色琉璃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在木材、石面上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画栋雕柱,色彩缤纷。

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为将这一相对陌生的建筑名词介绍给读者,作者运用类比的手法,形象地把“风格和手法”称为“文法”,建筑如同语言,是各民族世代传承、世代加工,从而形成惯例。中国建筑中如何组织梁架、构建承托屋顶的结构,如何求得屋顶的曲面,如何收束瓦顶,并使这种曲面起到装饰作用,这些都成为我国两三千年沿用的惯例法式。就像语言文字中的“词汇”一样,建筑学上的“柱”“枋”“门”“墙”“正房”“厢房”“庭院”等亦属建筑“词汇”。

这种建筑的文法既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作者运用形象的语言类比进行说明,如文章之有诗歌、散文、小说一样。建筑同样可以存在大如宫殿、庙宇,小至山亭、水榭、一轩、一楼。但它们都具备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紧承一段,作者说明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的来源,作者提出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建筑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是整个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同时作者在下一段谈到中国建筑的创新发展,既最先运用了木结构的方式,同时又不被这种形式束缚,同样运用到砖石结构上去,特别是梁架结构成为现代建筑艺术的主导形式,为我国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作者在最后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即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为解决同样的问题,如同语言文字一样,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词汇”和“文法”,但在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上,如“台基”“栏杆”“台阶”是相同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各民族用不同的建筑“语言”和“词汇”把建筑中同一个问题表达出来。实则作者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提出世界各民族建筑的沟通与认识问题。最后,提出作为中国建筑学的指导,可以去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营造法式》《清式营造则例》。

整合感悟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介绍中国在建筑方面突出成就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以广博而专业的建筑知识,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建筑方面的独特之处。

前半部分作者侧重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思路清楚,说明到位,分别从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后半部分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生动的语言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同时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全新观点。

中国古典建筑的有关部件名称:

坛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祭祀的特殊建筑物。现在常见的坛主要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主要集中在北京。北京就有许多公园,名称上就挂着“坛”字,例如天坛、月坛、地坛、日坛、先农坛。这五坛均为明代所建,是封建帝王祭祀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用的,是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产物。

廊是中国园林内一种带形的建筑,供人们漫步赏景,坐歇游览,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实用价值。中国的廊名目繁多,大致分为游廊、曲廊、回廊、花廊和水廊等。

亭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建筑:有顶有柱,四周无墙壁,多为木、石、竹等结构,形状有圆有方,有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以及梅花、扇形等。常设在公园和一些风景区高处,居高临下以统率全景,也有的设在湖畔,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根据用途的不同,其名称不一。设在路旁或大道上的称为凉亭,主要供行人在盛夏避暑;亭内置碑者,称为碑亭;桥上筑亭,称作桥亭;亭内建井,叫井亭,也称露天井亭,因亭顶开有一小方口,便于阳光射入井内(据说,不见阳光的水是阴水,人吃了会生病);还有两座合建的,称为双亭。现代的市镇里还建有邮亭、书亭、摄影亭等,赋予了它新的内容。

台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高而平的建筑,又称平台,一般用土石和砖头垒砌而成,用来眺望或游观之用。事实上,很多著名的古台并不只是一座孤立的平台,台上常建有宫苑。

——

台上的木结构建筑叫榭,其特点:只有柱花窗,没有墙壁,临水者叫水榭。“轩”古指车上边较高的部位,较低部位叫“轾”,建筑上取其虚敞高举之意。

牌楼

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和装饰性的建筑物,又称牌坊,一般用木、砖、石和琉璃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中国古代常建于街道路口或庙宇、祠堂、衙署、桥梁、园林前,是用来宣扬封建礼教和标榜功德的。也有的用在店面上,作为招牌和广告,有的作为象征性的门楼,有的是为有“嘉德懿行”的人作纪念。中国古代在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束缚下,许多守寡妇女的唯一愿望是到老时赢得一座“贞节牌坊”以流芳百世。

三、技巧鉴赏

1.清晰的说明结构

全文的说明结构清晰而有条理,共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具体解说中国建筑的九个基本特征,并分成结构性特征和装饰性特征,后半部分则侧重介绍了中国建筑的“文法”,并与其他民族作了比较,使读者对中国建筑的特征有了概括的认识。

2.多样的说明方法

作为建筑学,对于多数读者而言,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是作者却以高超的驾驭能力,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对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说明,特别是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单调枯燥的建筑术语变得具体可感。如举例说明,比喻说明,类比说明(把建筑物的名称和建筑方法与文章作类比,形象生动),比较说明等。

四、合作探究

课文在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你能分别找到例子吗?

探究思路:此题设计在于帮助同学们认识文章,了解说明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举例说明、比喻说明、类比说明、比较说明、分类说明等。(例子略)

高中语文 1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