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

发布时间:2020-04-10 13:55:22

十一章 文学艺术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

正确理解文学艺术的旅游功能,了解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充分体会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在旅游活动中的价值体现,基本掌握开发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一般原则和形式。

基本内容

●文学艺术的旅游意义与特点

宣扬景物,旅游审美,提高导游素质;广泛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渗透性与曼活性。

●文学艺术彤式概观

游记、风景诗词、楹联、题刻、影视、戏凿、书法、绘画。

●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原则、开发形式。

旅游主要地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而从其本质上说,则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沈祖祥),由此可见,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确切地说,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借助游客的旅游活动,不同地域的文化得以传播,进而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学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化的形式,诸如游记散文、诗词、小说、楹联、神话传说以及戏剧、音乐、电影、绘画、书法等,不仅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独有的功效,或提高景物的观赏价值,或增加趣味,启迪游兴,或直接成为观赏的对象,文学艺术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旅游功能与特点

一、旅游功能

文学是一种杜会意识形态,是客观物质世界与心灵精神层面心物交融 的结果。中国文学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旅游最让人贴近大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完善和谐与统一;旅游也最能激荡起作家的情怀,促使他们以文学特有的形式描摹自然山水之秀美,抒发羁旅游人之情思,其高远的审美意境,和独特的艺术表现也使作家所到之处的旅游观赏价值倍增。"山水借文章以屁,文章也凭山水以传"(引自《旅游学刊》l994年第6期第36页),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这句话,十分形象同时也非常精辟地道出文学与旅游的互为依托,相得益彰的关系。

文学艺术的旅游功能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文学艺术引致旅游资源的产生

我们知道,天下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大都依赖其"先天"的优势,毫无疑问地成为旅游的热点。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少普通平凡的景观,,由于文学作品的描绘,渲染,同样也能景以文名景以文生

大凡读过《花源记》的人,在惊叹陶渊明的构思神奇之余,无不向往其中的恬淡、亲融、和睦的理想生活。于是湖南省桃源县巧借"桃源"二字,人工建造"桃花源",尽现作品所描绘之情景,对《桃花源记》做了完美的诠释,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处新的旅游胜地,尽管后来有学者著文论证,湘西近年开发的武陵源风景区才是真正的桃花源。无独有偶,苏东坡当年贬居黄州(今黄冈县)时,常在黄州的赤壁游憩,此地断崖临江,形势险要,引起诗人的兴致,写下千古杰作《赤壁赋》,黄州赤壁因此名闻遐迩,被人称为"湖北赤壁之冠"。清人汪煦有诗云:"不是当年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原来真正的三国赤壁大战发生于湖北蒲圻县赤壁。人们只好将它叫做"武赤壁",与黄州的"文赤壁"相区,可见苏轼的作品影响之大。

曹雪芹的《红楼梦》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典之作,其深刻久远的影响力渗透到旅游活动中,北京、上海相继建造"大观囝"河北正定建起"荣宁街"。北京的恭王府甚至被人看作是《红楼梦》的创作蓝本,与大观园等同。姑且不作真假事实的论断,仅就以上景点旅游业的繁荣程度,便足以说明文学之于旅游的独特功效。

我国旅游界推出的大型旅游项目--=国游.就是以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为创作灵感,开发设计出来的,其中包括、湖北直到江苏、浙江数省,旅游景点多达数十个。《三国演义》不仅为我国人民所熟知,在海外,也有较高的知名度,精明的日本企业家甚至从中总结出了经营之道。如此广泛深入的影响,使得三国游拥有良好的背景与坚实的基础,此项目的开发无疑是有益的,有效的。

因为某部文学名著或某种艺术形式而形成的盛大节日,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交流,可观的旅游收益,是对文学与旅游关系的最好印证。诸如意大利的木偶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维也纳的国际音乐节、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评选活动、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莫斯科电影节等。节日期间,游客如潮,城市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创汇甚为可观。

(二)文学艺术具有旅游审美的功能

旅游的美学本质是和谐,主要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旅游导向于主客体之间对立的统一,导向于天人台一以及人际关系的和睦亲善",(《旅游美学》庄志民著,上海三联书店)。旅游者最根本的出游动机,从总体上说,也是为了在和谐的审美关系中,得到人性的抚慰和心灵的小憩,感受回归大自然的舒畅。l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就曾说到,只有回到大自然才是幸福的源泉。中国古代老庄的自然哲学、美学,同样主张人与宇宙精神的沟通,置身自然,领悟天地万物问的无限自由。

