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发布时间:2011-01-17 20:44:54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1对比【甲】文【乙】文,比较其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①相同点a结构上,两文开头都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的事物着笔,引出主旨,转入正题 b两文都从多方面对所描写的事物作了细致而传神的描绘 结尾同样含蓄隽永 c 思想内容上都表现了作者傲岸清高的思想d写作特点上的共同之处是托物言志

②不同点a从文体上看,《爱莲说》的“说”和《陋室铭》的“铭”b,《爱莲说》以散句为主;《陋室铭》则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

2.在商品经济的今天,【甲】文与【乙】文带给我们怎样的的启示?(2分)

3、【甲】文中“惟吾德馨”的“惟”是什么意思?【乙】文中“惟”的同义词是哪一个?

4.【甲】文中“吾”指的是谁?【乙】文中“吾”的同义词是哪一个?(2分)

5.请用【乙】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甲】文的文意。(1分)

6.从文章的线索来看,【乙】文以以(对莲的喜爱)为情感线索来呈现内容,【甲】文以"不陋"__[__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_____的立意贯穿始终,两文线索各具特色,但他们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围绕作者的主观感受而展开的。(2分)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1、【甲】文写水的清澈用清流见底,《三峡》则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来写水的清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两文章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3 、①夕日欲②未复有能其奇者。③无与为乐者④相与于中庭

4 、【甲】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其美在何处。(提示:可从语言、结构、意境或景色等方面入手)(4分)

5.【乙】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本句包含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6、两文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骇,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请从两文中各选择相关词语加以分析。(2分)

7 描写秋景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

8.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描写,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议论抒情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相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三峡》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1)王命急宣( (2)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 (4)四时备(

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一个是凄凉哀婉,一个是愉悦活泼】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1)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从观察景物的角度看,《三峡》和《答谢中书书》两文中的画线句有哪些相同之处?两文在写景状物时,都致力于描给“水”,请问:两文中的“水”分别有哪些特点?

6[]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其美在何处.(提示:可从语言,结构,意境或景色等方面入手)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8,[]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人"的含义是什么 本句包含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既指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包含了作者既有被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还有漫步的悠闲.
9,这两篇文章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贤人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既有被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还有漫步的悠闲.
10,两文的作者都因景生情,你是如何看待他们表现出来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评价.

文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似的句子是: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作者写三峡,是抓住了三峡的山,水来写的,请说说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 连绵不断,隐天蔽日 : 水涨湍急;清澈
7,第二段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什么写法
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
8,第三段写三峡的春冬之景,文中的 清荣峻茂 最能概括其特点."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9,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 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 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这里写到"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10,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写一段描写
.语言流畅,优美,描写生动为佳

《秋词 》与《陋室铭》比较阅读

1、寂寥排云 德馨 素琴

2、《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2分)

3、.刘禹锡的诗文总是给人以别出心裁的感觉,请结合上面诗文加以简要赏析。(也可举其它例子 [有哲理性。积极向上]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1、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③湖中人鸟声俱④是金陵人,

2、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中苏轼所描写的承天寺夜色有空明澄澈特点;乙文中作者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悠远脱俗的特点。(2分)

3.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4比较:①本文的叙述和描写与《记承天寺夜游》有何相同的特点?(提示:不必面面俱到,列举其一即可。如都是写景散文,但都不先点景,一个写解衣又起,一个写乘舟下湖,使读者随作者自然地步入景中;文字都十分简炼;二者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②由于描写的对象不同,两篇文章表现的意境和手法的运用有何不同?(提示:此题有一定难度,不必作过高的要求,可侧重于一个方面。如苏轼的文章突出了闲适、恬静,张贷的文章突出了广漠、辽阔;苏文借用多种形象作喻体,表现月色空明,张文则直写雪色之白,恰当地选用量词,“痕”、“点”、“芥”、“粒”,反衬天地之阔)

《记承天寺夜游》先写月色诱人,作者邀友赏月;然后写月下景物,用积水空明比拟清泠明洁的月色,以藻荇交横比喻月光照射下的竹柏影,既别致而又贴切。最后抒写心情,在随缘自适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失意苦闷的思绪,月景与心境浑为一体,极富于诗情画意。

《湖心亭看雪》则采用白描手法,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使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了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除此之外,《湖》文还将叙事、抒情与描写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讲信修睦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哪些词句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4、.根据乙文内容概括说说甲文中的“大同”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三个方面】

5、甲乙两文有何联系

在《桃花源记》中,诗人陶渊明分别是从自然环境、生活情态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来描绘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的。

在自然环境方面,陶渊明由外到內进行描绘。外面有大片美丽纯净的桃花林,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有神奇、隐蔽的山洞作入口,里面有肥沃、平阔的土地良田和整齐洁净的房屋池塘以及桑竹环绕、鸡犬相闻的生活环境。作者描绘的是一个美丽、富饶,幽雅、和谐生活环境。

在生活情态方面,这里的村民往来种作,自给自足。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老人颐养天年,小孩自得其乐。其所描绘的是一个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的和平安宁静的生活情态。

在社会关系方面,这里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人们和睦相处,没有阶级压迫,没有贵贱等级。其所描绘的是一个平等、和睦,热情友好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也从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理想中的社会

<归园田居>其三》与《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甲】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陶渊明像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都写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相同点:所写的农村生活场景都具有朴素、淡雅、宁静、闲适的特点。不同点:《桃花源记》中的生活场景是作者虚拟出来的,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它是作者理想中的农村生活。《归园田居》是作者摆脱尘网之后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解脱、轻松、愉快、怡然自得的心态,是对劳动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倾慕。

古文阅读

相关推荐