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7-08 06:21:10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篇二: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共2篇)据统计,截止到XX年8月,在所有的专业院校中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18所,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33所,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院校因办学时间太短或自知办学条件与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请参加评估。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硬件(实验设备、教学科研面积、教学经费等)不足,软件(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绩效考核)落后,迎评时间短,工作任务重。XX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评估标准。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XX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 (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⑤报告厅 300 m2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②接待室 40~50 m2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1)方案一:在我校屏峰校区设置独立的建筑系馆,将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室与办公区、实验室集中布置,或分设2处,总建筑面积满足6880平方米即可。(2)方案二:将邵科馆2、3、4楼设置为建筑系的办公与实验用房集中布置,改建成必要的评图室、展览室等必要用房,将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9、10层统一设置,这不仅是评估需要,更是符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增加学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之必须。(3)方案三:在新教大楼内7、8、9、10集中设置学生教室及与学生相关密切的模型室、评图室、展室等必要用房,办公室保持现状不变,在建工学院6楼增设实验室。(4)方案四:将建工学院目前所在的文荟楼北侧增加一排房间用作必要用房的建设,办公维持现状,将20个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8、9、10层统一设置。(5)方案五:在尚德园四楼集中设置办公区、部分实验室和必要用房,将20间学生教师和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实验室集中设置在新教大楼8、9、10三层。(6)方案六:将子良楼a区整块作为建筑系集中、独立设置教师、办公室、必要用房、实验室的独立区域。二、实验室建设建议1、建设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此实验室建设计划已经得到批准,但是由于构造实验室相当于一个基本建设项目,根据现在建筑以及装修材料和费用的增加,原有预算计划偏少,尚需增加模型以及构造节点施工费用约10万元左右。并尽快确定建设场地,需要建筑面积约150平米。2、新建视觉艺术实验室(或称为建筑摄影实验室)成立建筑摄影实验室,将原来归属学院实验中心的建筑摄影器材划归该实验室。目前急需购置的设备有:数码相机35台,数码摄像机2台、闪光灯、滤镜、遮光罩、照片打印机以及三脚架等,大约需要投入资金30万元。场地面积需要60平方米。3、新建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实验室根据目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继续建设城市信息技术实验室,可以考虑与计算机cad实验室一起建设,增加cad实验室面积和有关城市信息的软件设备,如

  arcgis、mapinfo、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cps城市规划软件、ppsv规划总图设计软件、hy_sz市政管线设计软件、光栅拼图软件rvcad、建筑与城市专业信息库等,总计需要投入45万元。4、建设独立的建筑cad实验室根据建筑数字教学的要求以及建筑虚拟技术的发展,需要建设独立的cad实验室以及购置相关的软件。拟购置台式电脑45台,服务器1台、大型绘图仪、彩喷仪、扫描仪等设备以及正版cad软件、空间彩绘大师、渲染器等软件,需要试验场地约150平米,需资金投入100万元。6、对建筑物理实验室增加投入和场地面积建筑物理实验室共分为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和建筑光学三个部分,各部分需要独立的实验室以安放试验设备,因此需要增加建筑面积,将三个实验室分别设置,同时按照建筑声学的要求需要有专门的混响、隔声以及消声室,这只能在新校区的建设中进行考虑,但是目前需要至少三个独立实验室,需要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另需购置天然采光实验用人工天穹、亮度计、驻波管、wbgt、室外气象测试仪等设备,约需资金35万元。7、建筑模型试验室。建筑模型试验室尚需增加设备:无绳充电式电钻、数控激光切割机、便携式铣机、大号电刨、高速木工带锯机、大方打磨机、砂带机、22升工业吸尘器、工作台、铣机部件工作台、砂带机部件、折叠式组合工作站机架、组合工作台、锯机、多功能工作台、便携式圆锯、万能线锯机、精雕转轴、钉枪、日豹气泵、切纸机、胶装机等,共计需要投入35万元。面积。。。。。。8、合计实验室建设需总资金投入255万元,需空间面积560平方米。三、图书资料建设建议1、设立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面积不小于250平方米,阅览座位不少于60个。最好设置于建筑系馆内,若无建筑系馆,应与专业教室相对集中布置。2、补充校馆藏图书、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藏书近一年半内,使建筑规划专业书籍总量从目前的2.0512万册,提高到2.4万册,生均纸质专业图书达到40册。需新增纸质专业图书0.35万册,其中外文书籍1500册。以每册200元计,需资金投入70万元。3、扩订专业外文期刊种类从09年起,使建筑规划专业外文期刊种类达到15种,需新增外文期刊5种。需资金投入3万元。