历代文人雅士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审美水平,使得他们的旅游活动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审美渴求,并通过文学作品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创造出或清丽淡雅,或雄浑博大,或幽深邈远的审美意境。其特有的审美情趣对后人的旅游观赏活动影响至深。一方面,可以启发游人的想象,催化游人的情感,增加游兴}另一方面,唤醒游人的审美习惯,充分体味"物我感应"之神奇。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文学艺术审美功能向旅游审美功能的完美转换,换句话说,旅游的审美功能只有借助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才得以充分的体现。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对于潭鱼有这样的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同乐。"鱼儿离不开水,偏偏作者在这里只关注潭中的鱼,其描写手法虚实互映,却不乏动人心灵之情趣。短短几句描写鲜明地体现出古代中国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分彼此,这也正是现今旅游者神往并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作者高超的审美水平不仅赋予潭中游鱼以灵性,更把鱼乐与人乐,主观情志与客观环境融为一体。游人至此,鉴赏景观的同时体睐文字的内在意蕴,既提高了鉴赏能力,又增加了观赏对象的审美情趣,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升华,最终游人的美感得到加强,达到了旅游的审美目的。

(三)文学艺术修养成为导游人员的必备素质

导游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引导游览的作用。关于"引导"有两个层面的理解,其一,是指旅游线路的设汁和时间的具体安排,科学性、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将景点的观赏价值大小,景点量的多少,以及时间安排的合理化等方面做综合考虑,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实际收获。其二,是指导游有义务、有责任引导游客在游历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阅历,这是对从事导游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要达到这一日的,必须加强导游人员的文学艺术修养。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学士遍访祖国名山大川,众多风景名胜不仅留下他们的足迹,也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名人趣事。这些故事因名人而流传,风景名胜也因此以名人故事和诗人咏赞而名扬四海,吸引天下如云的游客游览、观赏、感慨、兴怀。我国旅游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浓重的文学色彩,要求导游人员能将游客视而不见,视而难见,见而不知,知而不透的奇闻趣事,历史佳话及其文化背景,结合文学语言,娓娓道来,让游客在观赏景物的同时,深入了解观赏客体以外的丰厚内容。这样,既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旅游兴趣,还兼有驱除旅途劳顿之功效。比如在西安汉、唐皇宫遗址.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无非是那些残垣断壁,有位导游竞能信手拈来有关的典故、诗文、绘画,滔滔不绝讲述个把小时,其知识积累之丰富,表达之到值让人赞叹。由此可见,与景点有关的基本常识、知识、传说、轶闻趣事等,应该是导游具备的基本文化修养。

二、特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文学艺术与其它旅游资源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文学艺术广泛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众所周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在广泛搜集民歌的基础上汇总而成的。之后,进入了文学创作的自觉时代,表现生活,反映时代成为文人肩负的重要使命,文学艺术形式也随之多样化'神话、传说、小说、游记、散文、戏曲、电影、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塑等争相妍斗奇,共同演绎着生活的平凡琐事,诠释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文学艺术内容上的接近生活,更能引起群众钓心灵若鸣,使之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接受;文学艺术形式上的多姿多彩,满足了不同群众类别的欣赏味。就戏剧而言,比如我国北方的京剧、豫剧、秦腔,南方的沪剧、川戏等都形成了各自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多种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使文学艺术具有了长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其它旅游资源所无法比拟的。

(二)文学艺术渗透在其它旅游资源之中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仅可以独立存在,而且更能渗透于其它旅游资源之中,赋予各类旅游资源更多的人文色彩。这种渗透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其一,可视性。即文学艺术内容以看得见,摸得着,具体直观的形式出现在其它旅游资源当中。例如楹联、匾额、书画、题刻等历来是我国建筑中的点睛之笔,其中的内容或以高度精辟的语言描摹名景名胜,或以工整对仗的词句表现爱憎好恶,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这类文学艺术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戏剧等,极富感染力,在导游中被认为是神来之笔,常常用来作为绝好的导游材料。

