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9 15:20:23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生素质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因此,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导于学生之行。”合理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很重要。

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在分析讲解课文时渗透

      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

如《珍贵的教科书》,以教科书为线索,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教师可反复指导朗读张指导员的话和表现他的行动的句子,在充分体会和理解张指导员的一些语言和行动的基础上,渗透德育:在战争环境中,张指导员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为了使孩子们读到书,冒着生命危险取书,护书,最后为保护书光荣地牺牲了,这件事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也激励着我们全体同学要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告慰死去的先烈祭祀英灵。

再如《白杨》,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对“高大挺秀”一词,教师问:白杨树在众多的树木中并不是最美的,可作者为什么偏用“秀”来形容它呢?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白杨美在它正直,还有那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惧艰难困苦的品格上。教师可问:为什么作者不用“高大挺拔”而用“高大挺秀”?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具有白杨一般品格的建设者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大形象以及他们美好的行为,发现作者蕴涵在文中对不畏艰辛的建设者们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从而引起共鸣,诱发心灵激荡,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

、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从而爱祖国,更爱充满智慧的祖国人民。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始终存在这样一种趋势,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总是按先指导读题明白要求,再引导学生审题,弄清写人,写事,写景,还是写物。然后再通过例文指导写法,接下来让学生汇报选择的材料,写作的目的,之后马上让学生趴下来写作。最后就是把学生写完的开头或部分读一下,师生简单的评议一下,就算圆满的完成习作指导的任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模式。约定俗成,大家都这样循规蹈矩的做,多少年不变。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批改上,批草稿,批作文。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写了一遍又一遍,老师也是改一遍又一遍,最后上来的都是老师规范下的作文。学生的潜能发挥不出来,都在老师限定的跑道上跑,没有新意,而且成人化很浓。也有的学生为了在老师哪里得到几句好的评语,让家长帮着写,自己抄,结果是写字的速度快了,可作文的水平还停留在那里,听到老师的表扬沾沾自喜,还养成不诚实,爱慕虚荣的坏习惯。

我的做法是在重视“导”的同时,更遵循了从说到写的作文教学规律,把功夫用评议指导学生口头作文上,也就是重视学生“说”的环节,因为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最终目的。只有说好才能写好。上学期,在区教育现场会上的作文指导课我就一改循规蹈矩的指导方法,导完就让学生说,然后就引导学生在评议别人的口头作文中学会怎样立意,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怎样描写,怎样抒情,怎样观察,怎样合理想象,怎样提炼主题,怎样在字里行间流露感情。结合学生口头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把指导可落到了实处,真正结合实际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边实践,边探索,边琢磨,边总结看,想,说,写的方法,收效甚好。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鼓舞了写作的勇气和信心,真正帮他们 解决了问题,也使他们明白文章贵在真实,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把指导落到了实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格和文风。

学生的口头作文得到了及时的修改,同类错误不再发生,学生自修自改,同学间互相修改,教师指导三结合,减少了学生一遍遍写,老师一遍遍改的的麻烦。及时,方便,受益面广,同学在互相评议借鉴中得到真正的提高。避免了老师批语写了一大片,学生看也不看,或者看了也不能很好的理解的弊端,学生真正受益。这种教学追求的不是课堂的形式,更注重的是课堂的效果。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我就是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知识的掌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了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新的教学理念。

重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课堂上学生精彩而质朴的发言和充满灵气的探究与合作,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五.在作业批改中渗透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例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同学写的不认真,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不要小视,要及时引导与纠正。经常在班级树立榜样,或搞作业展览,让好的同学谈做法想法,让学困生谈启发。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德育渗透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