  4、调整专业中文期刊订刊目录从09年起,使建筑规划专业中文核心订全。5、增购现行建筑法规文件资料及工程设计参考资料近一年半内,增购现行新的建筑法规文件资料40种,120册,以每册40元计,需资金投入4800元。购买工程设计参考资料80套(册),需资金投入2万元。6、购买及制作教学幻灯片、音像资料和教学模型需购买教学录像片20部,需资金投入5000元;购买及制作教学实例光盘50张,需资金投入4000元;购买教学模型5个,需资金投入5万。7、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装修装修费用按每平方米800元计(含家具),需20万元。8、合计专业图书资料建设需总资金投入101.4万元,需空间面积250平方米。四、科研与课程建设建议1、加大扶持力度,缩小学科差距建筑学科争取列入校“重点学科”,城市规划学科列入校“重点扶持学科”。呼吁学校、学院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科研面积、实验设备和教学经费。对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作品的认可,与国内建筑老八校接轨,确定为一定的科研级别。2、增加“精品课程”倾斜力度增加“精品课程”倾斜力度,评估前争取省级精品课程1门,确保建筑学科校级精品课程1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精品课程1门。3、增加“优秀课程”倾斜力度增加“优秀课程”倾斜力度,评估前确保建筑学科“校级优秀课程”2-3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优秀课程”2门。4、增加“教改项目”倾斜力度增加“教改项目”倾斜力度,评估前确保建筑学科“校级教改项目”增加3-4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教改项目”增加2-3门。5、增加专业学术交流机会评估前,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会15次左右,次均费用约1万元,共15万元。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累计30次以上,次均费用约0.5万元,共15万元。6、建立教师学历提高与进修学习制度建立教师学历提高与进修学习制度,评估前应达到10次以上,次均补贴0.2万元,共2万元。7、加强教改论文扶持力度《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向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的教改论文倾斜。8、合计科研与课程建设需总资金投入32万元。

  [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共2篇)]篇一: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据统计,截止到XX年8月,在所有的专业院校中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18所,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 有33所,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院校因办学时间太短或自知办学条件与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请参加评估。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建筑专 业、城市规划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硬件(实验设备、教学科研面积、教学经费等)不足,软件(职称评定、成果认定、 绩效考核)落后,迎评时间短,工作任务重。

  XX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 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 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

  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

  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评估标准。

  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

  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XX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

  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

  (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

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

  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

  (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

  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

  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 (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

  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

  ⑤报告厅 300 m2 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

  (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

  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

  (1)方案一:在我校屏峰校区设置独立的建筑系馆,将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室与办公区、实验室集中布置,或分设2处,总建筑面积满足6880平方米即可。

  (2)方案二:将邵科馆2、3、4楼设置为建筑系的办公与实验用房集中布置,改建成必要的评图室、展览室等必要用房,将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9、10层统一设置,这不仅是评估需要,更是符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增加学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之必须。

  (3)方案三:在新教大楼内7、8、9、10集中设置学生教室及与学生相关密切的模型室、评图室、展室等必要用房,办公室保持现状不变,在建工学院6楼增设实验室。

  (4)方案四:将建工学院目前所在的文荟楼北侧增加一排房间用作必要用房的建设,办公维持现状,将20个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8、9、10层统一设置。

  (5)方案五:在尚德园四楼集中设置办公区、部分实验室和必要用房,将20间学生教师和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实验室集中设置在新教大楼8、9、10三层。

  (6)方案六:将子良楼a区整块作为建筑系集中、独立设置教师、办公室、必要用房、实验室的独立区域。

  二、实验室建设建议

  1、建设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

  此实验室建设计划已经得到批准,但是由于构造实验室相当于一个基本建设项目,根据现在建筑以及装修材料和费用的增加,原有预算计划偏少,尚需增加模

  型以及构造节点施工费用约10万元左右。并尽快确定建设场地,需要建筑面积约150平米。

  2、新建视觉艺术实验室(或称为建筑摄影实验室)