其二,可感性。指的是文学艺术以它长久以来潜移默化、深人人心的艺术魅力,激发起游人的旅游热望.并在宴地游览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将作品与实物两相对照,通过体味、体会,在比较中达到交融,在交融中状得审美感受的升华。这些文学艺术杰作由于看似"无形",因而免遭风月侵蚀,随着岁月的推进,就如同陈年佳酿,愈久弥醇,愈久弥香,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所不具备的。

可以说,"义以景生,景以文名"这八个字是对文学艺术与其它旅游资源关系的精辟概括。

(三)文学艺术用于旅游的灵活性

一般地,我们提到旅游资源,大都指那些受唰问、空间限制而固定存在的资源要素,比如山川河流,文物古迹,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等,都属于此类。这些旅游资源的利用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人们必须首先经过旅途的跋涉,然后才可以达到观赏、游览的目的。

相比较而言.文学艺术的利用则灵便得多。它不受时空限制,可根据需要随意移动,无论其本身足静态还足动态,无论其形式是电影、电视,还是书法、绘画,都可通过出版发行,巡回演出等方式,同时为不同地区的游客共享。因此也才有了"卧游"之说。"卧游"相对"旅游"而言。

它既无羁旅孤寂之忧,更无旅途劳顿之苦,只需调动平日积累的经验,在阅读、收看书本资料的同时,任凭思想驰骋,心绪飞荡.便可同样获得旅游之乐。"卧游"对于那些暂时没有出游条件的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难得的旅游情感体验。

第二节 旅游文学艺术形式概观

文学艺术自其产生之日起,发展至今,其形式早已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从文学艺术与旅游的关系方面来考察,我们着重对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影视戏曲、书法绘画加以讨论。

一、游记

《论语·先进第十一》记载:"奠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我国游记散文的最早发端,它真实记录r一次春游活动。游记作品于东晋南朝正式产生,历经唐、宋、明、清乃皇近代,涌现出许多游记散文大家,其创作手法日臻纯熟。

自古至今的游记作品,女娲同一幅幅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画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阔而又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美。山峦之险怪、旺河之流畅、湖泊之娴雅、瀑布之壮观、冰川之峻峭、星空之神秘、草原之宏阔、森林之静穆、动物之灵性、民风之淳厚、林林总总,无不在作家的笔端争奇斗艳,尽显自然美。优秀的游记作品,诸如陆游的《入蜀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不仅能让人直接感受到摄人魂魄的美,而且还会使旅游者在潜移默化中茬到美的陶冶,提高旅游审美能力。至于那些富含哲理的游记散文,更能给人以奠大的人生启迪。孔子观水日:"逝者如斯大l不舍昼夜l"(《论语·子罕》),并由此说出至高哲理的话来:"知者乐水,伫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在这里,显然孔子是从水的各种物理状态巾得到启示,将观水与探索人生的种种美德联系起来。

苏轼的《前赤壁赋》堪称游记散文之绝唱。"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绯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秋江秋月秋夜的美景欣赏,烘托了作者的怡然之乐。假若作家只单纯写"游"与"乐",则为平庸之作,《前赤壁赋》的妙笔生花之处在于作者乐极之悲。感叹人生短暂之后的一番哲理般的议论:"盖将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回归自然,拥抱自然,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给游人以至深的影响。《前赤壁赋》的文学价值、旅游价值极高,文、武赤壁之分就是最好的印证。

再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描写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宴集盛况之后,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情怀:"每览昔人感兴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悲夫!"作者对生生死死的自然规律发出无限慨叹。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以其高远的意境被千古传诵,作者在描摹岳阳楼名胜风景和文人骚客睹物兴怀的不同感受之后,转而探求古代仁人之襟怀,借以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其中"先大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激励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先国后己的千古座右铭。《古文观止》因此极力推崇到:"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发而为文章,非先生其孰能之!"《岳阳楼记》称得上是一篇警世之作。

《徐霞客游记》的成就不只在于文学方面,它还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地理著作。其中详尽记录有作者所到之地的民俗风情、名胜物产和地理概貌,游人从中可尽情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饱览祖国的壮美河山,在丰富阅历、增长知识的同时,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我们常说:文以景生,景以文名,景、文互传。这一点,在游记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问世,使永州的西山、钴饵潭、袁家渴、石城山等流芳百世;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使滁州琅琊山家喻户晓;苏轼的《赤壁赋》让黄州赤壁的名声远在蒲圻赤壁之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使得湖南的桃源县占尽天时地利之优势;王勃的《滕王阁序》让南昌的滕王阁身价百倍,而由同一个滕王在四川阆中造的膝王阁.却难以有人问津。凡此种种之阴差阳错,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景区一经著名文人的撰文张扬,便会身价百倍。从此鸭变为白天鹅,自然景观在这一过程中的价值转换,从另一个角度为旅游文化、人文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涉及内容较广,非本章范围所能及,故暂且不做讨论。但无论如何,浩如烟海的我国游记作品之于发展现代旅游的"滋补"作用,值得潜心深入地研究。

二、风景诗词

风景诗词也叫旅游诗词,是指那些反映旅游生活的诗词。风景诗词由于语言简洁凝练,含蓄而有韵律,既能点出景物的精华,又能深化景物内涵。写景抒情,景情相融,耐人寻味,易被旅游者传诵。因而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文以景生,景以文名"的哲理。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绝句,对长江三峡美景作了生动地描绘:"朝辞白帝彩云间(写白帝城地势高人云霄及朝霞美景)。千罩江陵一日还(写江水湍急的险景),两岸猿声啼不住(写动植物景观),轻舟已过万重 (层峦叠嶂的壮观山景)"。在《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李白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佳句,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长江下游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描绘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平原广阔,水天相连,一望茫栅9景象。在《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又描写长江下游天门山胜景及江面宽阔,白帆点点,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当人们游览长江时,如能联系这些诗文,无疑会加深对长江甲下游风光的领略。袁牧在《漓江行舟》中的"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中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对桂林山水作丁生动形象、精辟的描绘。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诗人漫游吴越途经建德江所作,全诗四句:"移舟}自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写了一幅?自舟暮宿江上的景色,勾勒出了空旷茫远,清丽幽柔的夜江图景,极富旅游审美功效。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寥寥数语,将西湖千变万化的美景写的淋漓尽致,而且把西湖比作古代越国美女西施,说它无论怎样打扮(天气变化)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从此西湖名声更太,西子湖也因此得名。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形象夸张而不失实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美景,使庐山瀑布名声大振。苏州市外寒山寺,既无驰名的名胜古迹,也无优美奇特的风光,一个不大的寺庙却历经千年,多次修复,至今犹存。而且现在每年春节前后寒山寺的"撞钟旅游"热闹非凡,人潮如涌,应接不暇。之所以如此,皆与唐代诗人张继写下了一首情景交融、含蓄动人的《枫桥夜泊》一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千古绝唱使寒山寺久盛不衰。

崔颢的《黄鹤楼》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不仅写景出色,而且创造了典型的意境,其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句,可谓千古绝唱。因而文垂千古,景物流芳。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也名声大震。

三、楹联、题刻

在中国的古建筑中,或者在一些风景名胜区,常见到植联或题刻,而且往往置于显眼之处。这些楹联或题刻,小仅本身是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而且内容或精辟深邃,富于哲理,有箴世规人的作用;或语言凝练,画龙点睛,起到点题传神的作用,帮助游人理解景物。例如杭州岳飞墓前的楹联:青山有聿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对民族英雄岳飞的赞颂和对残害岳飞的秦桧等人的仇恨。岳飞墓前望柱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令判伪真。告诉人们真理与谬误、良臣与奸臣总是相对立的,事实真像总会大白于天下。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殿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利用弥勒佛大肚、笑口形象,用诙谐风趣的手法给人以规劝,寓意深刻,让人在笑声中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四凌云寺弥勒佛殿楹联:

笑古笑令,笑东笑西,笑南筻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现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此联与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劝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读后令人深思。

济南大明湖的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境湖。寥寥l4个字,却描绘出大明湖"荷花含笑,翠柳如烟,山色如染,波光粼粼"的美好山水景色。

昆明大观楼由孙髯翁撰写的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180字的楹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闹无边。看:东骧神傻,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防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夫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圃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荚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聂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湮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写的是滇池的地理风光,下联写的是云南的历史变迁。把景、文、史、情感融为一体,见景思古,由景人情,情景交融,不愧为"海内长联第一佳作。"