  成立建筑摄影实验室,将原来归属学院实验中心的建筑摄影器材划归该实验室。目前急需购置的设备有:数码相机35台,数码摄像机2台、闪光灯、滤镜、遮光罩、照片打印机以及三脚架等,大约需要投入资金30万元。场地面积需要60平方米。

  3、新建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实验室

  根 据目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继续建设城市信息技术实验室,可以考虑与计算机cad实验室一起建设,增加cad实验室面积和有关城市信息的软件设备,如 arcgis、mapinfo、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cps城市规划软件、ppsv规划总图设计软件、hy_sz市政管线设计软件、光栅拼图 软件rvcad、建筑与城市专业信息库等,总计需要投入45万元。

  4、建设独立的建筑cad实验室

  根据建筑数字教学的要求以及建筑虚拟技术[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共2篇)]的发展,需要建设独立的cad实验室以及购置相关的软件。拟购置台式电脑45台,服务器1台、大型绘图仪、彩喷仪、扫描仪等设备以及正版cad软件、空间彩绘大师、渲染器等软件,需要试验场地约150平米,需资金投入100万元。

  6、对建筑物理实验室增加投入和场地面积

  建 筑物理实验室共分为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和建筑光学三个部分,各部分需要独立的实验室以安放试验设备,因此需要增加建筑面积,将三个实验室分别设置,同时按 照建筑声学的要求需要有专门的混响、隔声以及消声室,这只能在新校区的建设中进行考虑,但是目前需要至少三个独立实验室,需要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另需 购置天然采光实验用人工天穹、亮度计、驻波管、wbgt、室外气象测试仪等设备,约需资金35万元。

  篇二: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据统计,截止到XX年8月,在所有的专业院校中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18所,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33所,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院校因办学时间太短或自知办学条件与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请参加评估。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硬件(实验设备、教学科研面积、教学经费等)不足,软件(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绩效考核)落后,迎评时间短,工作任务重。

  XX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

篇三:城市规划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城新区

  调研时间:

  关键词:地形限制 教育经济 水利运输 企业迁移

  摘要:以池州市东至县城新区为研究对象,从地方规划与用地的合理布局角

  度出发,分析了县城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未来建设规划设计,得出县城规划应与

  人口密度、建筑功能、活动范围相统一,自然和人工相统一,达到高效和谐,实

  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调研目的:收集县城新区规划的相关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规范

  的学习。研究先进新区的课借鉴之处,为以后我们自己的城市规划提供参照。通

  过对调研案例的研究,做到理论利息实际,培养调研小组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

  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规划水平。

  正文:

  东至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南岸,东与

  贵池区,石台县祁门县接壤西北与望江,安庆隔

  江相望,南与江西省毗邻。(见右图)

  东至县是安徽省最西南部的县,处于江南丘

  陵,据卫星云图来看,县城的周围基本为山岭,

  根据我的估计,主要有两点原因:

  1:丘陵地形限制了县城的发展,所以,从

  地图上看,东至县的发展模式为条带状的,而且

  现在正在建设的县城新区也处于县城的北部,因

  此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以后会更加明显东至县城

  环山临水,城市建设用地十分有限。(见下图)

  2:还有一个原因,开始我并没有发现,后

  来,调研的时候察觉东至县城新区里的企业单位

  几乎很少见,基本上全部分

  布在下属乡镇,县城里

  安徽省县市分布

  基本为政府机关,学

  校,以及各类小型店铺商

  业,除了少数的几个国

  营企业,私营企业几乎没有。

  后来查看了一下县城全地

  图,再结合在东至与合肥来

  回时在路上的所见,总结出

  了一个结论,即长江经过我

  县,在我县境内的有80多公

  东至县卫星云图 里的河道,因此企业单位基

  本分布于靠近长江的几个乡镇,这对于他们的货物运输有很大的益处,因此,县

  城里的企业基本都迁移至长江沿岸,详细的说,基本位于东流镇以及大渡口镇这

  两个长江沿岸城镇,市镇沿江设立了很多码头渡口,这对于厂区的货物的物流运

  输大有裨益。

  县城里没有什么企业单位,因此,东至县发展的是教育经济,城中的居民

  区,商业区虽然混杂,但是基本都围绕学校,以学校为中心构成了一个个的区域,

  我认为东至县教育经济是一大特点。

  这点特点在我还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在学校周围居民生活比较便利,

  因为基本的商业,服务设施,例如:医院,超市,宾馆等,围绕在学校附近,为

  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我家就生活在东至县四中附近,生活很是便利。

  区位分析:东至县城新区位于东至县东北部,地势平坦,池塘众多,沟渠纵

  横,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新区用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