山海关盂姜女庙之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联用叠字形式,其构思巧妙,含意深刻,既写出海水及浮云的变化,又使人联想到盂姜女哭长城的悲壮故事。游人至此,无不流连忘返。摩崖、题刻、碑石,在一些景区可起到重要的点缀作用。例如泰山上的纪泰山铭碑、无宇碑、"虫二"(意为风月无边)石刻,"五岳独尊"石刻,陕西药王山石刻、褒斜道石门摩崖石刻,福建省九日山风景区摩崖石刻、题刻等,在这些景区无不引起游人的兴趣。我国最早的原始碑文当属北京国子监的周文王时的"石鼓文",其次是李斯手书的"泰山秦刻石"。至于碑刻,则应以西安碑林最为突出。它是我国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碑林,收藏有自汉迄清历代碑碣2300余方,为研究历史、书法和绘画提供了极珍贵的资料。泰山刻石保存了自秦、汉至明、清的碑碣,是中外罕见的书法艺术展览长廊。由于"五岳独尊"等石刻的存在,其登攀过程别有情趣。

四、神话传说

在许多旅游地,大都有与之相关的一些神话传说、名人轶事,虽然多无据可考.但却能把那些相关景点的"来历"描述的有声有色,增加了趣味性和风雅感,增强了人们的游兴。例如登临华,自然会联想到"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游杭州西湖,"许仙与向娘子"的爱情悲剧故事,会油然而牛;到路南石林,看见"阿诗玛"的石峰造型,一个敢于与豪强斗争的撒尼姑娘阿诗玛的故事,也会引起游人的极大兴趣。又如骊山烽火台,相传周幽王峰火戏诸候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竟听佞臣虢石父献计,在峰火台燃起狼烟,擂起大鼓,使各路诸候从四面八方赶来,但却无敌。诸候们疲劳、狼狈、惊奇,不禁使褒姒为之破颜一笑。幽王随即赐虢石父千金,谁知这一笑却埋下了幽王覆灭的种子。"一笑失天下"、"一笑值千金"的典故也从此而来。

五、影视、戏曲

电影、电视艺术是集绘画、音乐、建筑、舞蹈、视觉与听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影视作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小容低估的作用。一部电影、电视剧捧红一位明星,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个普通景观因影视作品一跃成为旅游热点,也同样不足为奇,俯抬皆是:电影《阿诗玛》让云南右林享誉天下;电影《芙蓉镇》使湘西的无名小镇成为旅游热点;《三国演义》更是让其拍摄外景地发展为主题公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电影风光片《庐山峦》创下了一部故事片在一家电影院放映时间、场次、观众人次的世界之最,被列人世界吉尼斯记录。游览庐山,看《庐山峦》早已成为游客的必选菜单。更有神奇者,广西风雨桥和福建余庆桥,因其建筑造型酷似《廊桥遗梦》中的廊桥,在电影放映之际,竟也迎来了众多寻求爱情和浪漫的游客。

戏曲可以说是我国的独创,是我们的特产。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戏曲之于旅游,主要起到补充与衬托的作用。传统精典戏曲曲目诸如《赵氏孤儿》、《汉宫秋》、《单刀会》、《西厢记》、《拷红》、《红楼梦》、《梁山泊》、《霸王别姬》、《打渔杀家》等,不仅国内群众耳熟能详,很多外国朋友也深爱这一艺术,并以身试"戏".陶醉其巾,外国人演中国戏曲本身就构成了一道美丽的旅游风景线。

六、书法、绘画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咀毛笔、宣纸、烟墨、砚台等"文房四宝"为表现工具,以流动的线条来传导人类情感思绪的艺术。"(《旅游美学》庄志民著,上海三联书店),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挺拔通达的篆文,圆润柔美的汉隶,遒劲俊整的楷书,清透流畅的行书,汪洋,恣肆的草书。

汉字的独特造型为书法艺术的不断创新提供了驰聘空间,书法不仅表"意",而且表"情",以此展现出独特的风采。浙江仙居风景区内的天下第一大"佛"字,游人观之不由肃然起敬;安徽黄山岩壁上的"大好河山"四个字,道劲有力,与奇美的黄山相映成辉。

不少书法作品同时还兼有历史文化价值,使旅游景地更具吸引力。在苏州虎丘景区,有"虎丘剑池"四个笔力苍劲的大字,据说曾是大唐颜真卿所题,只因"虎丘"二字经岁月侵蚀,后被刻石名家章仲玉摹钩重刻才重现光彩。因此也就有了"真剑池.假虎丘"之说。这一典故使旅游者的游兴大增.无一不在"虎丘剑池"摩岩石刻前驻足留念,表现出书法艺术强烈的感粱力和旅游审美价值。

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紧密相连,"书画同源,书画一理",指出二者在境界上的同一追求。而绘匿更以色彩的神奇变幻创造出"栩栩如牛,呼之欲出的似真效果"。绘画之于描摹对象,形神兼备固然重要,但从旅游意义上讲,揭示自然、人文景观的文化内蕴,创造强烈的审美效应,则会吸引众多游人慕名前往游览。江南小镇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几百年来人们过着安静,恬淡的生活,难得与外界接触。而旅美画家陈逸飞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对古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一幅油画《双桥》打破了古镇九百年的沉寂,双桥所在地周庄一夜成名,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诞生了。与此同时,《双桥》油画被印上了l985年"国际邮票节"的首日封,周庄从此走向了世界。

书法、绘画以其特有的方式为旅游景点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总之,文学艺术旅游资源包括了风景诗词、游记、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以及戏剧、电影等。它们与旅游息息相关,有的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直接成为旅游者观赏或从事研究的对象(如西安碑林、耀县药王山石刻等)}有的通过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或把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或情景交融,或画龙点睛,使游人加深了对景物的理解和认识(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袁枚的《漓江行舟》、济南大明湖楹联等);有的通过名人轶事、名人名诗,使景物名声大震,起到了"景以文名"的宣传作用(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有的则能点缀风景、增加趣味性、启迪游兴(如楹联、题刻、神话故事等);有的则是旅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电影、戏剧等)。因此加强对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前两节所述,文学艺术对于旅游事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合理开发文学艺术资源,充分利用文学艺术资源提供的有利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实现社会、经济双重效益的途径之一。

一、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鉴于文学艺术旅游资源较之其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两方面原则;

其一,文学艺术作品具备相当的文学艺术价值。文学艺术作品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本身首先应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其次才可能将这种文学审美价值转换为旅游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当一部文学艺术作品被大多数人认同.并加以欣赏.为之感动,它的艺术美才具有了普遍性.才有资格进入旅游活动中,进而为其他旅游资源增值。

其二,文学艺术作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知道,文学艺术作品本质上属于人类文化的范畴,而旅游本身正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文化精神是二者的契合点。一旦文学艺术作品拥有浓重的J力史文化色彩,它的旅游价值也会随之体现出来,并自然赋予相关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价值,最终提高其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二、文学艺术旅游资源开发形式

其一,作为新的旅游资源产生的母体加以开发。

关于这一点,在第一节中其实已经涉及到,只不过讨论的角度不同而已。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某部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创意,精心策划出高质量的、全新的旅游景观,如北京的"大观园",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获得了成功。要注意的是,此类开发方式决定了投资规模的浩大,因此应经过充分论证,保证产品的质量,采用恰当的管理方式,组织经营。

除此而外,还可因势利导,将名著名作所涉及到的地点直接开发为新的旅游资源。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投人少,效益甚佳。《水浒传》导致的梁山游,《枫桥夜泊》导致寒山寺名扬海外等都属于这一类。

至于将著名作家的出生地、生活场所列为旅游景点,或依靠文学艺术形式形成吸引游客的节日,也是较好的思路。

其二,作为其他旅游资源的附属或宣传导游的依据来开发。由于文学艺术通常渗透在其他各种旅游资源之中,其灵活的表现形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可以提高游人、导游的文学修养,更可提升其他资源的旅游价值。因此,把文学艺术定位为其他资源的补充物是比较合适的。例如名胜风景区内建筑物上的匾额、楹联、山岳之中摩崖、石刻,对于自然景观的美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导游更可借用相关的名人名言,名篇名句,巧妙发挥,尽情渲染,以启迪游客旅游兴致,追求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这种开发方式耍注意文学艺术的正确定位,始终置文学艺术于从属地位,同时在具体运用上.尽可能地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复习思考题

1.试谈你对文学艺术的旅游功能的理解。

2.简要叙述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特点。

3.文学艺术可以提升相关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试举例说明。

4.简要论述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开发形式。

第十一章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