  景优美。如今有政府大楼,公安局,法院等机关,未来五年预计将在校园建设细

  节上进行再建设。这点特点在县城新区很是显著,除了几个特定的政府机关外,

  其余的居民区,商业所,基本是围绕着已经完工的东至县二中新校区和城南小学。

  东至县二中新校区城南小学效果图

  ?

  ? 存在困难及突出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县新城区建设发展较快,城区面貌

  有了新的很大变化,但在新城区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

  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加快土地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拆迁安置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县级财政困难,上级补助资金有

  限,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二是项目推进速度不快,项目推进速

  度不快是多方面的,原因有、施工方式不被当地百姓接受、土地征收难等

  问题,导致项目推进速度缓慢。 三是群众思想认识不高。有的群众甚是

  一些干部,对县城新区开发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城南新区开发为时过早。东至县人口不多,城区再大也就那些人,开发出那么多空间也很被难完全

  利用。

  ? 根据这次的调研可以得出未来东至县的规划发展模式:

  ? 1:除老城区外,成片可利用地主要位于尧渡老河以北(现状已经大规模

  开发)、城西南部高速出入口附近、站前区沿国道两侧、尧渡河下游栗桥

  附近以及建东沿省道327两侧,地形相对平坦,有一定的腹地 。

  ? 2:对旧城区进行发展以及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立新型

  的规划体系

  县城新区作为全县新的标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下为县城新区几座

  标志性建筑,分别为,政府大楼。公安局:

  政府大楼 县公安局

  虽然为县城新区,可是由于居民主要还是位于老城区,还有本县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因此新区基本还是比较冷清的,根据合肥的政务新区来看,这基本是新区所固有的情况,我在调研的时候经过县城新区,而且又是在中午的时候,路上基本没有看见什么行人,要想使县城新区居民数增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1: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和拓宽经营思路,改善

  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强化项目经营理念,拓宽经营思路。2:精心编制详细规划,明确和完善城区定位在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县城新区分期开发的建设方案,可为新区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可以集中带动两边的发展,做好行政区、商贸区、企业总部、文化教育培训区、居住区等五个片区的修建性详规 便于城南小学、人民银行办公大楼等急需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如此一来,将会更加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和城区定位。

  建设县城新区是推动我县城市化进程,实现东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县城,加快县城扩容步伐,凸显县城特色,完善县城功能,,提升东至县城形象,提高城区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现如今县城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进入新千年以来,东至县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与全国、与沿海发达县市相比,东至城市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县城发展实力不强、发展比较粗放、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东至县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要任务。

  区域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经济向更大的经济圈融入的程度有多

  深,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发展的速度就有多快。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东至县城现如今正在努力进入巢湖的城市圈,一旦进入城市圈,对东至县城的发展有莫大益处。

  ? 通过调研所得出的结论:

  ? 1:做规划不能仅仅只了解地形对城区发展的影响,还应当考虑周边环境

  对所规划区域的经济效益的利弊。

  2:做规划应当由一个着力点,也就是有一个规划中心,要了解规划区域的

  详细情况,以着重点为中心,结合地形,经济效益等因素来规划建设。

  城市是经济社会综合体。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发展应该包含以下内涵:

  1: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东流镇,大渡口镇等乡镇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互补,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城乡体系,加强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推进城市化进程。2: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注重城市形态的提升、城市色彩的研究和城市雕塑、建筑造型、街头小品、路边广告等城市细节的设计,做到处处体现独具匠心,体现城市风格和大气协调,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羡慕的传世之作”。 3:生态城市是城市化区域、城乡复合体,城与乡融合、互为一体,“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相得益彰。

  我们离开大学之后就真正要进入社会,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积累一定的经验是必要的。那就需要在大学期间多多“充电”,积极地提高自己能力,提高自身境界。我们要学会给自己把握机会创造一个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平台。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